101年1月16日星期一 天氣雨轉大雪
今天早上起床蟲媽就嚷著下大雨了,愛賴床的小蟲蟲只要沒有讀書的壓力就一定早起看電視(必看7:00的航海王卡通),7:30到餐廳吃早餐,這裏的早餐以素食為主,種類還算是多樣化,
胖蟲蟲飯吃得慢,蟲爸索性用餵食的-速度和食物種類都可以控制,這一餐吃得好撐,回到房間休息了一會兒
準備退房,
外面的雨下得不小,我們還有幾個景點沒玩到,先在武陵農場裏逐點遊覽,遊客服務中心前的櫻花林蟲媽昨天就想拍照,今天只有在大雨中留下狼狽的相片,
七家灣溪轉角的觀魚台放棄-拍N次了,武陵山莊前的紅粉佳人火焰般的枯葉非常搶眼,
蟲媽冒雨留下幾張令人難忘的相片,
接著我們就要往梨山的方向走了,碧樺飯店打電話來確認今天的入住行程,蟲媽不打算在雨中賞景,我們不玩福壽山農場,預計下午一點多經大禹嶺越過合歡山直接到廬山碧樺飯店泡湯-天氣冷又下雨泡湯最棒了(附註一);
在大雨滂沱中走山路有點可怕,蟲爸得不時閃過路上的落石…,過合歡山隧道就到達花蓮與合歡山的三岔路口;
合歡山隧道為開闢中橫公路所興建,位在花蓮縣與南投縣交界:東口屬秀林鄉;西口為仁愛鄉。隧道長184公尺,淨寬4.2公尺,淨高4.2公尺,行經節理發達的地質,其成份有板岩、受風化嚴重的頁岩構成,因東口夾有砂石較西口地質破碎且不穩定,故施作工法呈現沿地層走向進行,隧道內部採三圓尖頂拱式斷面,以及針對較破碎地質做混凝土襯砌來抵抗。因施工期間,隧道周邊地質較脆弱,夏季遭逢溫妮颱風,使隧道積水與土石崩坍,冬季仍持續趕工,遭逢降雪而使土石崩坍,導致延宕完工時間。最後於民國49年5月9日與中橫公路一併通車啟用。蟲爸發現往合歡山的方向有路障,我們被攔下來,有業者上前兜售雪鏈-雙輪共$3,000元,眼看著天空的雨已經開始爽雜著冰霰,蟲爸馬上裝上雪鏈出發,從大禹嶺上合歡山的路程較陡,一開始雪鏈霹靂趴啦的限制行車速度,漸漸的開始雨少雪多,到最後是大風雪,
路上有一些人徒步往上走,還有人想要搭便車,如果是下山蟲爸會考慮搭載老弱婦孺,但學生團體上山玩雪就請自己調節體能了…,在一個陡坡彎角前輪開始打滑,蟲爸沒有開過雪路,不敢硬衝,試了幾次就下車拍照,
倒車往下走到一處空地,再放大家下車感受暴風雪的美景,
蟲蟲們不懂亞熱帶遇到下雪的難得機會,難耐溼冷,一下子就鑽回車上,
蟲爸回頭再試一次,這次蟲爸學乖了,循著前面的車轍走,果然突破了前次障礙,又走了沒多久前車竟然不動了,只見到一台大卡車停在路旁,其他小車也開始排隊,有一台四傳吉普車開價$2,000元要拉我們去昆陽, 蟲爸還在思考他就跑了,眼看著回程的車許多都是四輪傳動車在後方以帶子拖住下坡車輛-蟲爸剛剛開過一小段下坡路,對於不受控制的雪地深感恐懼,想要再找業者時已不見踪影,蟲媽判斷以目前下雪的狀況沒多久就會封山…,
有一位回頭的小轎車駕駛好心的提醒我們,上面的風雪太大-積雪可能會超過底盤,若非四輪傳動車最好停止前進,蟲爸決定回頭,在雪地中歪歪扭扭的往下走,
快到裝雪鏈的地方看到有警備車往上行,沒多久果然就封山了…,
蟲爸回到管制站,才剛停好車業者就開價$200拆雪鏈,蟲爸沒答應,但自己拆的時候發現手一下子就凍僵了,再回去找業者時他們就地漲價-$400元,蟲爸氣不過,自己慢慢拆,上完洗手間後的蟲媽也來幫忙拆-自己賺了$400元…,
