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5年12月26日星期一 天氣晴
先帶胖蟲蟲去上廁所,
廁所旁也是觀景的好地方,
從武嶺停車場出發,步行前往合歡山登山口(附註四),走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公路, 遠處中央山脈峰峰相連,景致壯觀;近處合歡箭竹草坡,青翠美麗,
步行約10分鐘,抵達合歡山主峰登山口,由此登合歡山,距離約1.8公里, 海拔上升僅約200公尺而已。登山步道是平緩上坡的小車道,是因為山頂設有通訊基地台,因此建有小車道供公務車行駛。
登山口設有路障,禁止汽車進入
登山步道就是小車道。沿著稜線有舊山徑,禁止遊客進入
登山途中,俯瞰台14甲公路,公路最高處即為武嶺,武嶺右側的崩壁為濁水溪的源頭;後方山峰為合歡山東峰
前方小山頭設有觀景平台-步道沿途共有三座觀景平台,
觀景台蠻大的,
前方設有停車區般的空間,觀景台前方、
後方都有高山景觀
接著還是上坡水泥路,坡道上開始出現黑色岩石,胖蟲蟲找到機會就休息,
第二座觀景台到了,
這座觀景台的規模更大,
前方的停車區也更寬廣
觀景台和碉堡結合,前方、
後方都是美景,
有一個突出的山嘴是拍照的好地方,
蟲爸排了老半天的隊才搶到拍照機會,
黑色的岩體出現,間雜生長許多低矮的針葉樹,
有一條岔路以腰繞的方式通往武嶺-封閉中,
過了黑色的岩體後來到山的另一頭,從這裏可以俯瞰合歡主峰、東峰、合歡尖山之間的山谷,有數棟長條形狀的建築物, 就是陸軍寒訓中心,其前身就是大正三年(1914)太魯閣戰役期間日本東路軍的司令部所在地, 佐久間總督曾親臨此地,坐鎮指揮;後來蔣介石總統在此設置陸軍寒訓中心,訓練將士,以因應未來反攻大陸時, 國軍可以適應在冰天雪地的中國大陸北方作戰。
公路旁的軍事碉堡
讓胖蟲蟲在裏面休息,
山頂就在前方的山包上方,
先上個廁所,
廁所前方有廣場,廣場旁是通訊設備區,
這附近也可以觀景,
有岔路可以登階梯上山,但蟲爸打算把水泥路走完-下山再走階梯路,
第三座觀景台到了,
這也是一座大型碉堡,
這座觀景台的前方、
後方也都是美景,
山頂就在前方,
下方是辦公場所,
有階梯通往上方,
山頂是平緩的台地,空間相當大,
設有觀景區,
另一面則為崚線,
站在崚線上可以多角度賞景,
有綠色標示牌證明這的確是合歡山主峰山頂,與合歡主峰海拔3417公尺的牌子合影留念。
旁邊有三角點,
但最醒目的是通訊塔-上面插滿了通訊信號發射器…,
站在合歡山山頂,就接近台灣島的屋脊了,與中央山脈的主脊的奇萊主峰,遙遙相望…,
我們從階梯路下山,
回到水泥車道循原路返回,
蟲爸很想下切碎石步道-可以省很多路,但考慮到胖蟲蟲的膝蓋承受度作罷,
今天走了不少路,原本還想到松雪樓逛逛,但為了趕上飯店的晚餐時間只能作罷,回程比想像中順利,
回到房間先洗了個澡休息一會兒,順利的吃了晚餐,
回到房間看一小時的電視,蟲爸帶胖蟲蟲去最底層泡湯,今天來泡湯的遊客比昨天更多-年輕女孩的比率很高,可能已經適應胖蟲蟲的慣性了,蟲爸今天所有的設施玩了四輪才走,不知道是不是咖啡喝多了,蟲爸今晚的睡眠好淺-所以知道胖蟲蟲因為太興奮吵了一整晚…,
附註四:
合歡山主峰,又稱合歡主峰,海拔3,417公尺(3,416公尺),為臺灣百岳之一。根據《臺灣省高山明細表》一書,邢天正是將合歡山主峰稱為「合歡山」。
