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文章:
民國102年1月21日星期一 天氣晴
接著出現的是一塊大休息區,這一區的造景偏白,相當的清新脫俗,
路旁還不時會出現各種獨特造型的專題樹區…,
古木參天、綠意盎然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漫遊其中,都可以享受被樹木擁抱、享受森林裡沁涼空氣的感覺,以及可以欣賞多變樹形的自然之美。除了筆直、蔥蓊的森林景觀之外,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與變化是非常奧妙的,尤其是樹木經過時間、氣候或人為砍伐等因素影響之後呈現出來的變化,更是迷人。
位於姊妹潭附近,就有幾個由枯木所形成的獨特景點,就是「金豬報喜」、「永結同心」及「龍鳳配」這三個自然雕塑的天然藝品。「金豬報喜」、「永結同心」及「龍鳳配」事實上就是遭砍伐千年巨木遺留下來的樹頭,其型態呈現出類似豬、愛心與龍鳳的外型,十分傳神,因此國家風景區特別將這些看似平凡的樹頭賦予不平凡的故事,也讓遊客能發揮想像力,去感受自然之美、同時也省思人類破壞後所遺留下來的缺憾。
「金豬報喜」外型酷似一頭豬,唯妙唯俏的金豬外型,讓人覺得欣喜福報來;
而「永結同心」則是兩株老檜木的樹頭與根很巧妙的連成一個大心形,也是許多情侶合影留念的地方;
至於「龍鳳配」可就需要遊客發揮想像力,兩個樹頭一前一後,前者酷似鳳凰展翅高飛,後著則是飛龍在天的雄姿,讓人見證經過自然洗禮之後的千變萬化。
森林步道一路往下走,不時會有特殊樹景讓遊客駐足,
這段陡下的森林步道非常明亮開闊,足以讓城市人浮動的心情平靜下來,
遊客都走得很慢,不時會有彼此超越的狀況-相機的快開按個不停…,
木蘭園到了,
顧名思義,園內因廣植木蘭而得此名。在阿里山的木蘭主要有洋木蘭、紫玉蘭(紫紅色)、日本辛夷(白色)、蘇郎計夷、玉蘭…等品種,而在樹木學上,木蘭屬一般皆可通稱為木蓮、辛夷或木蘭,其中因其花型如蓮故「木蓮」的別稱較為人所知,之外也因其花香如蘭故又有「杜蘭」之稱。阿里山的木蘭一年四季均開花,園內木蘭清新素雅的花型,無不讓人感受到一股淡雅的風情。這裏的樹形猙獰,枯枝狀的樹木中不時會有盛開的木蘭樹,
木蘭樹種植在道路兩旁的寬闊區域中,一大片往山坡上延伸,
好似是無窮無盡的內家高手集體打太極拳…,
再往下走還是廣袤的林道,
受鎮宮到了,1969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亦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過去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這種「神蛾」之說後來還曾上報引起一陣渲染,後來鑑定是「枯球羅紋蛾」,可能是因為廟宇的燈光所吸引,加上正是蛾類繁殖的季節,種種因素的結合,恰好形成「神蛾」的神蹟,亦為受鎮宮增添一樁傳奇。
這裏有洗手間,大部份的遊客都會選擇在這裏休息,受鎮宮斜對面有一個商店區,主要的販售商品是關東煮、烤香腸…等小吃,旁邊原為香林國小,因此地規劃為香林服務區後,國小已遷移至原香林國中舊址。香林國小位於受鎮宮前,此處海拔近2000公尺,有「全國最高小學學府」之稱。因沒有圍牆與外界隔絕,是為開放式校園 ,也因為阿里山上天氣寒冷,所以這裡有全國唯一,小學教室裡備有暖氣機,讓所有的學童可以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大日子時,常常會看到紅色的「辦桌」排滿的學校的操場,上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祭品,不過要注意喔,政府已經有規定,不可以在學校烤肉喔!香林國小前方有大量的陸客在等接駁車,
