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2年1月29日星期二 天氣陰

今天上午小蟲蟲依然要上課,下午讓他讀三國演義(蟲媽精心挑選的課外讀物,每一章節還有讀後測驗…),蟲爸今天打算帶胖蟲蟲去走淡蘭古道外按段,

2006年重建完成位在北宜高陸橋下的仿淡蘭古道,新古道一路通往石碇老街,用以重現前人於石碇聚落屯墾的足跡;然而當年因應舊古道而生,至今仍可見得的原始古老水圳與古石壁,則未被納入新古道的規劃中,此外,與仿淡蘭古道一同建立,位於雙溪口的淡蘭吊橋,則被定位成石碇的新地標,帶動石碇鄉的觀光產業,

外按古道,又稱淡蘭古道石碇段,位於台北縣石碇鄉雙溪口與石碇老街之間,全長約2公里,單程約40分。台北縣石碇鄉公所於2006年沿著石碇溪岸重建石碇淡蘭古道,大致上與106乙公路隔著石碇溪平行,部分為碎石步道,部分為花崗石步道,部分為柏油路,部分路段剛好位於北宜高速公路陸橋下方,石碇老街端入口位於石碇西街的石碇國小(石碇淡蘭藝文館對面),雙溪口端入口位於停車場旁的「淡蘭吊橋」,途中有往筆架連峰的登山口、木棧板觀景平台及接106乙的橋墩。

雙溪口指石碇地區的永定溪和景美溪兩溪匯流處,兩溪匯合後稱為景美溪,流過深坑、台北市文山區,在文山區和新店溪匯流,在板橋區注入淡水河出海。

外按古道的入口在106與106乙縣道分岔處的雙溪口,入口處有小型的停車場,假日來訪,車位一位難求。 外按橋與106乙縣道有相連。

 

 

 

 

 

 

 

 

 

 

 

 

 

 

 

上圖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61)[台北石碇] .外按古道(淡蘭古道石碇段)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761/tony0761.html

蟲爸大約下午2:40騎機車帶胖蟲蟲到達停車場,

最讓人驚訝的是位於淡蘭吊橋旁的甜客廳成為危樓-上了圍籬,

石碇地標清楚可見,

從停車場旁有一條小路可以往下走,

這是一段平緩的臨溪小路,

路的盡頭就是知名的地標「淡蘭吊橋」。

淡蘭吊橋是一座紅色巨物,長度約100公尺,走在上面非常平穩,

站在淡蘭吊橋上,俯瞰石碇溪谷,溪石嶙峋,溪水淺薄,很難想像百多年前船隻可經由這個溪谷航行至石碇老街。

過橋後有一棟兩層樓的觀景台,這座觀景台相當豪華氣派,可惜正好有一對情侶在作眼神交流,蟲爸不願打擾別人-過門而不入,

這條小路往上走到底是一座高大的駁崁-淡蘭古道貼緊北宜高速公路的高架護牆,

踩踏著懸空的棧道階梯而上,步道緊臨著公路護牆旁, 步道的一邊是直矗的人工水泥牆壁,一邊則是天然的河川溪谷, 很特殊的景觀對比,

兩條道路並行,目的一致;一條是用雙腳行走的淡蘭古道,另一條是上方供汽車行駛的北宜高速公路。

這裏可以居高臨下的看到淡蘭古道的入口,

沿著駁崁往前走又遇到陡上階梯,

短短的階梯走到底是一座更高大的觀景區,

這是視野最好的區域,

蟲媽準備了一支麥芽棒棒糖,蟲爸不小心把麥芽糖摔碎了,只能一口一口的讓胖蟲蟲吃碎塊…,

步道漸漸走於北宜高速公路的橋墩下方,上面的高速公路彷彿是一條空中巨龍,因橋墩高, 在頭頂上高速行馳的汽車噪音並不大,

而這空中巨龍也像是一條空中廊道,走在下面,可以遮陽避雨。

往下走是一條長長的坡道-先陡下再陡上,步道平整好走,頭頂上是北宜高,只見北宜高速公路直聳的橋墩成排地延伸至遠處的盡頭。水泥橋墩與青山綠水相映,構成強烈的視覺對比,景觀極為特殊。

