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3年1月22日星期三 天氣晴
過了香林國小左手邊的路旁就是高山博物館(附註十四),
蟲爸帶著蟲蟲們進去參觀,博物館的規模不大,服務人員很有禮貌,我們參觀了一會兒就出來了,
樹靈塔在高山博物館的斜前方(附註十五),遠遠看去樹靈塔還挺陰森的,
接著蟲爸帶蟲蟲們往慈雲寺的方向走(附註十六),
慈雲寺的前方有一座鐘樓,這座鐘樓沒有對外開放-小蟲蟲好想上去撞鐘,
蟲爸帶蟲蟲們到鐘樓後方曬太陽,
慈雲寺的花園修整得很有特色,
但戶外休憩椅有些年久失修-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的觀賞雲海,經過慈雲寺後我們往香林神木的方向走(附註十七),
香林神木的前方有木棧道和觀景台,可以從各個角度觀賞神木,蟲爸在人群中鑽來鑽去,好不容易才清楚的拍到照片…,
香林神木的旁邊是旌功碑(附註十八),旌功碑前方有一小塊空間供人憑吊,許多媽媽帶著小朋友顛三倒四的唸著碑文(可能是因為大陸人看不太懂繁體字),
再往上走會遇到千歲檜(附註十九),千歲檜的確很粗壯,
讓蟲蟲們在一個寫滿文字的小涼亭旁休息,
旁邊就是巨木群棧道(一)的上方出入口,
坐在棧道出入口可以清楚的看到附近密集的風景據點,
我們開始往下走巨木群棧道,
第一條巨木群棧道的入口就在已經被放倒的神木上方,往上前行即可看到千歲檜、樹靈塔、三代木與2300多歲的光武檜(蟲爸帶蟲蟲們逆向走)。
這一條棧道全長六百多公尺,蜿蜒穿梭在20幾株樹齡在800到1900歲之間的紅檜和成片的柳杉林中,遮天蔽日,可說是全台灣密度最高的巨木群地區。
其中有一棵1900歲、胸圍12.1公尺、高達28公尺的紅檜,是這裡最巨大的一棵神木。
這條棧道上隨時都會出現神木標示牌,幾個陡下路段後木棧道呈之字往下方延伸,
在木棧道上方可以清楚的看到盤旋至下方的木棧道和周邊神木,淒美的氛圍讓人陶醉,
蟲蟲們只想找地方休息,
遊客都走得很慢,有時你讓我路,有時我讓你路,反而互相牽制…,
順著盤腸道路往下走,沒多久就來到神木火車站上方(附註二十),
神木站和巨木群棧道(一)相連接的地方有一座巨型涼亭,
涼亭下方有一大塊碑文,上面敘述著神木站的過往事蹟…,
蟲媽大老遠的就開始呼喚我們,和蟲媽會合後我們穿越鐵軌,隔著鐵軌觀賞著神木遺址,
神木站的右方有一座黑色的工作室,跑馬燈標示現在的氣溫不到5度,
從這個角度看剛剛的涼亭又有另一番風情,
神木站的左方是入站的驗票口,後方是休息區,
我們的運氣很好-火車快進站了,在開放式月台旁等車的遊客不多,蟲媽說剛剛才開走一台加班列車-客滿,
空曠的車廂裏只有蟲爸一家人和其他少數遊客,回程是很優質的火車之旅,
回到阿里山站上完廁所拍拍照,
我們要離開阿里山往關子嶺的方向出發了,沿台18線(阿里山公路)下山,上二高中埔交流道南下,下白河交流道左轉172縣道循關子嶺方向前進(附註二十一),
我們今晚下塌湯泉美地溫泉會館,
辦好入住手續後,我們往老街的方向覓食,循175縣道往上走,經過寶泉橋當然要憑吊一番,
蟲媽一路比較路邊餐廳的價格,從一座黑色造型木橋右轉進入老街,
我們走進第一家餐廳-老街美食,
蟲媽相中四菜一湯$799的合菜,因為現烤全雞要等至少50分鐘,蟲媽自願留下來等菜,蟲爸帶蟲蟲們去逛老街,眼見蟲爸原來要來光顧的百年餐廳門可羅雀,蟲爸深感做生意地段的重要…,
老街並不長,不時會出現百年老店,老街的末端是關子嶺大旅社,
門口有"湯"紀念碑,
面對關子嶺大旅社的左手邊有一條岔路,路底是造型無比吸睛的天梯(附註二十二),
天梯的最底層有一座碑文,
第二層連結馬路旁的行人專用道,沿著綿延的樓梯往上走,
最後會到達一處跨越馬路的天橋,天橋的對面連結了一座觀景平台,
這座觀景平台可以觀賞天梯主體,
也可以俯視附近的山川地理,
蟲爸帶著蟲蟲們在觀景平台上休息了一會兒,
走向旁邊的好漢坡(附註二十三),
好漢坡一路陡上,
每隔一段距離設有休憩涼亭,
蟲蟲們遇到涼亭一定要休息,
涼亭共有三座,從涼亭上方往下看還挺壯觀的…,
好漢坡的長度沒有想像中的長,終點是一處小巷弄,
右手邊有一畦菜園,菜園旁有小路不知通到哪裏,蟲爸帶蟲蟲們沿著小巷弄往前走,路的盡頭有一個廣場,廣場的中央有大樹,樹下有造型石碑,
面對石碑的右方是溫泉展示館-沒有開門營業,這座建築物的造型普通,猛一看還以為是大型神壇,
溫泉展示館旁邊有牌坊,岔路可以往下走,這裏是一處公園,四處都有造型植物,
這座公園以十字型道路貫穿其間,
