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2月16日星期五 天氣晴
今天是大年初一-讓大家多睡一會兒,08:00出發,目的地是南庄老街周邊景點,由建國高架橋接中山高南下-在新竹交流道附近塞了一會兒車,下頭份交流道往三灣方向,循指標來到南庄老街(附註一),把車停到南庄遊客服務中心地下停車場(附註二),上完廁所來到遊客中心一樓參觀,
遊客中心旁廣場櫻花盛放,
設有表演舞台,
遊樂區及帳棚區,
固定攤商區
臨時攤商區
先逛逛臨時攤商區-十三間老街,
這條帳棚區規模不大,蟲媽買了車輪餅,
旁邊是市場大樓,
來到桂花巷出入口,
附近設有室外用餐區,水汴頭洗衫坑就在旁邊(附註三)
開始走桂花巷(附註四)
桂花巷並不長,以食品類商品為大宗,
桂花巷標示出現-有一丁字岔路
來到桂花巷盡頭,
上方是永昌宮(附註五)
再往前走一小段路,
來到南庄老郵局(附註六)
路旁盛放的櫻花樹旁有特色冰店,
一座販賣食品的大型聚落,
老郵局旁是永昌宮正門、
乃木崎出入口(附註七)
走下乃木崎,來到廟前廣場,
蟲爸選擇在廟口小吃客家菜吃中餐,
蟲媽點了雙人套餐-@480元,再加點幾道菜,白飯無限量供應,冷氣開放、光線明亮是最大特色,結帳金額$980元,
在永昌宮階梯前方休息一會兒,
開始逛周邊街道,
老金龍飯店是超過50年的老店-生意火爆,
雪花冰的價位讓蟲媽很難接受,
回到永昌宮旁的冰店詢價-小蟲蟲不喜歡這家冰店的口味,
來到桂花巷的丁字路口右轉,這裏的人潮明顯不如主街道,
南庄遊客中心旁廣場開始表演了-熱鬧滾滾,
穿越戶外食品攤商區,
馬路對面是遊客中心
來到遊客廊道,
有休息區可以坐坐,
另一出入口設有造景石牆,
下一站是篷萊溪護魚步道(附註八),
停車場客滿,讓大家先下車,蟲爸把車停在路邊白線區後再與家人會合,
停車場旁設有景點看板,
休閒廣場,
食品販賣區與廁所,
出入口旁有造景,
廢棄了的收票亭-原本要收入園費,現在好像取消了…,
步道相當美麗,
大型休息區出現,
設有說明板
讓大家坐坐,
這一帶的溪流不寬,
開始走木棧道,
接下來是休息區,
路標與警示標語不時出現,
木棧道緊貼溪流,
土石步道出現,
大型休息區設在右手邊,
這個角度可以欣賞溪流與步道,
出現架高木棧道,
溪流童山濯濯
岔路出現,直行通往篷萊社區,蟲爸選擇右轉繼續走步道,
碎石步道,
休息區出現,
來到芒草區
這裏的休息區規模比較小,
來到步道終點的座位區,
旁邊有階梯可以往上走,
通過廢棄的收票口,
走一小段略有起伏的步道後過木棧橋,
來到丁字路口,右手邊通往不知名的農場,
蟲爸選擇左轉上行,
導覽地圖標示得很清楚,
出入口設有地標
到七星宮得走上坡路,蟲爸選擇走下方平緩步道繞過,
附近櫻花盛放,
來到篷萊社區公廁,
讓大家在路邊休息,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南庄老街位於台灣苗栗縣南庄鄉鄉治所在地南庄聚落,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具有濃濃的客家懷舊風味,每到假日,總是吸引眾多遊客造訪。主要的景點有永昌宮、老郵局、乃木崎、桂花巷及洗衫坑等。
傳統的老街範圍以中正路為主,兩旁商家林立。由於南庄曾經在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中受創嚴重,其後委由日本人規畫重建工程,造就了今日中正路兩旁多屬兩層樓日式木造建築的景觀。
