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2月8日星期五 天氣:陰
今天是大年初四,07:30起床,08:40出發,往淡水的路很好走,捷運站後方的公園門可羅雀,
開始走淡水老街(附註一),
淡水錨定幸福地標,背後的海濱公園施工中,
來到金色水岸碼頭造景
時間還早-大部份的商家都沒開門營業,
這一帶可以看海,
來到淡水中正觀光市場
小蟲蟲到後方的店家找海賊王公仔,
中正觀光市場前方廣場人煙稀少,
有一座石製造景,
後方是渡船售票口,
淡水渡船碼頭就在前方,
附近有一座造景休息區,
這一帶攤商頗多,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沒等多久渡船就來了,
來到八里渡船碼頭
往左轉多為單車租借站,
直行往八里渡船頭老街(附註二),
先買了麻花、雙胞胎、炸甜甜圈當作明天早餐,
這條老街不長,走沒多久就來到老街街尾
從原路往回走,在這裏買了三支豬血糕-$100元
沿著海岸線開始逛,
在這家店買了一支炸花枝@$120元,
這裏有一座小型表演廣場,
從這裏開始是攤商最密集的區域,
在這家店買了三串花枝丸@10元、兩份炸雞排@60元,
小蟲蟲指定要吃的炸蛋餅-三份$100元,
這一帶有眾多美食攤位,
讓蟲蟲們休息一會兒,
這一帶可以賞海景,
坐在座位區吃中餐,
背面是老榕碉堡
後方是渡船頭兒童沙灘
旁邊是兒童遊樂場
這一帶多是供遊客玩遊戲的攤商,
提供臨時廁所,
遊戲攤商區末端,
八里海盜船遊戲場
旁邊是籃球場
八里單車租借站
有一座造景休息區,
背面是兒童電動車租借區,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回望
河童雕塑,
這裏有一片大草皮
草原的盡頭是造景休息區,
這一帶稱為八里左岸公園(附註三),
旁邊有戲水區,
再往下走是觀海大道-往十三行博物館
蟲爸選擇往回走,
木棧道平整好走,
旁邊是八里左岸公園
八里地標後方是八里左岸碼頭
八里左岸碼頭的售票處,
來到八里海盜船遊戲場的另一頭,
有一道延伸出去的石滬-釣客垂釣中,
遊客越來越多,蟲爸帶蟲蟲們排了近40分鐘才搭到渡輪回淡水,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小鎮,位處臺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臺灣大門,西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今日的淡水區,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臺灣。關於「滬尾」這個名稱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原居於此的凱達格蘭族語之音譯;一說認為淡水從前有許多捕魚的石滬,在石滬尾端的村莊自然就叫「滬尾」了。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淡水」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滬尾」。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洋式、閩式、日式的舊建築,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從西元1629年西班牙人進佔、西元1642年荷蘭人入侵,歷經清政府的統治,以及日治時代的歷史舊事。
從淡水捷運站走出來右轉,中正路及延伸的重建街、清水街一帶,就是鼎鼎大名的淡水老街。街道兩旁林立著熱鬧的商店,不少帶有濃濃古早味,如米行、餅舖、布店、雜貨店等,有些則販賣新潮流行的服飾、玩具,形成古今交融的特殊商圈文化。老街裡可以尋寶,可以品嚐美食,還有古蹟可參觀,怎麼玩都不會膩,是遊人必去的超人氣景點。淡水老街包含重建街、中正路與清水街。淡水的發展由福佑宮一帶開始,重建街因地利之便,向南可通往福佑宮前的淡水碼頭,向北則可到達淡水農村聚落,在當時是一條店家林立、繁華熱鬧的街道。福佑宮旁前段的重建街,初期福建人在此建立了九間店舖,因而稱為「九崁街」。後更名為重建街則是與對岸八里有密切關係,嘉慶年間,八里發生水災,又遭祝融,許多人因此無家可歸,遷至此區重建家園,所以改名重建街。