蟲爸直接穿越公園,穿越公園後來到一座好大的廣場,
廣場呈楕園形,邊緣有吳晉淮銅像,還有關子嶺之歌的歌詞,地面上還有與關子嶺之歌相關連的各式造景,
除了銅像之外廣場的四周還種植了各式植物,遠方有一座大型觀景台,
觀景台的中央有休息區,
觀景台的下方是停車場,
停車場的規模很大,和上方廣場有道路相連,相連的道路旁種滿了各式花樹,
還蓋了一間好漂亮的廁所,
停車場的出入口也是嶺頂公園的出入口,設有造型意象標示,
這時蟲媽打電話來催促我們回去吃飯,蟲爸帶蟲蟲們繞捷徑回到好漢坡前,
昏黃的天色下走好漢坡另有一番風情,
天梯設有夜間照明設備,
馬路旁有行人專用步道,
來到好漢坡的最下方和造型石碑合影留念,
經天梯回到餐廳又等了一會兒雞才烤好,等烤雞的期間我們早已吃飽,不過蟲蟲們是肉食動物-吃到烤雞才有飽足感…,
回程我們還是得和寶泉橋合影,夜裏的寶泉橋設有各色霓虹燈,
在繽紛的燈影中回到房間,休息一會兒就上到最頂層享受公湯,
進來玩公湯的遊客好多,在爆滿的情況下我們回到房間繼續泡湯,這家飯店房間內的泡湯設備很不錯-有兩窟水池,
蟲蟲們泡到快失溫才被蟲媽撈起來,今天玩得挺累,蟲爸得早點睡!
附註十四:
阿里山高山博物館,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在「阿里山賓館」的西南方。阿里山原本是一整片的原始森林,面積多達三萬餘公傾。整個山區遍及熱、暖、溫、寒四帶,擁有豐富傲人的樹種,也因此,日本人便在民國元年,於此地設立高山植物博物館,珍藏這些寶貴的天然資源,一直到台灣省林務局接收後,才重新整理、規劃其展示內容。
現在的阿里山高山博物館是一棟木造的紅色建築,收藏了阿里山早期開墾時所使用的器械用具,像是開發初期的集材機模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規畫模型、早期美、英、日所生產的橫切鋸…等等。裡面還有一座迷你型的「吳鳳廟」,旁邊搭建了許多原住民的住屋、集會所、倉庫等精緻的模型,並展出許多日常生活用具,如弓、槍、煙斗、春米木杵、口琴…等等,甚至還看得到古早以前的老式電話。
除了這些原住民的服飾和生活器具之外,館內還陳列著台灣的野山羊、野豬、水鹿、雲豹、山貓等高山動物的剝製標本及生態背景,以及各種鳥類、蛇類、兩棲類的浸液標本。其他像是蝴蝶、昆蟲和高山鼠類、蝙輻等標本,以及阿里山各種高山植物的蠟葉標本也很豐富。除此之外,阿里山的地質、土壤、樹種等標本、模型和圖表也都很齊全,像是阿里山五種主要的樹種:鐵杉、紅檜、臺灣扁柏、臺灣肖楠、巒大杉,在這裡都看得到,而阿里山鐵路沿線的土壤種類、阿里山出土的岩石和化石如海膽、雙殼貝…等,也是一應俱全。
附註十五:
樹靈塔為一高約20公尺之石塔,建於1936年,藉以紀念、安撫當初遭砍伐的樹靈,如今週遭都是後來栽植的杉林。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思潮興起而變的赫赫有名。
樹靈塔之創建乃因日本人開發阿里山林業,大量砍伐樹木,且千年以上之樹木亦不在少數;日本人相信萬物皆有靈,因此修建樹靈塔以安奉樹靈且安定林場員工之心理。樹靈塔之創建乃表現出日本人對大自然之敬畏,在當時殊為少見。 樹靈塔之造型以變形的佛塔為出發點所設計,由基座及塔身塔頂構成。基座為六階圓形,圓形踏階代表年輪,一階代表五百年,共有六階則為神木樹靈三千年之涵義。塔身代表粗狀樹幹,有著渾厚的象徵,塔身直接書寫著樹靈塔,而無其他碑文。塔基部為三個方向放射出去的高低不一矮小圓柱,代表樹木被砍伐後所行成的缺口,強調樹木被砍的傷痛,萬物有靈,不能忽視,在當時殊為少見,因此指定為縣定古蹟
附註十六:
慈雲寺是阿里山觀雲海、晚霞、落日最佳景點之一。在此還可遠望阿里山聚落及塔山,傍晚時分漫步其中,若逢落日餘暉,金色的雲海,浪花飛舞,美不勝收。
紅簷綠瓦的慈雲寺建於1919年,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目前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
附註十七:
