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上篇文章:

101年11月11日星期日 天氣陰

蟲爸原本預計還要附近的公園走走,但這裏的遊樂區指標很不明顯-蟲爸找不到,只好直接把車開到王功,王功離溪湖很近,只要順著148縣道走到底右轉就到了(附註二),

 

王功我們暑假時才來過-算是熟門熟路,停車場旁公廁對面就是竹管屋,

剛吃飽飯大家都昏昏沈沈的,先在路邊的休憩區坐一會兒,有一隻小狗跑到腳邊討食,蟲媽和謝老師善心大發-用食物逗弄好久,這隻小狗真不像是流浪犬-長得很飽滿,

等到休息夠了我們開始參觀竹管屋,

 

竹管屋-曾是台灣先民居住的代表性的建築,如今在台灣已難尋蹤影了。目前王功所保存之竹管屋,係民國 85 年全國文藝季-「王功甦醒」活動中,社區發動的義工,依照先民居住的樣式,遵循古老方式興建後所留下來的。


竹管屋的正身是以刺竹為支柱,桂竹為橫樑,再用竹片編織當牆的內襯,外牆則用牛糞、蚵殼粉、黏土混合塗抹於竹片的兩側。門片也是用細的竹片編織成一整片,再對摺以竹子固定成型的。屋頂則用竹片襯底再覆蓋一層稻草或茅草,

 

竹管屋的背面是海寮,

海寮─是王功沿海極為特殊的建築,早期漁民建築在離岸數公里潮間帶沙洲上的海上小屋,皆用稻草和竹子建造而成的。漁民們在其下的沙灘上放養文蛤或牡蠣等,海寮便是他們看守養殖場的瞭望台,也是漲潮時的休閒處,可以免除每天趕兩次潮水的奔波之苦。

  

而海上風波難料,有時舜間大浪即到,海寮就成了海上作業漁民的緊急避難所。任何在附近作業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隨意進入海寮內休息避難,是一種具有互助性質的臨時性建築。從岸上遠眺,竹製的海寮遠在天邊,有如海外仙居,襯映著遼闊的大海藍天,令人心曠神怡。

 

從鹿港鎮南下,沿著「省道台十七線」沿海路,往西走至福興鄉新生路,或繼續南下至芳苑鄉芳漢路四百八十五巷右轉,分別就是福寶濕地、漢寶濕地,最是適合野鳥生長的生態環境。只要事前與彰化縣環保聯盟漢寶家族報名,生態解說員會耐心地指導賞鳥族如何賞鳥及分辨過境的候鳥。


溼地終年常見留鳥有緋秧雞、竭頭鷦鶯、紅鳩,候鳥有小燕鷗、赤足鷸,賞鳥人透過望遠鏡,可看見大白鷺伸長脖子在水田邊覓食,紅冠水雞優遊在池塘內戲水,讓人驚艷,絕對不虛此行。

通往海寮的木板路有點破爛,蟲爸很想穿了護襠再來走,海寮基本上是由海堤向外延伸,沿著海堤建有步道,每隔一段距離設有休息區,

蟲爸回頭開車接了大家就往王功生態景觀橋出發,王功生態景觀橋位於彰化王功漁港,橫跨後港溪,可遠眺後港溪出海口及王功漁港景緻。於近則可觀賞後港溪潮間帶生態景觀。因此橋樑的設計將著重於人行其間的觀景變化與停留賞景的功能。在細膩考量人的活動和微氣候的調節之後,以設置隨動線變化的折板來賦予橋型特出的個性,又兼具擋風、遮陽與扶手的功能。


橋樑型式本身利用拱與折板結合成一俐落的橋型,在兩道海堤中如一輕巧的雕塑。主結構為鋼骨結合混凝土,以拱的型態傳遞力量。烤漆的鋼板為主要包覆材料,動態的折板變化將豐富觀景的樂趣,而玻璃的設置也使停留區免於強風的困擾。地枰舖以防腐與防鹽處理的南方松木,營造親切自然的質感。此外,結合生態解說設施及運用自給自足與無污染的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板)落實生態與環保的意義。