合歡山主峰地處中央山脈,位居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為合歡群峰之一。在山頂設有三等三角點,中央氣象局合歡山測候站亦設置於此。合歡山主峰現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並有林務局於此設立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也為合歡山旅遊景點之一。
日據時代,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準備討伐太魯閣族,因此組成探險隊前往合歡山區,並沿著探險隊探勘結果所規劃出路線去開闢軍用道路,即後來合歡越道路,其路線則橫切合歡山主峰之山腹。1950年,國民政府遷台後不久,開始規劃中橫公路,大致沿用合歡越道路之路線,因此台14甲線身為中橫公路霧社供給線(俗稱霧社支線),也與日據時代一樣的路線,是橫切合歡山主峰之山腹來開闢,但兩者間卻並非完全重疊。
由於合歡山主峰具有高度適宜、視野遼闊、交通易達、補給便利等因素,使得早期國防部選在山頂設置通訊與導航基地,後來2000年解除軍事管制,基地留下營舍及民間業者之電信設施,造成景觀破壞,對環境生態有所衝擊,因此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向國防部、林務局、電信業者協商,將合歡山主峰的山頂所留下營舍給拆除,保留電信業者所架設基地台與發射器,並將通訊與導航基地留下的平台地基則改建成觀景台。
冬季是合歡山的賞雪季節,因太平洋水氣被寒流鋒面帶入立霧溪,並沿塔次基里溪上溯至合歡山區,如此抬升之下所形成的降雪,在台14甲線克難關一路至昆陽的積雪最多,尤以合歡山主峰與東峰為適合的賞雪地點。
在高度的記載上,除了有記載合歡山主峰是海拔3,417公尺,亦有見記載是海拔3,416公尺;其名雖為「主峰」,但在合歡群峰之中,高度卻低於合歡東峰與北峰。整個合歡群峰看似獨立的山塊,略呈雙十字狀,合歡山主峰則居於合歡尖山與東峰之西側,為濁水溪、合歡溪、北港溪之分水嶺。其地勢呈東緩西陡,並且與岩層之間方向正好平行,構成單斜形態之單面山景觀,被地理學家林朝棨評為臺灣標準之傾斜坡地形。
受到奇萊山斷層通過的影響,在克難關以西之合歡山區皆為廬山層,其岩性屬黑色到深灰色的硬頁岩、板岩及千枚岩和深灰色的硬砂岩互層所組成。然而根據羅偉對合歡山區進行地質調查得知,合歡山主峰之西側屬廬山層,其岩性為厚層砂岩夾薄層板岩與厚層板岩互層。從羅偉在研究中所繪製地質圖可看出,有斷層線在合歡山主峰之東側,通過合歡東峰,並往昆陽北側穿過台14甲線,不過廬山層在此區出露並不完整,所以一般認為梨山斷層並未通過。
廬山層的板岩在合歡山區顯得劈理發達,當高山氣候造成寒凍楔裂的發生時,板岩的崩解作用在此區之地質容易產生,這在台14甲線的路旁可見邊坡上植被,因為不易附著植生所裸露出岩層,沿線能顯見很多崩解下來板岩的岩塊、岩屑或細小的板岩顆粒堆積。
合歡山主峰的郊山化乃賜於公路開通之便,政府為興築中橫公路而修建霧社供應線,成為現今來自臺灣東部與西部可駛抵之親近山嶽,加上昔日國軍為聯絡山頂之基地,開闢出可銜接台14甲線之聯絡道,因而成為現今的合歡山主峰步道,為提供遊客登山健行之道路。此外,登頂亦可由武嶺停車場旁登山口直登,又或寒訓中心溯合歡溪,沿溪畔直上峰頂。一般路線登頂需耗時約60分鐘,下山則約45分鐘。
以上部份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197)[南投仁愛].合歡山主峰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tony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