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9年12月27日星期日 天氣:雨轉陰
雨勢變小後蟲爸決定開始走涼山瀑布步道-風雨無阻(附註一),在觀瀑橋上觀賞第一層瀑布-涼山瀑布共分三層,第一層瀑布區是其中規模最小的,水流和緩,並在瀑底蓄水成潭,其他兩層瀑布的氣勢較磅礡,尤其是當豐水期時,第三層瀑布規模壯觀,遠遠的即可聽到轟轟的水聲,隨著距離的拉近,便可感受到山谷間瀰漫的水氣,以及瀑布那驚人的氣勢。 第二及第三層瀑布可沿山路上行,相當具有挑戰性,適合賞溪、觀石(蟲爸沒有找到第二層瀑布)
登山階梯步道單程全長1.5公里
在觀瀑平台上欣賞第一層瀑布,
附近有一座大型十字架,
每隔一段距離會顯示里程數,這裏是50公尺路標,
步道一開始就是陡上坡階梯路,
休息涼亭裏擠滿了人,
步道上方的樹木很有造型,
200公尺路標,
步道轉角處設有護欄,
294公尺路標,
這段泥土路很平緩,
424公尺路標,
這段路植被濃密,
484公尺路標,
路旁駁崁是堆疊起來的石板矮牆,
541公尺路標,
600公尺路標,
這一區的步道是鏤空網狀鋼架-往下看有點恐佈…,
650公尺路標,
667公尺路標,
762公尺路標,
這段路上方出現激烈廝殺的樹木,
875公尺路標,
這裏是綠帶,
這段步道和溪谷平行,
1,029公尺地標,
來到人工步道的盡頭,這裏設有攔水灞,
開始走溪床,岩壁上有吊繩扶手,
部份路段得繞行岩石,
來到涼山瀑布第三層,
因為最近有下雨-第三層瀑布流淌著涓涓細流…,讓胖蟲蟲呼吸一會兒芬多精,
開始回程,
回到攔沙灞,
接近涼山瀑布步道的下端出入口了,
回到十字架和賞瀑平台,
原路回到停車場開車,蟲爸驅車來到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附註二),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免收門票,停車場車位眾多-免費停車
遊客中心前方有腳踏車出租,營業時間是星期五~日,9:00-17:00。星期一~四車輛保養,第一個小時收費一百元,第二個小時開始每小時五十元
遊客中心是綠建築
屋頂設計成賞景步道
戶外區設有飲水機,
遊客中心的正中央有個廊道-可通往平地造林區,
來到遊客中心的另一側,
這裏是賞景步道的另一頭,
遊客中心左側草皮面積廣大,
附近設有造景-森的魔手,
飽受歲月摧殘的大鳥,
小水池設有引水道,
生態池優氧化嚴重,
讓胖蟲蟲休息一會兒,
貓頭鷹是這一帶木雕的主力,
開始走生態步道
小山坡上的窗裏窗外造景,
生態步道上有生態磚自然步道示範-被稱為綠癌和生態殺手的小花漫澤蘭,林務局將其乾乾燥、炭化、磨細添加在環保滲水磚內,舖護在步道上
園區內種植了大量的苦楝、大花紫薇、大葉桃花心木、光臘樹、無患子、臺灣欒樹…每個季節來訪各有不同風情
蟲爸右轉欅木大道,來到碳化爐展示區
蟲爸回頭繼續走-這一段欅木大道熱鬧滾滾,
這一帶也有人造林,
這裏是二峰圳體驗區的另一頭,
來到夏至丘
夏至丘下方設有排灣族琉璃珠串造景,
夏至丘設有直通步道,
夏至丘頂峰有團體正在拍照,
從夏至丘居高臨下可以賞景,下方是二峰圳體驗區,
草澤溼地預訂地目前為鳯梨田,
草澤溼地預訂地旁有大型休息區,
離開夏至丘,到附近走走,路旁有一座涼亭,
二峰圳體驗區正進行檢修,
附近的電塔是由台電公司設計,以園的概念彩繪而成的快樂農夫-全國首座景觀鐵塔
從木橋上觀賞二峰圳體驗區,
與二峰圳體驗區相連接的草皮區-可以遠觀夏至丘,
草皮區上設有造景,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涼山瀑布可分為三層(或內外層,第一層(外層)瀑布落差約15公尺,水流涓細秀麗,順著山間隙縫傾流直下匯集成潭,水質清澈冰涼,許多遊客在此烤肉、戲水(目前涼山瀑布全區禁止生火炊煮),部分民眾更利用瀑布直接沖擊作健身浴。第三層(內層)瀑布落差約70公尺,雨季時氣勢磅礡,遠處即可聽見瀑布澎湃的水聲,走近瀑布時更水珠四濺,清涼襲人,適合賞溪及觀石。由外層至內層瀑布約需40分鐘的路程,步行到內層瀑布之前,還有一段路程需要涉水,別有一番趣味,惟路徑小而溼滑,當心滑倒。雖然涼山瀑布水量豐富終年不竭,但因南部地區半年乾季,故較適合雨季後的觀光旅遊。著名的「涼山情歌」,正是源於涼山瀑布的美景而譜成,涼山遊憩區已委託民間廠商「涼山休閒育樂有限公司」經營,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
