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2年1月5日星期六 天氣雨轉陰

晨泳時外面下著大雨,蟲爸很懷疑昨天的氣象報告-全台的雨勢都會緩和下來,隨著時間接近中午,大雨逐漸轉為綿密的毛毛雨,蟲爸決定還是依原訂劃到角板山賞梅(附註一),

上午11:30接到從夏恩美語下課的小蟲蟲後,由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往大溪方向循指標往台7線-北橫公路,前行約4公里處即抵復興右轉進入角板山。

可能是因為下雨天,高速公路車行順暢-不到半小時就到大溪交流道了,先到貴族健康鍋吃午餐,這家餐廳今天竟然沒有客滿,品質依舊-C/P值非常高,自助式用餐兩佰多塊吃到飽…,

吃飽飯蟲爸循指標往角板山方向走,到了目的地蟲爸大吃一驚,滿山遍野的人潮、車潮讓人傻眼,蟲爸找了好幾個停車場都被排隊的車龍嚇走,最後逼不得已,先把妻小放在角板山公園,蟲爸慢慢找車位,運氣不錯,在附近的小巷裏遇到一位剛準備離開的駕駛人…(附註二),

蟲爸回到角板山公園時,蟲媽和蟲蟲們正在觀景台前休息,

從這裏觀賞大漢溪角度最好,

公園裏的梅花盛放中,

造型走廊環繞著觀景台,

隨時都有休憩椅供遊客使用,

蟲媽對這裏的蜜餞和麥芽棒棒糖很有興趣-買了兩回,公園的尾端是梅花區,

我們在這裏休息了好一會兒,

慢慢的往回走,這裏的綠樹眾多,

還有人造水塘,

整體來說花團棉簇,各種色彩的花朵樹木讓人目不暇給…,

主要道路有一固定攤位,路底有階梯路可以往下通到吊橋,蟲爸對上下階梯沒什麼興趣…,

公園不大,沒多久就逛完了,接著是緊臨公園的復興青年活動中心(附註三),

復興青年活動中心一樓走廊陳設了相關的歷史照片,

走道盡頭是遊客接待中心,

這裏的空間很大,設有書報架,很多人在這裏看報休閒,

從這裏走出活動中心可以直接面對梅園,

梅園裏有約大十來顆梅花,其中有八成盛放-其他的已經長出葉子,

活動中心前方的停車場未設迴車道,許多找不到停車位的遊客只能倒車退出-交通有點混亂,

梅園的旁邊有一座復興亭,

這是一座很大的涼亭,附近有一座大型廁所和一座高牆,幾個小朋友在旁邊嬉戲,應小蟲蟲之邀,蟲爸表演翻牆把戲,

這座牆雖高,但還是有借力的地方,蟲爸輕易的飛上牆頭,附近小朋友讚歎的耳語讓蟲爸很虛榮…,

我們從老街走向角板山行館,蟲媽想買這裏的香菇,我們在這家老店待了好久…,

介壽國小旁有一座木製架高休息區,

從這裏可以俯瞰國小操場,我們每次都來這裏休息,

老街的路邊停滿了車,

第二停車場門口大排長龍,接近廟口附近的商家生意興隆,

蟲爸從來沒看過這裏出現如此龐大規模的人潮…,

通過第一停車場的岔路左轉就到達角板山行館(附註四),

角板山行館前方右轉可以通往神秘避難隧道,

行館內的地下室有一「神秘避難隧道」,長80公尺、寬4公尺、高3公尺,當年做為蔣介石緊急避難之用。隧道開放參觀後,隧道牆壁彩繪了泰雅風味的圖騰,成為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

避難隧道並不長,走到盡頭後是一座長長的陡階梯,

蟲蟲們走得氣喘不已,階梯的最上方是角板山行館主體,

行館外的梅林正在盛放,

大多數的遊客都集中在這裏拍照,

這裏的梅樹多又集中,不時會有人群搶在樹前取景,

樹下也是好地方,逐漸飄散的落花將樹下烘托出白裏帶紅的奇特景緻…,

再往裏走是一片大樹林,

走道很寬敞平坦,

樹林裏充滿了芬多精的氣息,從四面八方反射過來的光線讓樹林裏不顯昏暗,

有一座大平台可以觀賞大漢溪的景緻,

這座平台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但因護欄的高度取景不易,

讓蟲蟲們在觀景台中央的休憩椅坐著賞遊客…,

步道的終點是思親亭,

位於角板山行館一旁最著名的思親亭,原為蔣公以角板山酷似浙江奉化溪口故里的風光,而在公餘和夫人遊憩、眺望之處,蔣公在此籌劃國家大計、或緬懷先人,怡然自得經常停留。蔣公崩逝後,經國先生居喪期間經常由慈湖至角板山行館憑弔,回到小亭追思親恩而百感交集。「梅臺思親」一文就是此時的作品。佇立亭內可遠望大漢溪在此轉彎所形成的河階地形,天氣晴朗時遠望山景,令人心曠神怡。

