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4年2月18日星期三 天氣陰

 

今天是除夕,上午讓小蟲蟲在家讀書,中午到好市多購物兼吃飯,好市多今天冷清多了-與蟲爸預期人擠人的狀況不見,空出來的時間蟲媽決定要去貓空走一走,上貓空有好幾條路,可以從指南路上,可以從恆光街政大男宿舍旁上,也可以從深坑阿柔洋產業道路上,蟲爸大部份都是從指南路經政大循指標往上走,原本是要去杏花林,但杏花林門可羅雀,路旁的櫻花早已冒出綠葉,蟲爸臨時決定改去走樟樹步道(附註一),   

點擊此圖觀看完整的樟樹親山步道路線圖 

一般遊客走樟樹步道都是從纜車貓空站開始走,但因為另一頭才有停車位,所以蟲爸平日都是帶胖蟲蟲從另一頭開始走-去程上坡回程下坡,也比較符合蟲爸走步道的習慣…,停車場旁有幾株開得不盛的櫻花樹,

 

步道入口有指示造景,

 

樟樹步道全程都鋪花崗石石階,步道穿過樟湖聚落的山坡地帶,沿途較少遮蔭。路旁是觀光農園,假日時滿是來運動或教育小朋友的一日農夫,

 

接著來到一處被籬芭圍繞的莊園,我們在外圍參觀,這是文山社大「自己種菜自己吃」的實驗性田園,

 

這座莊園上方是農村意象亭,

農村意象亭以磚造古厝為外型, 頗具巧思,曾經驗過農村生活的人應會有親切感。

 

古厝附近幾棵老樟樹,有的樹齡已達百年。再往下走,附近是大片的櫻花樹,可惜大部份都冒綠葉了,左手邊還是觀光農園,但荒地比較多,莫非城市上班族假日務農的熱潮已過…,

不遠處有一座瞭望台,

 

從瞭望台往下看,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梯田景觀,樹木、茶樹,

 

這座瞭望台好像是剛整理過,腳下木質地板的油漆還很黏腳,步道還是有起伏,但還算平緩,百年樟樹區位處山凹,在一片陰暗的樹影下設了一座涼亭,涼亭的旁邊有農村造景,

 

路旁開始出現一般民居,有一間古早時代的土埆厝很吸引目光,

 

茶園漸漸出現,遠方除了山光水色還有高壓電塔,因為角度問題,貓空纜車時隱時現,時而會有岔路可以通往樟湖步道,

 

晃腳亭到了,這座涼亭座位區設計得很高,連蟲爸和胖蟲蟲180公分左右的身高都得墊著腳尖才能坐上去,

 

水池造景在茶園中顯得很突出,夏季附近時而會出現小規模的螢火蟲群…,

 

穀倉意象是能旋轉360度的涼亭,涼亭有兩座-分列在道路兩旁,

小蟲蟲饒有興緻的推著涼亭走…,

 

接著是整條步道最大規模的造景,造景以雙層涼亭為主軸,

上層涼亭是休息區,

下層涼亭旁有一大型埤塘,埤塘中設置水牛、白鷺鷥的形象,還有一台水車轆轆的轉動著,

埤塘旁是楓樹步道,這是一條鋪著枕木、軟木屑、塊石的步道,沿著埤塘繞走一圈。步道盡處,有一小片楓樹林,樹林旁有休憩平台,涼亭設有大型休憩桌椅, 供遊客休憩之用。再向下可到達指南路三段34巷的步道口,向上可以回到樟樹步道,

 

出口處有牛車意象,

 

步道接著陡上,從斜坡上回望是一幅美景,

 

步道有一個轉角階梯,一半階梯一半斜坡很有特色,

 

步道的終點是兼賣吃飯的茶藝館,

 

這裏有路口造景,

 

往下走通往纜車貓空站,

 

途中會經過豬舍,這是一座人工設計的豬舍模型,

 

右手邊是相思炭窰,相思炭窰也是復刻版-供遊客憑吊用的…,

纜車貓空站到了,

 

纜車貓空站對面是貓空越嶺步道登山口,入口指標寫著「鵝角格山30分鐘 0.8公里」。全程鋪上花崗石,路況相當好。鵝角格山有山徑可接回樟湖步道,登山口的旁邊有一座公設涼亭-一心二葉涼亭,蟲爸和小龜每次騎單車上山時都會在這裏休息,

