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2年1月23日星期三 天氣晴
蟲媽一起床就到院子裏放了兩池水享受三溫暖,
胖蟲蟲醒了也去接力泡湯,小蟲蟲還是悠哉的看海賊王,7:30準時到餐廳報到,
早餐的食物十分豐盛,連葱油餅,鍋貼等吃食都有,
蟲爸吃有點過量了,
吃飽飯後我們開始享受飯店的公設,
東埔溫泉其源頭並無暴露於地表,屬於隱藏式溫泉源,需經人工挖掘後,將溫泉水引入旅館。一般遊客初進入東埔溫泉區,眼睛看不到,鼻子聞不到,初步感覺不出溫泉存在;當遇下雨或溪水污濁時,因其為隱藏式,故不受污染。
東埔溫泉溫度全年平均溫度約四十五度(攝氏);冬天平均溫度約五十度(攝氏);夏天平均溫度約四十度(攝氏),其溫度依季節性高低,溫泉溫度適中適合人體,所以無需大量以山中冷泉調節水溫,可稱東埔溫泉是原湯溫泉!

『沙里仙』原住民音譯為『美麗的地方』!沙里仙溫泉渡假村位在玉山群峰下的東埔溫泉區,是2006年新完工的歐洲風格的城堡建築及小木屋,海拔一千公尺,佔地三公頃,利用原有的地基動線,設計出舒適的渡假聖地,園區內可仰望週邊的高山,像玉山、郡大山…等,旅程的路程一路順暢,是個非常適合放鬆的渡假聖地。
沙里仙溫泉渡假村一共有五區各型獨立觀景泡湯木屋,首先看到的是主建築物歐式城堡,一旁則是各式木屋區,搭配花園小徑、池水等造景,整體的設計規劃舒適寬廣,白天夜裡各呈現其不同風格。沙里仙渡假村備有豪華的室外泡湯池,提供三池大型溫泉池(泡湯分為高溫池,中溫池及SPA池),內有氣泡床、氣泡椅、針刺按摩,豐胸按摩、冷泉SPA池、按摩池、兒童戲水池、大型流瀑區、琉璃瓦休憩區及美味的沙里仙主題餐廳等,歐式建築風格,搭配花木相間的造景,讓人有如詩如畫的感受,讓人連睡覺時都能呼吸到新鮮的芬多精!
而木屋獨立隱密的泡湯池,摒除戶外的車聲和喧嘩聲,終日被山嵐所環繞,在露天湯池可以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和晴朗的天空,稍晚時帶著霧氣的山景若隱若現,在泡過溫熱的湯泉後,起身漫步園區,遠眺週圍風光美景,有種說不出的舒暢感!
位於園區戶外湯池,附有男女更衣室及衛浴間,大眾池分為三池,各池溫度都不相同,設有高溫池、中溫池、冷水SPA池以及蒸氣室,
池畔旁放置籐製椅,可讓喜愛泡湯的朋友們,坐著休息放鬆身心!
大眾泡湯池亦提供非住宿客人泡湯使用!營業時間為18:00~22:00
凡入住則依房型附贈早餐,大眾池設施免費進場使用,享受露天SPA及蒸氣室的服務,備有室內拖鞋及提供飲用礦泉水、咖啡包及沙里仙茶廠自產自銷烏龍茶茶包,設有小冰箱、RO逆滲透飲水機,客房內提供有線上網,不另外加收網路使用費用,房內皆附有客房使用說明書!住宿遷入及遷出時間:遷入15:00隔天遷出11:00
餐廳外有鱘龍魚池,
家庭木屋前有大型涼亭,
公湯的溫泉已經放乾了,
木屋前的草皮有搖搖椅-蟲蟲們的最愛,
發呆亭是仿草屋…,
回到房間後讓大家繼續泡湯,
直到近11:00時才整理完行李辦理退房,
蟲媽覺得早餐吃得太飽,中餐想延後吃,蟲爸規劃先到車埕玩再到集集吃飯,下山的途中我們依舊四處尋櫻,
日月橋還是鮮明的地標,
日據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於1916年開設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五0年代的車埕為南投木材的主要集散地,造就了繁華的景象,水里與車程地區更有「小台北」的稱號。最早的車埕車站於民國十年竣工,為集集鐵道支線的最終站,是早期運送物資的交通方式,而後公路普及發達,車埕車站逐漸沒落,921大地震時重建後的水泥車站也毀損。以原木重建的車埕車站帶有懷舊的風情,站在建於杉木池上的景觀台上可觀賞山巒懷抱的美景,車站旁還有早期懸吊木材的天車起重機,讓人回味因木業而繁榮的車程。