思親亭前方因植被茂密視點不如觀景台,循原路走回賓館,順著大路欣賞道路兩旁的梅花園,


梅花園擁有北台灣最大梅園的角板山行館種植的梅花園,當一波波寒流吹襲下,整片雪白如織的花朵有如一層薄薄白雪覆蓋枝頭。又因地勢關係,年初山區水氣足,氣溫降低,形成雲霧繚繞,仙氣彌漫景象,將園區妝點出嬌羞又幽靜的景致。

桃園縣政府於民國九十二年,邀請12位世界級藝術家在此創作,成立國際雕塑公園,不但是國內觀光新景點,並成為國內公共藝術教育的聖地。雕塑包括:飛龍在天(Flying Dragon in the Sky)、命運之愛(Love of Fates)、屋頂上的椅子(Chair on the Roof)、和平之境(Space of Peace)、中華影像(Chinese Shadows)、觀點(Perspective)、人形狐狸(The Human Fox)、復興鄉(Fuxing Township)、2003樟樹桃園(Camphor Taoyuan'' 03)、人之初(About Base)、溫室提案(Green House Proposal)、藝術如樹╱樹如藝術 (Art as Tree╱Tree as Art)。

梅花園的右側有一座人工湖,湖水黃綠,感覺上有點髒兮兮的,

我們今天沒有走到湖邊,只在梅花園四處尋訪好的景點拍照,

湖畔的建築物倒是建得很有特色,枝芽橫生的巨大喬木搭配彎彎繞繞的木製棧道讓整體分圍好清麗,

樟腦寮遺址到了,

在19世紀時,天然樟樹所提煉而成的樟腦,在當時是極為重要的原物料,而復興鄉角板山更曾為全臺灣最主要的伐樟製腦集散中心,角板山行館園區內尚保存著國內唯一之「樟腦收納所」是極具有歷史意義之建築物,且園區內仍有十餘株樹齡已近百年之老樟樹,見證樟腦歷史的興盛與衰落;另角板山行館曾為先總統蔣公與其夫人蔣宋美齡居住之行館,園區內遍植梅樹,每至冷冬時節梅花綻放,常吸引遊客特地到園區駐足觀賞。在此舉辦「百年角板見真樟~角板山樟腦文化特展」期以展覽方式提升臺灣樟腦產業知識與建構在地特色深度旅遊,

樟腦寮外部的看板不小但內部的空間不大,

我們四處走走看看,沒多久就走完了,

天色開始暗了,上完洗手間我們打算離開,讓蟲媽和蟲蟲們在第一停車場外的涼亭休息,

蟲爸去開車,接到家人就回程,一路車行順暢,蟲媽到景美夜市帶回章魚燒當作蟲蟲們的晚餐,買了小蟲蟲要的文具,領了蟲媽網購的防寒衣就回家了,今天的角板山真熱鬧,蟲媽說許多遊客是拿著報紙找景點拍照,近年來只要上了新聞媒體的景點必然塞爆,其實賞梅的最大景點是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等地區,蟲爸很畏懼風櫃斗狹小的進出道路-從不曾在梅花季上山,也許會在遙遠的未來找機會在非假日帶妻小去嚐嚐鮮。

附註一:

角板山位於大溪鎮東南方大漢溪的上游,海拔436公尺,屬桃園縣復興鄉,四季氣候溫和,素有「台灣盧山」之稱。四周有南北插山、李崠山、枕頭山環繞,群峰羅列,空氣清新。這裡建有二處蔣介石的行館,現已開放為角板山觀光勝地,角板山公園在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中央建有一座全白色木造洋房,於前幾年發生火災附之一炬。園內古木林立,四季賞花熱門景點,沿步道走至山崖欄杆處,這裡是角板山公園展望最佳之處,此地俯瞰溪口台地。整個大漢溪溪谷台地三、四層,層次分明,周圍山巒起伏,雲霧繚繞,原來透過長焦段鏡頭看山谷台地,幾間小屋仙人居,真是美得讓人心醉啊!公園步道可下台階直抵大漢溪畔,並有吊橋連繫對岸的溪口台地。


角板山賓館佔地6公頃,「角板山賓館風景區」園內林木扶疏,遍植梅花,又有步道涼亭,園內多了十二件來自各國的藝術大師雕塑品,使園內增添了不少藝術氣息,園區左側池塘曲徑流水,環湖楓樹成排,楓葉隨著寒意逐漸由綠轉紅,遍地撒滿泛紅的楓葉,有如水彩畫般的景色。賓館大門前步道前行,來到「思親亭」蔣介石於民國六十四年逝世時,經國先生居喪期間,經常由慈湖至梅臺駐足思親,經國為了紀念父親世逝曾發表「梅臺思親」之文,因此將此亭命名為「思親亭」。走回行館往左下階梯走下園內的”避難神秘隧道”如今開放參觀多時,讓世人終得一窺其貌!洞內防彈門可是相當厚鋼板,走道兩側厚實水泥隧道彩繪著泰雅圖騰,別有一番情趣。隧道出口臺地坡地旁,秋冬時節可見楓紅,帶出了充滿濃濃冬寒的悠閒風情。由此上坡出園區接上復興鄉形象商圈,發展觀光農業相當成功,一般遊客停下腳步,進入山產店採購綠竹簡、茶葉、香菇、花卉(聖誕紅)、高山水果(水蜜桃)絡繹不絕,使得地方文化與經濟發展產生相乘效果。

