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2年2月5日星期二 天氣陰

 

昨天蟲爸帶胖蟲蟲騎單車-從木柵至新店,距離約31公里,依蟲爸的慣例,體能操練得隔天休息,今天蟲爸打算帶胖蟲蟲去菁桐老街、

平溪老街玩,

 

天氣還算陰涼,蟲爸下午2:00帶胖蟲蟲騎機車出發,從木柵接106縣道(木柵路延伸至深坑的道路)可以直達菁桐、平溪-距離不算短,蟲爸有十多年沒有長途騎機車了,中途讓胖蟲蟲下車休息一次,

 

好不容易到達菁桐-礦工圖騰是最好的路標,

 

蟲爸把車停在街好,先往太子賓館的方向走,

 

1939年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社長顏欽賢先生因石底煤礦的開採著手興建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施工進行近一年時間。原名「石底俱樂部」或「臺陽俱樂部」,是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用以招待貴賓、員工訓練與娛樂的場所。全棟建材採用阿里山檜木,並聘請當時最有名望的四位師傅著手設計與建造,室內空間有貴賓室、單身宿舍、娛樂交誼室、食堂、公共浴室等,幽雅宜人的日式庭園內有一臺灣造型池塘。佔地600餘坪,房屋202坪,為和洋折衷的日式木構造建築,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指標性豪宅,不僅建材高級,細部的裝飾也是相當華麗且質感細膩。當時參與工程的工匠,多達一百餘位。2001年獲選為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2003年公告為縣定古蹟,經新北市文化局從新整修,於2012年7月5日後可供民眾預約參觀。

 

太子賓館得穿越106縣道,得走一段好陡的下坡路,路旁的駁崁搞得好像是茶園…,

 

第一個大型房屋聚落就是太子賓館,太子賓館好像還在整修中,有一群工作人員正在移植樹木…,

 

過了民生橋有另一處古蹟-北海道民宿及皇宮茶坊,

 

「北海道」及「東京」,是菁桐人對當地礦場職員宿舍的稱呼,這一群位於白石腳的日式建築菁桐老街,原本有30多間,耐不住歲月摧殘,大部分的建築都已毀壞,受幽靜的日式風味所吸引,此區已成為偶像劇拍攝的熱門地點。

菁桐白石腳的礦場員工宿舍,是在1925至1940年間所建,台陽公司為了安置旗下員工,而在此地大興土木,興建了大約30多棟日式房舍供不同層級的員工使用。由於整個區域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情,菁桐人遂以日本地名稱呼此地,菁桐礦坑旁供台籍工頭居住的區域稱為「北海道」,而礦場場長及高級主管居住的區域,包含台陽俱樂部,也就是當地人稱的太子賓館一帶,則稱為「東京」。

 

沿著緩坡開發興建的白石腳員工宿舍區,與狹小的菁桐老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幾棟日式房舍隱身在綠樹成蔭的庭院中,河水淙淙地流過,岸邊野薑花正吐露著芬芳。踱過民生橋,迎面而來的是段上坡道,這兩棟私人住宅正是「流星花園」與「貧窮貴公子」的取鏡地點,目前也開放做民宿,續往前行,繞過住宅圍牆,在礦場場長宿舍前是段石階梯,黑瓦平房、石階梯,如果此時出現一位穿著和服的女子,你可能也不會太過驚訝,置身此地彷彿時空錯置般,走入了50年前的日據時期。

菁桐老街礦場場長居住的宿舍,已做為民宿,取名為「皇宮」也供應簡餐及咖啡。皇宮茶坊有濃濃的日式建築風格,是平溪一棟日據黑瓦建築。在此用餐、品茗、喝咖啡,是您遠離塵囂、享受寧靜、洗滌心靈的最佳好去處。

 

蟲爸在這裏坐了一會兒就回程,

 

準備逛菁桐老街了,

 

菁桐老街位於台灣新北市平溪區平溪線鐵路終點站─菁桐車站外面。該老街聚落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1937年,本為因礦業發跡街市,極盛時期有「菁桐坑銀座」之稱。1975年,石底煤礦收坑後,菁桐老街便迅速沒落。菁桐老街今轉型以觀光攬客。不過即使此,該山中聚落除了假日之外仍相當靜謐,也因幾十年來未經翻修的屋舍,讓老街呈現懷舊街景,另外,菁桐老街附近的知名景點尚有列入台灣歷史百景的菁桐火車站,石底煤礦洗煤廠以及太子賓館,還有菁桐礦業生活館及販賣傳統台灣小吃雞捲的楊家雞捲小攤等。

