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年12月29日星期六 天氣陰

為了慶祝爺爺、奶奶的生日,蟲爸上週就規劃今天要去南方澳吃海鮮-風雨無阻(附註一),

原本氣象報告今天陰雨,但意外出現晴轉陰的好天氣,蟲爸上午11:15接到爺爺、奶奶、二姊,再到英語補習班接了小蟲蟲後從石碇上北宜高往南方澳出發,北宜高車流量很大,但一過坪林就順暢了,北宜高走到底過隧道後右轉台九線循指標左轉南方澳,中餐在富美活海鮮解決,

富美活海鮮在網路上名聲響亮,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海邊路111號,過了下午1:30生意依舊很好,我們被排在三樓,$3,000元的合菜有龍蝦、鮮魚、螃蟹…,白飯無限量供應,一家七口吃得好飽足,

吃飽飯沿著漁港走回停車處,這裏的漁船停得密密麻麻,遠處最鮮明的地標是南方澳大橋,南方澳大橋,於1998年6月落成通車,是一座跨越蘇澳港與南方澳漁港的大橋,其造型特殊,一座單拱船形吊橋,橋柱上選用了海洋意象的魚蝦蟹造型設計,還有觀景平台讓遊客來觀賞漁港的漁船進出,並將蘇澳的古地圖銅鑄成模型記載這個古老漁港。這座南方澳大橋建築結構別具風格,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單鋼拱橋,可鳥瞰南方澳全景並帶來觀光漁業的發展。

蟲爸沿著主要道路前進,經過南天宮市集、第一漁港、第二漁港、現撈漁市…到達北濱公園(附註二),

蟲蟲們在簡易的兒童遊樂區玩耍,

爺爺坐在路旁看海,

奶奶、蟲媽、二姊下到內埤海灣踩沙,

這裏有點灰濛濛的,景緻不是很開闊,

我們往回頭走,廣場附近有地標、海軍圖騰、

各種動物模型,

我們到一處大涼亭休憩,

這座大涼亭裏有許多古早時代的地方照片,女眷們抬頭細看,

胖蟲蟲和小蟲蟲趴在椅子上玩,

爺爺坐著發呆…,球場上有好多外勞正在打籃球,他們的精力旺盛但準頭欠佳,

走過籃球場有一個公共廁所,廁所上方是瞭望台,

旁邊有一個迷你運動公園,蟲蟲們在上面流連好久,

公園四處都有步道可以通往內埤海灣,呈狹長型走向,

爺爺、奶奶累壞了,到了下一站豆腐岬還不太願意下車(附註三),

豆腐岬是一座公園,

公園沿著海灣闢建,兩頭各有一座公廁,在公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遠處的景觀大樓,

我們沿著造型走廊往裏走,

沒多久就到達一處碉堡,

從碉堡的孔眼可以清楚的看到豆腐岬,

繞過碉堡到達海岸可以更明顯的觀賞豆腐岬風景,

我們在這裏停留了好久才繼續出發,

最後一站是南方澳觀景台,「南方澳觀景台」是蘇花公路108公里處之原有停車場擴大改建成的觀景平台,其周邊除可提供花蓮及宜蘭往來遊客停車休憩之場所外,站在觀景台上更可綜覽宜蘭之美景,包括:南方澳內埤海灘、南方澳漁港及豆腐岬等景致。觀景台之西側可眺望虎頭山的蓊鬱壯闊,北面可俯瞰內埤海灘及豆腐岬的美麗景致。站在觀景台上更可遠眺蘇澳港,其地形三面環山,原為一小型港口,是由北方澳、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天然優良港灣,形勢相當險要且地勢天成,是遊客造訪南方澳賞海觀景的絕佳地點。爺爺和奶奶已經累到動不了,蟲爸只能在觀景台前直接折返,回程一路車行順暢,晚餐在深坑老街吃豆腐大餐,蟲爸的運氣很好-停到了一處免費車位,先到附近的全聯社買飲料,

深坑老街經過整修規模不輸三峽老街,巴洛克式的建築物林立兩旁,所有的小攤商都退入店鋪,整條道路寬大清爽,

奶奶選擇到舊時的廟口老店吃晚餐,$1,800元吃了一頓豐盛的香菇大餐…,

回到家讓蟲蟲們洗完澡,二姊打電話來通知小蟲蟲過去玩-小妹回娘家,蟲爸帶著小蟲蟲去爺爺奶奶家,看得出今天操得很兇-奶奶躺在床上爺爺躺在沙發上睡覺,蟲爸和小妹、妹夫、二姊聊天,10:40才回家,明天還得游泳,今天不能睡太晚…。

附註一:

南方澳人口數約九千多人,其中從事漁業的人口有80%。南方澳漁港三面環山,地形隱蔽且近漁場,為天然良港,與其對面的島以砂洲相連成陸連島,因而造就成一道天然防波堤。該港在日治時期便是一個已完工的漁港,對面的南天宮則為當地的信仰中心。1998年完成南方澳大橋是宜蘭縣政府針對南方澳漁港之長遠發展,於第三漁港外側進出航道上方規劃設計一座跨漁港航道拱型鋼橋,取代舊有駝背橋,以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之困擾,提昇南方澳漁港發展競爭力。造型優美之拱型鋼橋,除作為豆腐岩海岬及東側新建碼碩對外連絡之捷徑,與現有環港道路形成環狀網路,促進漁港之整體發展。更增添南方澳漁港一特殊景觀。

