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3年1月22日星期三 天氣晴
離開天空步道後我們過平交道來到馬路旁休息,附近有通往觀日步道的岔路,
往梅園方向有幾株松樹蒼勁有力,
蟲爸原本打算走馬路,但被工作人員擋回-行人不能走車道,
回到平交道剛好遇到火車通過,
沿著沼平公園往回走,經過沼平車站、
阿里山閣大飯店,
我們進入森林遊樂區,這片人造林種滿了柳杉、紅檜,在陽光下一片通紅,
不時會遇到特殊造型的樹根或殘樹,
有一株樹被蟲爸形容為母樹-蟲媽斥無聊…,
有的樹被當作山門,
四處都是慕名而來的陸客,我們動作慢-忙著拍照,不時得到閃到旁邊讓路,
姊妹潭到了(附註六),妹潭的規模不大,一潭死水感覺沒什麼特色,
過了妹潭會遇到通往塔山的岔路,蟲媽差點就走上去了-她最不愛爬山;
我們在姊潭前方走向環潭步道,
環潭步道的遊客不多-蟲爸刻意避開無所不在的陸客,環潭步道整理得十分整潔,走沒多久就遇到一座觀景台,
從這裏看姊潭別有一番風味,在觀景台上拍了幾張照片,
我們繼續走環潭步道,
沒走幾步路就回到主步道,主步道口有三兄弟、
四姊妹、
金豬報喜、
永結同心等特殊造形的巨大紅檜,
有一條木棧道可以通往湖中涼亭,
蟲媽堅持要進涼亭休憩,剛好湖中涼亭出現短暫無人狀態,我們如願的在這裏休息了一會兒,
蟲爸在其他遊客進湖中涼亭前回到回步道,環著湖往回走到姊潭標示前方,一路上四處都有很好的拍照角度,
姊潭標示前方總是會有陸客拍照,蟲爸決定連陸客一起入鏡…,
接著又遇到一大片人造林,
還是有不少特殊造形殘樹吸引遊客目光,
在不時有陽光透入的巨大森林裏慢步是一種無上享受,木蘭園到了(附註七),
今天木蘭園的樹都光秃秃的,沒有一棵樹有開花,只見到瘦骨嶙峋的大群武林高手不斷的往小山坡上伸展肢體,
蟲媽坐在陽光下曬太陽,沒多久就穿不住外套了,根據蟲爸當兵行軍的經驗,沒多久蟲媽就會把外套再穿回來(寒冬的陽光下,炎熱是假象-在陰影中會更冷)…,
步道的終點在受鎮宮的後方(附註八),
有一間廁所,廁所外有一條藝品街,
受鎮宮的前方是香林國小舊校址,拉皮後的校舍果然讓人驚艷…,香林國小在全台學校中海拔最高(海拔2,195米),被稱為台灣的最高學府。因教學大樓需補強整修,民國100年9月26日香林國小完成校舍搬遷,並於新校區(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二鄰41號)上班上課。
受鎮宮旁有一座小湖,
小湖前方有攤商販賣各種熱食,蟲媽問完價格後就轉頭離開-貴到離譜,
我們從攤商聚集處的盡頭往下走,
這條小路走到底左轉是香林吊橋,
右轉是巨木群棧道(二)(附註九),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自從像徵精神地標的神木被放倒之後,在神木車站上方,擁有三十餘棵巨木群的林區內規劃了兩條巨木群棧道。棧道延途佈滿了數十棵千百歲的紅檜與香杉、柳杉,裡面的每一棵神木都有編號及解說牌,紀錄著樹齡、樹圍、樹高和樹種等資料。
兩條棧道全長約1100公尺,以防腐木材架空搭設在茂林中,有如巨龍盤踞,守護著生機盎然的千年紅檜巨木林。
第二巨木群棧道則由香林吊橋至神怡流瀑為止,位置並不容易發現,需特別注意指示牌。這條棧道從小徑穿過,一路在濃蔭蔽天的茂林中迂迴攀升,綠蔭颯爽,濃郁的芬多精,穿透而下的陽光,再加上畫眉和山雀的優美歌聲,同樣是值得一遊。
巨木群棧道(二)除了一開始短暫的上坡外多為平路或下坡路,整條道路盤旋向下,不時會出現巨木標示牌,
巨大或有特色的神木還會另闢觀景台,
時間已近中午,蟲蟲們飢腸轆轆,蟲爸找了最大一座觀景台讓大家吃中餐,這座觀景台不但規模宏大,還置放了垃圾桶,我們以從7-11買來的便當為主,零食為輔,這餐飯伴隨著巨木森林中的芬多精讓人吃來愉快,但很快的就有人笑不出來了,一坐下才感覺出今天的氣溫不到5度,手很快的就凍僵,蟲爸把蟲媽準備的全套禦寒衣物讓大家裝備起來,只見到一群臃腫的狗熊縮在椅子上吃飯…,
吃飽飯後我們繼續往下走,沿途的風景依舊秀麗,
沒多久就到達步道終點-神怡流瀑(附註十),
神怡流瀑位於神木火車站旁,是一道乾涸的溪流,如果沒有景點標示,一定會直接走過神怡橋…,
蟲媽的腳底筋膜炎發作,她打算在神木火車站等我們,