蟲爸選擇在受鎮宮旁的小水池邊吃中餐,蟲媽準備了大量的零食,她還去商店區買了烤香腸、滷豆乾、花干…等熱食,因為座位區很少,我們坐在馬路旁的駁崁上-不時得閃避呼嘯而過的接駁公車…,
隔著小湖可以看到受鎮宮,
巨木群棧道(二)的入口就在旁邊,吃飽飯後,我們魚貫的進入棧道開始散步,
這裏有一座土地公廟,
過了土地公廟後還要走一小段路才會到達神怡吊橋,
在吊橋頭右轉才是巨木群棧道的正式出入口(附註二),
巨木群棧道(二)基本上是下坡路,一路走來輕鬆如意-沒多久就走完了,
棧道的終點是神怡流瀑,蟲爸沒有注意到附近有瀑布,
只看到下方就是壯麗的神木車站,現下正是陸客集結的時間點,整座神木車站滿滿都是人,
蟲爸打算先走巨木群棧道(一),循著與神木車站平行的棧道一路往前走,
沒多久就遇到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往右下可以通到神木車站,
往上走就是巨木群棧道(一)(附註三),
巨木群棧道(一)從神木車站往上走相當陡峭,大家都走得很辛苦,這次是蟲爸失算了,下次如果再來走一、二號步道,蟲爸建議可以先從慈雲寺、香林神木開始,沿途經過樹靈塔、千歲檜,開始走神木群棧道(一),經過阿里山神木、神木車站後,從一、二號棧道間的斜坡道往上走到神怡吊橋踏上二號步道回到神木車站,
巨木群棧道(一)的終點是一座覆蓋巨碑的涼亭,
蟲媽和蟲蟲們臉紅心跳的在這裏休息了好久,
涼亭的前方距離樹靈塔幾十步的雙叉的紅檜巨木,樹齡2000年、胸圍11公尺、樹高35公尺、胸高直徑3.5公尺、材積約170餘立方公尺,嘉義林管處稱之為千歲檜,也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本人治台期間,當時的日本林務官認為檜木枝幹分叉的模樣,像是日本人高喊萬歲的姿態,因此命名為萬歲檜。到了1976年,當時的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後對萬歲檜產生濃厚興趣,他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樹齡,不應以萬歲命名,因此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
千歲檜的前方是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思潮興起而赫赫有名的樹靈塔。
「樹靈塔」興建於民國24年(西元1935年),四周為柳杉林,經常被濃厚的山嵐霧氣所籠罩。相傳當時因為日本伐木工人大量砍伐阿里山的千年巨木,居然有不少工人因罹患怪病而死亡,更甚至傳說白米炊煮出來的飯竟變為紅色,於是人心惶惶,日本人認為這是樹靈作祟的結果,才興建了樹靈塔以祭祀樹靈。此塔曾於88年的921大地震中被震傾斜,而被列為危險建築物,後才經斥資78萬元整修扶正。
翻開阿里山的伐木史,從日治時期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台灣禁止伐木開始,將近八十年的時間,數十萬株的阿里山紅檜、巨木先後遭到砍伐,可以說是台灣林業史上一段血淚史。這幾十年的時間,遺留下數以萬計的老樹頭、以及當時伐木時所遺留下來的遺跡,其中就以香林國中附近的樹靈塔與千歲檜最句傳奇色彩。
樹靈塔最獨特之處,是樹靈塔底層的六層環狀物,由於當年砍伐的神木,大多有兩、三千年歷史,因此「樹靈塔」的這是代表樹的年輪,每層環狀物代表五百年,總共加起來三千年,可以想見當年仍呈現原始狀態的阿里山巨木林,是多麼壯觀。
樹靈塔與千歲檜,一個是為了祭祀樹齡、一個是因為文化因素而得以保留,但也都見證了阿里山的伐木史