2010年10月21日梅姬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南方澳有史以來最嚴重之土石流災害。

南方澳位於蘇澳港南側,是台灣沿海及近洋漁船的重要基地,漁獲量極豐,為台灣三大漁業重鎮之一 。

此處有三個漁港及漁市,各依其功能、特色而有不同。第一漁市每天約在下午2點左右,由漁會主持拍賣,第二漁市為每天約在下午3點到5點,由漁民們各自販售。第三漁港旁的漁港路,聚滿各式海鮮、特產品店,也是遊客聚集的地方。

附註二:

北濱公園位第二漁港外堤防上,為了嚮應政府富麗漁村政策由農委會漁業署出資,蘇澳區漁會建造。公園內有兒童遊憩設施、清風亭,

南方澳的「內埤仔」,又稱情人灣、內埤仔海邊,原是平埔族噶瑪蘭人的聚居地。一九五九年成為南方澳第二漁港區。漁港外側以沙丘堤岸與太平洋相隔,面對太洋的沙丘,就是景觀優美的「內埤海灘」,它不只是內埤漁港的堅固屏風,也是賞海聽濤的極佳據點。由於一年四季都有許多魚族棲息及覓食,如白帶魚、水針、鯖、甘仔魚等眾多魚類,因此是釣客們揮竿垂釣的新天地,同時也是民眾休閒的最佳去處。
 

內埤海灘呈弧形狀,地形分為海蝕與海積兩種。海蝕地形包括海岬、海底岩礁、海蝕崖等:海積地形則以細砂石礫混積而成的海灘為主。其實內埤海灘背山面洋,水質清澈,景色秀麗,常吸引人潮來此戲水,同時為欣賞旭日東昇,弄潮聽濤的優美景線,也是夏日戲水浮潛的絕佳休閒效遊去處。而海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民眾遊憩時應該更加小心,內埤海濱供奉乙座觀音大士觀海立像以祈保遊客安全。

內埤海灣風景區在被規劃成海濱公園(北濱公園)之後,增加了沿岸步道,觀光涼亭,籃球場,停車場等設備,又加上了特別移植的台灣海桐,黃水皮,台灣樹蘭,白水木及台東漆等樹種,讓這裡成為美麗的觀光樂園,讓民眾在假日計畫,又多了一份選擇。

內埤海灣附近的新生地,過去因為缺乏管理,所以被淪為養豬、養雞場的場所,環境骯髒不堪。後來,在行政院農委會推出富麗漁村計畫後,蘇澳區漁會透過立委楊吉雄,爭取到了二百餘萬元的經費,於是將這塊新生地重整,變為現在美麗的北濱公園。

而住在學府路的漁民們,也很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北濱公園,除了動手栽植花草樹木外,還以海上飄流木,廢物利用,美化成巨砲、長頸鹿、武士等,花台上用石磚堆砌盛產的魚類,如鮪魚、鯖魚、白鯧、盧魚…等藝術作品, 相當有特色。

毗鄰內埤海灣的北濱公園,不但整頓得美輪美奐,公園內更提供漁民休憩以及年輕人打球的場所。還有從大陸引進一批動物石雕,頻添這座公園幾分藝術氣息。這些石雕,係出自福建省泉州縣老師傅之手,精雕細琢,頗具功夫,置放在北濱公園內,洋溢著藝術氣息。據北濱公園管委會主委林火成表示,這批作品共花費卅多萬元,是當初公園落成時,熱心人士捐款贊助所結餘的,動物雕像屬立體,可觀賞亦可騎坐。

整個北濱公園,除了琳瑯滿目的藝術品陳列、遊戲設施外,還設有觀景台及涼椅,供遊客、民眾們觀賞美景用,以及南方澳的地標 — 鯖魚。

 

附註三:

豆腐岬位於南方澳與漁港東側,係由陸連島和沙洲連貫而成的一處風景優美的小海灣,又稱沙頸岬,景觀特殊,海岬岩礁呈豆腐狀,故稱「豆腐岬」,而鄰近的菜刀嶺,常有釣客徜徉其間,攀登俯瞰附近海岸風光,堪稱「別有洞天」。

豆腐岬範圍較大,已完成規劃設施,其地形呈弧狀,凹槽面向海洋,海岸步道自西北而東南,規劃成連接沿梯區、長亭觀景休憩區、入口廣場區、海灘活動區和防波堤防區等。灣口裝有攔截網、水域潔淨,夏日浪小波靜,適合戲水、浮潛、晨泳、郊遊等活動。內埤海邊之間有座筆架山,山壁陡峭直立,但因漁源豐富,故常見磯釣好手背著釣具,利用繩索攀爬岩壁而下。

本景點迎面東向,是觀賞旭日東昇,晚霞光影波遴,劃破夜空,而夕陽餘暉,漁帆歸航,皆構成一幅瑰奇炫麗美景。附近的跨海大橋為亞洲第一座單樑懸吊橋,連接蘇澳港與南方澳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