樹齡達三千年以上的阿里山神木屬紅檜,原樹高52公尺,為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樹身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年7月1日,因大雨而有半邊倒塌。後來林務局為尊重生命,順應應自然及維護遊客安全,1998年6月將神木放倒置於原地供人觀賞。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由嘉義縣政府、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籌劃,票選出遊樂區內其他巨型神木,以為新旅遊地標。網絡票選活動在2006年9到11月間進行,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由光武檜得到最高票,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2007年1月1日由嘉義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阿里山香林神木,舊名「光武檜」屬紅檜。位於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推估2300年,海拔2207公尺,舊名為「光武」,乃因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並由前臺灣省主席黃傑以此為命名。 2007年1月1日改名為「阿里山香林神木」。
附註十八:
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林學博士受台灣總督府之邀聘,於1902年5月至嘉義阿里山踏查,發現阿里山林相優秀,材質良好,蓄積豐富,在提出實況調查報告時力主開發,因此受到總督府之重視。爾後在若干次的重要會勘與林業經營方案規劃,河合博士的意見均發揮關鍵性的影響力,對阿里山林業的開發,河合博士是最大的功臣;因此於逝世後立碑紀念,因此指定為縣定古蹟。 琴山河合鈰太郎,東京帝國大學林學博士,明治三十六年(一九○三)二月八日受台灣總督府任命,統籌阿里山森林之開發與森林鐵路路線的測量事宜。明治三十七年(一九○四年)十月三日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殖產局長祝、嘉義廳長岡田、鐵道部技師長長谷清、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等官員共三十餘人,外加六十名糧食挑夫組成龐大探勘隊,經三天抵達阿里山萬歲山,自此開始推動阿里山森林開發事業,唯當時適逢日俄戰爭,日本政府財政困難,而延宕至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年)起才正式開始推動。 開發歷程中歷經波折,原本由民間之藤田組進行,後中途中止,由總督府採官營續辦,河合鈰太郎博士以台灣總督府林業顧問之身分長期投入探勘規劃,對阿里山林業開發居功甚偉。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 三月十四日河合鈰太郎博士於日本東京去世;後人為表彰其功績,於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在阿里山豎立琴山河合林業博士旌功碑,而於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二月三日正式揭幕。
附註十九:
千歲檜,舊稱萬歲檜。在阿里山香林神木附近,為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估計樹齡約2000年,樹高35公尺,樹胸圍11公尺,海拔2215公尺。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治時代,當時的林務官認為其樹形看似雙手高舉喊萬歲(日文表示歡呼之意)的姿態,而命名為萬歲檜。直至1976年,當時的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看到萬歲檜以後,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年齡不應取名萬歲,所以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千歲檜旁有座博愛亭,內有國父頌的詩文,旁邊則是第一巨木群的起點。
附註二十:
