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8年6月28日星期五 天氣:陰轉雨轉陰
原路返回,續行祝山林道,
祝山觀日步道-全長890公尺,目前因施工封閉中,
讓大家在駁崁上坐坐,避車道是很好的休息區,
岔路通往阿里山貴賓館-阿里山貴賓館(蔣公行館)興建於1920年,佔地500多坪,在日據時代曾是日本皇族和高階警官視察阿里山休息的住所,整棟建物全是用當地特有檜木打造,建築時完全沒用任何釘子,古色古香。貴賓館前的山坡上,也可以欣賞到一葉蘭盛開的花影,淡紫色的花蕊漫佈在如茵的山坡上,相當醒目,令遊客有驚艷之感。
又出現岔路,
這條岔路通往上方的第一員工寄宿舍
路旁的繡球花,
來到第二管制哨
祝山觀日步道出入口就在旁邊,
先到祝山觀日步道走走,第一棟建築物是第三員工寄宿舍
祝山觀日步道自此因施工封閉,
台灣一葉蘭展示區
台灣一葉蘭生態故事館這棟建築前身是日據時期的阿里山派出所,但這裡的派出所並非現今的警備單位,而是阿里山林場現地工作的辦公指揮、領薪處,光復後為造林工作站,如今改建成了故事館,見證了阿里山林場發展的歷史與脈絡,台灣一葉蘭,又名台灣獨蒜蘭、台灣慈姑蘭、山慈姑,是台灣特有種中高海拔樹蘭亞科一葉蘭屬下的一個種,於阿里山、溪頭地區有相當數量的野生族群分布,也是知名的觀賞植物,只發一葉,所以稱為一葉蘭,眠月線鐵路沿線由於開挖岩壁、穿鑿隧道,出現了大面積的裸岩及峭壁加上岩壁上方林木遮阻陽光直射,以及雨霧和露水濕潤岩壁,使得苔蘚植物得以生長並且堆積成適當生長的基質,無意中提供了台灣一葉蘭極佳的生育地
阿里山山椒魚館到了,
阿里山山椒魚是台灣特有種,為一級保育類動物,是以地名命名的山椒魚,分布於台灣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這種山椒魚體型最長只有10公分長,顏色為黑褐色或褐色,背部除了有白色小圓形斑點外,也有少數個體具有明顯特別的形狀斑點,前腳有四趾,後腳有五趾,是辨識阿里山山椒魚的最主要特徵,山椒魚不是魚,反而和青蛙的關係比較近,牠們是有尾兩棲類,青蛙則是無尾兩棲類,兩棲類的皮膚沒有角質,水分容易蒸散,所以不能脫離潮濕陰暗的生活環境,阿里山山椒魚館打造山椒魚造型的電腦桌,運用網路e化更輕鬆學習認識
接著來到阿里山生態教育館,
嘉義林管處為活化利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既有建物,著手整修生態教育館,於2014年12月27日正式啟用,完善的貼心考量行動不便遊客需求,設置無障礙軟硬體設施,經內政部評選為2014年度友善建築,館內設有文物品、種子基因庫及動植物模型展示,可沿時間軌跡一覽阿里山人文歷史大事紀,更可見以漫畫方式,將多名學者與鄒族原住民互動活潑化的解說呈現
旁邊是集材機、蔣公銅像
沼平車站,
順利搭上電動車回到遊園車候車站-旅服中心站,
蟲爸驅車離開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循台18線接國道3號南下接國道10號到旗山,把車停在路邊停車格,第一站是旗山武德殿-旗山武德殿落成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年)1月,於二次大戰後轉由高雄縣警察局旗山分局管理使用。武德殿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10月16日中午失火,木構部分燒毀,僅餘R.C加強磚造的壁體與樑柱以及後方附屬建築。旗山鎮公所收回武德殿產權後,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準備予以整修。重建工程於2000年7月25日舉行動土儀式,2000年9月動工。2001年11月18日,完工的武德殿正式啟用,但並未依原樣修復,而是將原本的黑瓦屋頂改為玻璃帷幕,因而引發爭議,2014年4月進行第二次整建工程,拆除武德殿玻璃屋頂改為混合唐式與和式風格的建築,其壁體與樑柱為R.C加強磚造結構,牆面還施以洗石子,上方則有木造樑架的黑瓦屋頂、並美化周邊景觀,於2014年12月21日落成啟用。
旗山武德殿旁設有廁所,
附近的公園
迴廊造景,
旗山武德殿目前委由旗山蕉城美術協會管理,將建物主體規畫為展覽空間、文創市集、專題講座及才藝教學,拍照時因隔日將被借用為連續劇拍攝場地-清空中…
背面是鼓山公園,
開始爬階梯,
繼續往上行-造景頗多
岔路通往旗山孔子廟(附註一),
表參道出現
階梯路的盡頭是旗山神社遺址
循原路返回旗山孔子廟出入口,
走上台階後有一座平台可以賞景,
過馬路來到孔子廟正門-櫺星門,
回望
