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12月26日星期一 天氣晴
今天飯店早餐供應時間是08:00-09:00,蟲爸習慣5點就醒,賴床到7點多才起來,帶胖蟲蟲到餐廳吃早餐,餐食豐盛多元,蟲爸和胖蟲蟲都吃得好飽,
飯後後照例要散步消食,蜜月館飯店附近的櫻花公園,早晨的氛圍相當冷冽,
對面的警光山莊依然門可羅雀,
蟲爸開始往舊溫泉源頭步道前進,
蜜月館二館好像又開始動工了,
步道相當蕭瑟,商店街或許是因為遷村一事,不見商家開門營業,
特殊的路燈造型把時光倒退了50年…,
步道緊貼山壁,不時會有傾斜的路樹逼遊客彎腰前進…,
繼續往小路走進去,眼前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溪水的鐵橋,
步道外圍滿是各飯店業者導引溫泉水的管線,
前方店家設有煮蛋池及泡腳池-可惜今天沒開門營業,
又有一座鐵橋橫跨山澗,
沿著塔羅灣溪溪谷崖壁前行。崖壁出露的岩層為廬山層鳶峰段。在此段路上可觀察到山高谷深的地貌,
前方左邊那鐵皮屋搭建的房子,就是溫泉煮蛋區,
今天有開門營業,不斷有遊客上門光顧生意,
蟲爸沒打算玩溫泉煮蛋,原路折回,
讓胖蟲蟲在浴缸裏玩水-蟲爸看電視,
等胖蟲蟲玩得差不多時,蟲爸帶胖蟲蟲去櫃台寄鑰匙-今晚還是住在這裏…,蟲爸離開廬山
往清境的方向走,先到位於路邊的全家便利商店買午餐,蟲爸買了一盒呷七碗油飯雞腿便當、兩條烤地瓜、兩套大亨堡…,
一路上滿是楓紅或呈褐紅色的落羽松,蟲爸忍不住把車停在國民賓館旁的清境統一商圈(附註一),
統一商圈提供免費停車場,
停車場的迎賓造景是荷蘭式風車,
風車旁有一大片落羽松區,這裏蟲爸一家人曾經來過,雖然已經過了極盛期,但還是非常引人注目,
蟲爸帶胖蟲蟲在樹林裏探幽-蟲媽一定會喜歡這裏…,
沿著用燈籠串成造景的停車場周邊往裏走,
廁所是觀光級的,
附近有水果攤商,
廣大的清境統一商圈主建物,採用中國傳統閣樓式建築,
蟲爸趕著走-沒逛統一商圈,上車後往合歡山的方向走,原本計劃把食物帶到合歡山主峰山頂享用,一方面時間沒算準-有點晚了,另一方面畏懼提袋的重量,蟲爸決定到鳶峰吃中餐(附註二),清境鳶峰休息站的停車場,雪季來臨時即設置車輛管制,停車場側管理站有人駐守 ,可能因為是非假日,今天鳶峰的停車場沒停幾台車,
主建物一樓是特產販賣區-主要賣水果,
階梯入口處成了單車騎士的休息區
二樓的觀景台設有座位區,
觀景台邊緣設有泰雅石傳說的石刻,下方設有泰雅族神話解說碑、
觀景台另一頭出口設有泰雅勇士塑雕
旁邊是觀景枕木棧道的出入口,
從觀景枕木棧道可以俯瞰廁所及雪季遊客服務中心,
遊客服務中心還備有火鍋、簡餐等餐飲以及冷熱飲料-可惜今天沒有開門營業,
馬路旁另設有加掛鐵鍊的鐵皮屋頂一座,可作為遮風避雨之所在,先帶胖蟲蟲上完廁所,再到遊客服務中心旁的休息區吃中餐,這裏也有紀念品販賣部-以在地農產品為主,蟲爸準備的食物太多-胖蟲蟲被蟲爸灌滿了…,
回到停車場,這裏有造型天篷造景,
也有電子看板-故障已久…,
下一站來到武嶺(附註三),武嶺停車場還算好停,
停車場旁邊有一意像造景,
武嶺最有名的是路旁的觀景台,
觀景台上方的海拔高度牌樓遊客必拍,
觀景台是附近的相對高點,四周圍幾乎無視覺死角,此處是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因此視野良好,可展望周遭群山,東倚合歡東峰,並可望見合歡尖山、屏風山,
而西北方與合歡主峰相鄰,
西南方可眺昆陽休息站(原址為日治時代的合歡山駐在所)、合歡山主峰登山口(約台14甲里程30.6K處)與台14甲線橫亙合歡山腹,
武嶺其下便是濁水溪主流發源地,在此形成谷頭侵蝕的一大崩壁。據地理學家楊健夫對台灣的圈谷地形研究來看,在武嶺的兩端是呈現不同地貌,往寒訓中心方向看去是呈U形谷,再往另一方向看去,濁水溪上游則是呈V形谷,這是受冰河作用下所形成冰斗地形。
