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2月1日星期四 天氣陰
一早先讓胖蟲蟲泡湯,
院子裏空氣清冷,
08:00早餐才開始,先逛逛飯店周邊設施,這裏是典型的溫泉渡假村,
昨天晚上有下雨,但天一亮雨就停了,
戶外用餐區,
神壇造景,
大門口,
這裏供奉日本神,
後方是小型動物園
販賣部,
穀倉
動物園的另一邊,
來到餐廳門口,
我們選擇坐戶外區,今天的生意清淡-遊客不多,飯店養的邊境牧羊犬和我們討食,
回到房間繼續泡湯,
10:00離開飯店,第一站是十八羅漢山服務區 (附註一),
這裏設有小型停車場,
背景就是光秃秃的羅漢山,
停車場底部設有大樹、石碑造景,
這裏設有高級廁所,
販賣區,
主建物也是賣場,
旁邊有一間工作室
咖啡屋,
休息區,
休息區設有植物造景,與蝶共舞-陳文龍,開啟六龜本地蝴蝶產業興起的陳文龍先生,50年來潛心於蝴蝶培養與研究之外並創作蝴蝶貼畫,因88風災茂林遊客中心倒塌而流逝,廣場一隅立牌感懷與紀念其一生為蝴蝶的努力與奉獻
回望廣場
讓大家在涼亭裏休息,
順著台27甲線往南走,循指標來到新威森林公園(附註二),園區設有停車場,
因「新威行政中心水土保持及週邊設施改善工程」施工,新威森林公園自103年7月21日起全面封園,禁止遊客進入,
門口有一條筆直的步道,步道兩旁種滿了桃花心木,這條步道被新威森林公園大門截斷,我們先往右手邊走,
前方是森林廣場,
桃花心木步道清幽而美麗,路旁不時出現造景,
步道盡頭是施工中的管理中心,
環著草皮區我們來到木棧步道入口
400M 木棧步道才剛完工,
旁邊的森林區滿是落果,
建設中的休息區,
中途休憩亭前方是木棧步道平台
人工溪流還沒放水,
回到車道,右手邊是涼亭,
左手邊是瞭望台,
瞭望台的規模不大,也沒有視野,
只能回望來時的桃花心木車道,
另一段桃花心木步道拍照留念就好,
我們往茂林風景區的方向走,來到牌樓,
這裏設有大型停車場,
停車場邊緣是廁所,公車站牌,
我們往回走,這裏有商店區,
左轉通往布魯布沙吊橋(附註三)
吊橋不寬,可以通行機車,
從布魯布沙吊橋遙望得樂日嘎大橋
吊橋下方是第二停車場,
附近的芒果樹結實纍纍,
來到牌樓方的茂林入口意象公園(附註四),
公園的規模不大,
入口雕塑品園區內保留了未被風災沖走的三支旗桿作為紀念,象徵在逆境中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的精神,
蛻變與希望意象造景
旁邊是涼亭造景,
回望三支旗桿,
遠望全台第三高的得樂日嘎橋(附註五)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十八羅漢山位於台27 甲線上,在六龜區荖濃溪旁,由40餘座直立圓錐狀的山脈所組成,山形有如火焰,所以十八羅漢山又稱六龜火炎山,是六龜區的守護神。此處的地質為一巨厚的礫石層,礫岩層露出水面後,受營力作用的交互影響下,一塊塊的礫石層往下崩落,在下切侵蝕的作用下,形成峰峰獨立的景象,獲得台灣小桂林之稱。礫石層的透水性良好,因此很容易往下侵蝕,然在乾燥期時又能維持陡立峻峭的山坡而成一特殊景觀,植物不易存活,遂有火炎山地形之稱。特殊地形有U型谷、峽谷、山頭、曲流和乾旱溪谷。「十八羅漢山」這名稱便是由於地形奇特如同十八羅漢而來,是六龜最美麗的地理景觀。欣賞十八羅漢山的最佳位置在荖濃溪對岸,從那邊眺望十八羅漢山,可將山水相依的秀麗景象一覽無遺。十八羅漢山為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經多年保護,在深入山區中,可見松鼠與彌猴等野生動物。
「十八羅漢山」的名稱由來要追溯到以前的經濟型態以及當地傳說。當時地區有五座隧道,皆作為種植樟樹用途,生產樟腦丸並從高雄港輸出國外販賣。然而當地盛傳,河裡的六隻石龜興風作浪,使得來往的竹筏翻船,擾亂居民安寧。一段時日後,石龜們為了休息便決定分別潛藏於五座隧道之中,但第六隻石龜依然不得安穩,居民人心惶惶。為了壓制第六隻烏龜,人民祈求觀音菩薩幫助,或許是感動上天,菩薩派遣十八羅漢前來鎮壓,並指示居民開通第六個隧道,將第六隻烏龜安置其中,換得生活平靜。因此人們將此地座落山脈起名為「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服務區位處省道台27甲線旁,八八水災前為六龜遊客中心,在經歷短暫出租經營後,為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於租期結束,茂管處將區內木棧道整建拓寬,營造具原住民特色建築風格,並提供更完善的旅遊設施,重新以促參法招商,委由高雄精緻產業公司經營,租期自即日起至111年,打造該區為東高雄九區(桃源、那瑪夏、茂林、甲仙、杉林、旗山、美濃、六龜與內門區)的農特產展銷中心及產業交流平台,讓到訪的遊客挑選採購最豐富的當地農特產品,另外尚有咖啡、冰飲區及地方小吃美食區,期待遊客在享受咖啡、美食之餘,遠觀美麗山景及欣賞流瀑,享受一趟放鬆的遊憩旅程。