來到中庭,右手邊駁崁標示高雄市孔子廟,左手邊是禮運大同篇,
走過大成門來到另一處廣場、
後方是大成殿、
東廡、
西廡
崇聖祠
從西廡往回走,
宏偉的大道,
來到旗山老街,旗山由於位居交通幅輳及農產富饒之地,自清朝以來便官商雲集、繁華一時。漫步在歷史與人文氣息匯集的百年山城老街,巴洛克立面裝飾的紅磚建築與砂岩堆砌的石拱亭仔腳,無不散發優雅古典的氣息,更有多棟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文化資產,值得一一尋訪品味。
旗山曾是香蕉及蔗糖的集散地,拜訪古色古香的老街商圈,除了可以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及老建築物的風貌,此地著名的各式傳統小吃及在地特色的香蕉點心、冰品也都讓遊客回味無窮。獨一無二的美食與建築,是旗山老街商圈特殊的魅力所在。
蟲媽和小蟲蟲過馬路買章魚燒
到85度C換飲料和蛋糕,
買兩份香雞排
四份九層塔葱抓餅,
原本想在這座廟前吃晚餐-因附近遊民太多而作罷,
回到武德殿前方的公園吃晚餐順便餵貓,
吃飽飯開始往回走,這裏有一座石頭公小廟,
蟲爸驅車往六龜的方向走,我們今天入住位於不老溫泉的草地人民宿,民宿的房間頗大,
兩窟室內池是最大賣點-胖蟲蟲馬上就開始泡湯,
時間已經晚了,大家各玩各的遊戲,蟲爸還是準時於22:30上床睡覺。
附註一:
高雄旗山孔子廟位於鼓山公園(原稱中山公園)內,佔地約有4.1公頃,為臺灣、也是全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旗山孔子廟的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興建的旗山神社,日本二戰投降,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神社建築遭到破壞。直到1983年由時任高雄縣縣長蔡明耀推動之下,將旗山神社改建為高雄縣孔子廟,歷經兩年施工其於1985年完工啟用。2010年高雄市縣市合併後,使得合併後的高雄市擁有原高雄市設立的左營孔子廟,以及原高雄縣的旗山孔子廟,為此合併後的高雄市政府將每年都會舉辦的祭孔大典改成兩邊輪流舉辦,以解決孔子廟鬧雙包的狀況。
2016年2月高雄市美濃區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造成臺灣南部地區多處災情,旗山孔子廟也因地震發生而受損,供俸孔子牌位的大成殿有18根柱樑柱油漆碎裂掉落,南面牆壁大片剝落並鋼筋明顯外露,外圍設施則花格磚牆倒塌、地板隆起等災情。旗山區公所於地震災後會同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人員前往旗山孔子廟進行災害受損鑑定。經建築技師評估後認定大部分損壞為非結構性損壞,因此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動用災害準備金,於2016年4月底發包修復旗山孔子廟,總修復經費約為新臺幣120萬元,修復工程於該年8月上旬,928教師節之前完工重新啟用。
旗山孔子廟方位座西朝東依山勢興建,因此孔子廟布局上與以往傳統設計不同,是臺灣所有的孔廟中較特殊的規劃。旗山孔子廟有兩座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建築,但無萬仞宮牆與泮池的設計。自旗山市區的山腳往旗山孔子廟須經由500階的階梯前往,至第一平臺,進入第一座櫺星門,設有五開牌坊,門採七開間,門楣橫書「道貫古今」,為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篆書,左右兩側的門牌,以石板封飾並刻有旗山孔子廟之建廟歷史。通過第一座櫺星門後進入大進階,左右側各有一條階梯進入第二平臺及孔子廟主體建築。
主體建築遵循宋朝建築樣式而建,以黃色琉璃瓦、朱紅樑柱,以及白玉欄柵襯飾,包含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設施。大成殿位於獨立臺基上,屋頂採重簷歇山式,簷下以柱列支撐,形成柱廊。前方設有丹墀,是祭孔典禮時跳佾舞的地方。由於旗山孔子廟因占地廣大之因素,因此每年孔子誕辰的釋奠大典中所跳的佾舞,是採用天子專用的八佾舞。旗山孔子廟的八佾舞共有8行8列共64人,與其他孔子廟的六佾舞,場面較為盛大,並且旗山孔子廟的釋奠大典採用改良式拔智慧毛、過聰門活動,以毛筆取代傳統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