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6月26日星期三 天氣:陰轉雨
蟲爸的生理時鐘是04:35起床-今天可以睡懶覺,勉強撐到06:00起床泡湯,昨晚不知道幾點才睡的胖蟲蟲馬上來接班…,
07:30開始吃早餐,飯店還沒準備好,先在大廳休息區等候,
早餐以中式餐食為主-依舊豐盛如昔,
蟲爸為了趕台21線137K施工整點放行10分鐘的關卡,08:50就退房,結果台21線並未設卡攔車…,紅檜巨木夫妻樹位在位於台21線約141.7K的路旁, 為新中橫公路著名地標,是兩棵並立的紅檜巨木,是民國五十二年塔塔加地區森林大火後所留下的,雖因遭受大火失去生機,成為兩棵灰白色的巨木,但高聳的樹幹如夫妻般相依偎,因此被稱為夫妻樹,民國八十五年遭到雷擊-與阿里山神木背景相似。
民國106年6月30日,夫妻樹的夫樹,因基部腐朽,加上午後雷雨而倒塌,
夫妻樹廣場上設置有解說牌及座椅供民眾休憩,是信義鄉著名的景點之一。
上車續行台21線,沒多久抵達塔塔加停車場。這裡設有展望平台,面對著阿里山山脈,橫亙的山脈,左側最高的山峰就是大塔山, 海拔2,663公尺,是鄒族人的聖山。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有塔山步道可以登頂欣賞塔山山頂的奇岩。
塔塔加停車場續行不遠,抵達達塔塔加遊中心(附註一),這裡是台21線公路終點,也是新中橫公路最高點,海拔約2610公尺, 續接台18線,通往嘉義縣的阿里山及嘉義市區。當年政府規劃興建新中橫公路,原本台18線將由塔塔加續往東行,通往花蓮縣玉里鎮, 不過因公路橫越玉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域,會衝擊生態環境,引起輿論關切,最後行政院裁定中止計劃。 新中橫公路於民國八十年(1991)元旦通車,是一條沒有真正橫貫台灣的「橫貫公路」,路口設有造景,
走一小段步道
塔塔加遊客中心前的小廣場,可以遠眺玉山主峰。這裡設有一台免費的高倍率的望眼鏡,透過鏡頭,玉山主峰的山壁岩理清晰可見,宛如就在眼前。 在塔塔加遊客中心距離玉山主峰,直線距離約7公里。遊客中心入口處有一條步道,可以通往塔塔加鞍部玉山登山口。
塔塔加遊客中心二樓有咖啡館,
隔壁棟建築物
一樓設有展覽館和販賣部,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這裏的服務人員態度親切,會主動告知各種高山即時訊息,
來到步道出入口,
一座原住民圖騰柱,
這是一條美麗的步道,
背後是無限的上坡階梯路
在岔路口休息,
繼續直行
上坡路又出現了
間歇出現的泥土平路,
步道的氛圍轉換,來到一處休息區,
沒多久這裏就被大型登山團體包圍…,
後方出現階梯路,
繼續爬坡,
終於開始走下坡路-蟲媽恐懼的是回程變成上坡…,
美麗的松柏樹
這一帶松針鋪地,
長約1.1K的步道結束,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剛剛錯身而過的登山團體如影隨形的和我們互相超越…,
開始走柏油上坡路,
路旁的偽神木,
走完0.4K的大馬路,來到大鐵杉(附註一),
車庫的另一處出入口,
後方是月台
上完廁所後近距離觀賞月台,
開始走鐵軌
回望奮起湖車站,
鐵軌旁的日式建築物-辦公地區不開放參觀,
來到遊客可行的鐵軌盡頭,
剛好遇到火車進站,
老街口設有路標
來到奮起湖車站旁的休息區
旁邊是老街的正式出入口,
先走下坡階梯路
這段老街的盡頭是奮起湖大飯店,
老街沒什麼人潮
走回剛走過的階梯路,
開始走另一段老街,這一段老街遊客更少,
來到老街的盡頭,
路旁有一座瞭望台,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蟲媽用鱈魚香絲餵貓,
在瞭望台上可以賞景,
回程經過一座小型的表演舞台,
開始下雨了,我們直接殺到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高山青大飯店,飯店設有專屬停車位,蟲媽先到櫃台報到,
房間不大但還算整潔,
晚餐是泡麵加零食,
戶外下著大雨,胖蟲蟲只能在可愛的浴缸裏玩水,
晚上低頭族玩手機,蟲爸看電視,22:00蟲爸上床睡覺,其他人自由活動…。
附註一:
塔塔加(TATAKA)為曹族原住民語言遼闊草原之意,海拔高度2610公尺的塔塔加遊客中心是新中橫公路的最高點,屬於玉山國家公園所規劃的遊客中心,並在周圍規劃自導式的導覽步道,成為信義鄉的新興景點。遊客中心裡有各種導覽手冊以及多媒體影音導覽,還有專業的解說人員在這裡為您服務。這裡的景色美得令人震懾,蔚藍的天空、青翠的山巒與清新的空氣,走在步道中時時刻刻都在享受著天然美景,每處都可眺望晴空與大地。