淡水老街分成內外兩側,外側是靠淡水河岸的金色水岸步道,內側是的傳統老街,這裡街道兩旁林立熱鬧商店,有濃濃古早味的餅舖、雜貨店,也有賣潮流服飾與玩具。此區著名的人氣美食如阿給、魚丸、魚酥、古早味現烤蛋糕、阿婆鐵蛋等,都是來到這裡必吃不可的美食。傍晚時,在金色水岸步道還可欣賞夕陽落入海面的美景。
位於山坡上的重建街由於發展較早,因此兩旁仍有許多木造與磚造的老房舍,走到街底還能從高處遠眺淡水河口。後來因商業發展關係,形成另一條與重建街平行的街道,主要是以米店、碾米業為主,因此稱「米市仔」(現在清水街的北段),直到清水祖師廟興建後,米市街才改名清水街。中正路老街於民國88至89年間進行街道拓寬工程,用花崗岩舖設人行道,加上老街居民門面復古整修,以及整齊的招牌規劃,成了吸引觀光客的美麗街道。在老街的入口處有一藝術地標「藝航滬尾」,中段有一座長16公尺的燒陶藝術牆,是2004年淡水藝術節時,由淡水區內藝術家即席創作的燒陶真跡。往前行可看見紀念對淡水影響深遠的馬偕博士之馬偕石像公園,沿路還有清水祖師廟、福佑宮、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等古蹟。在老街除了尋幽訪勝,老街內的特色商店更是逛街及享受美食的好地方。
中正路老街往前行可看見紀念對淡水影響很深的馬偕博士之馬偕石像公園,沿路還有清水祖師廟、福佑宮、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等古蹟。在老街除了尋幽訪勝,老街內的特色商店更是逛街及享受美食的好地方。淡水必吃的在地美食「阿給」是從日文「油豆腐」的部分發音直譯而來,作法是將油豆腐中間挖空,填加炒過的冬粉然後浸泡滷汁,再用魚漿封口加以蒸煮,最後淋上甜辣醬或是店家獨門的秘密醬料。
附註二:
八里比淡水還早開港,是臺北早前與大陸通商的港口,商業繁盛時期甚至有13個行郊,用以應付各式貿易需求,十三行象徵八里燦爛美好的時期,也被考古學家用來稱呼近年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跡。交通便捷的八里,可以從淡水搭渡船,也可以沿淡水河岸騎腳踏車抵達,大片的綠地、露天咖啡座和造形獨特的博物館,讓八里脫胎換骨,搖身成為新北市的休閒新左岸。
八里渡船頭老街是八里「資深」的景點之一,地點就位在港口旁的街道,以往進出八里的人多會聚集在此,因此逐漸形成了一個市集,街邊的小販賣著剛捕撈上來的漁獲,其中有名的就是孔雀蛤,很多來八里的人都會帶一袋新鮮的孔雀蛤回家。在改造工程之後,老街的面貌也不同於以往,原本雜亂無章的街道,重新鋪石整建後蛻變為整齊的畫面,紅瓦白牆的小店家則襯出臺灣鄉村渡口的奇特風味,餐廳和小吃也顯得更加有魅力了,鹹蛋、胡椒餅、雙胞胎、蝦捲、吻仔魚、炸花枝丸⋯讓你一上岸就可以大快朵頤。
附註三:
左岸公園沿著淡水河畔,長約280多公尺,原稱西門河濱公園。是八里左岸經過重整後,還原了八里自然美景與人文特色後的第一個入口。是一座具備觀光與休閒特色的綜合性公園,在八里左岸重整後,原本單純的綠地多了不少設施,包括自行車道、木棧道、甚至馬車道等,旅客可以在沙灘及礫灘上散步,讓身體感受與大自然的接觸,退潮時還可以捉螃蟹、挖蛤仔,盡情玩水玩沙,一旁還設有沖洗台可以洗腳,相當貼心。
公園裡除了有許多遊樂和運動設施外,還有一個永續環境教育中心,裡頭有遊客中心可以提供旅遊資訊,也有露天咖啡座,讓你可以憑水而坐,來一杯愜意的「左岸咖啡」。具備有寬闊的草地,可以眺望整個淡水河景,公園內包含有左岸碼頭、左岸會館、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借處等重要設施,是非常適合周休二日全家出外踏青的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