蟲爸帶著蟲蟲們往神怡橋和巨木群棧道(一)之間的小徑往上走,
這條路旁也有零星神木,是坡度最平緩的上坡路,
這條路的風景平平,走沒多久就可以看到綠色的香林吊橋,讓蟲蟲們在香林吊橋前休息,
再往上走有一處造型特殊的聚落,
這裏有一座土地公廟(附註十一),
這條路走到底左轉會遇到三代木(附註十二), 三代木是不斷寄生的檜木種子物競天擇的結果,這棵三代木的規模龐大,前方站滿拍照的陸客,
三代木的旁邊是象鼻木(附註十三),蟲爸對象鼻木的看法是拍照的角度得有點想像力,
象鼻木旁有一條馬路通往出口,馬路的左方是廁所,右方有園林造景供遊客欣賞,
蟲爸帶蟲蟲們在造景前方休息一會兒後開始往回走,
穿越象鼻木和三代木後可以直行往上來到香林國小的新校區,香林國小不對外開放,但仍吸引眾多遊客在校門口拍照…,
續次篇文章:
附註六:
阿里山的姐妹潭,是兩個剛好生在一起、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傳說過去山中有一對姐妹,因為同時愛上一名男子,卻不願傷害手足之情,於是雙雙投潭自盡,殞命在姐潭和妹潭中。伴隨著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使得姐妹潭聲名大噪。後人便在姐潭上,利用檜木大樹的根頭,矗立在水面作為基座,在上面建立了兩座相思亭,以木橋和岸邊相聯結,
並在外圍築起全長180公尺的環潭步道。周圍並有三兄梯、
四姊妹、
永結同心等特殊檜木依傍在潭邊,
妹潭略呈圓形,佔地20坪,右側的紅檜林,係1930年日本人以天然下種方式更新而成。是目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姊潭較大,呈長方形,佔地160坪,水深約2.5公尺,潭中以兩座檜木為基座,建蓋兩相思亭,有木橋連接岸邊。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潭水清澈碧綠、平靜無波,可循著環潭步道遍覽全景。
兩座天然水池都已經開發了數十年,潭水清澈無波,宛如明鏡,是阿里山森林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尤其當潭水飽滿時,總是讓許多遊客留連忘返,靜謐的氣氛,加上飛躍於碧綠潭水間的魚群,讓人湧現思古之悠情。然而,台灣近年來持續乾旱,姐妹潭在民國91年首次乾涸見底,水源涵養能力汲汲可危。遊客前往觀賞時,不妨多加留意姐妹潭周遭生態區的變化,若是遇見潭水豐潤之期,則更能體會其珍貴的美景了。
附註七:
木蘭園位在嘉義縣阿里山鄉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木蘭園坐落在遊樂區內的森林浴步道內,滿佈一年四季都綻放的木蘭花,為一絕佳賞花地點。木蘭園內以遍植木蘭而得其名;在阿里山的木蘭有洋玉蘭、紫玉蘭、日本辛夷(白色花朵)等多種品種,因花香如蘭似杜有「杜蘭」之稱,並因花型如蓮又有「木蓮」之名。
漫步在森林遊樂區內的步道上,自沼平車站經姊妹潭,往受鎮宮的方向,便能看到一片木蘭花綻放的木蘭園。早期木蘭園為放養梅花鹿的梅花鹿園,撤園後留下廣闊的植被,有毛地黃與山櫻花點綴,後來在嘉義林區管理處的整理下,種植大片木蘭科的花種,有潔白的白木蘭、深色的紫玉蘭、洋木蘭等,並環繞在日本柳杉、檜木人造林間,真可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短短的花叢小巷,給人清新芬芳的感覺。
附註八:
經姊妹橝,再過櫻花茂盛的木蘭園,抵達受鎮宮,旁邊原為香林國小,因此地規劃為香林服務區後,國小已遷移至原香林國中舊址。
1969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亦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過去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這種「神蛾」之說後來還曾上報引起一陣渲染,後來鑑定是「枯球羅紋蛾」,可能是因為廟宇的燈光所吸引,加上正是蛾類繁殖的季節,種種因素的結合,恰好形成「神蛾」的神蹟,亦為受鎮宮增添一樁傳奇