車埕」是個山域中的小鎮,在早期伐木業興盛的時候,曾經是個熱鬧之都,後來因為伐木業繁榮景象不再,「車埕」也漸漸被遺忘,但也因此意外的保留了目前「車埕老街」的樣貌。民國89年「車埕」地區被納入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轄範圍,加速了車埕的鐵路觀光產業腳步,「車埕老街」也因為鐵路旅遊的發達而再度受到人們注目。
可能是時間已經接近中午,車埕的遊客並不多,蟲爸順利的停好車後先去使用附近的豪華洗手間,
洗手間旁有一棟大型販賣部,
販賣部旁的大樹是車埕的樣板景點,
穿越車埕遊客中心後,
蟲媽打算讓蟲蟲們吃台糖冰棒,我們到附近的開放式賣場參觀,
胖蟲蟲只對吃的有興趣,小蟲蟲專門把弄玩具器物,蟲媽在選購商品之餘,最主要的工作是打消小蟲蟲的旺盛購物慾望…,
我們最後買了4支冰棒和一些零食…,
我們開始走林班道,位於火車站旁的林班道商圈,豐富而多樣的內容、特色小店鋪、結合文化與教育的特色,讓遊客在體驗中發現木材之美。林班道商圈是一棟綠色外觀的二層樓建築商場,商場裡有體驗工廠木工教室(淘果的D.I.Y.優格冰淇淋、舞鰻和式餐點),特色小店創意商店區、樂活倉庫生活雜貨、木茶房湖畔餐廳等規劃,讓來車埕的遊客能夠透過實際的參與、體驗,去發現車埕特有的木業文化與好玩的地方,也是一個值得一遊的休閒園地。因為時間因素,我們只看而不逛,沒多久就穿越林班道往下一個景點去了,
明潭發電廠水壩在貯木池上方,昔日的車埕是埔里通往二水縱貫鐵路的中繼站,這裡除了擁有1918年時就已建立的大觀發電廠,還有堪稱亞洲最大的明潭、明湖兩座抽蓄水力發電廠。明潭發電廠是於1995年時完工,為東南亞最大的抽蓄發電廠,而明湖電廠則是於民國74年9月開始運轉,不僅是台灣首座抽蓄發電廠,也是亞洲地區的第一座。
所謂的抽蓄原理是指利用核能電廠及火力發電系統離峰時間的剩餘電能將下池水抽自上池,等到尖峰時段時再將上池放水發電,存儲於下池,如此循環利用,便能將低價值的電力轉變為高價值的電力,且更具有環保概念。
而明湖水庫擁有山巒環繞,四周林蔭蓊蓊,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讓這座人工湖泊自然而然的融入山林環境當中,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名勝。每當水位下降時,可看見「水落橋出」的景緻;尤其明潭、明湖水庫兩座湖泊與日月潭相互輝映的「三潭印月」,更是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車埕是集集支線的最終點站,車埕在日治時期曾經因興建大觀發電廠以及木材業而興盛一時,而創造車埕繁華過往的振昌木業,就是木業巨子孫海所創立,他在1960年于車埕創立了這傢俬人企業,雖然現在盛況不再,但是包括貯木池、舊宿舍、天車、廠房等等,現在都保純完好,加上車埕納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管轄範圍之後,風管處也積極建設,尤其貯木池周圍增添的步道、觀景亭等設施,成為車埕重要的景點。
貯木池過去是儲放各種原木的水池,以便原木的選擇與運送,貯木池約佔地0.5公頃,水深2~4公尺,貯材量約為3000立方公尺,在過去貯木池原為車埕村民耕作的濕地良田,後來振昌木業于1960年向村民租賃,後來買下作為永久使用。原木浸泡于水中主要有三種主要功能,包括防止木材端部開裂、防腐、防蟲,及確保整株材之尺寸安定性,因此是非常重要的設施。
貯木池除池身設備外,另外還有天車(又稱起水寮、起重機)二座,以及池面曳引式索道系統,貯木池右端的天車是用來吊挂卡車上的原木存放在貯木池中,而左端靠近鐵軌的天車,則是用來吊起貯木池中的原木運送至加工廠或直接外運。
