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1月26日星期四 天氣:陰轉晴轉陰
小蟲蟲因為學校課程規劃-將於今天中午出發回學校,新年期間過度運動的蟲媽留下來照顧他,09:30蟲爸帶胖蟲蟲到台北市立動物園走走(附註一),
從萬芳社區出發,
經過護城河般的公園綠地,
在萬芳路與萬安街交叉口的綠地造景等紅綠燈,
來到台北捷運萬芳社區站
今天的站區空無一人,
蟲爸帶胖蟲蟲搭捷運來到捷運動物園站,
出捷運站走一小段路到達動物園前方廣場,
購票入園,右手邊是服務中心,
左手邊是黑熊小食堂,
動物園最大的優點是廣設廁所…,
來到兒童動物區
兒童動物區於民國93年(西元2004年)11月開幕,是由原本的可愛動物區改建而成,針對中、小學生的自然教學而設,以埤塘、水田等濕地與郊野生態造景為主。由「田野生態展示區」、「本土農村生態展示區」、「農莊動物展示區」、「埤塘生態展示區」、「動物行為學院」、所組成,
經過駱駝家族,
羊駝區,
這一帶設有涼亭造景,
來到狐獴的家,
蘭嶼豬不知躲到哪去了!
這座U字形迴廊空地設有農家水利設施,
旁邊是水車和稻田,
這一帶人潮洶湧,
經過無尾熊一館
來到無尾熊二館,
這裏的無尾熊懶洋洋的…,
後方是列車總站-動物斑紋列車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引進,為園區內接駁用,可縮短遊客行走時間。行駛路線為列車總站至鳥園車站,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新增鳥園車站至貓空纜車動物園南站,每輛三節車廂,可擴充至四節,可載人數約70人。
排隊搭動物斑紋列車的遊客太多了-蟲爸選擇走路上山,先讓胖蟲蟲在行政大樓前方休息,
開始走保育大道,
保育大道部份路段設有中央分隔島,
來到新光特展館-新光特展館 (大貓熊館)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1月26日開幕,是由新光集團贊助興建;館內主要展示從中國大陸來的兩隻貓熊:團團[公、民國93年(西元2004年)9月1日生,民國101年(西元2022年)11月19日歿]及圓圓[母、民國93年(西元2004年)8月30日生],設有室內展場與戶外山水造景展場,使台灣成為世界上繼中國大陸外第5個有貓熊的地區。
新光特展館 (大貓熊館)包括一個戶外展示場和兩個室內展示館,室內展示館設有空調設備,夏天以空調調控溫濕度;冬天則採自然通風,
戶外展示場模擬大貓熊野外棲息地,草坪寬闊,並以濃綠喬木構成背景,還有大小石塊及流瀑水池,提供動物活動空間及攀爬、遮陰設施。
來到熱帶雨林區
熱帶雨林區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落成,係模擬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生態景觀,依展示動線規劃成河口生態、密林生態及林緣生態三大展示區,中南美洲熱帶雨林區於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完工,以仿自然環境之綠籬及水道貫穿全區,人工島間以無圍欄設計打造混養環境。熱帶雨林館即穿山甲館座落於兩個半區的中間。
左手邊是穿山甲館(因為排隊的人龍太長,蟲爸放棄進入)-穿山甲館前身為夜行動物館,在原場館於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9月8日封館拆除後,新館於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完工並於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7月9日開幕,由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樓高24公尺,外型以台灣穿山甲作為發想進行設計,藉由高層空間融合水域、及樹基、樹幹到樹冠層的沉浸式複合生態系展示,輔以倒木、樹藤、落葉等自然材質布置,營造與特定熱帶雨林一隅相似的生態場景中,空中步道為遊客參觀的主要動線,串連起熱帶雨林館樓高24公尺的展示空間以及其他小展區。從樹基、樹幹到樹冠層的混群教育展示營造出熱帶雨林的生態場景。熱帶雨林新館中設置了一條長廊隧道,模仿夜行性動物在黃昏至夜晚出沒活動的昏暗環境,展示白天休息、夜晚活動的夜行性小型靈長類動物。
蟲爸選擇右轉隧道區,
這裏可以欣賞各種動物,
附近設有告示板
這是一條美麗的步道,
來到馬來貘區,
回到穿山甲館,
續行保育大道,
進入熱帶雨林區的另一處出入口,
步道四通八達,
經過紅毛猩猩區,
步道模仿熱帶雨林,
這裏是架木為屋造景,
旁邊是紅毛猩猩區的另一側,
這座橋限行十人-沒人理會…,
馬來貘區的池水優氧化嚴重,
經過隧道造景-花豹區,
來到亞洲象區,
續行步道,
這裏是亞洲象區的另一側,
在觀景亭裏看大象…,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台北市立動物園是一座公立動物園,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14年創立於圓山地區,舊稱圓山動物園,與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舊址,今圓山遺址)相鄰。民國75年(西元1986年),因圓山原址無法擴建,而遷至木柵區(今文山區),因此成為臺灣民眾現在所熟悉的木柵動物園。
遷至木柵後,園區總面積原為182公頃,隨後因捷運動物園站及北二高的開闢,移撥出部分土地,目前仍有165公頃之廣,其中已開發使用區域近百公頃,是全臺佔地面積最大的動物園。園內包含8個戶外展示區、6個室內展示館、2個環境教育教學場所,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底有動物354種、2,407隻(未計算昆蟲、部分魚類及農委會收容計畫動物)。整個園區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圍繞,是一處結合自然景觀形成具生態特色之休閒場所。全園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環境的佈置上採用「地理生態展示法」,依照動物原先的生存環境加以佈置在新的環境內,使動物脫離鐵籠的束縛,有自由的活動空間,並創造出與動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環境,使動物不必去改變其生活習性,也讓遊客更能了解動物,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護及娛樂功能的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