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11月25日星期日 天氣晴
這幾天很潮溼,昨天帶胖蟲蟲到十分寮的行程被大雨所阻-在十分遊客中心裏看著四廣潭吊橋望水興歎,根據氣象報告,今天是東北季風型天氣的空檔-會出太陽,蟲爸打算依蟲媽的建議到武陵農場賞楓(附註一),
上午5:15出門,接到謝老師後從新店上北二高接北宜高,下羅東交流道往三星方向接台七線,到棲蘭接台七甲線循指標至武陵農場 (行車時間約3.5小時),台7甲線的路況不好,一開始多處塌方及路基流失,僅能單向通行,好在時間還早-車不多,過了英仕後路況轉好,一路車行順暢,上午9:00到達武陵農場,
我們在國民賓館旁上洗手間,洗手間門前的楓紅明顯,
沿著楓林木屋走,會遇到一個廣場,
今年的楓葉季已近尾聲,反而是落羽松最吸引目光,
楓林木屋區走完,我們上車朝入口花園區前進,
穿過迎賓楓來到農場,尚未踏入楓林,在入口花園區,大片的墨西哥鼠尾草一片粉紫,就已捉住蟲爸的目光。
蟲媽在花叢中鑙進鑽出的尋找最佳最景角度,
墨西哥鼠尾草區的旁邊有一大片花區,這一區種滿了類似包心菜的巨型花苞,
數大就是美,蟲爸一視同仁的以她們為背景猛按快門…,
往下走是第一座涼亭,這裏的涼亭規模宏大,氣勢不凡,
涼亭的旁邊有一座花架,春來以紫色和白色花串引人的紫藤花,冬來也不甘寂寞,綠葉在紫藤花架兀自黃艷起來,雖然無花,深深淺淺的黃也為農場秋色加分。
花架旁是小橋流水,小橋上滿是遊客在取景拍照,
過了橋就來到第二座涼亭,讓蟲蟲們休息一會順便等蟲媽和謝老師…,
接著就是銀杏步道,
從花園區開始,一路行經遊客中心再往場本部,視覺上充滿層次變化。首先遇到幾株加拿大黃楓,遠處又有一片葉子都已轉黃的銀杏,走在樹下,陽光映照有如被黃色的光暈所籠罩,無邊秋色十分浪漫。
多見於北國的銀杏,這幾年武陵農場栽種不少,雖然植株還不夠大,冬來一樣綠葉穿黃衣,而且形成一整片的鵝黃景觀,比起楓香的黃顏毫不遜色,扇狀葉片相當討喜,也是遊人最愛收集的對象。現正值銀杏黃葉盛期,賞葉正是時候。
距離行政中心約600公尺遠的桃花莊,內有6至8株的銀杏樹,樹齡約8至15年,微風吹拂,上百片金黃樹葉飛落,十分壯觀。
謝老師沒帶單眼像機,今天只能用智慧型手機拍照,
她對銀杏很有狂熱,以蟲媽為模特兒拍了好多照片,我們在這裏停留了好久,沿著賞鳥步道繼續出發時只發現四處都是光秃秃的桃樹,
大量的枯枝結合成一幅好猙獰的景像,
七家灣溪在步道旁洶湧前進,
巨大的聲響結合四周圍的鳥語花香襯托出壯麗的淒美山景,
路旁的第三座涼亭坐滿了遊客,蟲媽說他們是富邦的旅遊團體,只見他們三五成群在玩年輕男女的遊戲…,
小蟲蟲想上廁所,蟲爸帶他走松林大道,松林大道樹木高大氣派,走在裏面好像進到冰箱-溫度瞬間下降1-2度…,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武陵農場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是雪霸國家公園的重要遊憩據點,海拔1750公尺~2200公尺,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經營之公有事業。與清境農場、福壽山農場合稱為台灣三大高山農場。