步道旁不時會出現景觀植栽,大規模的特色植物讓人眼花潦亂,

外按橋到了,左轉外按橋可接回106乙縣道,

直行沿著柏油路繼續前行,

路旁的一條岔路很容易讓遊客誤入,

再走一會兒會有一塊石碣,

四周圍都是針葉林,

從這裏左轉接回石板步道,開始後段的古道。 這時步道變為更寬闊,鋪著石板路緩緩而上,

約5分鐘,抵達一處鋪著木地板的觀景平台。附近視野不錯, 在此稍休息。

右邊有一條棧道階梯可爬往上方的產業道路。

蟲爸走左下的石板路,

石板路不久轉為碎石子路,忽然就鑽進入了森林裡。 步道行經溪畔的樹林間,綠意盎然,路又平緩好走,頗有古道氣氛。

這條路濃蔭蔽天,光線不是很明亮,彎彎繞繞的走了一會兒,遇到了一座涼亭,

這裏是步道的中間點,往前往後各有1,000公尺的距離,

從涼亭開始的步道臨溪,走兩步路就到達一處木橋,

木橋的前方有一塊好大的石頭,這塊石磈的體積很大,小小溪流的焦點幾乎都被他吸引走了,

接著過一小橋,繼續沿溪行,

來到溪岸狹壁處,就是著名的古水圳遺跡了。水圳遺跡的上面已鋪設棧道, 以利遊客行走,但這麼一來,走在棧道上,反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古水圳遺跡。

溪流很清澈,魚群多到肉眼可見-封溪護魚的效果明顯,蟲爸和胖蟲蟲在木棧道邊賞魚邊歎息-早知道就帶魚飼料來餵魚了…,

經過古水圳遺跡之後,前面不遠處就是步道終點的「員潭子坑橋了」。

有岔路可以通往筆架連峰…,

在這裡可以看見北宜高速公路更高聳的高架橋墩。

道路明顯的轉變為產業道路,這裏是石碇西街,

由石碇溪上的萬壽橋一刀劃分,石碇老街成為截然不同的東、西街。過去的東街因為乞丐聚集,俗稱「乞丐寮」,現在則是日漸熱鬧,更因為有著全台灣碩果僅存的「不見天街」而聲名大噪。仔細觀察東街建造的房屋,大都懸空在河床上方,二樓的樓層涵蓋了樓下的房屋和街道,形成了不見天日的特殊景觀,幽幽空間帶給人一種時空隧道的感覺,不愧是聞名遐邇的不見天街!落在另一處的西街則是往昔負責運送茶葉的輕便道,是當時最早發展的街道,沿途大多是古式的「土角厝」建築,高達二、三層樓更是當時富裕的象徵。

石碇西街給人的感覺是鄉下地方,

古樸的居家環境,門前廣闊的溪流,溪流設有堅固的護欄,從溪流的上方往下看去滿是猙獰的石塊…,

石碇西街越走越小條,

最後接上石碇國小,

石碇國小歷史悠久,是一所百年小學,創立於日據時代明治37年(1904年),舊稱「石碇公學校」,是石碇地區最早的小學,

 校門前的廣場也是昔日石碇茶市的所在地。學校旁的「集順廟」,則是石碇鄉民信仰的中心。

蟲爸帶胖蟲蟲到石碇國小上廁所順便休息,這是一座小而美的學校,校區不大,但古意盎然,

操場的中央有幾個大小孩在玩籃球,生澀的球技讓蟲爸想到自己小時候…,蟲爸在這裏休息了好久,臨離去時胖蟲蟲還不斷的比著秋千-他早已超重,

從萬壽橋上可以看到石碇美麗的溪流風光,

通往小閣頭的產業道路是石碇的鬧區,

萬壽橋的斜對面是淡蘭藝文館,

石碇淡蘭藝文館成立於2002年,原位在石碇鄉圖書館地下室的石碇藝文館,為擴大運作,將閒置的石碇鄉公所大樓重新整建,2005年以石碇淡蘭藝文館之名正式開幕,扮演社區藝文平台的角色,除了展示在地鄉土文化、生態產業,同時提供地方文史團體與藝術家一個展演空間,

石碇淡蘭藝文館利用舊公所大樓閒置之公共空間,發揮本鄉文化、生態產業等特色,培植地方文史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發揮創意與永續經營能力,並結合本地之生態景觀特殊自然地質資源以及茶葉、豆腐、大菁等傳統產業特色,推廣藝文活動、培育藝文人才,傳承傳統民俗藝術,並藉北宜高速公路之貫穿帶動地方文化及觀光產業之發展。

