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5年1月25日星期一 天氣陰

 P1200199.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期待已久的寒假旅遊開始了,5:15起床,臨行前蟲爸檢查汽車狀況時發現右前輪胎壓不夠,因為時間太早沒辦法到輪胎行檢查-蟲爸打算先出發再說,蟲媽到7-11買了早餐在車上解決,從萬芳交流道上北二高南下,沒想到在東山休息站前爆胎,這台車的穩定性還不錯-完全沒有偏滑,蟲爸只能慢慢減速往路邊靠,擺完故障三角椎後,蟲媽打電話連絡信用卡機構安排拖吊,銀行體系語音服務轉來轉去的-十分沒有效率,一台拖吊車停在前方投石問路,談妥價格後以$1,700元把我們的車拖到六甲換胎,因為世紀寒流剛過,車廠師父都外出救援車輛了,我們等了好一會兒才把爆胎的問題解決-代價是$3,000元,重新回到二高繼續南下,下田寮交流道左轉台28線往旗山的方向走,經過田寮月世界的時候胖蟲蟲還比著要下車…,因為時間已經被拖延,蟲媽決定在旗山吃中餐,循指標往旗山老街的方向走(附註一),

 

老街附近的停車位不少,但比較靠近老街的位子都已停滿,蟲爸找到一個路邊停車格,前方是中山公園高高的台階(附註二),

 P120015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旁邊是一座大操場,操場最靠近馬路的地方是武德殿(附註三),武德殿是日據時代的武館,有濃濃的東洋氣息,武德殿建築採傳統日本寺殿式樣,如木造屋頂、洗石子磚牆等,而日本寺殿大多仿照唐朝風格,於是亦帶些中國風,典雅而莊嚴,目前規劃為藝文中心,不時會推出特展活動,

 P1200157.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一旁充滿日式和風的展覽空間,

 P1200159.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武德殿外有迴廊

 P1200160.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緊臨學校操場的武德殿已經開始進行新春活動布置了,

 P1200161.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洗手間整理得相當乾淨,我們沿著操場外圍人行道往老街的方向走,操場上司令台相當大,

 P1200164.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另一頭是一處休憩區,許多當地居民在這裏活動,

 P120016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旗山老街到了,旗山是台灣發展上較早的城鎮,日據時代因糖廠而興盛,光復後又以生產香蕉為名,進而帶動旗山區的發展,現在我們所稱的旗山老街,範圍以旗山火車站開始,涵蓋了復興街、中山路、華中街一帶,因製糖業興起的經濟,在建築上開始流行仿歐式巴洛克建築風格,站在街上放眼望去,幾乎都是這種建築風格的洋樓,其中還穿插著純中國式的洪厝、豪華的吳家古宅,而身後的旗山火車站,則是有著維多利亞式的外觀與哥德式的八角斜頂,三角窗有一處仿古攤商,

 P1200172.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我們先左轉中山路,這裏是早市,有許多人來這裏買菜,人車混雜,賣饅頭的店家好多,而且規模不小,蟲媽到路邊買了一包藕粉…,走到街底回頭,

 P1200168.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過了早市區後來到商店區,這裏大多數的商家都賣香蕉蛋糕或香蕉相關製品,

 P1200176.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蟲媽在一家蠻顯眼的店家買了四個菠蘿泡芙,一個$25元還算合理,

 P1200174.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商店區街尾附近左轉,這裏有旗山天后宮,

P1200178.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可能因為時間還早,大部份的店家都還沒有開門營業,蟲媽選了一間海產熱炒店吃中餐,

 P1200181.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點了兩份海鮮炒麵兩份湯麵加一份炸蚵仔,六百多塊不算很便宜,

 P1200179.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吃飽飯後開始往回走,到一個生意還不錯的店家買了包子、饅頭,人手一個邊走邊吃,這一餐吃得挺飽…,

 P1200182.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循原回到台28線,順著指標過新威景觀大橋來到茂林國家風景區,高132鄉道貫穿全區,第一個景點是多納橋(附註四),橋的一端有巨大的老鷹像,

 P120018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另一邊則是代表原住民地位的「甕」及「百步蛇」,

 P1200189.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橋梁牆面裝飾當地原住民特色石雕,增加橋樑夜間照明,並於橋址附近興建代表當地文化之石板建築,以增加原鄉特色。龍頭山遊憩區約在高132鄉道10.4K處(附註五),