樹齡達三千年以上的阿里山神木屬紅檜,原樹高52公尺,為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樹身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年7月1日,因大雨而有半邊倒塌。後來林務局為尊重生命,順應應自然及維護遊客安全,1998年6月將神木放倒置於原地供人觀賞。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由嘉義縣政府、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籌劃,票選出遊樂區內其他巨型神木,以為新旅遊地標。網絡票選活動在2006年9到11月間進行,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由光武檜得到最高票,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2007年1月1日由嘉義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阿里山香林神木,舊名「光武檜」屬紅檜。位於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推估2300年,海拔2207公尺,舊名為「光武」,乃因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並由前臺灣省主席黃傑以此為命名。
旌功碑位於樹靈塔附近,建於民國22年(西元1933年),是為了表彰在民國前8年就來此進行森林調查的一位森林權威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的貢獻所建。雖然曾經有人認為此碑隱含有日本皇民化思想於其中而提議廢除,但後來仍因其有歷史意義而被保存了下來。
慈雲寺有洗手間,大家直接殺去方便,
紅簷綠瓦的慈雲寺建於1919年,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目前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
慈雲寺的歷史可追溯到民國八年,此時正處阿里山初期開發之際,由於1915年森林火車出軌死傷五人,1919年總督府鑒此,又對印度的「靈鷲山」聖地有所感,便請託設立廟宇,遂建造此一寺,命名為「阿里山寺」,為台灣少數日式獨棟木造佛寺。並且由當時成為曹洞宗佈教,置一暹羅國王欽贈的釋迦牟尼古佛像一尊,主祀釋迦牟尼佛,佛像內部裝入金沙,外表則加以銅鑄,造成時間已有千年之久,相當的珍貴。
後來,一直到了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便正式更名為慈雲寺。慈雲寺是一個很清幽的地方,寺裡的香火裊裊,予人一種莊嚴肅穆的精神力量,周圍種有不少花木,還有幾棵銀杏樹,把整個園子裝點的相當別緻,純木造的廟宇,有種日本的異鄉韻味。另外寺旁有一座鐘塔,更增添了一種超脫的佛老情懷。
慈雲寺更有居高臨下的好地點,於此,周圍雲海蓬肆,霧氣茫茫,是觀賞雲霧另一佳點。
高山植物解說園位慈雲寺及博物館間,總佔地1920平方公尺,內為高山植物園,植有溫帶樹木十餘種,是一個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小天地。此處仍保有日式造園的痕跡,天然的綠樹小徑,滿是綠意。