神木車站位於阿里山鄉香林村,在海拔2138公尺的高山,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之鐵路車站,因鐵道經過一棵樹齡約3000年的紅檜,因而得名。
阿里山神木是一棵兩樹合抱、樹齡三千歲以上的紅檜,樹高50公尺,胸高周圍25公尺,推測樹齡3,000年以上,無論是樹齡或胸徑都曾是亞洲第一,位於阿里山鐵道六十九公里處旁,和阿里山的日出、雲海、高山鐵路與櫻花,並稱為五大奇景。
1914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通車,其中高聳的阿里山神木與行駛需過的森林小火車之景象,幾乎是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並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
附註二十一:
關子嶺溫泉風景區位於白河區東側,是台灣八景之一,四周有枕頭山、虎頭山、大凍山、雞籠山等群峰環抱,環山風景點以關子嶺鹼性溫泉為起點,沿途有紅葉公園、水火同源等休憩玩賞地點。該處溫泉不僅與陽明山、北投、四重溪、知本溫泉並列台灣五大溫泉,其泉水終年豐沛,屬鹼性碳酸泉,溫度約在攝氏七十五度間,可浴不可飲,洗後全身舒暢,皮膚紅潤光潔,對於皮膚過敏、消除疲勞、美容、胃腸慢性病及風濕關節炎均具有相當療效,是天然的泥漿溫泉。
溫泉泉源發自枕頭山、虎頭山、鷲鳳山環抱的滾水溪左側,經白河大地震之後所造成的,處於泥質岩層,據說是被當時駐紮於台的日本軍隊所發現,由於泥漿溫泉特殊並珍貴,溫泉之名不逕而走,成為了全台最特別的溫泉。再加上附近風光明媚,遊客總是四季不絕。
附註二十二:
2009年落成啟用的關子嶺天梯工程耗時6~7年,主要功能在於連接上下關子嶺溫泉區,使得關子嶺溫泉區形成一個完整的健行步道,一路步行至嶺頂公園,象徵著「步步高升」的吉祥意味,更為關子嶺休閒服務品質跨出一大步。天梯的落成希望可以讓「好漢坡再現」也象徵著「再現關子嶺風華」;
橫跨175縣道的關子嶺天梯和空中廊道串聯新、舊好漢坡與老街,是在地新地標,方便遊客在關子嶺旅遊不必受地形障礙而影響動線,輕鬆登上天梯,漫步在空中步道,鳥瞰關子嶺地區的嶺山風情。
登上天梯可以透過舊好漢坡前往嶺頂公園大成殿,而天梯也可以前往火王爺廟,往寶泉溫泉口,再登上新好漢坡,說到寶泉口,就會讓人聯想到關子嶺可以營造成日式的溫泉街,
附註二十三:
好漢坡位於位於嶺頂公園的東側,在日治時期稱為「男人的坡」又稱為三百棧,舊關嶺國小下方的山坡階梯,是日本人為了復健、鍛鍊傷兵所建的,原本有293階,因為拓寬線道馬路,下層數十層毀壞,現在僅存234階,因為階梯多且陡,爬起來很吃力,所以能登上頂階即是好漢,故被稱為好漢坡,爬上好漢坡能讓遊客眺望關子嶺的美麗風景,在中途還設置涼亭,讓爬累的遊客可休息。現所見好漢坡題字,乃民國40年代省議員黃朝琴所題。
因原有好漢坡階梯陡又多,爬起來很吃力,能登頂即是好漢,故稱好漢坡。近年來縣府規劃了一條美新的步道「新好漢坡」,新好漢坡以溫泉口為起點,讓遊客感受溫泉鄉氣氛,其階梯數不亞於舊步道,但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適的森林漫步空間,供民眾遊賞嶺山風情。
附註二十四:
位在台南縣關仔嶺的嶺頂公園景色宜人,內有栽種數棵高大的龍眼樹與各種花卉,秋冬時節桂花盛開時,微風陣陣飄來,漫步其間瀰漫著香濃的桂花香。另設有觀景台,可眺望嘉南平原的景色。公園內有許多景點,包括溫泉展示館(在孔廟一樓)、好漢坡、火王爺廟與吳晉淮銅像廣場等,是假日休閒踏青遊憩的好地點。此外,關嶺國小舊校、關子嶺教會和桂花巷,也都是嶺頂公園的美麗景點。
公園內最醒目的建築物,大概要數「大成殿」了,一樓原關嶺里辦公處已闢為「溫泉展示館」,分成關子嶺溫泉展示區、歐洲溫泉展示區、國內溫泉展示區和關子嶺形象商圈經營成果展等四區,成為此地最知性的新景點。
其中最特別的是設有已逝的詞曲創作家吳晉淮銅像廣場,在廣場水泥地面上,還刻畫著「關仔嶺之戀」之詞曲,相當有創意。靠這首歌曲,長期播唱已久植人心,使關仔嶺不致沒落。感激之餘,特建設吳晉淮銅像廣場感念他。關仔嶺之戀當年紅透半邊天,創作源由是吳晉淮與友人同遊關仔嶺, 因旅社的女服務對他特別照顧,心情大好,加上關仔嶺的鳥語花香,立刻拿出 吉他,當場就譜出關仔嶺之戀此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