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天氣:晴
惠蓀林場的早餐時間是07:00-08:30(附註一),06:40起床,06:50離開房間,這是我們居住的小木屋,
木屋區前方設有活動區,
因為餐廳修繕中,蟲爸驅車前往荷馨園用餐,
餐食普通可選擇性也不多,但可以吃飽,
用餐環境簡單-有部隊中山室的味道…,
吃飽飯到戶外坐坐,
荷馨園旁邊是藥用植物園,
因為昨天報到的時間比較晚-櫃台已關帳,蟲媽接到工作人員簡訊通知到能高山莊繳付費用-結果因為系統問題(連住三晚無法立即結帳),第三晚蟲媽才完成結帳…,這一帶屬渡假山莊區,
能高山莊為第二實習館原址改建而成,起建於民國102年,民國106年啟用,山莊的裝潢與木質家具全數使用國產材料(主要是台灣肖楠與台灣杉),
進到櫃台區,
這張12公尺的長條桌是台灣肖楠原木一體成型製成的-有一棵樹齡約350年,長度約26公尺的台灣肖楠於921地震時傾倒,其樹頭部份於民國103年加工製成大型樹根屏風與3.5公尺原木桌及三座原木圓盤(現置於研習中心),同時製成研習中心與會議中心兩幅匾額,未使用的木材製成兩張長分別為12公尺與5公尺的原木桌,其他木料則作為能高山莊大廳、櫃枱與16間客房內部長形枱面使用,完整利用了全株珍貴的台灣肖楠木材,
這張5公尺的長條桌與12公尺的長條桌是同一棵木材製成,
能高山莊旁設有販賣部,
開始逛渡假山莊區,
此地的休息區眾多,
轉角處設有小花園,
餐廳修繕中,
路旁的吊床區,
和造景立柱合影留念-此地海拔高度770公尺,
右轉小巷經過楓林山莊
來到翠竹山莊
紅檜山莊就在附近
梧桐山莊到了
這根造景木柱有點破敗,
回到小木屋區
讓胖蟲蟲玩秋千,
這片活動區很靜謐,
來到能高山莊前方販賣部正面-我們將在這裏吃兩頓晚餐(設有兩台戶外飲水機),
販賣部設有步道地圖
步道難易度簡介,
在販賣部休息區坐坐,
蟲爸一家人驅車來到荷馨園附近停車場,
這座停車場旁設有廁所,
馬路對向是甘(竹 敢 蟲爸打不出這個字)仔店
甘仔店是雜貨店,前方設有美麗的餐飲區,
開始走甘仔店旁的小草皮,
附近的楓紅很迷人,
這一帶屬藥用植物園,
很迷你的小橋流水,
來到荷馨園前方的小花園,
研習中心到了-設有會議室及客房,適合團體活動,
從另一個角度觀賞研習中心,
走一小段車道,右手邊是松風山步道出入口,
左手邊是涉水步道出入口-總長度50公尺,10分鐘可走完,
涉水步道是夏天的戲水勝地,
附近設有家長休息區,
讓大家坐坐,
這裏設有跳石區-位處丁字路口,
右手邊是山嵐小徑步道的下方出入口,
蟲爸選擇左轉往月桃巷的方向走,
來到紅樓後方-這裏設有廁所,
紅樓的廊道很有古意,
來到紅樓正面,
紅樓旁是日式木屋山林巷1號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紅樓和山林巷1號都是員工宿舍,
這一帶屬於水杉廣場,
咖啡學堂可以吃下午茶-自種咖啡的價位比較貴…,
咖啡學堂旁的建物是香杉居,
回望水杉廣場,
附近的休憩區設有吊床,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惠蓀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是中興大學農學院所屬四大林場,惠蓀林場總面積達7,477公頃,其中近8成未開發,維持原始林的狀態,也是全台最大規模的原始森林,景觀與種類兼具教育與賞景功能。民國55年11月20日中興大學校長湯惠蓀先生,視察此地的育林工作時,發生山難殉職於此地,為紀念他將能高林場改為惠蓀林場。因要修正組織規程於民國69年又更名為惠蓀實驗林場。
