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9年2月12日星期三 天氣:晴
第二個行程是漯底山自然公園(附註二),
蟲爸把車停在路邊的白線區,來到欖仁公
和入口造景合影,步道維持得很整潔,
來到車輛管制口-原軍事哨崗,
附近有500障礙攀牆造景,
來到漯底山自然公園彩虹造景,
斜對面設有觀景台
讓大家在觀景台下方休息一會兒
觀景台的後方是兒童遊戲區,
管理站及社區活動教室係由舊軍事營房改建,
後方是設有頂棚的籃球場兼聚會場所-在原住民部落很常見,
廁所前方有廣場,
開始走水泥鋪設的斜坡路,
有一處直升機停機坪,
旁邊是砲台
砲台內部有開砲瞄準的操作準則,
路旁的觀景台,
觀景台前方有舊營房,
來到星光劇場-觀測台
這裏是大型休息區,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觀星台是一座大型砲台也是觀測站,
觀星台內部空間不小,
來到觀星台前方,
旁邊設有碉堡,
木棧道可以連接下方的北橫步道和外環步道…,這裏是賞景的好地方-可俯瞰南寮、永安、興達港、台灣海峽。
讓大家在觀星台背光處休息-躲避陽光,
回望星光劇場
這裏有泥火山噴發口-圓形開口,
旁邊的泥火山噴發口-溢出型
這座砲台挺陰森,
砲台內部也有開砲瞄準的操作準則,
回到管理站及社區活動教室前方,這裏設有運動器材區,胖蟲蟲興緻勃勃玩得起勁,蟲媽和小蟲蟲也熱情參與,
藍球場旁的步道轉為水泥路,
蟲爸一家人左轉岔路,
這座髒水池是水撲滿生態池
續行木棧橋,
有一座破爛的民居,
路旁的商家沒有開門做生意,
這條路通往馬路,蟲爸一家人開始往回走,環著水撲滿生態池繞行一圈,
開始走水泥步道,左轉岔路通往南橫步道-長約400公尺
步道不寬-充滿綠意,
開始走上坡路,
路旁有一座觀景台,
這段路可以賞景,
有上坡就有下坡,
這條上坡路更陡,
這段路的色彩艷麗,
終於走完南橫步道了,
續次篇文章:
附註二:
漯底山自然公園為海拔雖然只有53公尺,但卻是台南、高雄濱海地區少有的高地,走在山中的步道之中,可遠眺四周感受大小不一的泥岩山群。除了在其中的惡地地形之外,漯底山自然公園其他地區則顯現出山巒起伏、林蔭翠綠的自然景觀,漯底山自然公園並有多處自然步道供遊客在其中散步,順著棧道步行即可眺望各個不同角度的惡地景觀,也讓前來旅遊的遊客嘖嘖稱奇。且由於漯底山自然公園的自然地形保留相當完整,也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玩,當地更棲息有珍貴的璐鶯群,並有許多天然的植物景觀在其中,漯底山自然公園是您感受大自然原始風貌的好選擇。
漯底山分佈的範圍長約八百公尺、寬約六百公尺,標高約五十三公尺是彌陀區的最高點。由於長期為軍事管制區並未對外開放,對於彌陀區人或大小岡山地區而言,漯底山從遠處眺望都像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直到漯底山下的蔦松文化層被發現,使得這座台灣區最靠近海濱獨特的惡地形漸漸受到矚目。
漯底山位於高雄市彌陀區,是高雄最靠近濱海的泥火山,而所謂的泥火山並非火山地形,而是由泥漿與天然氣噴發堆積所成的特殊地形。漯底山並有一種在地理學上稱為「惡地」的奇特地形,由於該地形是質地較細軟且略含鹽質的泥岩區,在受雨水與河水侵襲之下造成灰色且高低崎嶇的外觀,平時黏稠性高,但一遇雨水沖刷即順波向下滑動,植物在此生長困難,因此走入漯底山自然公園區隨處可見泥岩外露,出現眼前的是崎嶇不平的地表及草木無法生長的奇特景象,而遠望四周更有稜脊和溝谷夾雜的奇觀。漯底山是由大小泥岩山群所組成,除中央山頭(即駐軍構築的碉堡)外,四周圍繞有幾座小山,但會隨著天候雨季而改變其地形與地貌。山上目前還有兩個小型噴泥口,位在中央山頭,直徑都很小,約三到五公分,目前軍方為了防禦工事安全起見在噴泥口處築水泥,將泥岩引入排水溝中。
漯底山由於地處高雄濱海地區的高地之上,再加上整個彌陀區除此處外其餘皆為平地,因此自日據時代漯底山一直為軍方管制的地區,直到直至民國九十五年軍方撤哨,交由彌陀區區公所代管並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園」,方解開神秘面紗,現已經規劃為一處自然公園。而由於之前為軍事要塞,漯底山自然公園內保有相當豐富的自然生態,除了一些軍事建築外,其自然風貌皆保留的相當完整,現已規劃多條的登山休閒步道、觀景台,相當方便遊客走訪其中。遊客更可選在夕陽之時前往旅遊,站在制高點之上欣賞金黃色的夕照,親見夕陽染紅山水的景像,更將台灣山水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