桂花巷原本只是中正路一條小巷口麵店的名號,透過地方政府及當地業者的刻意營造,該巷及鄰近地區已成為遠近馳名的「桂花巷社區」,逐漸取代中正路而成為旅客所熟悉的南庄老街。老街的主要小吃有客家粄食、客家菜、桂花釀、蛋捲等。
附註二:
南庄遊客中心位在南庄市區中,是南庄列入參山國家風景區之後所設立的。於民國92年4月20日正式成立,主要服務南庄與獅頭山的遊客,因為場地過於狹小,經過約兩年的興建,連同停車場於民國98年正式啟用,當時南庄民宿、餐廳等業者前來助陣為了這件地方大事,當地觀光業者全體動員推出一系列慶祝活動,內容包括:掛牌揭幕儀式、南庄山水旅遊展、南庄遊於藝、南庄老街巡禮、乘風快意逍遙遊、舊情綿綿憶南庄、南庄風情畫等活動,歡迎民眾來體驗南庄的熱情與活力。
南庄遊客中心提供風景區摺頁,食宿交通等旅遊資訊諮詢服務。 平面與地下設有收費停車場,便民貼心服務:線上網路、汽機車充電、輪胎打氣、代客訂房、叫車、行李寄放、輪椅、拐杖、雨傘、老花眼鏡借用等,也是台灣好行南庄線及其 仙山支線、向天湖支線的交會站,中庭廣場假日有街頭藝人表演或鑼鼓隊、電音三太子表演。
附註三:
清嘉慶25年(1820),黃祈英、張大滿、張細滿入南莊開田成業,築南龍圳灌溉水田,日大正13年(1924)11月,鄉民組立「南庄電器商會」,於水汴頭水車發電,設至南庄發電所,供南庄街路夜晚照明,日昭和15年(1940)5月併入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迨民國47年(1958)臺灣電力公司輸電工程完竣,才為臺灣電力公司接收,續運轉至50年4月停止,對本鄉產經發展助益匪淺。
水卞頭桂花巷尾入口處,居民利用灌溉水圳架著多塊石板,搭建而成洗滌場,供附近居民洗衣、洗菜,昔南庄市集的特殊街景,後人沿用描謂「洗衫坑」,每日清晨5、6點以及傍晚時分、仍有不少居民在此洗滌衣物,邊洗衣物邊聊天互通消息,也是南庄大街小巷的八卦中心,成為本鄉特有的傳統景緻。
「洗衫坑」位於南庄老街桂花巷尾的水汴頭,有別於老街的熱鬧,這裡充滿懷舊的寧靜氛圍。水流充沛且水質清澈的灌溉水圳上鋪設十餘塊洗衣石板,為當地居民經常聚集洗衣、清洗蔬果的地點,居民利用灌溉水圳上鋪設十餘塊洗衣石板,一邊洗滌衣物、蔬果,一邊談天、閒話家常的「水汴頭」,更象徵客家婦女與自然共生、勤儉刻苦的傳統精神。
附註四:
清道光六年,彰化閩粵分類械鬥,客族人少敗逃南庄,當時頭目黃斗乃,原名黃祈英,聽聞客族人深受委屈,憤率蕃夜襲竹南街至中港海口閩人,此後;福佬人遷怒客族對客莊報復攻擊,並藉機謊報黃祈英煽動土蕃謀叛,清廷獲報派兵鎮壓,通緝黃祈英。祈英藏身知己徐桂花位文化路上崁住處,但官兵不敢冒入蕃界緝捕,遂以殲滅中港肚客籍黃姓人士為由,迫其族人交出黃祈英,祈英為免族親受到株連,親往竹塹城投案,其妻樟夫人覺兆頭不祥,送別後攜子至百段崎,頭撞大樹殉節而死,徐姓知己聞訊獨自尾隨解官差到彰化刑場,趁夜淺入將祈英首級背回內山,徐氏恐事發牽連族人旋即上吊殉情,遺言與祈英首級合葬,後世流傳1身2首,真愛涕零故事緣由,後人感念徐桂花將文化路及上崁地區統稱桂花巷。
「桂花巷」位於南庄老街內,隱密的巷弄,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隨處充滿古樸的復古氛圍。桂花巷的道路很窄,長度也不長,沿途多為販售各種特色小吃的攤商店家,桂花釀、石板山豬肉、烤班甲、竹筒飯等小吃皆可見滿滿的排隊人潮,巷尾的洗衫坑,也是著名的拍照重點,有別於以往的古拙寧靜,現已成為造訪南庄老街必遊的熱門景點。
附註五:
「永昌宮」初創於明治38年(光緒31年西元1905年),在民國24年關刀山大地震震毀後,由鍾連發先生等八人發起遷建至坎上,經二竣工,於民國四十三年登龕安座。遷建後30年後,於民國75年7月再度興工造廟,至聖神金尊登龕安座。坐東向西的三層樓殿宇,結合現代與傳統建築,正殿主祀三宮大帝、配祀玉皇大帝、天上聖母、五穀先帝、褒忠義民爺、福德正神等神祈,龕上主懸「帝德天尊」的匾額,宮宇莊嚴肅穆。廟內蒐集了早期的銅鐘、木魚,及超過百年的米斗等重要文物和舊時的老照片,展示建廟過程點滴,為南庄鄉民信仰聚會中心。
附註六:
南庄老郵局昔由檜木建造而成的日式辦公廳舍,民國前12年(1900年)5月1日,設立「南庄郵便電信局」,民國35年(1946)5月5日郵電管理委員會改組為交通部台灣郵電總局,合併管理郵政電信業務,改稱為南庄郵電局,民國38年(1949)4月1日交通部台灣郵電總局分管郵政和電信業務,改稱南庄郵局。
現存老郵局建築為民國24年新竹州大地震重建,將側面做為正面使用,採古樸的建築格局,光復後雖曾修繕,但仍保存日式辦公廳舍樸素簡潔的和風色彩,民國85年(1996)7月郵局另覓東村中正路興建大樓,此處便成閒置廳舍,民國90年苗栗縣政府文化局辦理本縣十大歷史建築票選,南庄舊郵局獲選第六名,更與老庄長官邸、乃木崎並列鄉內三大日據時期的文化資產。為促進南庄地方文化活化再利用功能,民國92年10月23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登錄苗栗縣歷史建築保存,現名「南庄文化會館」。
附註七:
日明治30年(1897),第三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將軍,巡查大湖、苗栗附近蕃地至南庄視察,見永昌宮與街道高駁崁阻隔,往來甚為不便,且南庄公學校建校在即,命隨員將大屋坑張屋拆除石板移來鋪陳,便利居民、學童上下學通行之用。
取南庄公學校沿革史冊記載,乃木總督率先拋磚引玉捐出30圓,其後地方人士陸續募集經費,寄附金計本省人17名日本人31名共48名;總額274圓,鋪設石階並經歷多次整修而成。後人為感念乃木希典仁心,於是將石階取名為「乃木崎」,昔稱「乃木板」(NohiZaka),客語稱「乃木崎」(Saka),「崎」斜坡路之意,行走其間古意盎然,
附註八:
蓬萊溪舊稱南河溪,源自八卦力山北麓,聚集加里山東側水流而成,早期河川生態因網捕、毒魚而破壞。民國90年封溪護漁劃設北起永安吊橋,南至大湳溪與八卦力溪會流處全長2.4公里界址,當地人組成護漁隊,在村民的努力下,不只恢復蓬萊溪原有的生態環境,還成為了新景點。91年榮獲內政部營建署第二屆魅力城鄉「優質自然生態景觀獎」,是國內闔家休憩旅遊景點。
蓬萊溪河道蜿蜒景色宜人,得天獨厚天然棲息環境,保育成果﹕ 1.魚類4科9種 2.水生昆蟲10科11種 3.低棲生物6種 4.蜉游植物類9屬14種 5.蜉游動物類3種 6.附生藻類17屬23種 7.鳥類26科49種 8.哺乳類11科12種 9.爬蟲類6科14種 10.蛙類4科16種 11.蝶類7科22種,皆屬在地原生物種,園區全線沿岸修築木棧道,便利遊客舒適、安全欣賞水陸動植物生態,地方政府戮力生態保育先驅,庚續護魚河段保育使命,落實關懷生態環境,希冀完善維護管理機制,讓後代子孫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期使生態教育題材永續傳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