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8月11日星期六 天氣晴轉陰

小蟲蟲要升國一了,夏恩美語的新課程排在星期六上午9:00-11:30,上午11:30要參加蟲媽娘家的父親節聚餐, 蟲爸先帶蟲媽和胖蟲蟲接了岳父等人到重慶南路的西堤牛排,再回木柵接小蟲蟲,蟲爸和小蟲趕到時已接近12:30,岳父一家人習慣吃鬥牛士牛排,但西堤牛排較精緻而且份量也較大,連祥欽都忍不住稱讚…,

今天參加聚餐的有蟲爸一家人、

岳父、

岳母、

祥欽、

小雯、

佳佳、鉉鉉、印傭阿弟,

胖蟲蟲的生日在八月底-順便慶生,

下午的行程是到三峽老街逛逛,

北二高南下方向的特色是星期六上午塞爆了,下午就會舒緩,傍晚以後又是車山車海…, 一路車行順暢,下三鶯交流道後順指標很快的就到達目的地,

三峽老街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主要在民權街一帶。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1895年遭日軍焚街,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大正5年(1916年)開始,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力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店屋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建構當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融合了洋樓風格元素、日式家紋以及漢人文化圖像。目前老街風貌大致上保留日治時期原貌。2007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全球建築金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 2007),「三峽老街改造」獲得公共部門暨特殊建築類全球傑出建築金獎亞軍,成績斐然。

清朝時代-1685年 相傳 泉州人 陳瑜到海山莊開墾,1755年 福建安溪人董日旭至三峽開墾 三峽興隆宮創建,1769年 祖師廟落成,1785年 福安宮土地公廟創建;日治時代-1895年 乙未戰爭,反抗軍於隆恩埔、分水崙襲擊日軍,造成慘重傷亡。日軍因此而焚街報復。1905-1915,三角湧支廳長達協良太郎倡「市區改正」,以都市公共衛生及道路交通改善著手,1920現存建築完工;民國時代-2004年 台北縣政府堅持撥3億補助款保留舊紅磚拱廊,精美雕琢的巴洛克式風格,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規劃。2007年 二月整建工程完工-重現歷史老街風華意象。2009年 台北縣政府規劃執行老街周邊巷弄空間再造工程,徹底將三峽老街由線形擴展成面狀老街。

老街整體特色:全國保存最長的老街:260公尺;一條S型依地勢而建的街道:中式、西式、日式裝飾山牆;面河傍山的聚落街市:以染布業為主軸 從古代文武狀元都開染坊到民國初期亦大都以染業為主;街道中心之中間為輕便車道:古時載煤礦及樟、檜木及樟腦油和茶業等經濟作物;街頭頂街各有土地公守護:頂街土地公廟內另有供奉驅害蟲神:保儀尊王;老街範圍頭有祖師廟和中有三峽興隆宮媽祖廟和尾端有三峽教堂:中西信仰併存;台北縣政府有鑑於三角湧民權老街一帶具有其歷史文化背景及豐富的人文地景,為加強該地區的都市更新發展,期望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在95年執行辦理「三角湧老街傳統建築復舊工程」。

