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月24日星期五 天氣晴
因為飯店沒裝第四台-小蟲蟲沒航海王可看,全家人賴床到7:00起床,馬上到二樓吃早餐,昨天晚餐是最後一桌客人,今天早餐我們是第一桌客人,今天的早餐是這幾天最豐盛的,
蟲爸邊吃邊縮脖子-餐廳的員工嘟噥著戶外的氣溫只有攝氏0度…,
餐廳外是公湯區,可能是因為遊客不夠多,公湯未蓄溫泉水,
但站在露天區可以明顯的看到前方童山濯濯的溪流,
水悅溫泉會館的招牌清楚可見,
我們從四面八方拍照,接著要到戶外走走,經過大廳時遇到昨天討食的貓咪,她很友善的在我們身邊磨來磨去…,
戶外的寒意逼人,匆匆的拍了幾張照片就逃回房間了,
趕快把室內湯池放滿,大家輪流泡湯,老樣子-蟲爸補眠、蟲媽收拾行李、小蟲蟲玩玩具,
胖蟲蟲獨佔整座浴池…,
10:30撈起心不甘情不願的胖蟲蟲,退房後蟲爸打算去逛廬山溫泉(附註一)
把車開到去年八月底已經歇業了的碧樺溫泉飯店停車場,停車場旁是廬山吊橋(附註二),
走上一段斜坡來到吊橋前憑吊-廬山即將於2016年封村,
吊橋旁是商店區,今天攤商們很活躍-不斷請遊客試喝小米醋兜售商品…,
派出所前方的步道緊臨溪流, 有一間觀光洗手間矗立路旁,
路底是天廬大飯店(附註三),
天廬大飯店已歇業,但門前的茶壺造景仍然維持得整潔如故,眾多遊客圍著茶壺造景拍照,
繞過茶壺造景後左手邊是一座大型活動場所,
大型活動場所上方是造型特異的蔣公行館(附註四),
蔣公行館旁有一條小路通往地熱井(附註五),
小路旁邊是"天下第一泉"石刻和水泉,這座造景附近種滿了櫻花樹,今天的櫻花樹尚未全開,但還是非常引人注目,
在天下第一泉造景旁的草皮上有一位畫師正對著蔣公行館寫生,對面是泰雅黥面石雕(附註六),
石雕的背後是警光山莊(附註八),
警光山莊分為兩塊(另一塊在天下第一泉造景上方),
這裏有一條短短的櫻花步道,讓走過的遊客驚艷不已,
警光山莊旁邊是警光亭,這裏有刻意布置的花草樹木,
從天廬大飯店到蜜月館前方都屬於櫻花公園的範圍(附註九),
蜜月館前方的水池旁有幾株開得好艷麗的櫻花樹,
蜜月館旁邊的廬山園游泳池大飯店位於廬山溫泉風景區的「櫻花公園」中,充滿現代感的建築風格就融入在層層疊疊的美景綠意,充滿翠綠山林的自然情趣。
我們從廬山園旁回頭,小蟲蟲還是堅持要在天廬大飯店前舉茶壺,
上車後,蟲爸往合歡山的方向走,
蟲媽規劃到清境附近的便利商店吃中餐,蟲爸找了一家離清境還有一段距離的全家便利商店,這裏暖氣開得好強,蟲爸邊吃邊流汗,
來全家吃飯,重點是要吃霜淇淋-小蟲蟲要求很久了!
