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月18日星期六 天氣晴轉陰
小蟲蟲的期末考終於結束了,今天中午到位於松江路的大戈壁蒙古烤肉吃飯慶祝,今天也是蟲爸、蟲媽結婚17週年紀念日-但蟲爸忘了,蟲媽臉色不豫好久…,大戈壁的裝潢比較復古,中間有一個沙拉吧,每桌附有一個火鍋,蒙古烤肉設在角落,我們11:00就到了,廣大餐廳座位沒有想像中的人潮,但隨著時間接近中午,漸漸有大批客人上門…,蟲爸吃沙拉吧就飽了,蟲媽堅持要吃蒙古烤肉,這餐吃得好飽-蟲爸的身體退化到連食量都大減…,
下午蟲爸打算到角板山玩(附註一),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三號省道接台四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七號省道直行接北橫公路直行至角板山依指標前進即可到達角板山形像商圈(附註二)。
今天的遊客比想像中的多-停車場客滿,蟲爸只能停路旁白線,
沿著主要道路往前走,這裏是角板山形像商圈的商業區,一開始是小吃店,這裏賣的東西大同小異-多是油炸菇類,生鮮乾貨也是大宗,
路口有一間大廟是信仰中心,在國小前有一座挑高涼亭,這裏我們每次必來,蟲蟲們一定要躺在大人的腿上才肯罷休,今天的天氣寒冷,全副武裝還得縮著脖子…,
沒多久來到角板山公園,
角板山公園有一株大樹,多年前蟲蟲們還在樹上照過像,
蟲媽急著去買麥芽棒棒糖,讓蟲蟲們先在附近休息,
和蟲媽會合後我們開始散步,通往吊橋的路旁滿是小攤販,熱食吸引了眾多遊客光顧生意,
涼亭旁是通往角板山台地的出入口,石階步道可通溪口吊橋。一路而下,幾乎都是石階路,約十五分鐘,抵達溪口吊橋。 吊橋橫越溪谷,橋板寬不及一公尺,僅容兩人擦身而過而已,角板山公園與溪口吊橋之間的落差頗大, 至少在一、兩百公尺之間。從旁邊有一座賞景步道,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漢溪和角板山台地的秀麗風光 ,欄杆處,憑欄俯瞰溪口台地。大漢溪溪谷之上,台地三、四層,山巒亦前後層層, 這裡是角板山公園展望最佳之處。
我們沿著賞景步道往前走,這裏的座位區有的是固定的水泥座位,有的是公園式的半木造座椅,望遠鏡後方有一座造型圖騰,遠看非常有型,
這裏有水池、巨木、半雕謝的梅花、還有開得零零落落的山櫻花,
公園的一角,佇立著一座蔣介石的銅像, 孤獨地朝向溪口台地。銅像的正面鑲著一塊大理石,刻著「永懷領袖」四個字,大理色的白色 紋理透出大半的紅褐鏽色,
我們沿著步道走到底,這裏有一座高台,
可以遠眺蔣公行館,這個角度非常好,廣大的斜坡草皮可以看到移植不久的櫻花和在其間移動的遊客,瞭望台和思親亭近在眼前…,
高台旁有道路可以通往吊橋,這個坡挺陡,為了怕影響即將成行的台南之旅蟲爸不想多耗體能…,我們開始往回走,
沒多久來到救國團復興山莊,角板山台地,位於大漢溪上游。這裡的河流彎曲處,形成河階台地。台地層層,被山巒包圍, 層巒疊嶂,景色秀麗。先總統蔣介石以其地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的溪口鎮,而將角板山山下的河階台地 命名為「溪口台地」,因為深愛此地此景,所以在角板山建立了兩處行館。
兩處行館的其中一間位於「角板山公園」內,後來在民國八十 幾年間(1990年代)因失火而焚毀,原址改建為救國團復興山莊。
