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年12月31日星期二 天氣:陰轉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胖蟲蟲還在假期中,蟲爸規劃帶他去石門水庫賞楓-開放時間:08:00-17:00(附註一),

113.12.31石門水庫(上)

09:30出發,循指標來到石門水庫坪林管制站-按車收費:大型車$400元;小型車$120元;機車$50元,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繳費入場-蟲爸把車停在坪林公園停車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在停車場側面觀賞後池堰,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後池堰大橋整修封閉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回望溪洲大橋-來時路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開始逛坪林公園,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經過一座小涼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小涼亭旁是大涼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登上大涼亭頂層俯瞰後池堰,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經過另一座大涼亭-底層整修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大涼亭旁是廁所,

113.12.31石門水庫(上)

來到坪林管制站背面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坪林管制站正對著保二總隊二大隊第二中隊石門小隊

113.12.31石門水庫(上)

接著來到坪林休憩站,

113.12.31石門水庫(上)

蟲爸驅車來到南苑停車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這裏設有廁所,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碧水青山造景旁的岔路通往欒樹林公園-後方是排洪道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附近有一座公園,

113.12.31石門水庫(上)

來到水霧陂塘,

113.12.31石門水庫(上)

水霧陂塘旁設有休憩涼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我們在這裏吃中餐-蟲媽準備的麵包、水果、飲料…,

113.12.31石門水庫(上)

休憩涼亭後方設有小草墩,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開始走步道,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附近的落羽松林紅得耀眼,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經過水庫落成紀念碑(歷史涼亭水景區),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開始走南苑生態園區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附近設有公仔造景、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退役發電壓力鋼管,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經過扶輪社捐贈的石碑造景,

113.12.31石門水庫(上)

旁邊擺放了攔汙柵,

113.12.31石門水庫(上)

草地上設有獅子會石碑造景,

113.12.31石門水庫(上)

讓胖蟲蟲休息一會兒-後方是樹狀廣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來到石門水庫環境教育館-整修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石門水庫環境教育館中庭設有何本閥展示,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石門水庫環境教育館旁展示了水庫淤泥混凝土鼎塊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開始往回走,馬路中央設有綠色隧道,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回望後池,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回到南苑停車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停車場的另一側設有廁所-廁所旁是污水處理廠,

113.12.31石門水庫(上)

附近有一座涼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蟲爸循涼亭旁的步道往上走,

113.12.31石門水庫(上)

來到另一座涼亭,

113.12.31石門水庫(上)

讓胖蟲蟲休息一會兒,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從涼亭旁回望南苑停車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繼續往前走-經過溢洪道,

113.12.31石門水庫(上)

來到石門發電廠正門口,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主要水庫之一,位於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的石門峽谷,石門水庫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水庫,採土石堤岸型壩體,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113.12.31石門水庫(上)