吃飽飯繼續往上走,蟲爸打算到合歡山森林遊樂區玩(附註九),
清境沒有想像中的人潮,早知道就在這裏吃午餐-還可以逛街,第一站是鳶峰(附註十),
先上廁所,
廁所很髒-因為水管結冰,廁所外面可以看山景,沿著木棧道往上可以通往瞭望台,
瞭望台上有紀念碑,
瞭望台下方是販賣區,蟲媽覺得這裏賣的東西很貴…,
再往上走一會兒就來到昆陽(附註十一),
昆陽分為兩層,下層是停車場,
可以在公路轉角處看山景,
回頭可以看到背後一片金黃色的枯草…,第二層是工作站兼停車場,工作站對面是固定式的棚架,下雪時可以在這裏加雪鍊和吃小吃,從第二層平台看風景另有一番情境,
這裏的廁所旁有殘雪,我們邊拍照邊回到車上,
合歡山主峰登山口附近停滿了車,武嶺離昆陽並不遠(附註十二),
武嶺是全台灣公路最高點-海拔3,275公尺,停車場車不多,
從停車場邊緣可以清楚的看到雪訓中心,來到武嶺瞭望台,
這裏標示高度的小牌樓是拍照的重點,隨時都有一群遊客擠在牌樓前拍照,有一群男性妝扮的小女生騎機車上山-一路上和我們如影隨形,我們在瞭望台上向四面拍照,
停車場的邊壁是黑色頁岩-很有特色,
往松雪樓的方向殘雪點點,四周圍都是百岳級的高山…,
瞭望台下方還有一些被夯實了的冰層,
旁邊有一間廁所,這裏也可以看山景,
廁所的後方因為水管凍裂,結了一大排不規則的冰牆…,
附註一:
廬山溫泉,舊稱富士溫泉,位於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原為賽德克族馬赫坡社(Mahebo)領土。附近有霧社、塔羅灣溪和馬海僕溪。依地質分類,廬山溫泉屬於中央山脈板岩區的變質岩溫泉。196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礦物所在廬山溫泉的探勘結果發現,此溫泉區的儲水層位在廬山層的逸峰砂岩段和眉溪砂岩破碎帶。
水質清澈,可飲用亦可沐浴。水溫58-98℃,酸鹼值約為pH6-9,碳酸根離子約455ppm,鈉離子約328ppm,屬於中性碳酸氫鈉泉。
廬山溫泉在日治時代之前就已被發現,傳說中有臺灣原住民發現受傷的動物在溫泉水中浸浴過後,就會快速痊癒,它的名聲因而傳開。原為賽德克族馬赫坡社(Mahebo)領土,外人無法進入。在霧社事件後,日本殖民政府將原居住的賽德克族遷離,集中管理,開始開發此地。因此地之西有座山形如似富士山,日人命名「富士」,溫泉因此得名富士溫泉。 在日治時期,與明治溫泉、櫻溫泉並稱「中部三大溫泉」。形似富士山的山應指在「富士」西南,當時稱為「富士山」的母安山。
2011年3月,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發現,認為廬山北坡母安山只要雨量超過800毫米,就可能嚴重位移,爆發嚴重災情。南投縣政府擔憂廬山溫泉區成為小林村第二,到了2011年6月初,決定斥資20多億賠償金集體遷村,要全部搬到36公里外的埔里福興里。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已完成廬山溫泉百年防洪治理計畫,將在年底前取得用地,並分三期投入7.8億元,拆除廬山溫泉河川區域線內3.63公頃的飯店、民宿等地上物,預計104年完成。屆時以往的廬山溫泉區將走入歷史。
2012年5月31日,南投縣政府公告廢止廬山溫泉區,但廬山溫泉業者表示不滿,先公告廢止溫泉區卻不先安置業者。6月10日,因為大雨,鄉公所對溫泉區旅客及當地居民實施強制撤離,預定維持廬山地區三天的淨空狀態。