 

跟隨著鐵路交通的建設,菁桐最熱鬧的老街,就位於菁桐車站的出口處,由於外來遊客越來越多,因此附近商家也都改做起觀光生意,地方小吃、農特產品,以及紀念品店,也都各有特色,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菁桐地區開始流行起讓遊客在竹筒上寫上祈禱語,吊掛在鐵軌兩旁,隨著遊客的撥弄就會扣扣作響,不知情的人還會以為有人穿木屐在街上行走呢!

 

菁桐坑位於平溪基隆河最上游,也是平溪支線鐵路的終點,原是一個繁華的礦業聚落,隨著煤礦收坑停採而沉寂,遺留下不少採礦遺跡,如:棄置煤坑廢土的堆煤場、輻輳於菁桐車站的運煤臺車道、日式員工宿舍等,近來成為拍攝鄉土劇的最佳場景。菁桐坑早年曾是繁華的煤礦聚落,全長不過百來公尺的菁桐老街,當年繁華的景象不下今日的西門町,號稱「菁桐坑銀座」。走進老街,彷彿走進時光隧道,隨處可見阿嬤時代的日用品,還有許多令人垂涎的古早味小吃。地面鋪設的石磚,每隔幾步就有刻著歷史里程碑的石板,幫助人們了解菁桐的歷史,如今透過城鄉風貌改造及社區營造,復古的活力不僅吸引大批遊客,也吸引不少年輕人到此創業,老街的氛圍更吸引著許多部的偶像劇到此拍攝,為這個洗盡鉛華的煤礦聚落注入新的生命。

 

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家複合式商店,聽說這家商店曾經24小時營業過…,

 

位於轉角的紅寶礦工食堂是指標性店家「紅寶礦工食堂」位於新北市平溪區菁桐老街上,前身為石底礦坑的礦工福利社。「紅寶礦工食堂」主人為重現民國初年的礦採風貌,食堂特別掛上早期礦工採礦實况的超大紀錄照片、菸酒公賣招牌及老電影海報,營造濃濃的復古風情,此外,也推出礦工套餐、鐵路便當、麵茶等古早味經典美食,勾起許多人的回憶!由於,「紅寶礦工食堂」緊鄰菁桐車站,在食堂內用餐,只要往外望,還可看見民國初年沿用至今的老鐵道,這家店今天沒開門營業,

 

老街開門做生意的店家不多,掛滿許願竹的火車模型最引人注目,

 

對面的天燈施放場更是人潮聚,一個$100左右的天燈很受遊客的歡迎…,

 

胖蟲蟲一直吵著要吃糖,蟲爸拐到一家復刻商店,

 

這家店所賣的商品很熱鬧,基本上古早時代雜貨店裏能賣的東西都有,蟲爸在這裏買了一盒糖果交差…,

 

這家店的斜對面是鐵道故事館,

 

位於菁桐老街上的「菁桐鐵道故事館」,館主何元富本身就是一個鐵道迷,因此和臺鐵交涉後,在平溪支線的最後一站菁桐站,開了一個饒富古樸風味的鐵道故事館,菁桐鐵道故事館為仿民國五十年代的兩層樓木屋建築,刻意營造出濃濃的懷舊風味,販賣的是美好的舊日回憶。火車車廂造型的迴力車、大同寶寶、木製明信片、懷舊車票等,這裡通通都有,圍繞著鐵道與煤礦主題的各種周邊商品,是證明自己到此一遊的最佳伴手禮。

 

楊家雞捲的老闆早自煤礦全盛時期就在此經營麵店,生意最好時,曾經每天24小時營業不休息,隨著礦業沒落,生意也跟著不如以往,只好在1968年左右改為雜貨店兼賣雞捲,未料後來觀光業興盛,楊家雞捲反倒從此聞名。

 

蟲爸帶胖蟲蟲從菁桐鐵道故事館旁的小路鑽進菁桐車站上洗手間,

 