蔣介石的另一間行館則維持舊貌,後來交由桃園縣政府接手管理, 規劃為「角板山賓館風景區」,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開放給民眾參觀。園內並放置了十二位國內外知名 藝術家所設計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遊客遊覽觀賞。「角板山賓館風景區」園內林木扶疏,遍植梅花,又有步道涼亭, 池塘曲徑,而成為角板山新興的景點。
經過了夫妻樹
進到復興山莊內上廁所,這裏有一條走廊,陳列了多年前蔣介石和附近居民互動的照片,
走廊的轉角有一間餐廳,在裏面喝下午茶的住客頗多,最後來到大廳,這裏是開放空間,除了可以辦理入住事宜外還可以休息,
我們在這裏休息了一會兒就離開復興山莊,復興山莊門口有一大片梅園,可惜梅花已經落得差不多了,
來到復興亭,這裏是一處廣場,司令台後方是一座高牆,
蟲爸每次來都會攀上高牆,但今天蟲爸失敗了,第一次攀爬手指就磨破皮,
胖蟲蟲和小蟲蟲也模仿蟲爸想要爬上去…,
從司令台後方難爬,從前方就容易多了,
蟲爸很輕易就翻到牆頂,從牆上往後方看,好高呀-真是恐佈…,
廣場四周種了許多大樹,
招牌石刻就在路邊,
我們沿著老街往回走,蟲媽進到店裏問了香菇價位後就離開了-嫌貴,
在附近的公車站旁和聖誔樹合照後
我們往蔣公行館的方向走,
蔣公行館就在停車場附近,
我們往右下方走-先到戰備隧道,
戰備隧道得先走一段下坡路,入口不是很起眼,
鑽進去後是兩片厚厚的鐵門,
隧道的空間寬敞,兩旁排列了蔣介石當年的照片和各種敘述,
隧道並不長,走完後來到一座階梯前,這座階梯好陡,但不是很長,
氣喘噓噓的走到蔣公行館,
蔣公行館外是一片廣場,梅花竟然還沒有完全凋謝,
廣場的右方有一座圖騰,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我們開始逛行館,這裏總共有四間展館,前方三間,後方一間,展示的照片、資料都是極珍貴的史料,蟲爸有經歷過這個年代-看得津津有味,蟲蟲們就不行,擺明的是在沙發上休息…,
我們往思親亭的方向前進,這條步道前方種梅花,
後方種大樹,
氛圍非常好,觀景台下方有一個斜坡大草原,
草原周邊種了一圈櫻花,雖然櫻花尚未盛放,但已有點點紅蕊映照大地…,
回到觀景台,這裏是觀賞大漢溪的好地點,
可惜今天的天氣有點霾害,觀景台的人潮眾多,好不容易才找到角度拍照
-期間蟲蟲們坐著休息,
思親亭的人潮更多,這裏有成排的說明牌,在參天綠蔭下風景好得不得了…,
回程我們走環湖步道,路途中遇到一棵橘子樹,這棵橘子樹長得好高-樹果好假…,
一路上不斷遇到造型圖騰,蟲媽看不懂,蟲爸提醒她這就是藝術…,
人工湖旁邊也有一座類似石英結晶的圖騰,
四周圍種滿了櫻花,
湖水偏黃,越往裏走水色越清,到後來還有生態水池,
湖旁的造景不斷變幻,有的地方種了梅花,有的地方種了大樹,越過湖面看過去真是人間仙境…,
接近遊客中心時有一條水泥步道,從這裏可以接到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前方有一座瞭望台,瞭望台前的梅花開得好盛,在這條路上所有目光的焦點都在這株梅花上,
瞭望台上遊客眾多,蟲爸還是用力的拍照,
洗手間旁的咖啡簡餐廳終於開門營業了,生意還不惡,
上完洗手間後我們往回拍梅園-梅花已經開始抽新芽了,
我們慢慢往出口走,大門口附近最鮮明的就是樟腦寮了,
蟲媽不想逛腦寮,我們先到遊客中心看一看,
遊客中心除了各種造型圖騰外,經營餐飲店,規模很大但客人不多,