天車正確的名稱為起重機,其動力來自樑上馬達傳導鋼索,底輪憑藉著索道左右行走,有輪者謂之車,又因離地懸於半空,故當地人稱其為天車,天車整體結構全部取用台灣最珍貴的檜木,最大抓重為11-13公噸,造型特殊風格獨具,讓人讚嘆老工匠們的無限巧思,堪稱台灣天車之最,現為車埕的重要地標,
貯木池是我們餵魚的重點區域,這一次蟲媽沒有準備魚飼料,我們使用早餐沒吃完的麵包餵魚,
這裏的錦鯉還是瘋狂的捧場,只差沒有跳上岸來,
小蟲蟲浪費麵包的習慣依沒改,照往例以挨蟲媽罵收場,
車埕遊客中心今天因裝修未對外開放,
貯木池風光明媚,湖面四週種植了楓香與樟樹,湖面道影、綠意婆娑,而湖水與周圍山巒遠山近水相互呼應,湖面上悠遊的綠頭鴨更是增添許多愜意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貯木池東側的水上步道已經完工,遊客可以站在上面盡覽車埕風光,而水上步道前方則是楓葉步道,高聳的步道夾道而立,讓車埕多了一份詩情畫意
木茶房是我們多年前曾經光顧過的餐廳,木茶房是車埕木桶便當創始店,用木頭做成、還烙上車埕火車意象的懷舊木桶便當,非常具有車埕的文化特色,用餐完還可以將木桶帶回家當作紀念品。胖蟲蟲下意識的想要走進去吃飯-被蟲媽阻止…,
車埕木業展示館前方是車埕酒莊,梅子是車水里鄉的特產,在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下,當地政府規劃了車埕酒莊,於92年4月20日正式開幕!車埕酒莊是以種植梅子為主的水里鄉農會果樹第三產銷班為班底,初期酒莊以融入車埕的鐵道文化,將主要推銷的酒品依濃度取名為鐵道公主、車埕老站長、烈車長等三款推出,酒精濃度不一的梅酒更是讓民眾有更多的選擇!車埕酒莊堅持只用當地黃熟梅釀酒,製造出品質優良、口感滑順的好酒,也讓車埕又新增了一個景點。因為沒買酒的需求,這個景點我們過門而不入,
車埕木業展示館是重頭戲,
車埕在木業發展上曾經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車埕以往也是中台灣過去林木輸出的轉運站。九二一大地震後政府為了加強加速重建日月潭,「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木業製造中心的舊廠房改建成目前的「車埕木業展示館」,讓往來的遊客可以暸解台灣木業當時的盛況,在舊木業工廠改建的展示館中親身感受木業的製造過程與環境。
「車埕木業展示館」矗立於車埕社區的中心點,緊鄰著車埕火車站。『車埕』兩字的由來,是因為早期車埕曾經是人力台車的轉運站,平坦的地勢經常會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在當地停放,於是有人稱當地為「車場」(台語),後來因音同而被人稱為「車埕」至今。
「車埕木業展示館」的主體外型獨特是一棟兩層尖頂的建築,屋頂為加蓋雙斜的覆蓋層造型,整體結構以木材為最主要的材料,鋼骨為輔助的支撐,風格上呈現強烈的現代主義,並且善用斜張、懸吊的方式讓鉚釘、鋼索相互結合,充分展現了結構美學。
來到「車埕木業展示館」,
您可以現場動手DIY,製作如木椅、書架、圓板凳..等木頭製品,
館內也有木雕作品展覽,
讓遊客了解木業展示場重建紀事的影片播放。在戶外遊戲競賽區,有人力車、
踩高翹、
兩人三腳、益智方塊等小遊戲,
非常值得全家大小一起來同遊。
我們在一樓和二樓之門來回穿梭,二樓的商品展示性比較大,
一樓的商品就充滿藝術性-不是一般人消費得起…,
從另一道門出了車埕木業展示館,
庭院很寬廣,
有一列展示拖板車,
蟲蟲們輪流坐上去擺姿勢,
離開車埕木業館,
續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