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2月16日星期六 天氣晴
昨天的陰雨天氣讓小蟲蟲在家溫習功課-寫寒假作業,蟲爸帶胖蟲蟲騎單車到碧潭操了半天的體能…,今天清晨蟲爸晨泳的時候還在下雨,沒多久轉陰又轉晴,蟲媽大發善心讓小蟲蟲到淡水玩-他一天到晚想到老街買航海王公仔…,原本規劃10:30出發,磨蹭了半天近11:00才上車,一路上沒有出現預期中的車潮,原本想在捷運淡水站停車-大排長龍,改到漁人碼頭把車停好,
淡水漁人碼頭法定名稱為淡水第二漁港,完工於民國76年,陸地面積約為15公頃,水域面積約為11公頃,合計26公頃,漁人碼頭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的右岸,東有綿延的大屯山山脈,西南邊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相望,由於位在淡水河最前端的河海交界處,因此視野遼闊,漁人碼頭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的右岸,東有綿延的大屯山脈,西邊則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相望,本具天然形勝,且近年台北捷運淡水線通車後,大量參訪人潮湧進。淡水漁人碼頭原為昔日淡水第二漁港,位淡水河出海口旁,倚淡海,望觀音,為漁撈,休閒的優質公園,到傍晚時,能坐在木板棧道上,或以著圍欄,欣賞淡水的夕落,到黃昏甚至夜晚,都會有不少民眾或是情侶前來欣賞美景。
漁人碼頭有唯一縣政府核准許可,民間經營的觀光遊艇,假日固定航次,遊淡水河藍色公路。沿防波堤架設木棧道,可一覽淡水兩岸風光。淡水漁人碼頭,一直是很多畫家喜歡描繪的地方,淡水夕照至今仍是台灣著名美景之一,站在碼頭邊,看著夕陽西沉,河邊的漁船搖晃,浪聲舒緩,小鎮風光的樸實與可愛,表現無遺,最愛沿著碼頭散步,遙望出海口,想像大河滔滔入海的壯闊,平緩的水慢慢的逝去,夕陽一點一點沉落,直到地平線迎接星光亮起,令人捨不得離開。人與海的世界「淡水漁人碼頭」滿載著光榮歷史與人文匯集,結合觀光、休閒與傳統漁業之多元化漁港。倚淡海、望觀音、泊鈰_錨、撒網捕魚。
淡水漁人碼頭是台灣西北部海岸自桃園竹圍漁港,至台北縣萬里漁港間之重要避風港及漁業基地。而淡江夕照更是名列台灣八景之一,淡水暮色曾經留下多少詩情與畫意,「流浪到淡水」更是人人琅琅上口。淡水是台灣早期開發的地區,往昔貨物靠船運的時期,淡水舟楫興盛,也造就了淡水的繁榮,至今仍可從碼頭邊的老街窺知一二。
隨著國人生活品質之提升與台北捷運淡水線之正式啟用,將人與海之距離拉近了,並藉由週休二日生活規劃之重視,更為淡水注入觀光、休憩與文化傳承之雄厚實力。淡水漁人碼頭,一個遊客與漁人交織的現代舞台,乘載著漁業傳統之文化與歷史歲月之光輝,將駛向另一個更多元化的想像空間。淡水漁人碼頭的建設係將漁業與休閒觀光結合一起的現代化漁港,可概分為休閒活動區、河海觀景區以及傳統漁船作業區
在漁人碼頭最顯眼的地標就是情人橋-如影隨形的吸引遊客的目光…,情人橋為單塔斜張橋設計,是以流線之彎曲造型與帆船之風帆意象相呼應,最初是為串聯港區兩岸交通動線而規劃設計,在92年2月14日當天由陳總統命名為『情人橋』,橋跨距約164米、橋面平均寬5米、橋塔高49米,港內常時水位水面距橋底高約12米,夜間有白色、藍色、粉紅色、綠色等四種燈光色彩變換,曾獲學術單位台灣照明學會92年屋外照明比賽,經評定為第一名優等獎,進而擄獲不少情侶駐足。情人橋上可以看到淡水漁人碼頭的全貌,每當夕陽時分,站在漁人碼頭的最高點,可以欣賞臺灣八景其中之「淡水暮色」及「觀音吐霧」,也可以眺望大屯山,並欣賞漁人風情,晚間燈光照明浪漫,搭配港區音樂,為遊客最喜歡流連之處。
我們在木棧道分道揚鑣,蟲爸帶著小蟲蟲走木棧道下方,蟲媽帶胖蟲蟲走木棧道上道-蟲蟲們各有堅持…,
木棧道全長510公尺,以南方松及鐵木原木構造,配合四方涼亭及景觀玻璃燈,營造出浪漫迷人的氣氛。木棧道上常有戶外表演藝術家駐臨,不論是展現個人才華的演出或妙筆彩繪的人像速寫,常獲得遊客的驚嘆喝采!而木棧道更是欣賞淡江夕照的絕佳地點,「淡江夕照」為台灣八景之一,夕陽西下時分,彩霞雛天映照淡水河面炫眼的金光,構成一幅剎那即成永恆的唯美畫面,總令人難以忘懷。為了服務遊客,於木棧道下有商店街,提供咖啡、美食、風味小吃,還有自行車出租。
木棧道下商店街已於96年6月底陸續提供嶄新服務,有現場演奏裝潢如地中海希臘風的水灣主題餐廳及有熱情的中美哈瓦那音樂餐廳,還有法式烤雞、韓式烤魷魚、日式海盜捲、美式甜甜圈,及義大利特色披薩、海鮮、牛排等及淡水魚丸、阿給、酸梅湯等風味小吃,還有平價便利商店及親子娛樂中心提供遊客多元豐富的選擇