回到大門廣場前休息一會兒,
我們要回家了,回程一路車行順暢,晚上小蟲蟲和阿亮玩得不亦樂乎,但阿亮好像生病-玩到一半就睡著了,阿亮今年要考高中,複雜多變的十二年國教制度讓阿亮注定成為白老鼠,小妹堅持準備考試期間不外出旅遊,身為老師的妹夫可就苦了-好不容易熬到寒假卻無法出門散心…,小妹今天提早到-還準備了許多菜,她今天的心情不太好-對老媽慣性的嘮叼不是很耐煩,蟲爸看狀況不對,看完妹夫準備的影片-總鋪師就溜回家了,回到家才發現時間已經超過23:30。
附註一:
角板山位於進入北部橫貫公路復興村內,海拔636公尺,為群山中的高台地,隸屬桃園縣復興鄉,四季氣候溫和,享有『台灣盧山』的美名。四周群峰南北插山、李崠山、枕頭山等羅列、空氣清新,鍾靈毓秀氣勢不凡。這裡建有二處蔣介石的行館,現已開放為角板山觀光勝地,角板山公園在角板山西南側。園內古木林立,春季亦素賞花熱門景點,公園步道可下台階直抵大漢溪畔,並有吊橋連繫對岸的溪口台地。
附註二:
現在的角板山已經利用原有的景觀,再配合泰雅族的人文特色、和香菇等農業特產,統一規劃成「角板山形象商圈」。從北橫彎進入社區,一路行來都是泰雅圖騰,還有整齊劃一的商店招牌,主要道路的盡頭就是角板山公園,公園左前方是救國團活動中心,活動中心的右側即是蔣公行館。
角板山公園又名「復興公園」,位於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十數棵高大的楓樹,在深秋時常以淒艷的楓紅,引人駐足遐思。另外亦有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每到花季,園內一片粉紅黛綠的花海,非常動人。花木扶疏,綠蔭蔽天,空氣清新怡人。有角板尋梅為桃園八景之一,梅林遍佈是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花季時一片清幽淡雅的花海,令人著迷。深秋時節,楓紅與綠林相襯托,點綴公園別具風采。
園內古木林立,春季亦素賞花熱門景點,公園步道可下台階直抵大漢溪畔,並有吊橋連繫對岸的溪口台地。 溪口台地是大漢溪在流經復興鄉角板山南面時,河道大轉彎所形成的一塊三角形台地,共呈四層台階,上兩層為梯田、下兩層為草坪,第三層還有小公園,是地理教學的最佳戶外場景。由角板山可於思親亭眺望,或者由角板山公園下方石階往下,過溪口吊橋亦可抵達台地。溪口吊橋是一座相當細長且優美的吊橋,已經有四十餘年的歷史,吊橋中央可觀賞美麗的大漢溪河谷風貌與水庫豐沛蓄水量。
早年的角板山行館現已成為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原本為木造建築,一場大火後重建為新的四層樓建築,仍留有歷史味道的是當年蔣公隨扈及侍衛居住的太子樓。1950年10月蔣介石與夫人在太子樓前分別種下一棵榕樹,多年後枝幹呈現相互交抱姿態,彷彿一對深情相擁的夫妻,因此取名為「夫妻樹」。
新的行館位於角板山對面的介壽國小旁,館內展出蔣公生前文物、舊照片、紀錄片,還有蔣公至角板山停留的生活資料。而園內十幾件來自各國的雕塑品,更增加了許多藝術氣息,還有許多茂密的梅樹,讓公園更加雅致。
公園右側即是先總統 蔣公行館,其陳設維持原貌,左側松下可遠眺峽谷風光、溪口谷地,賓館內有一條神秘的隧道是當年位於山洞中之作戰指揮所,開放供民眾參觀,
