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9年2月9日星期日 天氣:陰
離開北回歸線太陽館,來到第二站故宮南院(附註二),
把車停在收費停車場,
停車場旁設有廁所,
進到公園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穹頂竹構設計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開始逛園區,路旁有現在雕朔,
長鬍子的杯子造景-青蓮,
竹製天棚,
最美的記憶造景,
這裏的風景如畫,附近有座生態池,
遠眺至美橋,
從另一個角度觀賞生態池,
至善湖
色彩繽紛的造景-鏤月裁雲,
來到臨水廣場-中央設有假山造景,
附近有天菜造景,
後方是遊客中心,
開始走木棧道,
木棧道設有休息區,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至善池湖中有兩隻好假的塑膠鴨子,
附近是水岸舞台
水岸舞台上有清朝多寶閣藏品玉人與熊,
充氣大老鼠,
座位區,
水岸舞台的附近是藝術之丘
藝術之丘頂部空間不大,
左方的樹都是名人所種-白色牌子標示種樹人…,
這裏是觀景的好地點,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大草皮旁有水池-這裏是水景花園
水景花園旁有美麗的步道,
來到環湖步道,路旁設有單車休息區,
圓形廣場到了,
圓形廣場的中間是世界地圖,
來到至真橋頭,
續行環湖步道,附近的草皮造景,
來到一處造景涼亭,
草皮邊緣也有造景涼亭,
回望大草原,
這一帶的風景很棒,
茶文化體驗站-今天沒開…,
這是廁所-綠建物,
有一座瞭望台,
在瞭望台上觀賞至德湖
從這裏也可以看到博物館,
有一處休息區,
到處都有單車休息區,
背後是潮間帶,我們從這裏回頭,
後方是出眺景觀平台,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回到至真橋,從至真橋上賞景,
回望至真橋,
附近設有小市集,
小市集周邊有金色的雕塑-南瓜精靈,
大千石庭
前衛的藝術造景,
博物館正前方設有小公園,
來到博物館,
博物門口站了一隻卡通公仔,
博物館一樓相當空曠,
通往二樓的樓梯,
電梯前方也有充氣娃娃,
一樓的兒童創意中心-免費參觀,
內部空間不小,分成好幾區,
探索亞洲區
亞洲陶瓷區
胖蟲蟲沈溺在瓷器拼圖中,
印尼織品區
亞洲劇場區
亞洲文化區-泰國,
蟲媽帶蟲蟲們玩電腦互動遊戲,
亞洲茶文化區,
離開兒童創意中心,戶外有大型充氣大象,
一樓中央造景,
來到遊園車候車處,
經過造景階梯,
來到博物館二樓,
環著二樓大廳走,這裏是博物館正式入口,
購票區,
開放式窗戶可以俯瞰戶外區,
走完一圈回到二樓廣場,
參觀複製品,
蟲媽認為二樓通往一樓的結構樑很有特色,
戶外區的飲食男女造景,
戶外咖啡廳,
胖蟲蟲在這裏餵魚-這裏的魚對魚飼料沒什麼興趣…,
開始走至美橋,
回望博物館,
至美橋上的造景,
俯瞰環湖步道,
附註二: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簡稱故宮南院,俗稱南故宮或嘉義故宮,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轄下兩座主院區之一,坐落在嘉義縣太保市,鄰近高鐵嘉義站和蒜頭糖廠。故宮南院是以蒐藏、研究、教育、展示亞洲藝術品與相關文物為定位,另設有人工湖和主題花園等,未來將由中央出資37億元,配合新故宮計畫增設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01年籌設建立南部院區,目的是希望能平衡南北的文化資源差距,讓臺灣中、南部的民眾也能享受故宮的文化資產,陳水扁政府於2003年1月3日核定在嘉義縣太保市設立南部院區,以帶動嘉義的產業轉型,此計畫隨後成為新十大建設中的一個項目並正式動工,其後馬英九政府在建造過程中二度修改、核定計畫,2015年12月28日啟用試營運。
博物館位於院區西側,主體建築由姚仁喜設計,建築高度29.3公尺,造型以三個流線型量體交會組成(主體鳥瞰圖),運用龍、象、馬為設計元素,分別象徵中華、印度與波斯三者間的文化交流。三個量體分別融入濃墨、飛白及渲染等三種書法筆法,位於主體建築西側的「實量體—墨韻樓」包含典藏與展示空間,外皮以三角形石材與鋁板覆蓋。東側的「虛量體—飛白館」包括公共服務與辦公空間,以深遮陽的結構式窗框提供戶外景觀。兩者間的「中間量體」則始於南端的跨湖景觀橋頭,穿越虛、實量體,終於北側湖岸。
博物館主體建築內部共分四層及一閣樓層,地板面積為38,333平方公尺。其中包括展廳面積約8,800平方公尺(常設展廳5,200平方公尺、特別展廳3,600平方公尺)及庫房5,085平方公尺,還設有國內博物館第一間穆斯林祈禱室。。館內規劃設有五個常設展廳、一個多媒體展廳、一個專題展廳、一個借展廳及兒童創意中心。常設展包括「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五大主題。截至2015年,故宮累計徵集亞洲藝術文物總數計1,675件。該院並和吉美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及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等館簽約,陸續於2015至2016年間在南院舉辦特展。隨著開館推出的首批展覽除了五個常設展外,還包括特展「絢麗多姿—院藏南亞服飾特展」和國際借展「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
人工湖位於院區中央,分為南側的至善湖與北側的至德湖,兩湖以跌落瀑布相連,面積合計133,200平方公尺。南側水位較高的至善湖為景觀湖,水面高度維持穩定,常水位約10.3公尺,蓄水量約270,000立方公尺。至德湖作為生態滯洪池,水位約在5.65至7.85公尺之間,最高可達9.81公尺,以常水位7.85公尺計,蓄水量約210,000餘立方公尺。院區沿人工湖規劃綠廊與園道,園道預定作為人行步道、自行車道及遊園車道使用。
至善湖區設置跨湖景觀橋,名為至美橋,作為院區南側入口至博物館主體建築的進出動線。橋長141.74公尺,橋拱最高處17.5公尺,約為主體建築高度之一半。橋面微向南傾斜,南北端高程差一公尺。遊客可由南端入口處之圓形廣場,沿步道向北橫跨湖區,進入博物館二樓大廳;另外博物館主體東側有另一座至真橋做為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