木棧道下商店街一路延伸到渡船碼頭,可能是因為沒有預期中的人潮,有幾家大店裝修中…,
渡船碼頭是浮動碼頭,淡水漁港地區受潮汐的影響,潮差約有二公尺左右,在泊地內設有六座有別於傳統固定式結構的浮動碼頭,浮動碼頭隨海水漲退而上下浮動,方便船隻停靠或出海作業。在浮動碼頭內,我們可以看到內河的交通船、舢舨漁船頻繁的進進出出,漁人們辛勤忙碌著靠港、泊船、整網、卸貨為生活奮鬥的人文景觀,也可以看到娛樂漁船上滿載遊客的喧嘩熱鬧場景。
我們搭上渡輪來到淡水老街,
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小鎮。位處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灣大門,西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
今日的淡水鎮,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台灣。關於「滬尾」這個名稱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原居於此的凱達格蘭族語之音譯;一說認為淡水從前有許多捕魚的石滬,在石滬尾端的村莊自然就叫「滬尾」了。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淡水」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滬尾」。
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洋式、閩式、日式的舊建築,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從西元1629年西班牙人進佔、西元1642年荷蘭人入侵,歷經清政府的統治,以及日據時代的歷史舊事。拜訪淡水,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式,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清水街一帶,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八里及淡水、大稻埕間的渡輪,淡水河風情,盡收眼底。
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看河、觀山、坐船,古老的遊趣一直延伸到現在,因有淡水河、渡船頭、漁人碼頭等景點,加上捷運的便利,讓淡水老街的媚力無人能擋。
淡水港曾是北台灣第一個啟用的港口,因基隆港的開通及泥沙淤積,逐漸喪失商務功能,而轉型為觀光。現於中正路老街一帶,仍可見到昔日的舊式建物。
一般人俗稱的老街指的就是中正路(昔日滬尾街),全長約1公里多,道路設計以6公尺車道及人行道為主要特色。於2000年間因道路拓寬建設,將原本的紅磚人行道鋪設成花岡岩地板。2004年淡水藝術節,淡水在地藝術家以燒陶方式,於老街入口處創作長約16公尺的藝術牆,並提字為「藝航滬尾」。中正路一帶仍可見到台灣傳統的長條型連棟式街屋,沿途尚有馬偕博士石像公園,及淡水清水巖等古蹟。
近年來因為台北捷運淡水線的開通,使得原本滿是工廠的的無尾巷,搖身成為捷運廣場的主要通道。兩旁的街屋,也因人潮帶來的商機,讓不少的商家進駐,形成了老街的另一段鬧區。
位居福佑宮東側、崎仔頂山崙上的重建街,是老街中歷史最悠久的,全長約600公尺,早期滬尾時代政商名流居住的所在地。
我們循著環河道路往捷運淡水站的方向走,
蟲蟲們還是逢藝品店就逛,直到兩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胖蟲蟲要氣球,小蟲蟲要航海王公仔…,
胖蟲蟲例行的玩彈珠台,
玩完就衝去玩滾球,玩滾球只是晃子-目的是要得到海綿寶寶氣球,這家滾球店我們來熟了,店員還多送我們一盒球…
小蟲蟲終於如願買到航海王公仔了,
兩個人不再逛藝品店,我們在海埔新生地改建的公園旁休息了一會兒(空盪盪的大河之戀皇后出現在河道上-真不知道他能維持多久…),
就到位於捷運淡水站旁的大塊牛排吃中餐,
這家店的生意好極了-已經超過下午1:30還不斷的有客人上門,蟲爸二十幾年前就來這裏吃過牛排,當時隔壁開了我家牛排-一般人都不看好大塊牛排,沒想到我家牛排倒了十幾年大塊排的生意反而更好…,這家店蟲蟲們從小就來吃,從三客牛排吃不完到現在四客牛排還吃不夠….