武陵農場成立於民國52年5月間,以輔導、安置榮民從事農業生產及發展觀光旅遊之服務事業,提供榮民就業安置之工作機會為主,建場以來利用高冷地特有之天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栽培落葉果樹及夏季高冷蔬菜,確曾創造高冷地區農業經營的輝煌成果;近年來,為因應貿易自由化及配合政府,集水區(德基水庫)地利用之環境保護政策,目前正積極推動農場產業之轉型,透過整體規劃,期以有限之土地,在農業經營、觀光遊憩和環境保育方面做合理的分配使用,以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及事業永續經營。
武陵農場為雪山山脈所圍繞而成的狹長形山谷,大甲溪上游及七家灣溪穿流其中,場區位於深山,水流充沛。櫻花鈎吻鮭及七家灣遺址是武陵最具稀有性與獨特性的生態旅遊資源。武陵四秀及雪山群峰,更是台灣山嶽界膾炙人口的聖山。 到武陵必遊的桃山瀑布,因瀑布水量非常大,站在涼亭就可以感受到水氣,如同感受煙聲,又名煙聲瀑布。 武陵秋冬之際楓紅迷人,又有台灣九寨溝的美譽。聖稜線為雪山山脈從大霸尖山至雪山之間高峻的連峰稜線,亦為台灣高山縱走的重要路線之一。
早在中橫公路尚未通車之前,大甲溪上游是台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原鄉,台中市和平區的環山、松茂、梨山、佳陽等部落的居民都過著自耕農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中橫公路支線在民國四十七年通車後,陸續有人移居到武陵地區從事森林作業與農墾活動,名為「台灣榮民農墾服務所」的墾荒隊伍,即開始在這個地區設立「武陵農墾區」。
民國五十二年春天,當時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故總統 蔣經國 先生,不畏艱難,翻山越嶺,親自實地勘察,將原屬榮民農墾處的武陵墾區,於當年五月十日正式命名為「武陵農場」,
農場成立初期以安置國軍退除役官兵從事農業生產為主,開發東西橫貫公路沿線之山地農業資源,並成為輔導會所屬山地農場之一。近年來為因應時代潮流與任務, 及配合政府推動發展觀光產業、國土保育政策,乃自民國 79 年起分 2 期發展 12 年觀光轉型計畫,期以農業與觀光發展相輔相成, 以有限資源,在榮民照顧、榮民安置、產業經營、觀光旅遊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兼籌並顧,以確保資源永續利用, 促其達到產業永續經營之目標。
古時魏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寫偶入桃花林的驚豔心情;今日的武陵農場,以春之花海、夏之果蔬、秋之楓紅、冬之瑞雪,提供國人高品質的旅遊服務,讓古人的桃源夢境,真實呈現! 武陵農場除了因海拔較高,是台灣著名的避暑勝地(夏季平均溫度廿二度﹞;近年來,因山野的楓紅迷人,而贏得『台灣九寨溝』的美名(賞楓之旅為十一月中旬至元月中旬)。無論春、夏、秋、冬,走一趟武陵農場,都能讓人回味無窮!