建於1929年,至今已有80年歷史的菁桐車站,為少數典型木造車站,是平溪支線的終點站。2001年文建會列入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2003年列為縣定古蹟。外觀或內部陳設皆保有原始風貌,老式月台散發迷人風韻,站內保留電氣路牌閉塞器、轉轍器、舊式車票箱等文物,在台鐵眾多車站中可謂碩果僅存,極富保存價值。在石底與菁桐煤礦最發達時期,菁桐火車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煤礦業的沒落與人口外流,菁桐火車站雖已不復當年盛況,但卻保留有日據時代的傳統建築風貌足以令人回味欣賞,菁桐車站曾於民國83年徹底整修過,但數張日據時代古老的辦公桌、保險櫃現在還在使用著,此外當時為防止火車相撞所使用的閉塞器和古老的電話筒,現在也還保存著。目前菁桐站只有一位站員打理全站,不過全盛時期有十二位站員, 車站旁邊的兩層樓建築,就是昔日的鐵路宿舍,有十多間房,可以想像當時車站的規模。

菁桐火車站木造式的建築保有一股濃厚的日本風味,

這是從日據時代即流傳下來的痕跡,老式月台搭配著多軌鐵道,是復古鐵道迷必來的朝聖地點。原名菁桐坑的菁桐老街位於菁桐火車站後方,是典型由礦坑與鐵道所形成的聚落,早年因開採黑煤而興起,在民國50幾年的時候達到開採的高峰期,後來因為不敵進口低價煤礦而逐漸沒落。但是開採煤礦時一度盛況空前的繁華景況,卻在這個小鎮留下了不可抹滅的歷史痕跡。

短短不到十分鐘路程的老街,緊鄰著煤礦紀念公園、模擬坑道、選洗煤廠遺跡、石底大斜坑、白石腳日式宿舍區、菁桐礦業館等建築,鐵道故事館、太子賓館等更是知名的遊覽景點。在鐵道旁的許願竹留下了來往旅人的印記,老街上的石板地也是當地礦業發展的見證者之一,漫步在這樣的老街上,感受著一股自然流露的懷舊風情,讓菁桐老街特別有味道。

 

蟲爸帶胖蟲蟲橫過鐵軌,

 

打算走階梯上到煤礦紀念公園,

 

菁桐煤礦紀念公園位於菁桐火車站上方,是以前石底大斜坑廣場集中地,如今已成為觀光景點,來此參觀可看到石塊切成的礦坑口,

舊時由石底開鑿煤礦,經大斜坑集中運出的景象彷彿浮現在眼前。菁桐煤礦公園滿布茂盛的植物,交錯盤雜的樹根成了特殊的畫牆,

讓到此的遊客們鏡頭下少不了捕捉的畫面,漫步煤礦公園,彷彿回到百年前的菁桐。

 

通往煤礦紀念公園上坡階梯的第一個出口有一座涼亭,涼亭前方長了幾株盛放的櫻花,

蟲爸先帶胖蟲蟲往裏走,這裏有一個大廣場,

廣場的左邊有一個觀景樓,這座樓房的規模很大,一樓是店面-但沒幾家開門做生意,

樓上有餐廳雅座可以居高臨下賞景,廣場的底部是舊時的選洗煤場,

 

位於菁桐車站北上方的選洗煤場於1921年興建。據悉台陽礦業公司開鑿石底大斜坑,將原石底一坑、二坑、三坑連結後集中產煤於大斜坑運出以連結選洗煤場,簡化產煤暨坑外運輸。早期為簡易建築,民國50年代其外牆材料改為紅磚,尖型屋脊。如今雖礦業停產,不復往日鮮明亮眼,老舊斑駁的石柱卻仍孤傲挺拔,紅磚建築亦為菁桐地標,2001年時並獲選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

 

選洗煤場現已外包成造型咖啡廳了…,

蟲爸帶蟲蟲往回走,這裏不時可以從旁邊看到菁桐車站全景,

胖蟲蟲想到涼亭休憩,我們在裏面坐了一會兒才繼續出發,

再往上走是礦場總辦事處遺址,

雖然建築物已不再,但從這能俯視整個菁桐,

 

礦場總辦事處遺址有階梯可以通到最上層,

 