武嶺觀景台的一隅,立有一塊解說牌,簡單敘述太魯閣戰役的經過。當時太魯閣族的戰士僅約二千多人,面對十倍的敵軍, 激戰六十餘日,終於不敵而被迫歸順。 台14甲公路經過合歡山,其前身即是當年日本政府為發動太魯閣戰爭而修築的「理蕃」道路, 後來擴建成為合歡越嶺道路,日後又演變成為今日的台灣中部橫貫公路的東段(台8線)及中橫霧社支線(台14甲線)。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南投清境旅遊景點統一商圈位於清境小瑞士花園對面、國民賓館旁,在民國九十二年由統一超商進駐經營的商場,是清境地區最主要的複合式商圈,其中有薰衣草森林進駐的「香草舖子」、供應各地風味餐飲的美食街、農特產與紀念商品展售店,最著名的還有全國最高海拔的7-11和統一星巴克門市店,為清境統一商圈帶來超高人氣;來到清境統一商圈,除了一睹全國最高海拔的7-11和星巴克,也是旅客到清境一遊最佳的休憩據點
附註二:
南投清境鳶峰休息站位在台14甲線24.3公里處,海拔標高2756公尺,為前往武嶺或合歡山的休息站之一。清境鳶峰休息站設有雪季旅客服務處、停車場、泰雅勇士塑雕,另外這裡的觀景台、觀景枕木棧道能擁有絕佳的視野,更是欣賞美景的好去處;清境鳶峰休息站除了可以眺望大自然景色之美,高海拔無光害的條件也讓這裡成為夜晚觀星的最佳據點。
附註三:
武嶺,舊名佐久間峠(鞍部)、南嶺,海拔3275公尺,是台灣公路最高點,位於台14甲線31.5公里處,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西境,為合歡山森林遊樂區一處景點,行政區劃屬南投縣仁愛鄉。
在武嶺的東面建有一座觀景台,供遊人眺望遠近風景。由於地處偏僻,少有光害,也是夜間觀星的良好地點。
在太魯閣討伐戰之前,就已經有原住民來往部落或狩獵之用的蕃路(或稱社路)。到了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為了進行五年理蕃計畫,南投廳廳長石橋亨便於1914年4月成立道路開鑿作業隊,是循著蕃路加以修築拓寬,以協助討伐軍的補給作業。同年5月16日,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軍,沿著作業隊開闢的道路前往合歡山督軍作戰,途中行經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為紀念佐久間左馬太,故取名「佐久間峠。
國民政府遷台後,霧社供應線是為因應中橫公路補給需求,於1957年6月9日動工,其中從昆陽至合歡埡口此路段,則是交由步兵與生產作業總隊(監獄囚犯)操作機具來開闢,路線行經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當時是以座落位置於合歡山南側,故稱作「南嶺」,量測高度是海拔3284公尺,在整個中橫公路及其支線計畫案中,南嶺的路面高度為海拔最高所在。
中橫公路完成當時,蔣中正總統巡視公路沿線,每到之處改舊地名、取新地名,於是南嶺先是改名「武陵」,但因宜蘭支線有武陵農場,為免重複,於是改成武嶺。
合歡山附近,共有七座主要山峰,分別為合歡主峰、東峰、北峰、西峰及石門山、石門北峰、合歡尖山, 合稱「合歡群峰」,其中前五座更名列台灣百岳。
從日治時代1935年合歡越嶺道路全線完工後,登合歡山就蔚為登山界的風潮。 當年的合歡越嶺道路是僅寬約1.8公尺的徒步道路,從霧社前往合歡山,須步行25公里,一路上爬的海拔超過2000公尺, 攻頂合歡山至少需要三天兩夜時間,並非輕鬆的登山路線。
民國四十九年(1960),台灣中部橫貫公路及中橫霧社支線完工通車後, 公路直抵3200公尺的合歡山山腹,合歡山從此成為最為平易近人的高山百岳, 很多挑戰台灣高山百岳的山友,第一座就是從合歡山開始的。
合歡山全區地質是屬中新世廬山層,由於武嶺地處高山地帶,停車場與台14甲線於此闢建,切挖其山腹,致使邊坡的地層裸露,暴露在高山氣候下,易受風化、寒凍楔裂的作用,致使成土作用不易發揮,導致植被無法在此生長,因此在武嶺停車場可見板岩呈牆面般一整片分布。武嶺位在廬山層北段,相較於南段,則是顯得劈理發達,且長年崩落的板岩岩屑,也就堆積於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