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月23日星期四 天氣晴
小蟲蟲還是準時6:00起床看航海王,7:00全家到一樓吃早餐,早餐採自助式,可選擇性不多但足以吃飽,
吃飽後蟲爸一家人到老街閒逛消食,飯店對面的警光山莊泡湯很有名,
又來到寶泉橋,
這裏是溫泉源頭,溫泉源頭的後方有步道可以通往新好漢坡(附註一),
右方有一個小公園,
左方是一處木棧道,
讓蟲蟲們在路旁的涼亭裏休息,
早晨的氣溫很低,椅子上浮了一層厚厚的露水,這條木棧道緊臨小溪,回頭可以看到寶泉橋公園,
向前則是由老街通往大路的黑色木橋,
很快的來到老街,昨天吃晚餐的老街餐廳還沒開門營業,原本就不熱鬧的老街也是一片沈靜,
老街的終點是關子嶺大旅社,蟲媽也不能免俗的和"湯"石碑合影,
看到遠方的天梯,蟲媽有點動心,但想想腳傷還是打消念頭,
天梯前方有以火王爺為主角的壁畫,
我們閒逛了一會兒就從大路往回走,
派出所也是百年老店,旁邊有路可以通往紅葉公園,
回到房間讓蟲蟲們繼續泡湯,
蟲爸補眠,蟲媽打包行李,
10:30CHECK-OUT,蟲爸開車上國道3號南下,過善化收費站後4公里,轉接國道8號往東新化方向,至新化交流道右轉,即可看到往虎頭埤風景區及新化老街的指標。
新化屬舊街區,
停車位不好找,蟲爸轉了好幾圈才在位於台南縣新化鎮建國路40號的新化果菜市場找到停車位,
蟲媽對生鮮蔬果很有興趣,從市場外的攤商問到市場內,
這裏類似華中果菜市場,都是以水果批發為主,市場內到處都是代客送貨的拼裝車,蟲媽很有耐心的四處比價,蟲爸看到量大又便宜就在旁邊搧風點火,蟲媽終於忍受不了購買的慾望,我們先買了一箱蓮霧(三十幾台斤,每斤$25),
又和一位老婆婆買了一大筐棗子(三十幾台斤,每斤$30),
先後有併裝車把水果送到停車場,蟲爸開心的把水果塞進車裏,大家開始逛街,第一站是位於忠孝路上的所長茶葉蛋(附註二),
這家店的門面不大,但卻很有名氣,蟲媽點了四顆原味茶葉蛋和三份套餐(豆乾漢堡加海燕凍),店內有一排座位,面對整片牆面的留言字條,餐送到了,蟲蟲們邊吃邊稱讚,蟲媽終於忍不住加點了一份套餐(她原本想到老街吃魚羹)…,
忠孝街和中正路的轉角是街役場(附註三),
街役場是日據時代的鄉公所,現在已外包為餐廳,旁邊設有地下停車場(蟲爸的車超高,無法停入),整棟建築物設計得古色古香…,
街役場旁邊是楊逵文學館(附註四),館區前方有大片停車空地(不對外開放),
文學館旁是「意志的演員金馬影帝歐威紀念特展」,歐威曾拍過「秋決」、「養鴨人家」等早年膾炙人口的電影80多部,從影13年拿下5座國內外影展大獎,包括第5、10屆金馬影帝。
我們順著中正路繼續走,沒多久就來到新化老街(附註五),
因為正值新年期前,新化老街晚上變身為年貨大街,馬路兩旁搭有紅白相間的帆布棚架,
老街內的商家很傳統,我們來回逛了一圈,只找到一家炸雞攤商,
讓蟲媽和蟲蟲們在中正路和中山路的交叉口坐著吃中餐,
蟲爸回新化果菜市場開車,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新好漢坡是台南縣政府於民國92年開始興建,93年7月5日完工啟用,它連接寶泉橋旁的溫泉口與南175縣道,終點在自來水儲水槽前,全長158公尺,共有456級石階,整條步道以石階鋪成,由溫泉老街區寶泉橋旁的溫泉口開始直線攀升,坡度雖不若原來好漢坡陡,但要一口氣爬完還是需要相當體力,整條步道兩旁盡是翠綠植物,偶而還可看到昆蟲與蝴蝶,為目前關子嶺熱門的健行路線。
附註二:
台南新化的知義派出所,因為地處偏遠,所長體恤員工,就用自家的獨門秘方,天天滷一鍋茶葉蛋,只要吃不完的就招待民眾,許多民眾呷好逗相報,讓所長滷的茶葉蛋,已經從以前的小電鍋滷到大陶鍋,還有許多民眾還特地跑到台南,就是要吃所長的茶葉蛋。
附註三:
街役場,簡言之,為日治時期的官方辦公所。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戲院建築打造,建於西元1934年的新化街役場,為日治時期的官方建築物,不僅是新化鎮公所前身,更是台灣現存罕見的街役場建築,現已委由民間經營做古蹟咖啡館用途,除保留建築藝術氣味之外,更多了人文氣息。
新化街役場位在楊逵文學館旁邊,為台灣現存罕見的日治時期街役場建築,洗石子為主的屋身和內部為木材搭建的挑高建築,加上敦厚質樸的工藝技術更紀錄著日治時期新化歷史,使得這棟建築物更具保存價值。入口處的圓弧形門廊造型,更是允分展現文藝復興後期的建築美,屋瓦是從日本運來建造,因此在新化街役場整棟建築物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它融合西方與本土的建築技巧工法。