惠蓀林場山林間的原始森林林相非常豐富,從海拔450公尺到2,419公尺,近2千公尺的海拔落差而呈現溫、暖、亞熱帶不同景觀,最大特色在於流經此地的北港溪、再加上支流關刀溪,都具有上游河川旺盛的下切作用與高山深谷縱橫交錯,形成雄偉的峽谷、瀑布、激流等風光,獨具曠野原始魅力與會豊富的景觀。惠蓀林場由入口依次有咖啡園、松風區、惠蓀嶺、梨園山莊、青蛙石、湯公亭、小木屋區、青龍谷及平台區等,林場風景相當怡人,可享受森林浴、賞鳥、生態知性成長等多重樂趣。
惠蓀林場的森林步道共同特色就是佈滿大樹,針葉林、闊葉林粗壯樹幹的老樹隨時可見,品種多數量也不少,相當壯觀;惠蓀林場內規劃有多條步道,分別是松風山步道、青蛙石步道、涉水步道與山嵐小徑、杜鵑嶺步道、森林浴步道:松風山步道全長約2.5公里,植被松樹為主,可眺望蜿蜒的北港溪谷及峻峭凌雲斷崖,山腳下植被豐富,景觀視野良好;青蛙石步道來回約2.2公里,沿途的大樹有無患子、澀葉榕、茄苳等等,大樹下則生長著許多姑婆芋、非洲鳳仙及巒大秋海棠,還有北港溪谷壯麗的峽谷景緻足以讓您停留許久;涉水步道是園內人氣指數最高的地方,而山嵐小徑全長約2.4公里,動植物的生態以及層層的天然原始林相比青蛙石步道豐富許多;杜鵑嶺步道全長約2公里,步道長滿台灣特有種的埔里杜鵑而得名;森林浴步道則為園區內最長的步道,全長7.5公里多為陡坡,沿路可見杉木林、日本瑞柏林等,走完全程約需六小時。
惠蓀林場內的咖啡園栽種著本省唯一的土產咖啡-中興咖啡,品種為阿拉伯種咖啡樹,因台灣多雨形成結實季特長,若夏秋季來惠蓀林場一遊皆能看到一大片紅紅綠綠的咖啡果實結滿枝頭的景觀,其品味淡而氣味芬芳,惠蓀林場所產的咖啡曾榮獲美國『農產品世界品嚐會』銀牌獎,遊客也可在惠蓀林場內享受濃濃的咖啡香。
日治時期西元1916年8月2日設立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1917年設立埔里演習林派出所作為辦公處 (今埔里聯絡站),1918年設立關刀溪作業所 (今山林巷一號),國民政府時期民國34年(西元1945年)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隸林務局第三模範林場,後年改隸臺灣省政府,民國38年(西元1949年)移交臺灣省立農學院,改名能高林場 (演習林),民國39年(西元1950年)於埔里設置實驗林管理處,更名能高實驗林場,民國43年(西元1954年)實驗林管理處遷至臺中市校本部,民國46年(西元1957年)劉業經教授於山林巷一號前廣場手植水杉,民國50年(西元1961年)成立省立中興大學,民國55年(西元1966年)11月20日湯惠蓀校長視察林場殉職,民國56年(西元1967年)5月1改名惠蓀林場,翌年興建湯公碑、湯公亭,民國59年(西元1970年)學生實習館落成,支援教學任務 (研習中心前身),民國60年(西元1971年)改省立為國立中興大學,民國71年(西元1982年)惠蓀林場森林遊樂區對外開放,民國72年(西元1983年)楓林山莊、惠蓀餐廳、梧桐山莊等相繼落成,民國81年(西元1992年)北港溪溫泉井探勘,民國88年(西元1999年)遭逢九二一大地震,園區多處受損,民國93年(西元2004年)受敏督利颱風影響,青蛙石遭土石掩沒至北港溪中,民國94年(西元2005年)研習中心落成,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惠蓀林場成立100周年,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能高山莊落成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