武陵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蘋果花,散發淡淡的幽香;夏季,初熟的水果(每年七至十月為水果的季節),在枝頭嬌豔欲滴;深秋,鑲嵌在山林中火紅的楓葉,款款舞動;初冬,靄靄白雪,鋪滿山頭,展露北國風情。這樣多變的景緻,一向吸引著遊客流連忘返,捨不得踏上歸途。
農場場本部旁有株高大的銀杏樹,而在場本部與醒獅園間有座池子,池邊楓樹已翩然轉紅,不僅臨池仰望氣氛絕佳,隨風不斷飛落池裡的落葉,也詩情畫意。這一帶還有好幾株青楓、黃楓,隨意走逛,處處乍見紅葉,令人驚喜雀躍。
武陵遊憩區主要是河谷地形及沖積河 階地形,有七家灣溪、桃山西溪、桃山北溪與高山溪等流域匯集而成,河谷呈 峽谷地形,在雪山與羅葉尾山之間的狹長谷地上,切出四階的階狀地,而七家灣溪臨羅葉尾山一側谷壁則呈陡峭狀。
主要道路的武陵路主要是沿著七家灣溪河岸蜿蜒而行,面向桃山 卻又逐漸接近,放鬆心情,緩慢開車,曲折處處,景色亦不相同,讓人有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收穫。
武陵地區經調查共計發現到植物87科 180屬272種植物,其中包含有19種的稀有植物。整個武陵地區的植物有多種林 相風貌,包含有果園、針葉造林地、針闊葉混合林和原始闊葉林。武陵路底往 煙聲瀑布的步道沿線,有成片巒大杉與台灣杉的造林地,整齊畫一,帶來莊嚴 寧靜的氣氛,也讓登山遊客可以在途中減少暑氣。
周邊的七家灣溪河岸則主要是一些野生植被,除了許多高聳孤立 的台灣二葉松、台灣鐵杉、台灣黃杉外,台灣赤楊、台灣紅榨槭、楓香、霧社 櫻花、台灣胡桃、青楓、山枇杷、青剛櫟、栓皮櫟等都是優勢且重要的紅葉或 是落果植物,在秋季時,各種不同的植物會將整個武陵渲染成紅黃絢爛的大塊 色彩,十分美麗。
此外,武陵地區的栽培植物種類亦是重要特色,主要是分布在武 陵農場場部及武陵路沿線附近,有許多種植的梅花、櫻花、桃花、李花在1~4 月間循序開花,將整個武陵地區裝扮成春天的五彩繽紛,也十分吸引許多人的注目。
武陵地區中名氣最大的就是台灣櫻花 鉤吻鮭了,許多遊客遠道而來就是為了一睹大名鼎鼎的櫻花鉤吻鮭,但許多遊 客在觀魚台前或是吊橋上方駐足探頭,牠卻常常不肯賞光輕易露臉。
但如果您至遊客中心或是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走一趟,就可 以看見鮭魚的相關資料和影片,絕對不會讓您空手而回。10月是觀賞野生鮭魚 最好的季節,發情的衝動讓魚群幾乎忘了遊客的關注指點,而輕易的將通紅的身軀浮現水面上追逐爭奪,希望取得雌魚的青睞。
但除了櫻花鉤吻鮭之外,武陵地區還有十分豐富的動物相組成, 包含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蟲類及大型昆蟲等。
武陵農場的有勝溪畔,有株與迎賓橋隔溪相望的迎賓楓,每當這株青楓轉紅時,正是農場最佳賞楓時節。今年迎賓楓11月初已紅透,此時農場內正是一片萬紫千紅,即日起到12月初,是農場一年當中秋之色彩最豐富的時刻。
楓香,為金縷梅科楓香屬植物,又稱「楓仔」、「楓樹」,為栽植香菇樹材,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陽光充足開闊地,屬於落葉喬木,嫩葉為淡紅色,葉呈菱形三裂,具葉柄,互生,開淡黃綠色花,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一月會落葉。每到落葉期的楓香,葉片多半轉為黃色。
武陵農場海拔高約1800公尺,儘管今年是暖冬,山區日夜溫差大,使得楓香葉片已陸續換上漂亮的黃衣裳。比起青楓,農場的楓香植株更形高大,老幹配上鮮嫩的黃色葉片,說不出的動人,尤其在冬陽映照下,每一片黃葉都透著鮮亮。
武陵有一種與青楓看來挺相像的紅葉植物,那就是加拿大黃楓,為楓樹科槭屬植物,又稱「黃皮槭」,原產於加拿大,莖枝和樹皮均呈黃色,葉片呈掌狀五深裂,與青楓非常相似,只是綠葉多半轉黃,現多數葉片已落盡。
武陵國民賓館旁的楓林木屋區,楓葉的紅更加深豔,由於這處楓林還夾雜好幾株落羽松,葉片也皆已變色,因此來到木屋旁的草地上,周圍一片深紅、橘紅環繞,此外,農場裡還能偶見波斯菊、茶花、狀元紅等,令人目不暇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