附註二:
政府愛台12項建設-綠色造林計劃選出三處平地森林,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原為大東製糖株式會社甘蔗園,後經時代變遷,配合造林計劃釋出部分土地,占地1,005公頃,造林面積約800公頃。園區位於大武山淺山地帶,園區內大量的造林區域、生態池,搭配週圍鳳梨田園風光、山巒美景。到此可以認識常見的植物如臺灣欒樹、苦梀、大葉桃花心木、光臘樹等。園區內生態資源豐富,常能看到鳥兒在此飛翔、佇足。園區內步道好走,推嬰兒車、租腳踏車在此悠遊,或者步行感受綠意圍繞,感受自然之美。若想要申請園區導覽,可於14天前到台灣山林悠遊網登記申請,人數需20人以上,120以下。偌大的園區,不管是騎腳踏車、步行都很耗費體力,遊客中心外有提供飲水機,到此務必要多補充水份。開放時間:全年開放,除夕休館;園區8:00-17:00;遊客中心展示室9:00-12:00;13:30-16:30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原是台糖農場, 1906 年,台糖以大東製糖株式會社的名義投資開發屏東平原蔗糖產業, 1913 年由於糖鐵橋樑功能被取代,於是撤廢糖鐵橋樑及蔗糖產業,隨後台糖公司擴大生產面積,屏東平原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穀倉。台糖公司自 2002 年起配合「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計畫」進行造林,園區內造林樹種主要有台灣櫸、樟樹、無患子、水黃皮等 20 餘種,農場田地並出租種植南瓜、西瓜、香蕉等作物,從農耕開墾又恢復造林,同時保留一定面積維持農業生產。平地森林園區規劃營造之後,本區已成為一處具有里山倡議精神,擁有混和林、農田、草生地,包含社區、森林與農業並存的園區,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態度。
園區參照具百年歷史的二峰圳引水設施現地復刻,成為民眾親水好去處,並更瞭解二峰圳引水原理。二峰圳水利工程為行政院文建會指定之文化資產,日據時期,日本工程師鳥居信平於林邊溪上游興建「地下堤堰取水工程」,以收集地下伏流水,減緩當地的洪災及旱災,解決林邊溪出水口至台糖萬隆農場間,每遇洪水即氾濫成災,枯水期則水源枯竭之困擾。
園區經造林後,森林景觀包含無患子、桃花心木、樟樹等計 20 餘種原生樹種近 22 萬株。另區內並營造春、夏、秋、冬及 24 節氣意象,規劃農作區栽植民俗作物、綠肥作物,彰顯園、林並存之特色。林務局透過 3R ( Reduce 減量、 Reuse 再利用、 Recycle 再造)等理念規劃園區,園區建設過程中,所有的廢棄土方均於現地做有效再利用,於平坦園區內堆置出二處至高點,包含 9 公尺的夏至丘,及 6 公尺的冬至丘。夏至丘前擺設了由在地藝術家創作的「排灣族琉璃珠珠串」藝術作品,藝術家以排灣族人視為珍寶的琉璃珠進行大型珠串作品創作,放置於夏至丘下方代表了對北大武山及祖靈的敬仰。區內處處可見漂流木裝置藝術作品,其中「聚」藝術創作作品,象徵人類群聚生活的習性,也是社會聚落的起源,由社區集體創作而成,更有族群合作之意。
有一棵園區最高、樹齡最老( 130 年)且身世坎坷的台灣櫸木,它因莫拉克風災重災區需修復道路,而由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同仁費盡千辛萬苦保護移植至園區,並在屏東處同仁的細心照料下,生長地生機盎然。園區內藝術創作作品共 20 件,而其中「窗裡窗外」藝術作品位於生態池旁,以人觀景、景觀人搭配遠方北大武山,置換景中景外、觀山賞景,營造遠看及近看風趣各異的氛圍。此外,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同仁以工作假期方式,合力創造園區 5 個稻草人、紮稻草營造田園景觀,另利用竹材設置瓜棚、並運用疏伐木創作可愛動物作品,布滿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