 

蟲爸一行人施施然的走過王功生態景觀橋,這座橋的已經出現老態,許多地方都已腐朽,但基本上安全無虞,

 

站在橋上看著遠處的紅樹林景觀還蠻壯觀的,

 

過橋後是飲食區,這條路可以通往王功漁港-我們等會也會開車經過,

 

在附近的休憩區坐了好一會兒才回頭,

 

蟲爸開車繞回王功漁港,今天的人車不多-很順利的停好車,遊客中心是商品販賣區,

 

有食物和貝殼手工藝品,蟲媽買了一些懷古零食在路上吃,

 

遊客中心的外圍有一間洗手間-可供人洗腳,

 

休息區很有造型,

 

食物販賣區人聲鼎沸,

 

蟲爸選擇走紅樹林步道,

 

這條步道是木製棧道,路旁滿是綠色植物,

 

不時有岔路可以通往紅樹林觀景台,來到王功漁港,走下淺灘,潮間帶有活蹦亂跳的彈塗魚、成群的招潮蟹張著螯,像是向您招手,不過,害羞的牠們一見人走近,又立即躲回沙土中,幸運的話在泥土間會摸到蛤仔。接著沿著王功燈塔後方堤岸道路往新寶村方向走,有一大片紅樹林,這是縣府農業局辛苦多年才復育成功,一公尺高的紅樹林裡有白鷺鷥等水鳥棲息,保持最原始生態,是很棒的親子教室。

 

芳苑鄉的王功漁港、白馬峰的紅樹林於1983年由水利局植栽作為護堤,這兩區以白馬峰的種類最多有水筆仔、欖李、海茄苳、五梨跤,這四種是目前台灣僅存的紅樹林數種。紅樹林最佳的生長環境是淡鹹水交界的河口處和潮溝,因為普天宮海岸有大排水溝的出海口,生態環境很類似河口環境,因此在這裡紅樹林可以生長的很好,成為芳苑部份的鷺科鳥類在此棲息的環境。常可發現小白鷺、夜鷺等鷺科鳥類在紅樹林上棲息,在退潮期間,有些鷸科或是鷺科鳥類等在紅樹林邊緣覓食。在這裡常見到的鳥類有青足鷸、磯鷸、高蹺、小白鷺、牛背鷺和夜鷺等。

 

在觀景台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回到主步道,這裏有一座大型涼亭,

 

我們坐了一會兒就往燈塔的方向走,

 

芳苑燈塔位於王功漁港旁,於1983年竣工啟用,是一座國際燈塔,屬於基隆海關管轄。雖然名為芳苑燈塔,但位於王功漁港旁,因此人們都以王功燈塔稱之,而忘了它的正名。

塔身為八角形黑白相間直條紋造型,塔高37.9公尺,光程16.6 浬,光力可達28.000支燭光,每10秒明5秒暗5秒,每天日落時分開始放送光明,一直到日出時分才關閉。負責警告大船此處容易擱淺,請轉往台中港停靠。

為台灣本島最高之燈塔,王功重要的地標,也是西海岸航行船隻的海上明燈。

 

沒多久就上到海堤了,這裏好像固定會有流動攤販提供遊客熱食,

 

從這裏可以明顯的看到芳苑燈塔和王著之弓橋,

 

王者之弓橋位於漁港出海口,港區的南緣,為一座跨港景觀橋,其造型係以本地地名「王功」引申「王者之弓」構思。王者之弓橋橋長82公尺,寬4.5公尺;拱頂高20公尺,橋版面最高8公尺。橋樑材質採用最容易塑形之鋼料,呈現幾何之美,塑造彰化海岸地區性景觀為意象,此點也成為遊客的最佳據點。賞景棧道及平台、堤岸成排的風車造景等,不僅充分表現出王功漁港之美,更吸引遊客的眼光及觀光休閒人潮,

 