 P1200219.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右下方設有小客車停車場,今天的遊客不多,只停了我們一台車,

 P1200191.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回到高132鄉道,高架的步道橫越馬路上方,

 P1200193.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步道入口就在停車場出入口旁邊,有不少攤商在這裏做生意,

 P1200194.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步道入口是一個小斜坡,

 P120019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走到底右轉可以通往望夫崖,這條步道是石砌步道,往前、

 P1200201.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往後都有看頭-頗有壯闊之美。

 P1200208.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從路旁的樹叢的空隙不時可以看到下方的景緻, 

 P1200196.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望夫崖聳立在一座小山頭上,因為可以眺望到部落出入口,部落男人出外工作,婦女在預計的時間裡就會來此、望著夫君歸來而得名。 

 P1200202.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望夫崖上有一座大型涼亭,於此可登峰遠眺。

 P120020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涼亭附近是觀賞部落重要聯外公路多納橋及多納高吊橋的絕佳地點多納高吊橋橫跨深谷間,景象極壯觀(附註六)。

 P1200203.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從望夫崖回望也是一幅美景,

 P1200206.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循原路往回走,來到橫越高132鄉道上方的步道,這段步道設計得很現代,步道中央設有觀景區

P1200213.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可以往兩邊俯瞰,

 P120021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步道終點是一座大型休憩區,

P1200216.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讓大家在這裏坐一會兒,

 P1200218.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這座廣場空間不小,廣場周邊設有解說板,

 P1200220.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接著來到一座造型木製廣場,

 P1200221.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旗山老街位於臺灣高雄市旗山區,指的是旗山的中山路,為日治時期開闢的「本通」。在這條老街上有指定為歷史建築的「石拱圈亭仔腳」與巴洛克式街屋立面,此外還有旗山車站旗山區農會等文化資產。而這條老街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票選為第24名。 

 P120017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旗山地區原為西拉雅族支族馬卡道族「大傑巔社」(Taburian)的所在地,後來相傳於清康熙末年時住於鳳山的漳州墾民從福建汀州招募佃人到此向大傑巔社人租耕土地,而由於他們在此搭建竹寮並種植番薯,這裡便有了「蕃薯寮/藔」之稱。蕃薯寮位於羅漢門地區的羅漢外門,之後在漢人居民日增的情況下,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左右發展成蕃薯寮「庄」,最晚到了嘉慶十二年(1807年)左右就更進一步發展成蕃薯寮「街」。 

 P1200173.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進入日治時期後,在蕃薯藔廳廳長石橋亨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4月14日提出街路改正的訓示後,當地的街道開始改變成棋盤式布局,而「亭仔腳」建築型式也逐漸在街道上出現。而在這之後,鄰近溪邊的清代舊街逐漸沒落,核心移到「本通」(今中山路)。而位於中山路上的巴洛克式街屋(臺灣牌樓厝),則是在大正十四年至昭和五年(1925年-1930年)之間由街長陳順和等人所倡建,原本這一帶為軍事用地,經協調後北段撥出原練兵場660多坪建地,南段撥出原營房500多坪建地,最後建了共19間洋樓,每間寬1丈5尺,此外還裝設有自來水。 

 P1200171.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二次大戰後,在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5月拓寬了延平一路後,中山路的繁榮地位便被取代,不過仍保有許多小型零售與餐飲店。而中山路一直保持其5米的寬度到民國七十年(1981年)後,於該年9月進行拓寬工程,將寬度拓寬到9米,由於街道上仍保有許多文化資產,在文化觀光發展之後成為觀光景點,假日時常有許多觀光客前往。 

 P1200170.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旗山老街舊稱蕃薯寮街,從糖廠火車旗山站開始延伸,早期糖業帶動當地的市街發展,以由石塊堆砌而成的圓拱亭仔腳為主要特色,利用31塊砂岩石塊堆砌而成,還有以15塊馬蹄形砂岩石所建構成的石拱圈圓弧,最後以中央的拱心石串接,屬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特殊手法;兩旁柱墩則以長短矩形砂岩石堆砌而成,不以磚頭或水泥作裝飾,保留黃色、乳白色的石頭原色,更顯得亭仔腳的古色古香;在亭仔腳的轉角處,可以看到建築的精美所在,以亭仔腳內部墻墩畫分出三道輻射狀的石拱圈,以便支撐木桁條和平板瓦屋,結構紮實,故在旗山地區皆建立不少採用石拱圈的街道,是目前台灣唯一的石拱圈建築群,也是與台灣其他地方老街不同的特點。在歷經時代的變化和都市更新,旗山老街雖然已經看不到昔日的建築景觀,但是餘留的韻味和風情仍是旗山老街最迷人的所在;民眾目前若來到旗山老街可前往復新街和中山路附近,仍保留著日據時代的建築和特色,都是旗山老街的特殊風情。旗山老街有仿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洋樓、土埆厝茅屋、閩南式三合院及四合院房舍、石拱回廊街屋、中國式建築的古厝都是老街獨特的地標,古色古香極具特色,還有著名的各式傳統小吃及在地特色的香蕉點心、冰品也都讓人回味無窮。

