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5年2月13日星期六 天氣晴
坪林茶業博物館經1年整修,民國104年8月29日重新開館,並同步推出「茶經坪林-坪林茶文化特展」、「尋茶之旅-英國茶文化特展」2項中西方茶特展,「英國茶文化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29日,「坪林茶文化特展」則展至12月25日,均免費參觀,坪林茶業博物館是台灣唯一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開館迄今20多年,為提供民眾全新參觀體驗,
茶業博物館,占地約 3 公頃,以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為主體,再融入婉約小巧的江南庭園造景,茶業博物館外觀氣派大方,無障礙空間尤其醒目,
戶外行道樹是已開花的茶樹,整體依山而建-採高低落差設計,
一進門就看見中庭的廣場坐滿了人-今天有主題活動,只見到兩位主持很賣力的串場,參加活動的觀眾也熱情回應,
首先來到右手邊的體驗館,體驗館是以互動參與為基礎,規劃而出的「五感體驗」空間,館內設置茶多酚實驗室、茶席文化區、DIY手作區、影音欣賞區等子空間,
邀請大家透過觸摸、嗅聞、聆賞、動手作等充滿趣味的實際感受方式,輕鬆探索茶世界的無窮奧妙。
接著來到位於正中央的展示館,展示館含一樓及地下樓2個展廳,定期推出各種茶相關主題特展,帶領大家透過多元的展覽內容,認識茶業文化、發現自然與人文的美好價值,同時了解源於東方的茶,如何傳佈全球,並發展出各異其趣的世界茶文化。地下室目前是尋茶之旅-英國茶文化特展,首先是A區-揚帆啟程:在茶香中進入英國茶的奇幻旅程,
右轉來到B區-戀戀紅茶香:透過嗅聞、觸摸來認識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紅茶,同時瞭解紅茶的歷史與發展,
旁邊是C區-公主妝裡的祕密:想知道葡萄牙公主與英王查理二世聯姻時,嫁妝中藏了什麼足以影響英國人生活的秘密,在這裏以各種圖文公布答案,
再來是D區-英式下午茶時光:認識帶動英國下午茶風潮的關鍵人物,親身體驗當年英國賣族們的午茶派對情境,
隔壁是E區-英國皇室瓷器之美:瓷器隨著茶進入英國人的生活,也走進英國皇室,難得一見的英國皇室專屬紀念瓷器,不只是飲茶器具,更是別具意義的藝術佳作,
出口前是H區-沃本莊園下午茶:在經典雅致的英國午茶空間中,感受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們的悠閒下午茶時光,
一樓展出茶經坪林,展示分為世界茶趣、隨手喝茶、奉茶有禮、包種故事、品茗茶室、
新北茶境、坪林找茶、發現茶香等區,
左手邊設有兩間博物館文化商店,除了提供茶飲服務與休憩空間外,同時展售各種茶相關產品,及充滿巧思的文創商品,為參觀博物館後選購紀念品的最佳去處。
虎字碑設在展示館旁邊,是當年清朝管理台灣所設巡撫手書的副本,
虎字碑旁邊有圓形拱門,走進去才知道是死胡同,
再往裏移動有步道可以往上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美麗的山水畫-有瀑布、有錦鯉池、仿古式涼亭、各種唐式造景…,
左手邊是茶憩樓-供遊客入內參觀休憩,茶憩樓前方設有色彩繽紛的錦鯉池,
右手邊是茶藝教室,茶藝教室是一座落於本館庭園內的雅致小屋,在翠綠樹影環繞中,為舉辦茶道、茶食等各類茶相關課程與講座的教育推廣空間,並定期邀請茶人前來與大家品茗說茶、舉辦各式茶會,在此創造茶文化教學與交流的開放平台。
往上走來到一座涼亭,以涼亭為背景拍照真有意境,
接著來到位於涼亭旁的瀑布,瀑布的規模不大,但位於正中央-有畫龍點睛之妙,
接著來到位於瀑布下方的涼亭,這個拍照角度別有風情,
讓胖蟲蟲坐在涼亭裏休息一會兒,
接著繞行主建物,主建物的後方山區種滿茶樹,
經過造景區,繞到洗手間,洗手間很整潔有造型,沿著茶樹區走回大門口,和階梯下方的茶壺造景合影,
我們離開茶業博物館,博物館設有攤販區,這家攤商賣寧波餡餅和茶葉蛋-在這裏擺攤好久了…,沿著北勢溪旁的人行步道往下走,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坪林舊橋和坪林橋,
來到坪林舊橋(附註四),坪林舊橋又稱坪林尾橋,1912年正式完工通車,在1998年坪林拱橋完工後,現在僅供行人通過,是為縣定古蹟,也是坪林市區的重要風景。
坪林舊橋旁邊有一處公共廁所,
公廁後方就是坪林觀魚步道的出入口(附註五),
這裏的扶手被漆成美麗的藍色,步道旁是水泥構築的仿古式柱狀護欄,可以看到北勢溪的美景和溪邊淤積處的菜園,
路旁出現棚架式的休息區,座位是大片石板,
回首來時路也是一番美景,
走上一段石階路以後步道變窄,
左邊是高牆,一長排高牆不時會出現內縮形成木質休息區,地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各式在地表象的圖騰,讓胖蟲蟲休息一會兒,
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對岸的風光…,