塔塔加在有記載的開發是從1932年開始,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為伐木需求,將阿里山森林鐵路自沼平車站延伸至哆哆咖(今塔塔加),1934年哆哆咖線完工後,鹿林山莊在此時期內建造,現今鹿林山莊是不開放遊客與登山客使用,平日大門深鎖,僅供玉山國家公園辦公使用。即使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遷臺後,仍繼續在塔塔加伐木,直到1956年停止,並展開造林。1963年,塔塔加發生連燒14日的森林火災。1977年,哆哆咖線拆除,後來新中橫公路循該路線的路基興建道路。1985年,玉山國家公園在成立之初,為尋求行政中心與遊客中心興建的預定地,受因於斷層通過與選址條件不符需求等因素,因此另擇地點設立,加上與臺灣大學在土地取得的協調下,最後,玉山國家公園僅將遊客中心設於接近新中橫公路的今址,至於行政中心則改至遠離園區外的水里設立。1991年,新中橫公路全線通車,塔塔加遊客中心遲至4月才啟用。1993年1月發生塔塔加森林火災,範圍300公頃遭焚燬。中央大學天文觀測團隊,歷經多年選址與觀測,選擇鹿林前山興建鹿林天文台,1999年完工,2002年正式啟用。
附註二:
大鐵杉神木位於塔塔加遊憩區內,遊客可將車子停在上東埔(台18線公路95公里處)再步行進入玉山林道,過了國家公園警察隊後不久便可看到它的身影,它的位置剛好在通往玉山登山口及鹿林山、麟趾山、鹿林山莊的T型岔路口左側。
大鐵杉神木樹齡約800年;樹高24公尺;樹胸圍6公尺;於離地10公尺處開始分岔,形成傘狀樹型,是出入玉山的登山客與遊客重要的地標,無論是遊客或是登山客大都會選擇在此處拍照留念,大鐵杉之所以能保留至今與樹種有關,鐵杉並不是上等的木材,再加上生長於海拔2740公尺處的鞍部,不受雷擊,因此樹型健康完整,並受到玉山國家公園重視與保護,因此至今仍然挺拔於塔塔加遊憩區內,值得遊客駐足觀賞。
附註三:
奮起湖,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繼站,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早年以老街、便當和四方竹聞名。這座海拔1403公尺的山城,屬於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湖」為閩南語中低窪地之意,當地實際上並無湖泊。因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後因名不雅,而改為「奮起湖」,畚奮同音、箕改起則用意奮發圖強。
奮起湖車站若從森林鐵路的登山路段竹崎站算起,恰好為山地路段的中點。因為車站周邊佔地面積廣大,除了是鐵道沿線最大的車站外,也是全線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早期森林鐵路客貨運列車在此上下山交會,因為蒸汽火車行駛速度緩慢,從嘉義到阿里山一趟路程往往需要七八個鐘頭,因為旅程遙遠,用餐的問題往往變得非常棘手。火車行駛到此已近中午用餐時間,趁蒸汽火車頭添水加煤之餘,司機工作人員也可稍做休息,對旅客而言,此段空檔時間正好用來解決民生問題,便當產業便應運而生,因此也造就了奮起湖的「便當王國」聲譽。
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最早發展的老街是從文物陳列館一帶開始,也就是俗稱的「下腳店仔」。早年沒有街名,當地人僅以「街仔」稱之,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在阿里山公路、鐵路未開闢前,這兒即已略具雛形,可說是條百年老街。後來火車站附近的商家逐漸發展,火車站下方有一條500公尺左右的老街,街中的店家販賣特產,例如當地的便當、豆腐和糕餅等美食,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購買。由於旅遊興盛,這條台灣海拔最高的老街也成為許多人旅遊阿里山必訪的地點。
隨著80年代初阿里山公路開通,奮起湖的重要性逐漸下降,這一帶老街因鐵道逐漸沒落而蕭條。直到近年來,因旅遊風氣盛行,加以周遭自然景觀豐富,乃再度成為阿里山風景區重要的據點。儘管外在環境多變,老街始終維持狹窄陳舊的樣貌,街道兩旁都是低矮的木造建築。巷道不長,商店卻分佈整齊,有專賣特產的雜貨店,更有數十年歷史的豆腐店、販賣鞋子衣服的百貨行等等,多數至今仍保持昔日風貌。遊客漫步在老街中,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環繞在老街外側的聯外道路,全是石階步道。一層接著一層,上上下下,面積不大,像極了北台灣九份的縮小版。因為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與九份類似,也有人稱它是阿里山的九份,或是阿里山的悲情城市。奮起湖除了鐵道、老街、鐵路便當最廣為人知之外,豐富的旅遊資源及生態資源也是最大的特色之一,區內有大量的冷杉以及稀有珍貴的四方竹和肖楠木,為了推廣地方觀光,有關單位也開闢許多適合現代人健行的健康登山步道、古道...等等,目前規劃有四條路線讓遊客依照行程自行體驗,包括路線一:明月窟、流星巖、十八羅漢;路線二:大凍山觀日峰、樹石盟、石獅象、靈枯跡;路線三:蝙蝠行宮、洞天福地、虎斑峭壁、石幻谷;路線四:燕子洞、雙獅岩、觀音尖、天塹奇觀、英雄壁,每一條路線都有許多私房的景點可以參觀,若時間允許,不妨安排個三天二夜來個懷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