蟲爸怕雪往武陵下,趕快上車往回走,因為還有台中的行程,蟲爸決定原路回宜蘭接台北走北二高到廬山,快到梨山的時候雨竟然停了,我們在梨山吃了質量好差的一餐-東西普通但價格很貴,綿延的山路讓坐在最後一排的小蟲蟲不舒服,這讓蟲爸的心理壓力很大,放慢速度換來的就是時程的延誤,到羅東市區時一念之差沒有先吃晚餐,循北宜高接北二高正好遇到下班車潮,蟲爸想走建高轉中山高避開塞車路段結果更塞,走國道2號機場線回到北二高時車行才開始順暢,蟲爸決定到關西的香村餐廳吃客家菜,這家餐廳我們有一陣子沒來了,蟲蟲們很開心,蟲媽點了炸豬腳、椒麻雞、炸豆腐、炒青菜…,
蟲爸年紀大了,肉吃多了得配大量的青菜,蟲蟲們就得其所哉,大口吃肉大口喝汽水…,吃飽飯蟲爸以時速120公里的速度到霧峰接國道6號到埔里往廬山走,10:40到達廬山,飯店人員很貼心,主動幫我們升等房型,好大的房間,豪華的浴室,一進到房間所有的疲勞都拋到九霄雲外,
蟲媽馬上就放了一大缸溫泉水(飯店人員警告我們因為山上下大雨溫泉水質較混濁,刷牙洗臉要用礦泉水-飯店無限量提供礦泉水),蟲媽和蟲蟲們泡溫泉,蟲爸得先睡了。
附註一:
大禹嶺舊名合歡埡口,位在海拔約2500~2600公尺,隸屬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近南投、台中兩縣交界,大禹嶺的地理位置重要,因地形為分水嶺,順著此地形分成兩個工區:大禹嶺以東至太魯閣稱主線東段,由合流工務處管轄;大禹嶺以西至東勢稱主線西段,由梨山工務處管轄,便是現今所稱中橫東段、中橫西段。
為了中橫公路施工之便,闢建霧社支線進行補給,完工後,形成現今台14甲線在此與中橫公路會合,也是現今通往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與梨山的重要通路,因此大禹嶺有民宿經營、販售熱食、種植茶葉為當地居民維生方式,但此地人家的居住戶數並不多。
1914年,日本殖民政府為了討伐太魯閣原住民,興建軍用道路,討伐戰結束後,將原路線變更,新闢路線大致是現今合歡越嶺古道,大禹嶺在當時是被稱作「分水嶺」,據《合歡古道西段調查報告》指出是稱「北合歡山埡口」,因為是三岔路口,位置在現今合歡山隧道正上方,古道各別通往梨山、霧社與太魯閣,中橫公路行經大禹嶺並未沿用古道路線。民國47年11月2日,蔣介石前來巡視合歡埡口施工狀況,因該地名唸起來不順口,後來則由蔣經國改名,是有感於公路採徒手開鑿,並因地質、技術問題與地形險要,在克難環境下作業,依此況難度不亞於大禹治水為比喻,故命名大禹嶺。
大禹嶺位於中央山脈主稜鞍部,台8線112公里處,海拔2564.67公尺,為全線最高點。南北介於合歡山、畢祿山之間,東西介於朵山、關原之間,為立霧溪和大甲溪兩水系之流域的分水嶺。大禹嶺地質脆弱,除了因地層構造,受高山氣候影響,岩盤大多呈片狀、碎屑狀,因此不適宜被開發。西起松泉崗,鄰廬山層,東迄匡廬隧道、關原橋,臨畢祿山層,此域地質成份以板岩、變質砂岩為主,並夾有砂岩,具有劈理、褶皺等現象,故於民國68年地理學家陳肇夏將該地層採大禹嶺做為標準地質,發表於《臺灣中部橫貫公路沿線地質》命名大禹嶺層,地質年代屬於中新世,由廬山層劃分出來,故成份有部份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