這裏有石底大斜坑,

在菁桐車站對面高地上的石底大斜坑,是平溪線上最大的煤坑舊址。於1937年開始興建,先與石底二坑開鑿貫通,再與一坑、三坑聯絡,費時三年,此後便將十分寮至十八重溪各坑之煤炭集中自石底大斜坑搬運出坑,改變了原有的坑外搬運系統。由車站的位置還可看到選洗煤場和降煤櫃,降煤櫃的長度更為台灣之冠,特有的景觀是許多媒體與婚紗業者取景的地方。

 

石底大斜坑的周圍是石底新坑遺址,

 

菁桐煤礦遺址係由台陽礦業公司向經濟部申請美國經濟援助開鑿之礦坑,於1955年底開坑,1957年開始生產。開工之初命名為「白石腳煤礦」,後改稱「石底新坑」,1957年始稱為青桐煤礦,坑口前有事務所、機電設備室、倉庫、更衣室、浴廁等建築。在石底大斜坑廢坑後成為石底煤礦的主要生產礦場,直至1987年底結束營運。

 

除了斑駁石爛的斷恒殘壁外,這裏還有一座舊日火車站的石製模型,

這塊區域顯然是久未整理,連路標和景點說明都模糊了,只有居高臨下俯瞰菁桐車站有點看頭…,

 

回到火車站,蟲爸帶胖蟲蟲開始參觀位於火車站旁的菁桐礦業生活館,

 

菁桐礦業生活館位於菁桐車站鐵道旁,此處為員工宿舍, 1963年的改建將原來的木造翻新為現今的磚造建築,礦業沒落後閒置荒廢。2001年因內政部營建署城鄉風貌改造計畫,整修後作為展覽空間,2002年文建會選為地方文化會館,定名「菁桐礦業生活館」,設主題展覽館、社造願景館、文化商品館、咖啡館及生活廣場等,為菁桐添一知性與感性兼具之景點。裡面展示了菁桐礦業的發展歷程,讓外來遊客藉由該館深入了解在地的歷史文物及鄉土人情。另外,地方居民長期以來對鄉土有一份熱愛,致力於煤礦產業、平溪鐵道等研究,而有平溪煤礦火車戀舊會、臺煤文史工作室等等文史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菁桐礦業生活館的成立,提供了一個場所典藏、展示這些地方團隊多年來的成果資料。

 

菁桐礦業生活館共有兩層-空間不大,蟲爸一下子就逛完了,

蟲爸環著菁桐礦業生活館周邊散步,

路底有一家店,好像什麼都有賣,

胖蟲蟲想吃日式冰棒,向分身乏術的老闆問了價格後讓胖蟲蟲坐在路底休息,蟲爸回到老街口以每支25元買了兩支日式冰棒(老闆開價@35元),街底的座位面對一個特殊圖騰,

胖蟲蟲邊欣賞圖胖邊吃冰棒-速度慢到讓蟲爸發火,蟲爸不得不盯著他馬上吃完…,這裏隨時都有人在放天燈-逛街的時候不怕無聊,

和造型布景合拍後再走,

回程時剛好遇到火車進站,今天搭火車的遊客好多,蟲爸在人群裏擠了半天才找到好位子拍照…,

 

蟲爸眼見還有時間,打算到離菁桐老街不遠的平溪老街走一走,

 

平溪老街指的就是平溪車站週邊,舊稱「石底聚落」一帶,若從106縣道進入,過石底橋就可抵達平溪街。老街沿山坡而建,依傍在基隆河畔,狹窄的石板路上,保存了許多傳統的長條型街屋,至今依舊散發著濃濃的古意。的生命。 這裡是適合鐵道遊憩的地方,所有的精華都圍繞在火車站旁,老街沿路有許多販賣農產品的店舖,阿嬤的柑仔店,以及廚藝精湛的鄉土小吃店和餐廳;穿梭在巷弄中,不時可發現最富人情、最古意的舊時器具;或者隨意閒逛,突然驚見火車從頭頂的鐵橋駛過,令人迫不及待地想按下快門捕捉這難得的畫面。走一趟平溪老街,體驗恬靜的歷史情懷與悠悠的生活情調,更增添旅程中的美好回憶。

 

平溪老街保有傳統的長條式街屋,每間房子則以兩層樓的古味建築為主,一樓幾乎都是雜貨店,甚至還有日據時代風格的布行及冰店。每條巷道都可看見行經的火車,形成平溪老街的重要特色。

 