吃飽飯我們開始逛中正路老街,中正路已經封街了,但內部的車輛仍然時而出入,
人潮越來越洶湧,蟲媽先買了水煎包當明天的早餐,
再到麥當勞買了四杯聖代,
我們邊走邊吃-好不容易才吃完,
這裏的阿給是蟲蟲們可以接受的食物,蟲媽逐店比價-蟲爸等了好久才接到蟲媽的電話…,
福佑宮的香火鼎盛,
對面有一座新建市場,
馬偕三角紀念公園的馬偕塑像相當搶眼,蟲爸還以為是于右任…,
好多人在這裏休息,
蟲媽想買公園對面的胡椒餅-顧店的女店員不太理會她,蟲爸遇到的是老闆,順利的訂了半小時後出爐的赤肉胡椒餅-排第13號,
蟲爸陪蟲蟲們在三角公園裏休息,蟲媽去等胡椒餅,等待的時間遠超過預期,蟲爸想要到附近的木下靜涯紀念公園參觀,木下靜涯紀念公園位於淡水老街中正路的馬偕紀念公園旁。
已故日籍畫家木下靜涯對台灣藝術發展影響甚鉅,他的淡水故居已於年初列為歷史建築,尚未開放之際,區公所先將周邊公有畸零地整闢為紀念公園並於日前啟用,增加休閒與藝術展演場所。
卒於1988年的木下靜涯享壽99歲,他年輕時在台長住26年,其中24年就住在淡水知名地標「紅樓」左側的磚造洋樓,當地人稱「三層厝」。由於屋在山腰上,從住家2樓即可眺望觀音山、淡水河與大海,因此他的山水畫作很多是淡水風光。木下靜涯1927年推動官方創設「台灣美術展覽會」,更是唯一連續擔任台展10屆、「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6屆評審的日籍畫家,並積極鼓勵台籍畫家創作具有本島地方色彩作品。受他影響的台灣前輩畫家包括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等等,木下靜涯雖在日本戰敗後離台,返國仍號召曾住淡水的日本人籌組「淡水會」,成員最多達400餘人,現剩10幾人,但仍年年聚會至今。他跟淡水的淵源實數意外,當年他前往南洋如印度等地,途中經過台灣時只是順道拜訪同鄉故友,卻因為友人生病所以留下來照顧朋友,這一留就讓木下靜涯旅居淡水24個年頭,木下靜涯故居即在這個所謂"三層厝"的高地,因為視野遼闊、淡水美景變化多端,於是讓木下涯每天有大量的創作靈感,《 風雨》 和《 雨後》 均是描繪淡水風光,其中《淡水港的驟雨》最為有名。
木下靜涯紀念公園即是以其故居為主要範圍,爬上數階階梯後來到標示有故居之大門,隨即會發現日式造景小庭園,小庭院一旁立有一顆石頭,上邊刻有「好日好日又好日」 ,是木下靜涯生前最後一年所留下的短句。
木下靜涯故居曾荒廢多年,2011年元月已列歷史建築,由淡水古蹟博物館進行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區公所先將周邊整闢為紀念公園,規畫設施包括雲端休憩廣場、藝術畫廊、日式廣場、好日碑、賞景台等。
木下靜涯故居旁是紅樓,淡水紅樓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曾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六名。該建築原是船商李貽和的宅第,有著「達觀樓」的雅號,與已經拆除的「白樓」齊名。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後,成為了複合式餐廳與藝文館。
淡水紅樓由開設洋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興建於1895年,於1899年落成,然而由於他所經營的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困難而將此樓在1913年轉賣給當時的淡水街長洪以南。洪以南在成為這棟紅樓的主人後,為它取了「達觀樓」的雅號。洪以南逝世後,其家人移居臺北,紅樓因而閒置。之後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完成後成為了餐廳與藝文館。
淡水紅樓的三向立面為紅磚所造的連續半圓形拱圈,其內則為陽臺,而陽臺的欄桿則使用綠釉瓷瓶所製。至於建築物的臺基則使用唭哩岸石製成,高約3公尺,外面並留有空氣孔。
紅樓的餐飲價位不低,入口附近有一座造型特殊的池塘,
紅樓前方的廣場有一家咖啡廳,景色宜人但消費的人不多…,
蟲爸一家人循原路往回走,先到福佑宮上洗手間,這裏的牆上貼滿了藝術品…,
右轉公明街是老街人潮最多的地方,人多到不需要走就能移動,蟲媽在這裏買了好多車輪餅-一個10元,料多味美…,
我們轉移到捷運淡水車站
後方的景觀公園有座位區可以吃剛剛買的點心,
這裏可以看海看樹,四處都是藝術人士搭的棚子-付費畫人像速描,有不少街頭藝人在這裏討生活,也有肢障人士賣口香糖等小商品,
我們的座位旁坐了一位癮君子,蟲媽受不了煙味,我們往捷運淡水站前方的公車站移動,現在的公車又大又穩,但座位不多,蟲爸一家人或坐或站,沒多久就回到漁人碼頭,上完廁所順利的搭車回家,回程沒有往日順暢,我們六點多才回到家,結束了今天的行程,晚上還得帶小蟲蟲到爺爺、奶奶家,蟲蟲們的小姑姑一家人昨天才剛從台南回來,蟲爸很想知道他們的行程安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