老街建築物特色:除看街屋格局(一樓店舖和工廠二樓倉庫和生活起居)、清水紅磚主要立面材料、台灣閩南式建築風格外,其他特色計有:屋頂端的收頭:有圓球形 平頂形 葉紋形 獎杯形 瓶形 磚疊澀等不同形狀;女兒牆及山牆:女兒牆:屋頂加蓋的小牆高約33-100公分左右,有實心、漏空和裝匾額框等 。山牆:樓頂凸出部份,呈三角構圖,傳統稱山尖形。一般較奢華裝飾部位。財富的象徵。樑形:古式圓拱多為單拱或3拱最多是洽合油舖的5拱(3拱表川流不息人潮)或新式平樑水泥。柱子:多立克式、科林斯式、磚疊澀等。匾額:店號、姓氏、姓名、行號等各不同裝飾紋樣:動物紋、中式紋、日式家紋、西式紋
蟲爸把車停在三峽公有市場地下樓-一小時收費$20元,附近有一家福美軒金牛角-據說是金牛角的創始店,
老街就在前方,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角湧老街招牌,
右手邊有一間廟-不知名,左手邊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水祖師廟,
我們先從民權街的方向走,民權街是主街道,路口就有一個百年古井,聽說到現今還有活水湧出…,
環保布偶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和它合影留念,
小蟲蟲還是每逢藝品店必逛,胖蟲蟲傻乎乎的陪小蟲蟲,
蟲爸想買一把愛心小手-讓小蟲蟲練習羽毛球的用力方式,找了幾家藝品店終於找到了-每支$30元,蟲爸更中意藤條-比較韌,但一支$200元-太貴…,買到愛心小手後蟲爸心情大好-住家附近的文具店都沒有賣,
這條老街整治得非常好,整條街道古色古香,每家店還有舊式的店招牌…,
小蟲蟲拼命的想找到有航海王相關商品的店家,
蟲媽則是比較偏好日常用品相關的商店…,
大街上每隔一小段空間就設有休憩區,但只有一人份,蟲爸讓蟲蟲們一人坐一半…,
中午吃太飽,蟲爸一點食慾都沒有,但蟲媽已經開始規劃晚餐的食物了,
這裏賣的東西很多元,食衣住行育樂都有,蟲媽想吃豆花,但小蟲蟲要吃冰,幾經交涉-大家都別吃,
興隆宮設在老街前半段,整體的設計很突朮-四周圍都是古色古香的復刻設計,只有興隆宮像是鄉下地方的神壇…,
下午的人潮不算多,
天空陰陰的,遠方不時傳來雷聲,蟲爸因為怕下雨而帶下車的大傘成了累贅…,
風漸漸吹來,溼氣不大-今天應該不會下西北雨,這種天氣的氛圍最好,感覺上好像回到古早時代…,
我們一路慢慢閒逛,不知不覺就走到路底,
蟲爸有點擔心行程過早結束…,往回逛時開始消費,胖胖杯的冷飲-一杯$20元,有了它就不用擔心飲水問題,
小蟲蟲喜歡的帽子店讓他不斷流連,
雞肉捲三支$100元,用雞皮捲起來的雞腿很好吃,
蟲媽找到了一家賣小蛋糕的攤子買了幾個造型蛋糕,
有一家豬血糕店大排長龍,蟲媽趁人比較少的時候買了四支-一支$20元,
賣金牛角的店家最多了,
今天老街的店家幾乎全都開門營業了,
我們一間一間的逛,沒多久就回到路口,
順著清水祖師廟的方向走,這條街道比較短,路旁的店家也很普通,
清水祖師廟供奉清水祖師,祖師本名陳昭應,河南開封人。因天下亂從南遷臨安(杭州),投忠武軍,南征北戰功忠漢族。後率眾移閩之泉州安溪。卜居彭內清水巖。墾田訓民,啟發漢族精神。恢復失土。至天下被混版圖易色。即改裝佛徒僧服週遊閩越。勸化反抗異族。事敗潛回故里,抱雪恥國仇以安漢族。至明季其子孫引眾,從朱元璋滅元。明末胡兒入寇,鄭成功舉義閩南,率眾攻進江浙,討胡金陵軍事不利,回閩遷台,故台人若是安溪縣籍者皆崇奉祖師。以守漢節,香火不斷。
清水祖師廟創建於清朝乾隆卅四年(公元一七六九年),歷經三度重建。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經於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一八三三年)重建。第二次因甲午戰爭失敗,清廷締約馬關,將台灣割治與日本,三峽地方民眾不願異族統治,以清水祖師廟為反抗大本營,事敗後因而廟堂遭受日軍燒毀,至光緒廿五年(公元一八三三年)重建。
今之清水祖師廟為第三次重建,始於民國卅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農曆七月,由藝術家李梅樹親主其事,其形態純以我國傳統式古法建造,建築均以精雕細琢,因而歷經五十餘年,現仍繼續建造中,殿內之木雕、石刻、銅雕及銅鑄等,全是匠心獨運、鬼斧神工之傑作。
清水祖師廟佔地約五百餘玶,以純粹古法建造為五門三殿式廟宇,其特色:從前殿石階開始,地面、牆壁、廊柱全用石頭砌築而成,是一座以石為基,以木為頂的廟宇。五門皆為銅門,前殿正門,並列哼哈二將(鄭倫和陳奇),兩邊為四大金剛,代表風調雨順;前殿東廳銅門取意加冠、進祿,西廳乃簪花、錦簇,代表榮華富貴。石柱、銅柱(龍柱、花鳥柱)數量之多,冠於各地寺廟,現已豎立一二二根,全部完工時,總數為一五六根。清水祖師廟廟前廣場是人潮聚落的中心地區,周圍滿佈小吃攤,在一家老牌醬菜店前方有一個玉米攤,
三支$100元的價位讓蟲媽很心動,
在蟲媽等烤玉米的時候蟲爸讓蟲蟲們在醬菜店前休息,這家醬菜店很有特色,
蟲媽說東西賣得不便宜…,
我們在清水祖師廟前休息了一會兒就走上階梯往長福橋的方向前進,
長福橋
橋的兩邊裝飾120隻石獅子、及7座嵌琉璃瓦的中式涼亭,規劃為徒步區,橋的一端即為祖師廟,
長福橋上可眺望三峽溪。
於橋間眺望遠景,不失為觀覽風光的好處所,橋下為端午龍舟絕佳之競賽河道;橋上七座八角亭,
此橋乃委託文化大學市政系規劃設計的觀光步行橋。
長福橋頭有街頭藝人在表演打陀螺,在很遠的距離外打陀螺打上一個小座上,由兩位中年人輪番上陣,靠這種街頭藝術賺錢不容易-有人群聚集但很少有人投錢…,
傍晚時分從長福橋遠眺三峽溪風景美麗,
我們輪流在橋的兩邊欣常美景…,
造型涼亭滿佈於橋的兩旁,趁現在人潮還不多,我們也佔領了一座涼亭,
這裏的涼亭為了顧及造型,每個位子都很小-只能坐一人,我們邊吃晚餐邊賞景,
從涼亭上看三峽溪又有另一番景緻,有一大票外國美女經過旁邊,蟲爸很驚訝從哪裏來的外國旅遊團有如此質量的少女…,經續往前出發,長福橋的後半段是攤販區,
大多屬於玩樂性質-蟲蟲們都已經長大了,走到橋底有一座牌匾,
旁邊是安溪國小,安溪國小附設的游泳池規模很大,愛玩水的胖蟲蟲看得兩眼發直,
時間差不多了,我們慢慢的往回走,經過了攤販區、民俗藝人區回到清水祖師廟,我們邊參觀路旁的店家邊逛街,
經過一個燈火明亮的店家-可以試吃,中國人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有太大落差,通常試吃就會買,金牛角的價格不貴-約$20元至$30元間,蟲媽買了當第二天早餐,
回到停車場旁蟲媽想到老店買金牛角,要等出爐還得排隊-蟲媽放棄等待,
我們上車往回程,結束了今天的行程,聽說同一樣間的鶯歌正在下著大雨,蟲爸一家人今天的運氣真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