西元2000年,新化街役場因地方建設計畫需拆除,在地新化人為保存這棟建築物而舉辦千人乾坤大挪移,由新化鄉親以人力方式將街役場遷移至300公尺之遠,之後在2002年再遷回現址,保存這棟深具歷史內涵的地方文化資產。雖然現在新化街役場改為民間經營,但是內部仍開放遊客免費參觀,尤其這兒白天與夜晚的視覺享受更是大不同,來到新化老街的遊客不妨在此稍做停留,感受地方人文風情的更迭。
附註四:
楊逵生於大目降,10歲在新化公學校就讀時,親眼目睹噍吧哖事件,因而產生抗日意識,17歲考上第1屆台南一中,18歲休學赴日。「送報伕」是楊逵的處女作,也是獲得國際文學獎的第1位台灣文學家,因從事抗日活動,他與妻子葉陶新婚之夜,在牢中度過,二二八事件後,楊逵又因發表「和平宣言」呼籲釋放政治犯,被監禁在緣島達12年,期間所寫之「春光關不住」,於1976年編錄在國中教科書中,改名「壓不扁的玫瑰」。政府為紀念楊逵,在舊的新化地政事務所設置楊逵文學館,豐富的文物,充滿文學風格的空間,非常值得來此品味感受。
附註五:
新化老街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化區,曾獲選為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第一名、中華民國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第二名,原本包括了中正路(西邊街)與中山路(南邊街)兩條老街,兩條路交會之處稱為「三角湧」,為昔日山區集貨買賣驛站,但中山路老街屋已在1995年的道路拓寬工程中被拆除,僅餘中正路上的老街屋。由於老街兩旁的街屋建築年代相差約17年,故有兩種建築風格並存。
在臺灣日治時期的1920年,在新化設置了台南州新化郡役所後,進行了「市區改正」工程而將今中正路從6公尺拓寬為12公尺。而後在1921年,布商林茂己耗費三千圓請來綽號「躼跤壽仔」的匠師興建洋樓(今中正路435號),隨後引來鄰近商家效仿,約到了1926年左右今中正路西側便都改建成洋樓。至於東側街屋則是在1937年拓寬馬路興建排水溝時拆除改建,改建時農會提供2000圓的無息貸款。先動工的是東邊街(中正路東邊街屋)南段,於1928年進行,而原本位在這裡的朝天宮也是在這時被迫遷到今址。當時在此工作的匠師連同外地來的共有10人,而整個東邊街改建工程於1937年左右完成。
後來到了1995年,新化鎮公所規畫都市改造計畫,將中山路從12公尺拓寬為15公尺,因而拆掉了原有街屋。後來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率先發起老街保存的口號,而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也予以響應,先後於1998年與1999年成立「新化鎮文史工作室」與「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最後在1999年1月25日的「老街在發展保存與拓寬研商公聽會上」,以22戶贊成保存、5戶反對、8票無意見的結果確定保存中正路街屋。之後新化老街在向政府機關申請經費後,進行了許多維修與美化等工程。不過在2001年,第一銀行將東邊街屋中的三棟街屋給打掉蓋起新大樓,經居民抗議之後,總行方面在抗議現場承諾編列預算處理。
西側街屋的特色為磚造騎樓柱、木格柵樓板與巴洛克風格的女兒牆,立面多採洗石子工法並做有盾牌飾與花草飾等裝飾圖案。東側街屋為二層樓高的現代主義式街屋,立面多切割為三開間並有幾何形狀的鑄鐵欄桿做裝飾,此外均設有陽臺。兩相比較之下,東側街屋立面的裝飾較西側街屋簡潔。
新化區在日治時期曾為極風光之市街,當年新化地區與府城台南往來頻繁,造就出蓬勃的商業買賣,中山路、中正路一帶,由於地處交通要道,人潮來往,興建了大批洋樓、街屋,形成繁榮的商店街,交易極為熱絡。走上今日的新化老街,從保留下的老洋樓,仿巴洛克式的立面建築,講究的花紋與雕飾,不經意的發現這邊的商家多為幾十年歷史的老商號,與老街上現代便利商店7-11比較起來,光線雖不明亮,貨品排列也隨性,但走進每家商號,卻令人回想起小時候穿梭在雜貨店中,店家吆喝買賣的情景,彷彿當年的榮景在歲月痕跡中再度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