在這充滿日本古味的平溪老街裡,路標上除了寫有中文及英文字外,還會再寫上一串日文字,讓人有種身處日本的感覺。你可以到處去尋幽探訪,在老街巷弄中找到最富人情、最古意的建築器物;你可以隨意閒逛,看著火車從頭頂的鐵橋駛過,到附近的民宿暫歇,然後租一輛腳踏車,輕快踏上旅途;你更要在附近的孝子山登高踏青,這青翠的山林風光,想必讓你這次的平溪之旅,增加了更美好的回憶。

 

平溪的街道有著古樸的風味,沿著斜斜的山坡以及鐵道兩旁,依序建蓋著古厝房舍,附近的商家大多是傳統柑仔店、飲食店、水果舖等,可以看出當地居民簡樸單純的生活情形。而每當平溪火車通過老街上方的鐵路的時,就會傳來轟隆轟隆的聲響,知名的廣告「張君雅小妹妹」,正是在這條有鐵支路通過的平溪老街上拍攝的。

 

平溪老街開門營業的店家不多,

 

有兩家香腸店特別火紅-有好多遊客分別排隊,

 

蟲爸不願意湊熱鬧-避到一邊,這裏有一座水泥橋,從橋上可以清楚看見跨溪的鐵路-有好多人在橋上行走-讓人捏把冷汗,

 

走著幾乎沒人的老街我們上到平溪車站,

 

平溪車站位於新北市平溪鎮嶺腳村中華街上,是平溪支線鐵路的大站,早期稱為石底站,由於車站的地理位置恰在基隆河上游,水流緩緩而下因此改稱「平溪」,平溪車站的懷舊氣氛和周圍街道的狹窄氛圍,恰如九份老街的風情;平溪車站月台上的車站緊鄰著平溪支線鐵路,單條軌道使得平溪車站並沒有列車交會的景色,但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可欣賞到基隆河的悠悠水景,是平溪車站另外一個迷人的地方。

 

來到平溪車站別錯過周圍特殊的景觀,站在中華街上的平溪橋,不僅可看到平溪鐵橋的橋墩,幸運地話列車劃過鐵橋的景觀也可映入眼簾,平溪支線鐵路的感動就在這一瞬間;平溪車站周圍的街區呈現約土字型,由石底街、公園街、中華街和平溪街(即平溪老街)所構成,相較於十分老街或是菁桐街區,平溪車站周圍的街道更多了份自然且樸實的風味,往平溪街走可到達觀音巖、平溪區公所和平溪國小,每家雜貨店幾乎都有販賣至作好的天燈讓民眾施放,是相當具有懷舊風格的街道,而往石底街步行則可到達孝子山步道登山口、平溪國中和石底橋,自然景觀豐富同時也擁有販賣天燈的店家。

 

平溪天燈的起源是昔日常有盜賊來境劫掠,為防土匪侵犯居民以放天燈作為信號與傳遞消息;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地來到十分寮地區,由於山區多有土匪盜賊,因此村民時上往山中逃避,等到土匪離去後夜晚便以天燈作為信號,告知村民們村莊已經平安,可以下山回家,而那天剛好是是農曆正月十五,因此往後每年在平溪或十分地區,元宵節時便會舉辦大型的天燈活動,而意義也轉變為人們對於願望的期許;西元1999年起新北市政府即大力推展平溪天燈節,至今已經是全國皆知的年度重要活動,結合天燈文化與自然生態景觀,在新年的開始將新的希望藉著天燈直達天府並安定民眾。

 

平溪車站附近的店家多是做天燈生意,今天的營運火紅,

 

華人世界就是這樣,沒人理會鐵軌旁不得跨越的警語,一群群的遊客不是在鐵軌上游走就是興高采烈的放天燈…,

 

蟲爸帶胖蟲蟲在平溪車站上洗手間,

 

再到月台憑吊一番,

 

回程蟲爸也加入走鐵軌的行列,但蟲爸是原則的-絕對不走跨溪的那一段…,

 

回程只要是看得到鐵軌的地方總是充滿尋找刺激的遊客,

 

蟲爸好不容易脫離香腸店前的排隊人潮,

 

騎機車帶胖蟲蟲回家吃晚餐,結束了今天的行程,今天雖然沒有爬山,但蟲爸發現騎長程機車也是很累人的,胖蟲蟲晚上的睡眠品質果然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