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12月24日星期二 天氣:晴轉陰
06:30起床,06:35到餐廳報到,蟲爸今天的主食是麵包,大家都有吃飽,
吃飽飯回房間休息,09:00退房,開始今天的行程,我們走台11線,沒多久來到大石鼻山步道,大石鼻山步道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磯崎海濱休憩區旁,總長約910公尺,是磯崎灣南側濱海的獨立小山塊凸出的海岬,形似人鼻,原稱「龜山」,因形似龜背,當地人暱稱「龜庵山」、「磯崎鼻」等,山頂為突出的巨岩,東側及南側是陡峭的山崖, 登山口位於台11線海岸公路旁,南北側入口均有停車場,由南登山口循木棧階梯而上,涼亭往北眺望磯崎灣、南看台11線公路蜿蜒的海岸,青山、碧海、藍天,壯闊美景令人陶醉,沿途可觀察植物生態與地形景觀,走完全程大約需要1小時,步道大部分為枕木及石頭階梯,沿途可見野百合、七里香、刺蔥等豐富的植物及各種昆蟲,走到最高點還可全覽整個磯崎海灣,是條適合親子同行的自然生態步道,惟因多次颱風肆虐,步道僅能部份通行,
大石鼻山步道入口在頭目海產店的正對面,
設有停車場,
停車場旁有洗手間和飲料機
廁所旁設有藝術造景
臨路的草皮上也有造藝術造景,
開始走步道
直行步道封閉,取右轉,
走沒多久就能眺望海景和山景-木階梯有些地方年久失修,
來到了第一座涼亭,
在涼亭邊緣可以欣賞到海天一線的美景
涼亭裏人滿為患
續行步道,背後是第二座涼亭,
步道看起來很陡,其實並不難走,
回望
來到步道的制高點,這裏是第二座涼亭
涼亭裏遊客不少,
蟲媽佔到了好位子,
第二座涼亭就是終點,續行可通往磯崎海水浴場,但因步道坍塌封閉-無法通行…,
從至高的涼亭上看海的視野很遼闊
開始回程,
在已空無一人的第一座涼亭裏休息-蟲媽要躲太陽…,
這個角度可以將兩座涼亭一起入鏡…,
從另一個角度觀賞海景,
上車繼續出發,來到靜浦北回歸線標碑,靜浦北迴歸線標碑位於台11線70.5公里處,北回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其中在臺灣就有三座北回歸線標碑,分別位於嘉義的水上、花蓮的舞鶴及花蓮的靜浦,每年夏至時(6月21日或22日),正午的太陽直射此地。呈現燈塔狀的北回歸線標碑,中間有狹長細縫,一柱擎天的景象十分壯觀,遊客們可以到此感覺一腳站在熱帶,另一腳站在亞熱帶的奇妙的感受
可能因為是非假日,攤商區大多沒有開門營業,末端是廁所,
從造景地標旁觀賞標碑
從標碑的陰影中觀賞攤商區,
也可以看海,
標埤的背後是綠蔭區,
來到標碑的正面,
標碑側面的裂縫,
標碑旁的日晷
下一站是八仙洞,八仙洞位於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水母丁溪的南岸,約在台11線78K處,整個結構高約380公尺。外觀呈巨大岩石的山巖,面海之峭壁上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約分布在130公尺的高度範圍內。為舊石器時代之長濱文化的代表。民國77年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民國95年被指定為國定遺址,垂直於地面的節理而發育的古海蝕洞是其特色之一,因地盤隆起,今高出海平面23公尺。洞口有靈嚴洞、潮音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潮辰洞、崑崙洞、菩提洞、水濂洞、土地洞、朝陽洞、龍舌洞、觀音洞、地藏洞、燕子洞、六座無名洞。
蟲爸把車停在馬路旁的白線區,從岔路來到主建物後方,
左手邊是遊客中心,右手邊是餐廳,
餐廳旁邊是廁所,因正值用餐時間,遊客眾多…,
來到遊客中心
參觀史前文化遺址展示室,
展示室展示史前人類文物與解說,並且詳述洞穴之成因,
在遊客中心後方休息區吃中餐-蟲媽在曾記麻糬買的食物,
吃飽飯後從休息區開始走步道,
主步道封閉中,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段上坡路的海拔落差達130公尺…,
旁邊有一座不知名的洞
背後的涼亭造景像一幅畫,
讓大家在涼亭裏休息,
回望剛經過已封閉的主步道
後方是收費停車場,
來到第二座不知名的洞,
草皮上的風情畫,
開始走另一方向的步道,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四處都有不知名的小洞
來到靈岩洞,靈岩洞位於長濱鄉北段海灣,是八仙洞之中最大的,垂直於地面的節理而發育的古海蝕洞是靈岩洞特色之一,因地盤隆起,今高出海平面23公尺
靈岩洞旁設有說明
岔路出現,蟲爸選擇往左走,
這條路綠意盎然,
往上走的步道封閉,只能選擇往右走
到處都是綠樹,
回望岩壁
這條步道的樹木造景很吸引人,
來到城堡般的廁所,
後方有兩座涼亭,
一座是楕圓形,
另一座是長形,
回程經過另一座涼亭,
背後是遊客中心和餐廳,
大家上車離開八仙洞
續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