北勢溪的攔沙壩將溪水切成好幾塊,護欄旁出現岔路可以通往北勢溪畔-胖蟲蟲過去常在這裏餵魚,
長牆區結束,有岔路通往另一處觀光景點,往前的步道變寬,
此時親水吊橋已近在眼前,蟲爸打算右轉親水吊橋,剩餘的觀魚步道留待下次再走,
先到觀魚步道附近拍攝親水吊橋,
親水吊橋真美,往前、往後拍照各有不同焦點,在觀魚步道上倚欄往下眺望可以看到溪水河床成階梯狀一層一層,
站在吊橋上邊欣賞風景也很不錯,不時看到苦花魚覓食翻舞著銀白身影,
「雙龍合抱,共佑坪林」是規劃坪林親水吊橋的原始構想,吊橋橫跨北勢溪,長度約60公尺,面寬2公尺,可聯繫北勢溪二岸觀魚步道,將坪林茶業博物館、坪林吊橋、形象商圈等景點串聯一起。
吊橋下方則是魚群閃閃發亮,密度之高令人嘖嘖稱奇,水岸花道的頭端拍吊橋也很美,
水岸花道本身就是一幅美景,
離開吊橋可以看到一顆被劈開了的大石頭,
橫跨台9線有一座標示坪林的牌坊,
牌坊的斜對面有一座加油站, 以往蟲爸帶胖蟲蟲來坪林一定會去加油站附設的福利社吃東西,
今天受到時間的限制,我們從坪林商圈旁的小路繞回水岸花道,
回望親水吊橋,水岸花道一開始路旁都是民居的菜園、植栽,
接著來到休息區,
在休息區附近看對岸的風景,
過了一個下坡階梯路後
步道旁出現綠色植栽架-沒放造景植栽,植栽架範圍很綿長,
來到吊腳樓,
吊腳樓下方部份路段狹窄-得彎腰低頭行走,
接下來的步道不時會出現深紅色的植物,在一處大型休憩區附近這種紅色植物最密集,這裏有水岸花道標示牌,
步道旁出現香蕉樹,路開始變窄,從這裏可以清楚看到坪林橋、坪林舊橋,
爬上座位式的高階梯後來到步道末端,這裏有一座立牌-綠葉茶園,
爬上階梯回到坪林舊橋旁,
在人行道上沿著北勢溪往回走,坪林拱橋是最大主角,對岸無煙坪林的標語是第二主角,
到環保廁所上完洗手間後我們驅車回台北,北宜高車行順暢,蟲爸到中國技術學院附近買便當-蟲媽交待,好在今天便當店有開門營業,饑腸轆轆的回到家吃完自己的還分享蟲媽的一部份便當-蟲媽吃不完,送小蟲蟲去台北車站補習,然後回老家去看老爸、老媽,再去接回小蟲蟲,順利的過完大年初六,
附註三:
坪林茶業博物館位於新北市坪林區水德村水聳淒坑、北勢溪畔坪林舊橋旁,距離台北市中心約為40公里、宜蘭市區約42公里,從北宜公路坪林交流道下不久即可到達,坪林茶業博物館於民國86年1月開幕營業,建築外觀是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館內展覽以台灣的茶葉文化知識為主,佔地約有2.7公頃,除了有廣大的展覽部分以外,還有觀光茶園、茶藝館等休憩服務,
坪林茶業的歷史相當悠久,其中文山包準茶的產銷已成為今年來坪林區主要的經濟資源,茶園約在海拔400至700的坡地上,面積近1000公頃且逐年增加,全鄉百分之八十是茶農。在民國72年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巡視坪林時特別指示在坪林設立茶業博物館不僅可讓坪林文山包種茶廣為人知,也能帶動坪林地方觀光資源;目前坪林栽種的茶種為包種茶,茶葉葉尖彎曲、幼芽連理,沖泡出來的茶色呈現蜜綠和金黃,入喉後似有蘭桂花香,香味撲鼻且甘潤滑順,不僅是台灣民眾最喜愛的茶葉,目前更是泰國、美國、日本和香港的外銷主力。
坪林茶業博物館在建築外觀上大都採用長廊、圓門等仿古設計,建材則選用磚瓦與木材,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氣氛。以婉約深遂的江南庭園之美, 結合當代建築語彙, 架構這座雅致沉靜的茶文化殿堂。 博物館內含展示館、體驗館、茶藝教室等空間, 並由館方定期辦理各式茶相關主題特展, 帶領國人認識臺灣茶產業與中、外茶文化, 同時舉辦豐富有趣的教育推廣活動, 重新演繹「茶」在當代的無限可能, 述說一心二葉嫩芽下的無數動人故事, 帶領大家在茶香中發現自然與人文的美好, 看見茶鄉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四 09:00—17:00 週五至週日 09:00—18:00
夏季延長開放時間(五月至九月): 週一至週四 09:00—17:00 週五至週日 09:00—19:00
休館時間: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
附註四:
看起來已經經歷歲月風霜的坪林舊橋,當年可是扮演重要的台北宜蘭來往角色,走的是一種巴洛克風格。橋墩有9座,跟中國人的文化當然是有關係。然後橋墩底座造型細尖狹長,為了就是要防止水流湍急或大石塊等不會破壞橋基。橋上還有提供座椅,走累了,在這裡休息看風景,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附註五:
坪林擁有全台灣最長的觀魚步道,靠近坪林市區的北勢溪與(魚逮)魚崛溪兩岸都築有步道。為了減緩河床沖刷,減少泥沙淤積,坪林地區的溪流中蓋了好幾個攔砂壩。水壩的建造使水位提高,溪河美景更加迷人。區公所順勢沿著河邊兩側建了步道,正好是欣賞坪林地區遠山、近水、游魚的最好地點。
以上部份資料來源: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72)坪林.金瓜寮溪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