 P1200169.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附註二:

位於鼓山山腰的騎山中山公園,原稱為鼓山公園、台灣光復後改稱中山公園,整座公園依山勢而建,「旗鼓相當」的地理位置造就「鼓山春望」的美景;旗山中山公園上有一座孔廟,在每年的教師節會舉辦盛大的孔廟祭典,也是莘莘學子前來共襄盛舉的最佳時機。

 P1200184.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附註三:

武德殿發源於日本的警察系統,日本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倡行軍國主義,大力提倡武士道精神,在各地修建武德殿,供日裔軍警與青年修練柔道、劍道,甚至每月定期舉辦演武大會,之後再擴展到城市與學校,全台約十來座武德殿-為日治時期宣揚武德的道館,旗山武德殿落成於昭和九年(1934年)1月,於二次大戰後轉由旗山警察局管理使用。台灣光復國民政府來台後,以強勢的作風剷除所有與日本人相關的歷史和建築,因此,旗山武德殿也成為全台僅剩3座武德殿中之一。武德殿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10月16日中午失火,木構部分燒毀,僅餘R.C加強磚造的壁體與樑柱以及後方附屬建築。

 P1200158.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旗山鎮公所收回武德殿的產權後,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準備予以整修。重建工程於2000年7月25日舉行動土儀式,9月時動工。2001年11月18日完工的武德殿正式啟用,但並未依原樣修復-武德殿原為混合唐式與和式風格的建築,其壁體與樑柱為R.C加強磚造結構,牆面還施以洗石子,上方則有木造樑架的黑瓦屋頂。重建之後,黑瓦屋頂被更換為玻璃帷幕,因而引發爭議。重建之後的武德殿除了外觀上的問題之外,也有在夏季時室內過於悶熱的問題。2014年4月進行第二次整建工程,拆除武德殿玻璃屋頂改回黑瓦屋頂、並美化周邊景觀,於2014年12月21日落成啟用。

 P1200162.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附註四: 

多納橋位於多納高吊橋下方,緊鄰於著名景點的龍頭山,路旁觀景台可俯瞰老鷹谷,舊橋原長40公尺,於9888莫拉克颱風期間遭洪水沖毀。新橋橋長172公尺、寬9公尺,為雙向車道雙拱肋鋼橋,河中無落墩設計,橋台隱藏在岩盤後方,橋梁底部比莫拉克颱風最高洪水還高5公尺,結構性及安全性均佳;新橋造型線條柔和,配合亮潔的白色橋體,曲面陰影效果與圓形橫梁相互拱托,特別能強化景觀性視覺效果,對映周遭層疊山巒為背景,上下游各以多納高吊橋及龍頭山景觀互相輝映,形成一幅優美意境, 重建的多納橋於101.5.13完工通車,101.5.24舉辦通車典禮。 

 P1200187.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附註五: 

龍頭山位於茂林區高132 線12km附近,龍頭山面積約22公頃,屬珍貴的環流丘地形,三面為高山所環繞,溪流流向曲折蜿蜒。龍頭山風景秀麗,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觀稜線,一直是觀光賣點,登上有小長城之稱的龍頭山步道的山頂上,有一石板涼亭,可登峰遠眺層層山巒,景緻十分壯觀。而龍頭山、蛇頭山與龜形山更並列其名,為茂林三大名山。

 P1200210.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河水清澈,所經之處,怪石、絕壁聳立,形成龍脊般的山脊,使整個地形有如臥龍一樣。常可見成群老鷹在崖壁上盤旋或沿著溪谷翱翔,所以原名為「老鷹谷」。在長期的侵蝕作用下,流水更把山丘分成二段,遠望儼然是條巨龍在吐珠,故又名「龍吐珠」。經由一旁的步道上行,可抵達龍頭山頂上有一石板涼亭,於此可登峰遠眺。