海堤的另一個方向有一列大型的風車發電區,巨大風車迎風而立-形成一個包圍圈,遠遠望去十分壯觀,

 

再往下走就是潮間帶了,

 

王功溼地屬於沿海濕地。王功附近的漢寶濕地,位於彰化縣福興及芳苑兩鄉交界處的沿海地帶,是台灣西海岸的中心位置,它擁有3800公頃的潮間灘地,1800公頃的廢耕農地、魚塭等環境,可謂濁水溪的不穩定河道變動而沖刷出的濕地。

王功地區沿岸的潮間帶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景觀,諸如赤嘴、文蛤、二枚貝、招潮蟹、台灣螻蛄蝦和彈塗魚、小皮管、藤壺、各種鳥類等蹤跡。其中台灣招潮蟹屬於台灣特有種,台灣螻蛄蝦也是本地區特有的生物,在美食街上蝦猴成為當地的特有美食。目前彰化區漁會計畫在王功漁港外的灘地,劃定台灣螻蛄蝦保育區,未來王功海灘除了蚵田景觀,又多了台灣螻蛄蝦保育區,適合全家大小從事濱海生物的生態教育與觀察等體驗活動,是一趟豐富的生態之旅。

 

目前王功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仍然是農漁牧業,其中以養蚵業最具代表性。王功雖然位於風頭水尾,屬於偏遠漁村,但是自民國 85年在本地辦理全國文藝季活動—王功甦醒活動之後,國民對王功地區的觀光遊憩產生極高的興趣,王功珍珠蚵美食讓遊客趨之若鶩,為王功帶來人潮及錢潮,蚵民生產牡蠣供不應求,王功蚵產業進入一個黃金時期。

 

今天的風好大,夏日四處可見的觀光鐵牛車今天生意明顯的少了很多,鐵牛車可以帶遊客深入潮間帶到接近外海的蚵田遊覽順便挖蛤仔,蟲媽和謝老師不喜歡手腳弄得髒兮兮-不考慮參加鐵牛車活動,

 

今天的夕陽藏在雲後,風景不如夏日傍晚,但清麗的氛圍還是別有特色,

 

我們在這裏吹了好一會兒風直到蟲媽嚷嚷頭痛才離開,

 

回程走馬路,一路不時可以看到王者之弓橋,

 

有一座DIY教室上方是觀景區,走上觀景區的階梯十分壯觀,

 

這裏可以四面八方取景,正面可以看到王者之弓橋和夕陽,

 

背面是紅樹林區和風力發電區,

 

右手邊是芳苑燈塔,

 

左手邊是運河區…,今天的風真大,我們躲在有靠背的座椅區躲風,這時夕陽出現了,溫和的光線讓人彷彿進入仙境,

 

沒多久竟然又下起雨來了,大家開始往回走,

 

晚餐我們到洪維身餐廳解決,經營六十幾年的洪維身蚵仔炸,因2002年躍上國宴舞台的機緣,成為當地人的熱門話題,蟲媽點了蚵仔大餐(沒點價格偏貴的蚵仔湯),

 

吃飽後我們循來時路回台北,今天的高速公路塞車嚴重,蟲爸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回到家。

 

溪湖糖廠規劃得很好,算是一個小而美的景點,

 

五分車的距離適中價格合理,輔以導覽員的解說讓整個旅途沒有冷場,

 

製糖工廠的解說員和善親切,讓我們明白當年糖廠的輝煌歷史,

 

王功的旅遊景點多而密集,景色十分美麗,今天上午出發時北部下著零星陣雨,到了溪湖糖廠轉為陰天,搭上五分車時太陽公公露臉了,此後天氣時陰時晴,下午的天氣以陰天為主,將要離開時竟然下起陣雨,雨勢不大,沒一會兒就停了,這種天氣最適合旅遊,感謝謝老師熱情參與本次旅行,下次的賞楓之旅再一起去玩。

附註二:

王功,舊名王宮,台灣地名,位於彰化縣芳苑鄉,居王功漁港之西,是148縣道起點。王功的興盛衰落全與漁港緊連,境內寺廟於此時期內應運而生,如:壽山宮、福海宮皆是當地居民的重要信仰,後期發展成觀光及美食,如:王功夕照成為王功漁火節活動主題,以及芳漢路是以蚵嗲為主的美食街。如今,王功為一觀光兼具商業的市集。

 

據知最早開墾王功是林晉璧、林晉玉,兩兄弟自福建同安渡海來台,上岸後就開始徒步尋找開墾地,後來看到如似蓮花般的地方,於是落腳在王功開墾。起初,當時地方上無名可謂之,直到蓋起一座位於海邊的宮廟,主祀池王爺,村民便將池王爺的宮廟做為當地的名字,「王宮」之名由此而生。現今,該廟原址是因貼近於海堤,為顧及池王爺尊像的安危,已遷往內陸的壽山宮取代之。據《煙墩二百年:台灣地區燈塔巡禮》記載,日治時期是使用王宮此名,國民政府遷台後,將「宮」改成「功」,形成今名所見。

 

清嘉慶年間,鹿港的港道被泥沙淤塞,大型商船轉向南方的王功漁港停舶,藉由舢舨這類小型船向北至鹿港運送,當時王功至鹿港之間的外海淤積一條長洲,而成了與海岸線隔一條海溝,因此受到長洲的屏障,往鹿港的小型船行經這條海溝得以平穩抵達,使王功漁港成為了鹿港的外港,也間接地促使鹿港郊商捐款至王功建廟,比如:福海宮原是彰化縣令楊桂森倡議興建,後來辭官而停工,由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接手,在鹿港郊商資助下得以完工,成為王功第一座媽祖廟。好景不長,王功的港道在清道光年間淤塞,直到國民政府遷台後,先進行1966年至1968年填海造地,完成總面積462公頃的海埔新生地是做為魚塭養殖,翌年完成王功漁港濬深工程,才有改善港道淤塞的情況,可使較舢舨大型的漁船進出,但南北相距甚遠的燈塔,無法照映王功外海的船艘,關稅總局於1983年在王功漁港興建高37.4公尺燈塔一座,呈現黑白相間直條紋塔身。

 

王功與鹿港皆有三百餘年養歷史,早期是採用插篊法養殖,由於直接將竹竿插入海灘地,會有長時間浸泡於海水中而易腐蝕現象出現,並有易受蚵螺等蟲害會影響收益,如今王功外海佈滿蚵田,大多是屬平掛方式養殖,可見蚵車在蚵田間道路上進出,擁有高載運、機動佳的收益,在近海養殖人家已甚少使用筏類船艘運送。一上岸後,自王功漁港開始沿堤防道路往東而行,道路旁林立海鮮店,至王功市區的芳漢路上,長約740公尺兩旁皆是蚵類炸食的小吃店,其實在1996年前,芳漢路只有幾家專賣蚵嗲的店家,舉辦「王功甦醒」活動後才有很大改變。

 

王功已於2000年代開始,轉型朝向觀光與美食發展,如:王功市區的芳漢路是以美食街轉型成形象商圈,以及「王功漁火節」在2005年開始舉辦,其名是自王功觀看台灣海峽夕照,漁民仍在海上行船,景似點點星火般而得。

 

王功漁港位於王功海埔新生地西南角,緊鄰後港溪出海口,是彰化地區唯一的漁港。民國五十七年政府利用該地區約十餘公頃的海埔新生地分二期進行現代化港區工程闢建,其中陸地面積約為八公頃、水域面積近十公頃,碼頭長度為三百三十六公尺,目前有動力舢舨近二十艘、塑膠漁筏近二百艘。由於港內容易淤積泥沙,漁船退潮時不能航行,只有滿潮時才能進出漁港,使得大型漁船漸漸減少,漁港功能也漸漸退去。港內現停靠的塑膠漁筏,多為養蚵漁民採收時,隨潮汐漲退進出漁港載運蚵的交通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