擁有「天下第一泉」美名的廬山溫泉位在南投縣仁愛鄉,海拔高度約1250公尺,日據時期日人發現廬山溫泉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泡湯時還可遠眺合歡山巒美景,因此將此命名為「富士溫泉」,後先總統 蔣公覺得此處的景致有如中國廬山,便改為「廬山溫泉」。廬山溫泉的水質清澈透明,屬於中性的碳酸氫鈉泉,浸泡之後皮膚光華細緻,泉水酸鹼值為PH6~9,水溫約在攝氏58~98度之間。因颱風天災的肆虐停業一段時間,廬山溫泉目前已漸漸恢復以往的光景。
馬赫坡古戰場位在南投縣仁愛鄉,區域中有一座泰雅族文化的瞭望台及刻有馬赫坡的巨石,還有一條綠意盎然的步道,並且設置有泡湯池與烤肉露營區,雖目前缺乏管理,但仍吸引許多喜愛大自然的民眾前來遊憩。「馬赫坡社」為一處當地泰雅族原住民的部落,馬赫坡古戰場則是與日據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有關,當時馬赫坡古戰場即為莫那魯道退守的最後據點,因原住民不敵日軍精良的武器與釋放的毒氣彈,紛紛自縊殉族,留下當時英勇反抗日軍高壓殖民的精神供後人憑弔。
廬山溫泉有兩處主要溫泉泉源;一位於廬山溫泉吊橋東端馬海僕溪溪谷約600公尺,另一位於廬山溫泉吊橋東端塔羅灣溪溪谷南岸第一泉源,距溫泉吊橋頭約1000公尺。
附註二:
附註三:
天廬大飯店成立於民國69年,乃天福集團的關係企業,因此處處皆可聞到茶香。擁有32年歷史的天廬大飯店於101年12月31日吹熄燈號,飯店全盛時期有169個房間,70多名員工,民國97年受辛樂克颱風重創休業一年,隔年莫拉克颱風再度侵襲,讓廬山溫泉一蹶不振,營業額也從每年1億多驟降8成,現在1年不到2千萬。實在是無法承受年年慘賠虧損,業者決定資遣17名員工,
附註四:
廬山溫泉區後區,有個漂亮的日式建築,落地玻璃營造出明亮又神秘的空間,這就是廬山蔣公行館。行館目前並沒有對外開放,算是與廬山的警光山莊同一個單位,也緊鄰廬山警光山莊,對面就是警光亭。每到花期,櫻花勝放,美不勝收。行館只能在外面瀏覽拍照,由於建築秀麗,行館也是遊客們最愛的拍照景點之一,
附註五:
六○年代,南投縣仁愛鄉公所在廬山溫泉區由礦物局委託中油公司開鑿四口地熱井,準備作為地熱發電所使用,但是經過評估之後,發現此地區的地熱發電不符合經濟效益,所以因此而作罷。警光山莊旁的這座地熱井,整座井鑽入地層共501公尺,溫度170度c。,在地熱釋放時會發出轟隆龍的巨響,也因此成為了廬山的著名景點之一。其水質乃為弱鹼性碳酸泉,溫度相當高,源源不絕相當奇特。(此處危險!遊客請小心)。由於天然溫泉水量不夠供應溫泉旅社、住宅的需要,於是向地底開挖「地熱井」引出熱蒸汽,再引山溝溪水到方形的池子裡,利用地熱蒸汽把冷水加熱後,用耐酸蝕的陶管或塑膠管來輸送溫泉,這就是人工溫泉。
附註六:
廬山有原住民英雄莫那魯道故居,也有黥面的文化留存,溫泉區的石雕對前來的遊客細述這段傳承故事
附註七:
廬山警光山莊是自日據時期的「警察招待所」延續營運至今。目前的建築外觀仿中國風興建,紅瓦白牆非常醒目,內部有房間23間,平常開放遊客住宿。山莊內有一大眾池,但僅供警察同仁使用,住宿房客可以在房間內泡溫泉。
附註八:
廬山公園(又名櫻花公園)是你認識廬山的開始。溫泉鄉位於濁水溪上遊、海拔約四百公尺,這處台灣中部的人氣溫泉鄉,因研究溫泉的帝大醫學博士澤田藤一郎,封為「天下第一泉」而聞名,日治時代日本人即在此建立日警療養所,公園內「天下第一泉」石碑,是溫泉鄉的正字標記。園內栽植有櫻花、杉木、肖楠,還有警光亭供旅客歇腿,春櫻盛開伴隨山景最是美麗。
櫻花公園鄰近廬山警光山莊,園內栽植之櫻花品種,為九重瓣櫻的緋櫻,每當初春之際櫻花綻放的季節,公園內花海繽紛,令人流連。
附註九:
合歡山森林遊樂區海拔高2,300~3,400公尺,面積457.61公頃,是全臺最高之國家森林遊樂區,區內山勢陡峻,山峰與峻谷連綿,為合歡群峰及奇萊山串聯之中樞地區,也是登山活動的最佳地區,合歡山森林遊樂區是由主峰、東峰、北峰、西峰、石門山 、合歡尖山 、石門北峰,這七座山所串連。橫跨花蓮縣與南投公尺之間,涵蓋溫、寒帶的天然針葉林相,並有多種高山植物,包括冷杉林、玉山箭竹、石松與紅毛杜鵑等,以及酒紅朱雀、雪山草蜥和白面鼯鼠等動物。合歡山高海拔的壯麗山景令人陶醉,在此可感受居高臨下的視覺享受,冬季時遇上寒流加上豐富的水氣,即會降下皚皚白雪,營造雪花紛飛的浪漫景色,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欣賞雪景。
合歡山遊憩帶涵蓋範圍極廣,其中最為大眾所樂道的是覆滿皚皚白雪時的銀色世界,其實春夏之際的合歡山,也是有另外一種美,旅人可以松雪樓及合歡山莊為據點,往四下延伸遊賞。
合歡山雖不是台灣最高的山,卻是台灣最容易下雪的山區,由於地理位置適切,能匯聚立霧溪的水氣,因此只要溫度夠低就會降雪。降雪量加上當地的大片箭竹草坡,使具滑雪潛力,所以每年冬日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賞雪及玩雪,體驗「南國雪景」的美麗。
蒼翠的冷杉林合手輕托一片片箭竹緩草原,在連綿青翠背景中,有野百合張著素顏在山坡上微微含首,也有花團錦簇慶春暖的火紅虎杖,更有各擁千秋的小花草,白的、黃的、紫的遍地繽紛,合歡的夏日值得細細品味。
附註十:
鳶峰位在台14甲線24.3公里處,海拔標高2756公尺,擁有絕佳的視野可眺望遠景,享受居高臨下的美景,高海拔無光害的條件讓鳶峰成為夜晚觀星的最佳地點,此處交通便利,五月份時山谷間開滿紅毛杜鵑,相當迷人。鳶峰地區設有雪季旅客服務處,雪季來臨時即實施車輛管制。
鳶峰屬於合歡群峰之一,內有停車場、盥洗室以及休息區。區內設有蜿蜓的觀景枕木棧道、賞景平台,賞景平台並設有泰雅族神話解說牌、花草鳥類的解說牌,能讓遊客對周的遭的植物與生態有較深的認識。
鳶峰是夏天避暑遊樂景點之一,冬天自然有更多的遊客湧入,因為在濕氣與溫度皆吻合的情況下,鳶峰也會飄下瑞雪,因此于雪季來臨時,需要加裝雪鍊才可以前往鳶峰。 鳶峰附近山坡長滿了高山芒,盛開時期山坡一片銀白,隨風搖曳,相當美麗,由於地勢高,景觀也是千變萬化,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奇萊主峰,壯麗的中央山脈峰群盡收眼底。也可能在一小時內變天,山嵐雲霧隨身繚繞,幾近至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有如置身國畫般的風景令人讚賞。
如要到鳶峰賞景,警留意天氣預報看有沒有下雪。雪季時一定要加裝雪鍊才能上山,以免敗興而歸。也因為地勢高,所以少運動的人容易出現高山症狀,請記得每上升300公尺的高度要稍做休息,讓身體調適一下,以免出現高山症喔!