桃園台地為古石門溪所沖積而成的沖積扇平原。但在古石門溪上游發生河川襲奪後,桃園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穩定供應的水源。因此清代墾民在入墾桃園台地後,多以興建埤塘來供應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無法完全掙脫「看天田」的困境。清代桃園台地的水利事業多為墾民自己修築。如乾隆十三年(西元1748年),霄里社通事知母六曾和漢人墾戶薛奇隆共同修築霄裡大圳來灌溉今日龍潭一地,其後又修築靈潭埤(今龍潭大池),蓄水灌溉龍潭一地。到了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年),曹謹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曹謹任鳳山縣知縣時,曾修建曹公圳灌溉鳳山地區。在任淡水撫民同知後,即研議引大漢溪水修築水圳以灌溉桃園台地,此為官方主導水利興建之始。但先因水源在原住民地界,後因大姑嵌(大溪)漳人、中壢粵人墾民之間的爭執,而無法實踐。源發於雪山山脈品田山大霸尖山的大嵙崁溪(大漢溪),從廣袤深遠山區流出平原的最後一道狹窄深邃的峽谷,谷坡陡峻且險要,遠望如一座堅固的門關,泰雅語稱為「hkuy bilus」(轉彎處、有蘆葦草之地),漢人稱為「石門」,是一處屏障與絕阻之地,大嵙崁溪朝西的水流出了這個關口往右急轉往東北即流入hagan(平地)。石門峽在1830年代武裝侵墾的墾民就在峽谷前兩側河岸建立村落,1860年代不遠處的河岸兩端大嵙崁市街、三坑仔市街已經相當熱鬧,碼頭運載著山區所掠奪的茶葉與樟腦沿河而下,出口至國際市場。石門峽這道屏障一直是墾民與泰雅族人的界線,在入墾後數十年,並沒有往前推進多遠。1880年代,泰雅族人在大嵙崁戰役中在石門峽擊退劉銘傳欲「開山撫番」的帝國軍隊,迫使軍隊轉而從大溪頭寮進入。日治時期,1898年開始調製的明治版《臺灣堡圖》,峽谷大後方的境界仍是一片空白。其後在大正五年(西元1916年),八田與一和狩野三郎引大漢溪溪水,以官民合資的方式,人工開鑿桃園大圳,並於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竣工。竣工後,八田與一繼續研究在石門峽谷建壩蓄水之可行性,並在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發表「昭和水利事業計劃」,並開始著手對大漢溪進行水文調查和地質探勘。但因戰爭隨即爆發,未付諸實施。民國34年(西元1945年),陳誠來臺時曾赴石門遊覽,有了興建水庫之意,但因戰爭影響延至1950年後才開始從事地質、水文、農業經濟的調查及工程成本的估計。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政府核准石門水庫工程定案計畫,開始動工。民國44年(西元 1955年)7月,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成立,以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國立臺灣大學教授徐世大受聘為總工程師、顧文魁兼任副總工程師,並邀請美國知名水壩工程師約翰·L·薩凡奇來台協助測量最適合選定為壩址的位置。石門水庫主壩原規劃為混凝土拱壩,然基於壩基承載力考量設計時修正為土石壩。水庫排洪設施原僅規劃建置有溢洪道,民國45年(西元1956年)7月7日開始興建。民國53年(西元1964年)6月14日,興建歷時8年,石門水庫正式竣工。參與建設人員7,000餘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32億元,其中包含美援的新台幣19億元資助。水庫建設完畢之後,具有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效益。主要工程可分為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電廠、後池及後池堰、石門大圳桃園大圳進水口等結構物。民國52年(西元1963年)由於葛樂禮颱風引發超大洪水,經重新檢討後於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在大壩右岸山脊增設排洪隧道,排洪能力由原設計之每秒11,400立方公尺提升到每秒13,800立方公尺。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石門水庫最初的主要任務為灌溉與防洪,目前其調節供應公共給水之功能愈形重要;其公共給水除下游鳶山堰攔引送板新淨水場外,另於大壩上游取水經石門大圳送平鎮、龍潭、石門淨水廠,及於後池堰取水經桃園大圳送大湳淨水廠,每日平均由水庫調蓄之供水量約250萬立方公尺,合計下游未控流量及三峽河抽水站者,總供水量最大可達300萬立方公尺,主要供應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湖口鄉之公共用水。

113.12.31石門水庫(上)

石門水庫大壩壩體高達133.1公尺,是全台灣高度最高的土石壩,站在壩頂上可俯瞰後池堰及龍潭、大溪、三坑等地區,而每當大雨來臨時,石門大壩溢洪道洩洪更吸引許多遊客至此欣賞洩洪的壯觀景象

113.12.31石門水庫(上)

後池堰位於石門大壩下游約1.4公里處,可調節石門電廠發電尾水及溢洪道與排洪隧道之洪水。後池堰分溢洪段及土石段,溢洪段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面建有後池大橋,總長317.5公尺。後池堰蓄水形成的後池,位於石門大壩下游至後池堰之間,容量約220萬立方公尺,後池堰左岸旁設有沖刷道閘門,後池堰右堰座則設有溪洲圳閘門

113.12.31石門水庫(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北部旅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