阿里山博物館為一紅色木造建築,建造期可溯至民國元年,建立之初係展示阿里山所有植物以及日本學者在阿里山山區的植林規畫。後來臺灣省林務局接收後,便重新整治進而轉變展示內容,改由展覽阿里山早期開墾之機器用具與高山動植物標本,另外亦有當地原住民鄒族的傳統服飾用具,是一個可以深入了解本地的博物館。可說有相當重要的史跡保存價值。展覽室共四部份:入口走廊,以及前、中、後各一室。於入口走廊處,展覽的是阿里山開發初始所用之美、英及日製橫切鋸、早期集材機模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當年規畫模型,另有一塊巨型紅檜橫切面,上面分別依不同的年輪標出宋、明、清各朝代年數,此木塊年齡估計為八百三十五年。阿里山高山博物館座落於阿里山賓館的西南方,步道可達,以往的開放參觀時間是每日的上午八十至十一時,下午二時至五時。而且是完全免費入場。不過由於九二一地震,便棄置,目前仍無重新展示跡象。
經樹靈塔、高山博物館到達香林國小,
沿著香林國小旁的下坡階梯步道便來到三代木。
沒有人能確認第一代的檜木何時倒下,只能臆測它的樹齡約莫1500年左右。當第一代倒伏之後,由於樹幹的透空讓更多的光線照射進來,加上橫臥在地,以霧林帶的氣候,樹的表層可以長出苔蘚以保持溼潤,這些因素導致落在枯死檜木樹體上的種子較容易發芽,第二代便這樣產生了。長出的第二代跨騎在第一代身上,過了數百年後,也面臨被砍伐的命運,第三代的種子便又從二代木上長出來,如此枯而復榮的林木生長現象,就形成現在的模樣了。
三代木旁有一棵被砍掉的樹頭稱做象鼻木,從步道上方的角度俯瞰,彷彿是靜臥的象鼻。其實這些奇形怪狀的樹頭遍佈整個森林遊樂區。現今我們以外觀來形容這些檜木的殘骸,其實以樹頭的位置來看,百年前,阿里山到處是巨大的檜木原始林,這些千年檜木節比鱗次的叢生在此,其景象是何等的壯觀!「象鼻木」為一株老檜木的樹頭,只要從斜上方的步道望過去再加上一點想像力─就能發現象頭、象眼、象鼻,果真是維妙維肖。
從象鼻木旁回頭循指標往下走
可通往神木車站(附註四),
神木車站很空曠,我們搭15:45的火車,洶湧的陸客人潮已經消失,讓蟲蟲們坐在臨時月台上等火車,結果被站務人員廣播制止…,
火車準時進站,
大家都有位子坐,
搖晃沒有多久就回到阿里山車站,
慢慢的從商店區逛回旅館,
蟲爸很懊惱今天行程太過鬆散,在床上補眠一會兒,晚餐在房間吃泡麵,
小蟲蟲看完想看的卡通後找蟲爸下象棋,他的棋力頗有增進,但太過燥進.…,
下棋很傷精神,小蟲蟲邀請蟲媽加入玩大老二,三個人的牌局竟然奇牌滿天飛-鐵支、同花順經常同時出現,蟲爸被殺得落花流水…,
胖蟲蟲只要有一缸水就可以打發時間,
今天晚上真是漫長啊!
附註二:
當阿里山神木於1998年6月以自然放倒方式終結傳奇的一生後,取而代之的則是巨木群棧道。
目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共有二期巨木群棧道,以神怡橋為分界點,第一期棧道以千歲檜為起點,採高架木棧道及點狀水泥基座接地設計的生態工法興建,至神木遺址處為終點。棧道全長600公尺,沿途架高木橋3座,可欣賞20株的紅檜巨木,胸徑5~12.1公尺,樹高25~42公尺不等,1998年4月15日完工後,遊客漫步其間,莫不讚嘆「樹大就是美」的壯麗景致。1998年8月,為串連樹靈塔一帶的紅檜巨木,林務局在香林神木及千歲檜架設木柵圍欄,並興築觀景台,連同第一期的巨木群棧道,便形成遊樂區內頗具規模的巨木群系統。
2001年起,位於阿里山神木遺址附近的神怡橋為起點,林務局針對原始檜木林再開闢第二期巨木群棧道,
全長450公尺,沿線有21棵紅檜巨木錯落其間,其中又以香林神木胸圍14.3公尺,獨霸遊樂區內的巨木群。
每年三月中旬起,巨木群棧道沿途森氏杜鵑盛開,花團錦簇的杜鵑花叢粧點高聳入雲的檜木林,時而雲霧飄渺,便形成獨特的阿里山花季景觀。
附註三:
短短八百多公尺的步道,有三十六棵千年巨木,漫步期間,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擁抱這些參天古木,同時還可以享受森林浴的洗禮,這裡就是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巨木群步道」。