附註十一:
昆陽位霧社支線30.7k處,海拔約有3085m,原名為南合歡山,係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西界,也是合歡山的最南端。許多遊客到此也都會聚集在國家公園的界碑拍照,為合歡山之行留下回憶;在此處可眺望奇萊山、合歡山的主峰與東峰,無光害的昆陽更是夜間觀星的最佳地點。
從國家公園界碑附近向公路旁的主峰坡腳上望去,可發現厚厚的玉山箭竹林邊緣像地毯似的與土壤稍微有點分離,這是「凍拔作用」所造成的現象。每當冬季來臨,高山上地表的土壤因氣溫下降凝結成冰,使土壤體積膨脹,到了氣溫回暖或雪融時土壤鬆動,體積變小甚至流失,以致淺根的玉山箭竹每年冬季反履不斷的天氣變化下,慢慢地被向上「推」離地表,造成的景象;內昆陽至小風口地區之向陽坡面,為高山箭竹及高山杜鵑等構成之草坡,大片的草坡綿廷了幾十公里,比美了大陸草原奇景,加上冷杉生長形態,構成了極為特殊的生態及視覺景觀。
在雪季時,由昆陽到克難關常有積雪現象產生,在平地不下雪的台灣,雪季景象尤為可貴。而昆陽派出所位在國家公園界碑前不遠處,但除了雪季期間必須負責交通疏道、緊急醫療救護和救難等任務外,平常並無人駐守。
附註十二:
武嶺位於花蓮縣與南投縣的交界,是台灣主要河流大甲溪、濁水溪與立霧溪的分水嶺。標高3275公尺,號稱是全東南亞公路的最高點,並且也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在每年4~6月若運氣好加上天氣許可,可以欣賞到滿天的南十字星。武嶺位於合歡山主峰和東峰間鞍部,可眺望合歡群山及連綿的箭竹草坡,視野相當壯闊。東邊有一座觀景台可眺白日可眺望那高低起伏的山巒與層層飄邈的雲海,夜裡更能望見夜空中那點點璀璨的星光。觀景台上的石碑為顯著地標,成為每位遊客到此的最佳留影地點,因許多遊客在此歇息,常吸引許多喜愛與人類爭食的高山鳥類,其中以酒紅朱雀、金翼白眉、栗背林鴝最為常見,是台灣十大國際級賞鳥景點。武嶺可眺望合歡、奇萊、南湖大山…等群峰,視野遼闊。春夏可到此處賞花避暑,秋冬可到處踏青玩雪。特別是一到冬季時山裡的低溫加上溼度,這時的合歡山開始會飄下片片白雪,武嶺便會呈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所以又有「銀鞍」之稱。
在太魯閣討伐戰之前,就已經有原住民來往部落或狩獵之用的蕃路(或稱社路)。到了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為了進行五年理蕃計畫,南投廳廳長石橋亨便於1914年4月成立道路開鑿作業隊,是循著蕃路加以修築拓寬,以協助討伐軍的補給作業。同年5月16日,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軍,沿著作業隊開闢的道路前往合歡山督軍作戰,途中行經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為紀念佐久間左馬太,故取名「佐久間峠」。
國民政府遷台後,霧社供應線是為因應中橫公路補給需求,於1957年6月9日動工,其中從昆陽至合歡埡口此路段,則是交由步兵與生產作業總隊(監獄囚犯)操作機具來開闢,路線行經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當時是以座落位置於合歡山南側,故稱作「南嶺」,量測高度是海拔3284公尺,在整個中橫公路及其支線計畫案中,南嶺的路面高度為海拔最高所在。
中橫公路完成當時,蔣中正總統巡視公路沿線,每到之處改舊地名、取新地名,於是南嶺先是改名「武陵」,但因宜蘭支線有武陵農場,為免重複,於是改成武嶺。
武嶺是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因此視野良好,可展望周遭群山,東倚合歡東峰,並可望見合歡尖山、屏風山,而西北方與合歡主峰相鄰,西南方可眺昆陽與台14甲線橫亙合歡山腹,武嶺其下便是濁水溪主流發源地,在此形成谷頭侵蝕的一大崩壁。據地理學家楊健夫對台灣的圈谷地形研究來看,在武嶺的兩端是呈現不同地貌,往寒訓中心方向看去是呈U形谷,再往另一方向看去,濁水溪上游則是呈V形谷,這是受冰河作用下所形成冰斗地形。
合歡山全區地質是屬中新世廬山層,由於武嶺地處高山地帶,停車場與台14甲線於此闢建,切挖其山腹,致使邊坡的地層裸露,暴露在高山氣候下,易受風化、寒凍楔裂的作用,致使成土作用不易發揮,導致植被無法在此生長,因此在武嶺停車場可見板岩呈牆面般一整片分布。武嶺位在廬山層北段,相較於南段,則是顯得劈理發達,且長年崩落的板岩岩屑,也就堆積於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