角板山行館是昔日先總統 蔣公(蔣介石先生)足跡常至,戀眷其美景的寄居行館之一,李登輝總統就任後,整理園景,其陳設維持原貌,行館內的擺設令人感觸良多,尤其在極富盛名的思親亭旁,有一條通向下方河谷溪口吊橋的石階步道,遊客徒步順勢而走,單程約四十分鐘至一小時,可以訪視擁有近四十年歷史的溪口吊橋,站在吊橋中央可觀看壯觀的大漢溪水位與水庫豐沛蓄水量,景色極佳。
角板山行館佔地六公頃,展出內容包括蔣公生前文物、舊照片、紀錄片,讓國內民眾可以一窺究竟。其中為了增強展覽的可看,也借調黨史館內從未公開的「侍衛日志」,內容記載蔣公在一九四九年六月辭去總統職務、國事混亂之際首度來到角板山,及一九五六年七月在角板山停留兩周的生活點滴。園內多了十二件來自各國的雕塑品,使園內增添了不少藝術氣息,也有梅、柏、松等林蔭綠樹點綴園內,是一處值得一遊的景點。
角板山公園館座落於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台地,四十九年興建,合計房屋四棟,正房內有客廳、餐廳、主臥房及客房各一,其餘三棟為警衛及隨從人員房舍,全部面積共2000.59平方公尺。本賓館視野遼闊、小徑蜿蜒、清幽雅致、四時花木扶疏、綠意盎然,且濱臨石門水庫,青山環繞、藍天碧波、相映成趣。晨昏之際,微風扶面、山嵐輕移,悠然漫步其間,和平寧靜,令人心曠神怡,故先總統蔣公生前常偕夫人來此小住,聽松濤,賞雪梅,怡然而有所得。
往行館左下階梯走下園內的「避難神秘隧道」已開放參觀,讓人可以感受當年的神秘!神秘避難隧道長80公尺、寬4公尺、高3公尺,當年做為蔣介石緊急避難之用。走入洞內可看到相當厚實的防彈鋼門,走道兩側現已彩繪著原住民圖騰,厚實水泥隧道令人感覺到相當安全,
公園內景色最佳之處為「思親亭」,位於賓館風景區之南隅,可以俯瞰溪口台地。佇立亭內可遠望大漢溪在此轉彎所形成的河階地形,天氣晴朗時遠望山景,令人心曠神怡。原為蔣公以角板山酷似浙江奉化溪口故里的風光,而在公餘和夫人遊憩、眺望之處,蔣公在此籌劃國家大計、或緬懷先人,怡然自得經常停留。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蔣介石逝世時,蔣經國居喪期間,經常由慈湖至此地駐足停留,曾發表「梅臺思親」之文,後來因此將此亭命名為「思親亭」。
為了替角板山增添藝文氣息,與世界藝術大師接軌,桃園縣政府於2003年邀請吳炫三等12位國際大師,在園區內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成為第一處世界級「雕塑公園」與公共藝術教育園地,由於雕塑作品十分具有創意,並融入當地景觀,帶動角板山的觀光熱度。
在19世紀時,天然樟樹所提煉而成的樟腦,在當時是極為重要的原物料,而復興鄉角板山更曾為全臺灣最主要的伐樟製腦集散中心,角板山行館園區內尚保存著國內唯一之「樟腦收納所」是極具有歷史意義之建築物,且園區內仍有十餘株樹齡已近百年之老樟樹,見證樟腦歷史的興盛與衰落;另角板山行館曾為先總統蔣公與其夫人蔣宋美齡居住之行館,園區內遍植梅樹,每至冷冬時節梅花綻放,常吸引遊客特地到園區駐足觀賞。
整體而言,「角板山賓館風景區」占地較廣,大於角板山公園, 內涵較多元而豐富,有蔣介石的行館、神秘地下通道,有藝術雕刻作品,也有梅、柏、松等林蔭綠樹點 綴園內,是一處值得一遊的景點。
以上部份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82)復興.角板山公園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