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1月17日星期日 天氣:陰
小蟲蟲上週五開始放寒假-考完期末考留在學校和同學玩了一週,蟲爸帶蟲媽、胖蟲蟲今天去接他回家順便玩兩天一夜…,04:30起床,05:00出發,先到位於興隆路上的永和豆漿買豬排飯糰、蔥燒餅,早餐在車上解決,先到國道3號清水服務區放風,
在新東陽直營的賣場逛逛,
因為時間還早,餐廳大部份的商家都還沒開門營業,
熟食區的商家也很冷清,
戶外的噴水池公園,
08:20接到小蟲蟲,蟲爸利用車用導航來到東石漁人碼頭(附註一),
東石漁人碼頭附設超大停車場,停車場側面是美食區
廁所就在旁邊,
出入口設有客家精神造景,
美食區的前方是常鱻廊道,
風車亭是具荷蘭風味的大風車
風車亭的斜對面是舞風草坪
麟光大道是一條彩虹迎賓大道
棚架上方是太陽能板,
右手邊是兒童遊樂區
回望綠蔭草坪
來到麟光大道的另一頭,
這棟建築物是荒廢許久的蚵殼屋,蚵殼屋是彩色的造景建築-所有商家都沒有開門營業…,
路旁的婚莎攝影路線-相約北緯23度半,這條走道是日晷大道,在北回歸線的軸線上共有16個國家環燒著-台灣是其之一,步道以16個國家的國旗串連著,
日晷大道的末端是心形造景
開始走漁人步道
在漁人步道旁的休息區坐坐-空氣很涼,風大到幾乎可以把人吹跑…,
漁人步道的盡頭是黑鯛廣場-旁邊是臨港步道,
後方的漁港區波濤洶湧,
遠望親子戲水區
開始走情緣木棧道
情緣木棧道走到底回望,
右手邊設有休息區,
左轉堤岸下方的步道,有便橋通往下方的浮動碼頭
從便橋上回望,
來到第二座便橋,這裏有觀光遊艇-可順遊外傘頂洲
上到堤岸區,來到港口觀景台
遠眺臺灣海峽海景-附近插滿蚵架,
在港口觀景台上回望,
堤岸上的步道叫做星海木棧道
來到第二座觀景台
這片蚵架規模更大,
俯瞰東石漁人碼頭,
接著是第三觀景台
我們看到剛出發的觀光遊艇,
乘風觀景台是二層樓造的觀景平台-平台設計的有如船頭形狀,封閉施工中…,
這裏設有樓梯離開星海木棧道,
來到星海木棧道下方的步道,步道規劃了休憩區-設有木涼亭、木椅
我們在這裏吃中餐-早上在永和豆漿買的飯糰、蟲媽準備的零食…,
回望剛經過的乘風觀景台,
來到東石漁人碼頭下方廣場-設有戲水區及沙坑區,
這裏設有牽罟藝術雕像
經過親子戲水區-讓大家坐坐,
附近設有淋浴間,
親子戲水區有兩隻虎鯨,
海龜溜滑梯,
座頭鯨
人工戲沙區的規模很大,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造景區,
這座造景像是遮陽板,
無處不在的客家造景,
竹爽造景-很像是造型涼亭但卻未設座椅…,
漁你相會造景-愛心拱門串起一條層疊的步道
後方是水舞區,
有一座看台,
在看台上可以俯瞰下方景緻,
來到蚵殼屋的另一頭,
北緯23度半(23.5)日晷塔位於蚵殼屋旁,
日晷塔邊緣的IN23‧5意味著北緯23.5度相約浪漫在嘉-太陽移動時陰影會與不同的時間線對齊,顯示出當時的時刻
牆上的階梯,下半截是真的,上半截是3D造景,蟲媽帶蟲蟲們走上幸福天梯
日晷塔是個小型瞭望台,
從另一側看海…,
回望星海木棧道,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從明清時期開始,東石漁港就是臺灣西部重要的漁船進出港,早期漁獲甚豐,供應全臺各式海產,近年因港內泥沙有淤積現象而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的型態。東石漁港位於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朴子溪出海口,在新漁港區域內興建有漁人碼頭設施,舊港距離新港約 1.5公里,漁人碼頭目前已是成為附近鄉民散步看海景的場所。從每日下午2點起開始拍賣當日漁獲的市場,到產銷中心,一直延伸至海岸堤邊的木棧道,都是東石漁港令人驚喜的改變,尤其是特別設置的臨海觀景休憩區,一長條的散步棧道可以隨意盡覽台灣海峽的壯麗,偶有觀光漁筏經過,成為最經典的漁鄉景色,木棧道上設有休閒座椅,常見一對對情侶,在滿天彩霞與夕陽西沉的餘暉中親密私語。這裡自然也是親子同遊嬉戲的好場所。
東石鄉漁人碼頭,原本是純樸自然的傳統漁鄉,居民都會出海捕魚,如今由於漁人碼頭等觀光景點的建立,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踏青遊玩,也逐漸使傳統的漁鄉產生改變,走上轉型的道路。 嘉義縣近年來努力推動沿海觀光,以「風」、「陽光」、「魚」、「船」等元素建立起漁港的新風貌。而東石漁人碼頭也規畫了「親子戲水區」、「人工白沙灘」吸引眾多遊客,配合周遭的美食街、海產市場、海洋文化館、觀海亭等硬體建設逐漸形成一處豐富特色的觀光景點。
這片臨海的休憩園區也興建了親水區域,最受小朋友喜愛,更棒的是經過藝術家的巧手雕刻,園區內展示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漁夫工作像,收網拉繩,動感十足,也是很精采的角落。
至於美食的部分就交給一旁蓋的美輪美奐的咖啡館吧!這棟設計感絕佳的美食咖啡館採用透明的玻璃圓頂建材,巧妙的將光線帶入咖啡座當中,即便不在戶外也能感受到和煦的陽光。
東石漁人碼頭更希望以新鮮漁產及夕陽美景等資源作為觀光賣點,以港區景觀、文化特色、休閒遊憩及自然生態資源等,打造特有的主題意象,營造出一個具主題特色的觀光據點,繁榮地方經濟。
目前東石漁人碼頭主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觀海亭、浮橋市場、海邊漫步平台等,並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