附註二:
新威森林公園位於台28線45km處,在荖濃溪西岸的台地上,本為荖濃溪舊河床的一部份,後來因土質優良而建為苗圃,居民稱為「坪頂」。佔地30甲,以種植樹苗為主,培植的樣種多達 200餘種,為全台最大的苗圃之一。現已改為森林公園,由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經營。
裡面樹林成蔭,春夏綠意盎然,其中以桃花心木、竹子、杉木最多。其中有一條桃花心木大道,周邊綠樹成蔭,冬末初春時,桃花心木的綠葉會呈現紅黃色,加上鋪滿小徑的落葉,景色顯得詩情畫意。 那成排的林木所延伸而成的天然長廊,有著異國風情,常吸引許多情侶前來散步,也是許多新人拍攝婚紗指定的地點。
在公園入口處上坡約100公尺右邊,茂管處新規劃建設北側供遊客休憩亭與400公尺的外環木棧步道,停車場旁建設獨一無二植物造景調溫、節能的男女及無障礙化妝間。
木棧步道中途又有一休憩亭,是觀賞及拍攝新威大橋(紫斑蝶意象)的最佳賞點,更是與親密人談心與來杯咖啡不容錯過的休憩站喔!行徑木棧步道終點,管理處貼心的臨時遊客服務中心迎接、提供旅遊摺頁簡介、及化妝室,
附註三:
88水災過後,茂林風景區遊客中心及旁邊布魯布沙吊橋都被摧毁,紫蝶幽谷的道路柔腸寸斷。地方政府耗資三千多萬元重建布魯布沙吊橋,於民國101年3月2日完工,橋長180公尺、寬1.5公尺,垂直高度相差有1400公尺,跨越濁口溪 ,橋的另一頭就是尾寮山登山口,橋頭上有魯凱族藝術圖騰,充滿原住民風格及童趣,
附註四:
民國98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因颱風挾帶大量豪雨,重創南臺灣,也造成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多處景點坍方,其中原為管理處原辦公室的現址,也難以倖存,大水過後留下滿地瘡痍,只留下辦公室旁三根佇立原地的旗杆。
本址現已重建為「茂林入口意象公園」,設有簡易的休憩設施,作為遊客行程中間的停靠點,讓遊客可以在此稍作休息,還可遠眺全台第三高的得樂日嘎橋,一睹現代建築的工藝之美。夜晚還可以欣賞,由燈光投影在裝置藝術上繽紛絢爛,如幽暗山谷中一座發光的雕像,展現出不同於白天的風采。
園區內保留了未被風災沖走的三支旗桿作為紀念,象徵在逆境中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的精神,更邀請當地烏巴克工作室,協助創作雕塑具有意象的裝置藝術,名為「蛻變」與「希望」,是採用石頭與鋼鐵材質製成,其創作理念為,讓人看見希望,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底部的石雕代表著母體文化,刻劃當地原民失落的歷史,花朵孕育出蝴蝶,意寓大地及山林,是原民族人的母親;三隻飛舞中的紫斑蝶代表茂林區的三個里,正在蛻變長出新生與希望,迎向嶄新的未來。夜晚時打上絢爛的燈光投影效果,更是別有一番風采。
災後管理處也積極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這幾年來致力於茂林國家風景區內的景點重建、生態復甦與觀光行銷;雖然重建之路非常艱辛,期間也遭遇很多的難題與考驗,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與來自各地的協助力量,讓我們得以在風雨中重生信心,加速恢復茂林國家風景區原貌,再現昔日風華。
附註五:
得樂日嘎大橋橫跨荖濃溪支流濁口溪,橋長880公尺,寬10公尺,最大淨高處高52公尺,是全國第3高的預力箱型橋梁,本公路橋為茂林區聯外道,也是通往茂林國家風景區、多納溫泉、紫蝶幽谷等觀光區的唯一道路。
民國98年8月,因莫拉克風災的超大豪雨,導致濁口溪北岸的大片邊坡崩塌,通往山區茂林里、萬山里、多納里的唯一道路中斷。因邊坡崩塌範圍廣大,既有道路無法修復,且災後地質更為脆弱,多有落石,乃由高雄市工務局設計並興建新的聯外道路方案,於民國99年12月14日動工,民國102年4月20日完工,同年5月11日通車。橋名「得樂日嘎」(Teldreka)即是魯凱語中「茂林」本地之名
得樂日嘎大橋為高132鄉道0K+000至1K+200重建計畫中的一部份。新設橋梁需避開道路舊線上方的崩塌區,並跨越水災後寬度增加的濁口溪。得樂日嘎大橋採長跨度預力箱型橋設計,增大跨距、提升橋面高度,以避開洪水的衝擊;橋柱最高高度52公尺,避免於曲流位置落墩,最深的橋墩深度有38公尺,以炸藥開鑿岩盤才得以設置;最低箱梁底海拔157.15公尺,比50年洪水水位高出6.85公尺。橋面寬度10公尺,設雙向兩線道各3.5公尺與路肩各1.5公尺。橋兩端高度差約60公尺,橋面坡度最大為6.75%。工程經費約七億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