附註二:

角板山公園又稱復興公園,位於復興鄉,位於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十數棵高大的楓樹,在深秋時常以淒艷的楓紅,引人駐足遐思。四周群山、溪谷環繞,景色絕佳,有台灣廬山的美稱。公園內古木參天,種植很多梅樹,春天一到,梅花盛開,一片 紅粉黛綠,非常動人;園區內原有蔣公行館,不幸於民國81年遭大火焚毀,現已改建為救國團活動中心。

           

另外亦有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每到花季,園內一片粉紅黛綠的花海,非常動人。園道中有蔣公及夫人手植的兩棵合抱榕樹。公園內花木扶疏,石几散布,走道穿梭於綠茵。谷風徐徐,雖炎夏亦若仲秋,園區梅樹成林,綠草如茵,故稱梅台。

溪口台地是大漢溪在流經復興鄉角板山南面時,河道大轉彎所形成的一塊三角形台地,共呈四層台階,上兩層為梯田、下兩層為草坪,第三層還有小公園,是地理教學的最佳戶外場景。由角板山可於思親亭眺望,或者由角板山公園下方石階往下,過溪口吊橋亦可抵達台地。溪口吊橋是一座相當細長且優美的吊橋,已經有四十餘年的歷史,吊橋中央可觀賞美麗的大漢溪河谷風貌與水庫豐沛蓄水量。

附註三:

復興青年活動中心位於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山公園內,前身為「角板山貴賓樓」,於1914年5月由日本陸軍大將伯爵台灣總督佐久間先生時期落成啟用,1923年4月25日,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台時曾住宿「角板山貴賓樓」。整棟建築物取材於附近插天山之檜木,為一洋式雨淋板建築。

1949年臺灣光復後,改為「總統府行館」,屬於軍事重地要塞,更增添了那神秘的面紗,一般的百姓民眾,更是難以深入一窺日治皇族御用的風采。角板山的溪口台地地形地貌,因為與 先總統蔣公的家鄉,大陸浙江省溪口鎮相似,當年也曾是他思念家鄉流連忘返之地。每逢冬季時分,園區內樹叢間遍植的梅花朵朵綻放著,雪花錦簇,令人目不暇給,美不勝收,鄰近的群山亙嶺,溪流環繞,素有臺灣廬山的美譽。

1976年成立「復興山莊」服務青年朋友,辦理了各項令人回味無窮的的活動,1992年貴賓館的正殿建築,因電線老舊而著火焚毀,並波及了傳統日式房舍,僅存了石造基礎、廊柱等。承蒙桃園縣政府暨復興鄉公所鼎力協助,於1998年7月2日動土,在現址改建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多功能綜合大樓。第二幢因為原日式木造屋舍年久失修,恐有坍塌之虞慮,便一併整建為屋頂覆蓋文化瓦,紅磚砌成的邊牆為基礎,外觀樸實優雅,整體造型並保存了當時的原味,仿建的日式和風建築名為「薰風閣」,至1999年10月31日竣工落成啟用。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位於角板山公園旁,林木茂盛,巨木參天,自然景緻極為優美,1950年10月蔣介石與夫人在太子樓前分別種下一棵榕樹,多年後枝幹呈現相互交抱姿態,彷彿一對深情相擁的夫妻,因此取名為「夫妻樹」。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目前提供的服務項目有:住宿,膳食,研習場地,烤肉等,亦可代辦山訓野外求生,團體動能活動,是北部地區可接待大型團體並舉辦各類教育訓練,座談集會,家庭旅遊最佳活動場所。

附註四:

早年的角板山行館現已成為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原本為木造建築,一場大火後重建為新的四層樓建築,仍留有歷史味道的是當年蔣公隨扈及侍衛居住的太子樓。

新的行館位於角板山對面的介壽國小旁,館內展出蔣公生前文物、舊照片、紀錄片,還有蔣公至角板山停留的生活資料。

角板山行館座落於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台地,合計房屋四棟,行館內有客廳、主臥房及客房各一,其餘三棟為警衛及隨從人員房舍。

原是 蔣公行館,佔地約5.7公頃,於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由總統府撥交桃園縣政府管理。

賓館視野遼闊、小徑蜿蜒、清幽雅致、四時花木扶疏、綠意盎然,且濱臨石門水庫,青山環繞、藍天碧波、相映成趣。晨昏之際,微風扶面、山嵐輕移,悠然漫步其間,和平寧靜,令人心曠神怡,故先總統蔣公生前常偕夫人來此小住,聽松濤,賞雪梅,怡然而有所得。

而園內十幾件來自各國的雕塑品,更增加了許多藝術氣息,還有許多茂密的梅樹,讓公園更加雅致。

角板山行館每週六日提供全館定點定時(10:00及14:00)導覽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