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2月1日星期二 天氣:陰轉雨
氣象預報今天會下大雨-蟲爸預定的爬山行程泡湯了…,上午出現短暫陰天-即時路況顯示高速公路意外順暢…,蟲爸決定到龍潭大池走走(附註一),
09:30出發,順利來到龍潭大池,因為舉辦臨時市集-大量停車位被劃為攤商區,蟲爸先到全聯福利中心龍潭北龍店買土司麵包-餵魚用…,離開全聯時意外找到了一個好車位,經過龍潭村斗倉下伯公祠,
來到步道口,
開始走步道,
岔路出現,左轉通往九曲橋-路底是南天宮
右轉有一尊彌勒佛法像,
這裏是南天宮的出入口牌坊,
續行水邊散步道,觀景區旁是水上舞台
路旁的廁所很有型,廁所上方設有造景
回望,
後方是水岸休憩廣場
讓胖蟲蟲餵魚,這裏的魚不太捧場…,
水邊散步道的路底是龍潭大池的正式出入口-後方是水岸休憩廣場,
水岸休憩廣場的下方設有天鵝船碼頭,
後方是天鵝船售票處-兼營雜貨店…,
回望來時路,
在水岸休憩廣場的另一側吃中餐-蟲媽準備的水煎包、雞腿、零食、飲料(讓胖蟲蟲在原地慢慢吃飯,忘了帶傘的蟲爸跑步回車上拿傘…),
開始下雨了,蟲爸把食物移到碼頭旁的座位區…,
吃飽飯讓胖蟲蟲繼續餵魚、鴨子…,
經過水上觀景區-可移動的小碼頭,
後方的造景區色彩艷麗-有一座望春風碑,
開始走休憩綠廊區
來到觀光吊橋
回望,
觀光吊橋舊橋於民國106年9月拆除,新橋在民國109年1月22日竣工啟用,總長度132公尺,吊橋是以斜張另加吊橋的複合式結構設計,新吊橋整建後,水上空間上增加到5.8公尺(原4公尺),吊橋寬度擴大為2.2公尺(原1.6公尺),
來到吊橋的底部
這裏設有龍池,
來到南天宮,
南天宮的右側是智慧樓,智慧樓最內側設有廁所,
這是廁所旁的景觀,
南天宮的左側是販賣區,
南天宮的對面設有花燈造景牆,
來到九曲橋的另一頭,
從花燈造景牆後方小徑往回走,經過龍池,
這個角度可以觀賞水岸休憩廣場,
從觀光吊橋往回走,
吊橋走到底左轉續行水上觀景區,
回望觀光吊橋,
這座涼亭很有意境,
雨勢越來越大,讓胖蟲蟲在涼亭裏餵魚,
繼續出發,經過兒童遊戲區
這座公廁是性別友善廁所,
廁所旁是水上浮橋
龍形戲水區只有夏季開放,
步道旁修竹成林,
經過一座大型涼亭,
涼亭周邊是溼地植物區
來到水上浮橋的另一頭,
後方是滿月橋
從另一個角度觀賞滿月橋,
走過滿月橋-可觀龍潭大池的另一側,
滿月橋的另一頭開設了一家餐廳,
後方是龍舟廣場
龍舟廣場周邊的櫻花開了,
在龍舟廣場的碼頭上觀賞龍潭大池,
續行步道,路旁有一座花架走廊,
這裏屬於休憩水岸區
路旁設有運動區,
這座涼亭是拍照熱點,
讓胖蟲蟲在涼亭裏休息一會兒,
後方的步道呈O字形-殊途同歸…,
從路旁的觀景區欣賞觀光吊橋,
後方設有造景,
這座佛像也可以當成座椅,
這裏可以清楚看到南天宮,
後方是老人會館
來到龍潭鄉老人會館的出入口牌坊,
老人會館前方設有榕樹區,
有一株樹齡150年的老榕樹,
這裏也是一處觀景的好地方,
步道旁出現小巷道,
左轉通往新廟橋-盡頭是南天宮,
蟲爸選擇右轉,岔路出現,左轉水上散步道,
水上散步道正舉辦臨市集-這一端是食物區,
這裏也可以賞景,
水上散步道的後半段以遊戲區為主題,
蟲爸在這一攤買了兩套香腸口味的炸蛋蔥油餅-@$55元,
雨勢不小,蟲爸帶胖蟲蟲回到水岸休憩廣場吃晚餐-剛買的炸蛋蔥油餅、蟲媽準備的零食、飲料…,
吃飽飯後從台3線接龍元路回到車上-下方是早上經過的水上散步道,
一路車行順暢,16:40回到家,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附註一:
龍潭大池位於桃園市龍潭區,是該區的地標,也是一個觀光旅遊景點。 乾隆13年(1748年),霄裡社通事知母六曾和漢人墾戶薛奇隆共同修築霄裡大圳來灌溉今日龍潭一地,其後又修築靈潭埤(今龍潭大池)蓄水灌溉龍潭一地。
龍潭大池位於龍潭區鬧區西側,西北臨龍元路(舊省道台3線),東北臨神龍路(鄉道桃66-1線),西南臨環湖路。隔著神龍路的對面是龍潭國小及市立龍潭高中。若從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下龍潭交流道之後,往龍潭市區方向順著大昌路直走,之後接中豐路中山段繼續前進即可抵達。
龍潭大池古時因池面長滿野生的菱角,因此被稱為「菱潭埤」。後有鄉民建廟,因而稱之「靈潭埤」。日治時期地圖又註記為「龍潭埤」(註:菱、靈、龍在閩南語皆同音ling)。近年官方地圖註記為「龍潭大池」。
龍潭大池的池面開闊,池中有位於人工島上的古廟「南天宮」、具有九個彎曲的忠義橋等,別具古意。大池中央設有吊橋一座,一端是南天宮,另一端是湖濱休憩公園,且靠近南天宮一側之橋柱間設計了鐘樓一座。近年來地方政府將湖濱休憩綠廊、湖濱公園整修得十分完善、美觀,吊橋與南天宮都裝置了七彩霓虹燈,於夜間會開燈綻放美麗的彩色光景,讓龍潭大池成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之一。因此讓龍潭大池除了灌溉之外,也兼具觀光休閒功能。
大池的西北側建有「雨賢館」一座,是為了紀念西元1906年出生的鄧雨賢:這位知名的龍潭之光(實際出生地為平鎮山仔頂,接近龍潭的邊緣),是著名的台灣民謠「望春風」、「雨夜花」等歌曲的作者。雨賢樓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由另一位龍潭出身的文學家鍾肇政所催生,館前設有一座「望春風碑」由鍾肇政親自題字。館旁另外立有鄧雨賢上半身雕像一座,雕像底座刻字之標題為「龍潭的傳奇人物-鄧雨賢」,他也是第一位被塑立銅像的台灣本土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