附註九:
當阿里山神木於1998年6月以自然放倒方式終結傳奇的一生後,取而代之的則是巨木群棧道。位於昔日阿里山通往東埔之水山線森林鐵路旁,建有360公尺之自然步道及觀景平台,可觀賞巨木風采及漫遊在蓊鬱林蔭下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目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共有二期巨木群棧道,以神怡橋為分界點,第一期棧道以千歲檜為起點,採高架木棧道及點狀水泥基座接地設計的生態工法興建,至神木遺址處為終點。棧道全長600公尺,沿途架高木橋3座,可欣賞20株的紅檜巨木,胸徑5~12.1公尺,樹高25~42公尺不等,
1998年4月15日完工後,遊客漫步其間,莫不讚嘆「樹大就是美」的壯麗景致。1998年8月,為串連樹靈塔一帶的紅檜巨木,林務局在香林神木及千歲檜架設木柵圍欄,並興築觀景台,連同第一期的巨木群棧道,便形成遊樂區內頗具規模的巨木群系統。
2001年起,位於阿里山神木遺址附近的神怡橋為起點,林務局針對原始檜木林再開闢第二期巨木群棧道,全長450公尺,沿線有21棵紅檜巨木錯落其間,其中又以香林神木胸圍14.3公尺,獨霸遊樂區內的巨木群。每年三月中旬起,巨木群棧道沿途森氏杜鵑盛開,花團錦簇的杜鵑花叢粧點高聳入雲的檜木林,時而雲霧飄渺,便形成獨特的阿里山花季景觀。
附註十:
神怡流瀑位於第2期巨木群步道起點,神怡橋於91年4月17日完工啟用。橫跨阿里山溪,橋下潺潺流水,溪旁古木參天,為第二期巨木群步道的起點,棧道全長約418公尺,沿途有16株千年巨木,行進其間請放慢腳步多做幾個深呼吸,來一趟思古幽情的巨木生態之旅。
附註十一:
這座土地公廟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大的一座土地公廟。說起來沒啥特別,它的特點在於它是好幾條阿里山森林步道的匯集之處,所以當你走累了,提供你一個休息的地方,廟旁備有茶水,也有一座洗手抬,大多數的遊客走到這裡,都會休息一下的。
在福德祠的旁邊,有一棵福德萬古樹,標示著這裡的海拔是2182m,古樹有個很大的樹洞,步道剛好就由這個樹洞穿過。阿里山小火車是火車過山洞,這裡是遊客過樹洞,其實在阿里山上這樣的樹洞還為數不少呢。
附註十二:
阿里山有名的三代木,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森林步道沿線上。指的是一棵三代同株的老樹所形成的奇景。第一代的老紅檜生長了一千五百年之後枯死,主幹橫陳於地表。經過了兩百五十年之後,由於苔蘚覆蓋樹幹表層,形成保濕面,且倒塌後,上方的天空裸露,提供充裕的陽光,使得第二代種的樹苗得以在上面存活,藉著枯樹為養分,生長茁莊。三百年之後,第二代木經過漫長的歲月榮枯演化,逐漸根老殼空,再度萌發新苗,即為今日所見的第三代木。
在全台灣的紅檜林內,這種袓父母、父母親、兒女同生一地的跨騎現象並不少見。不過,阿里山這顆高達一丈有餘的第三代紅檜巨木如今枝繁葉茂,盤根錯節,恰巧生成一個漂亮的愛心形狀,倒是成為國內情侶最愛的拍照景點,也是婚紗照的最佳造景。另外,三代木也是阿里山人氣最旺的賞櫻地點,由阿里山工作站往三代木的步道,甚至還有「櫻木花道」的戲稱。遊客到阿里山遊玩,不妨前往欣賞,並且珍藏老樹的奇景,也許幾百幾千年後,還會有第四、五、六代木的蒼鬱樹影出現也未可知。
附註十三:
阿里山和三代木同樣有名的,就是也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森林步道沿線的象鼻木。這是一株老檜木的樹頭,遊客只要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從斜上方的角度凝神細看,就可以看到酷似象頭的部份,甚至還能辨認出象鼻和象眼。
大部份的遊客當然不會只為了象鼻木跑去森林步道。不過,雖然專程為了象鼻木跑一趟很划不來,但若是在阿里山賞櫻步道的旅程安排中,或者在森林遊樂區一連串的沼平公園、姐妹潭、樹靈塔等景點中少了象鼻木,可又會讓人扼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