曾為阿里山重要地標的阿里山神木於1997年7月1日倒伏後,森林遊樂區內已無三千年以上樹齡的神木,不過園區內的超過千年的參天古木不少,尤其是神木車站附近的森林內,有二、三十顆千年巨木。為了讓遊客接近這些千年神木、感受這些巨木的壯碩景觀,林務局特別在園區內搭建一條巨木群步道,讓遊客們可以欣賞這些「活」神木,同時感受那清新的芬多精。
巨木群步道有一、二號棧道,一號棧道從香林神木開始,經過樹靈塔、千歲檜,終點在已倒伏的阿里山神木,而二號棧道從神木車站底端開始,經過香林國小,終點是受鎮宮附近的吊橋,沿途經過三十六棵超過八百年的紅檜。而這三十六棵巨木中,樹齡最輕的是三十五與三十六號巨木,樹齡八百年,而最久的則是樹高28公尺的十二號巨木,樹齡約1900年,每一顆巨木樹形都不同,非常壯觀,可以欣賞到阿里山地區最古老、也最具生命力的檜木群,讓人感受那種深邃的思古幽情。
全長一公里的一、二號阿里山巨木群步道,完全是以原木搭建,而步道沿線有三座棧橋,最長的長三十一公尺,其次為十九點八公尺,最短的為七公尺,棧道依山而建,與地形融合在一起,非常壯觀,也因此工程相當艱鉅,短短八百多公尺造價高達新台幣八百多萬元,也呼籲遊客漫遊期間同時,也要以愛惜的心境去體驗。
此棧道為全省神木密度最高的一條步道,採用架高式設計,除可防止土壤及樹根被踐踏之外,亦可保護紅檜巨木;棧道又分為第一、第二巨木群棧道。第一巨木群棧道起點在香林國中與光武檜旁,約600公尺長,連接了阿里山神木與千歲檜,蜿蜒於20株各具不同特色而樹齡在800~1900年的紅檜巨木之中,其中編號為12的巨木樹高28公尺、胸圍12.1公尺、樹齡約1900年,為20株中最大的巨木,值得每位遊客細細再三玩味。第二巨木群棧道則是連接香林國小與香林吊橋,全長約200~300公尺,雖不像第一巨木群棧道擁有20株巨木,不過在香林國小附近的的一株紅檜巨木樹齡仍有2000年,樹圍仍達11~12公尺,其高大的風姿不輸千歲檜、光武檜!
附註四: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有三條支線,神木線便是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條,是園區內唯一通往觀賞「阿里山神木」之鐵道,所搭乘的是阿里山號,阿里山火車站至神木站,全長共2.8公里,行駛班車不定期,據了解只要遊客人數20人以上即可開駛班車。目前雖然神木已傾倒,但是仍有源源不絕的遊客前往觀賞神木,因此神木車站仍是重要據點。附近除了神木之外,尚有文人題阿里山的詩句,來到這裡咀嚼先人文章,遙想神木當年英姿,盡心體驗這風光旖旎的大自然,無非是上上的享受
神木車站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線、神木線之鐵路車站。站房為一木造車站,折返式車站,海拔2138公尺,位於阿里山鐵路第三分道,島式月台、候車亭各一座。亦為秘境車站。阿里山線(主線)的停靠站,阿里山─神木區間車(又稱神木線),
位於神木車站旁的第一代阿里山神木,是由日本人小笠原富二郎於1906年11月發現,阿里山神木樹高53公尺,直徑4.66公尺,樹圍23公尺,材積有500立方公尺,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之後,成為阿里山的地標,也是台灣的象徵之一。
阿里山神木推估有三千年樹齡,在1953年及1956年先後兩次遭到雷擊,樹心油脂被雷火焚燬,當時的神木就已經死亡,林務局為了維護神木綠意盎然的模樣,僱請爬樹專家高謙福先生爬上樹頂、填土,種植了七、八株小紅檜,但小紅檜不久即告枯萎。歷經數十年的風吹日曬,神木漸漸傾斜、腐蝕,為了安全考量,林務局決定放倒神木,讓神木回歸大地,於1998年6月29日中午12︰50分,經過簡單的儀式祭拜,在媒體全程錄影及現場人員、遊客的見證下,八名工作人員以電鋸將神木放倒,阿里山神木正式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