淡蘭藝文館位於石碇鄉之交通要衝,為北47線至北宜公路的必經之地,且是連接石碇東、西街的重要路口,其位置可說是石碇鄉精華區的中心點。加上道路之停車位規劃完善,周圍觀光景點如、皇帝殿、集順廟、吊腳樓、東街廣場等皆在咫尺範圍,故其位置對觀光產業、文化教育之推展具有絕對的優勢。

石碇鄉民風純樸,擁有豐富的山林景緻及自然生態資源,故吸引群聚的藝術家長駐本地以激發靈感,造就提昇石碇的藝術人文氣息,成為石碇鄉發展觀光的重要力量。唯藝術創作者散居於烏塗、格頭、豐田各村中,故設置一個固定而人潮集中的展示場地來打開知名度是當務之急,故石碇淡蘭藝文館便成為本鄉對外之觀光平台。

一樓為常設館:介紹石碇鄉歷史、景觀、物產、生態等自然及人文景觀特色。二樓特展區:不定期舉辦各式展覽,三樓為小型活動表演區。開放時間:每週三至週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一、二及國定假日休館) 。


蟲爸帶胖蟲蟲在一樓和二樓逛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接著要開始走石碇老街,

石碇鄉因地廣人稀,山多平地少,雖鄰近於大台北都會區卻未受其惠,商業經濟並不發達,鄉民多以務農種茶維生。石碇是文山包種茶的重要產地,更曾經是台灣地區三大茶市之一,除了包種茶外,石碇也是東方美人茶的原鄉,為目前石碇鄉農會致力推廣之茶種,鄉公所並於每年舉辦「石碇美人茶節」的活動,由此可見茶葉實為石碇鄉鄉民重要之經濟作物,也是石碇鄉飲鄉飲茶文化推廣的基礎。

台灣煤礦業興盛時期,石碇是北台灣的重要煤礦產地,石碇鄉老一輩之鄉民,也多曾擔任過礦工的工作。雖然石碇之礦業早已沒落多時,但至今還留有許多礦坑遺跡,紀錄著老一輩石碇人的共同記憶。

石碇位在石碇溪與烏塗的交會點,很早期即開始發展,昔日皆以種植包種茶起家,亦是坪林、深坑、雙溪一帶茶葉的集散地點,自從北宜公路開通後,石碇地位即被坪林取代,市街因而中落。在石碇老街中以石砌橋墩所搭成的萬壽橋劃分了東西兩街,西街的發展較早,多半房屋皆是土桷厝,高度甚高,還有三層樓的房子相連可見當年盛況;東街以前則是乞丐的聚集住所,素有“乞丐寮”之稱。而目前東街的人口比例日趨西街多了,並逐漸取代往日的西街,為石碇鄉最繁榮的地方。

這裡的百年豆腐店、特殊的吊腳樓建築,以及不見天街,都是遊客必到的景點。老街裡的百年老鐵舖,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則為老街更添一份古樸的風采。石碇東街是目前全台灣碩果僅存的不見天街,房屋就懸空在河床上方,僅靠柱子支撐,仔細一看,原來石碇的房子均是採用當地溪石所建蓋而成,石碇村以東街、西街最能顯現石碇昔日的繁華風貌,由石碇溪萬壽橋往西為西街,向東則是臨烏塗窟溪興建的東街;西街是最早發展的街道,為運輸茶葉的輕便道路,沿街多半為土桷厝建築,高達二、三層樓,是當時熱鬧富裕的象徵,目前石碇國小前的集順廟廣場,則是當年茶葉批發的集散場所,村內並擁有百座廟宇,堪稱為是全省廟宇最多鄉鎮。 

今天的老街好蕭條,連知名的王家豆腐都沒開門營業,

只有流動咖啡館前方有不少遊客聚集,

不見天街更是寂寥,整體來說是老人和小孩的天下,

開門營業的都不是觀光型的商家…,

走完不見天街我們過橋順著大路往回走,

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吊腳樓,

馬路旁設有窄窄的行人步行區,

遠遠的可以看到景觀橋橫過溪流…,

回到大街廣場,

讓胖蟲蟲在造型圖騰前休息一會兒,

蟲爸眼看時間差不多了,開始帶胖蟲蟲回程,這條路慢慢走加休息大約40分鐘左右可以走完單程,蟲爸帶胖蟲蟲順利的走回步道起點騎機車回家,結束了今天的行程(不知為何蟲爸的左小腿肚有點抽筋,一路上追趕精力旺盛的胖蟲蟲時頗感抽痛,可能是因為前幾天全家人外出旅遊休息了幾天,突然又恢愎重量級的晨泳讓身體開始抗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