 P1200188.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龍頭山遊憩區沿著步道走上望夫崖涼亭,可體會早期多納婦女望夫早歸的眺望點,並可欣賞龍頭山全景及多納高吊橋。多納高吊橋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是多納人起步發展很重要的橋梁,也是族人與親人、情人、朋友道別的情之橋。順著木棧空中步道往龍頭山步道走,可看見鬼斧神工的龍頭山、蛇頭山地景及環流丘曲流地形、宏偉的多納高吊橋及多納大橋,視野遼闊,山谷秀麗,景緻盡收眼底。

 P1200260.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環流丘常出現在曲流地形。曲流的形成是因河水侵襲較脆弱的岩層而使河道逐漸彎曲。曲流外側的河水流速大,河岸地層易受侵蝕而逐漸凹陷形成凹岸(切割坡);而流速較慢的一側,砂石容易堆積而形成凸岸(滑走坡)。隨著河水不斷侵蝕岩層、推積泥沙,曲流的彎曲度會逐漸變大,若河水暴漲,曲流頸被截斷,河川便會改走新河道,枯竭的舊河道使陸地高出河面,而被新舊河道環繞的山丘則成為「環流丘」。

 P1200242.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日據時代相傳有一條龍在此戲水,並根據地形河道來看,此處的河道蜿蜒環繞山脈流動,符合傳說所言。早前人們必須翻山越嶺,再走過多納吊橋才能回到村落,在來回的路程中,人們還必須溯溪而過,且由於河水湍急必須以長繩前後支撐,然而老人家們對此仍然無力抵抗,於是造成許多失足落水的意外。有鑒於此,日據時代工程師便將狀似游龍河道的頸部位置以火藥炸開,轉換原本湍急流水的河道,並以泥土跟石塊建造新的道路,從此以後村民不用再溯溪來回部落,直接通過新道路以及吊橋便能平安回家。爾後,人們也在這塊鋪蓋的新生地上種植芒果,放養山羊等許多農牧生產。 河道被炸開之後,人們從早先的「遊龍戲水」後來將之改稱為「龍吐珠」,並且在龍頭的位置建蓋了一座涼亭。這是由於有許多平地人來到這裡欣賞景觀並對此相當讚賞,於是雇請一位風水師來到這參訪,發現此地有一處「龍穴」就位於龍頭的方位,有著相當好的磁場,於是風水師便建議建造一座涼亭在龍穴之上,就如同黃帝的帽子將之鎮住,便也形同這條龍加持了皇帝的帽子,造就非凡的能量磁場,而且地靈之上人傑必出,後來也因此許多遊客都爭相前往涼亭龍穴為求好運。前往涼亭的步道十分蜿蜒,也就如同百步蛇行進時的身形步伐。 

 P1200245.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附註六:

多納高吊橋位於進入美雅谷入口前約200公尺,位於萬山和多納之間的kubia龍頭山,往多納上方一座很高的吊橋。從日治時代這個就是茂林區的人尤其多納的族人必經的路徑,民國87年重建。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它是多納人起步發展很重要的橋樑,也是族人與親人、情人、朋友道別的情之橋。多納高吊橋實際上並不位於多納,甚至還有一段距離,其地理位置距離萬山較近,這是因為龍頭山隔壁的部落就是萬山里。萬山曾經遷徙,原本是位於步行需要花3天時間的深山中,後來因為日據時代而需要管理戶籍,因此在民國45年的時候,部落正式搬遷到這裡。另外茂林里則是在民國36年遷村,在未遷移時,舊茂林部落是需要走一天的山路才能抵達的。

 P1200197.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橫跨於茂林區濁口溪,連絡美雅谷與多納之間二座山頭,濁口溪谷的秀麗景緻一覽無遺,景色優美宜人,可將山林水色盡收眼底,橋頭飾以鮮艷原色的菱型、百合花、百步蛇等魯凱族圖騰,在青山綠水中特別耀眼美麗,多納高吊橋修繕工程已於104年2月17日改善完成,通行限載總量100人,全面禁止汽機車通行過橋,若需停車請利用吊橋之萬山端附近停車場停車, 

 P1200214.JPG - 105.1.25.高雄旗山.茂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