 

纜車貓空站的左手邊是開放空間,道路兩旁設有茶藝館,

 

右手邊是小吃區,大部份的遊客都是在這一帶覓食,

 

到纜車貓空站上完廁所就回頭,步道來回花了約70分鐘,把中午採購的禮品送到蟲媽娘家,把中午在好市多買的禮品送到蟲媽娘家,順便陪小蟲蟲玩大老二,從去年暑假結束後小蟲蟲就進入會考的備戰狀態,今天讓他放鬆一下…,到中興醫院附近的海霸王領蟲媽早已訂購的年菜,回到蟲蟲們爺爺、奶奶的家,草草的吃完年夜飯,蟲爸就和二姊送奶奶到萬芳醫院急診室-感冒引發肺炎,醫生留奶奶住院,蟲爸今晚陪奶奶在醫院裏過年, 

 

附註一: 

樟樹步道前身為貓空地區四通八達的保甲路線之一,步道全長1260公尺,近年搖身一變成為當地最具特色及最熱門的登山步道。樟樹步道於規劃之初,考量當地農產運輸及民眾登山健行之用途,結合兩者所需規劃出平緩型步道,極適合各年齡層休憩、賞景、共遊。沿途以營造古樸的農村風情為主題,如相思炭窯、豬舍、牛車、茶園、埤塘、穀倉、土角厝、茶園、菜園等羅列其中,蘊含著當地人文歷史,隨著季節、花卉、作物收成,步道呈現多元豐富的面貌, 

 

早期貓空地區生活與炭窯息息相關,在貓空纜車站附近即可發現一座老舊的相思炭窯述說著農村的興衰,為了推動貓空地區觀光產業,讓炭窯及鄰近的土角厝以既有型式復舊,並保留原有農家元素、豬舍及製茶之空間,在該區形塑一股懷舊的氛圍,創造貓空復古農村觀光特色。 

 

當復舊後的炭窯窯火生起,24小時都得派人在窯邊顧火,就怕火熄了前功盡棄,又怕火太大把木材全給燒毀,以致流傳著「尪顧七眠火,某顧七日火,尪某七日沒作伙,二人歸腹肚全火。」的有趣村諺,更加讓人體會到製炭的辛勞。一旁豬舍中的4隻小豬、製茶爐灶、器械就在眼前,想像茶農揮汗焙火製茶,幾個打赤腳的小朋友嬉鬧地圍在一起跳房子、射橡皮筋、打尪仔標、玩花繩,阿婆在豬寮餵豬,阿母正為了一家人的溫飽忙碌,簡簡單單的農村生活,沒有都市社會中的戰戰兢兢。  

 

往前進入樟樹步道,沿線的茶園風光、景觀水池、牛車、穀倉等農村意象設施,讓遊客一探農村生活,還有一旁的社區大學農園能讓你自己耕作, 

 

以貓空纜車站為出發點,步出貓空站左手邊即設有一處面積260平方公尺之站前廣場,可提供民眾集合停等,準備下一段遊程,主要設計理念是以木柵、茶葉及吊硞為意象,使遊客一出纜車站即能了解當地地名典故及代表之農作。另外與休閒廣場隔路相望的是一心二葉涼亭,結合一心二葉意象及仿壺穴地形景觀蝕刻,更強化突顯此一特色,站在涼亭平台上可遠眺到臺北101哦;由涼亭向前走50公尺,即可看見整建完成農村早期之典型建築土角厝、豬圈及炭窯等,這些與農村生活息息相關之建物,均是以原有空間、型式整建並加入復古元素修復而成,雖尚未能成為古蹟,為其自成之懷舊氣韻,能讓人將時間停留在50年代,同時讓參訪民眾瞭解農家製作木柵鐵觀音茶及自製木炭的過程。 

 

再往下走入樟樹步道,進入人車分道空間,是目前全市第一條全平緩型式之步道,無論年長者或小朋友,都能輕鬆走完全程。沿線設置有面積800平方公尺之景觀生態水池,除蓄積雨水提供農作灌溉外,更有調節微氣候之功能,池裡放養臺灣本土魚種,回復本土生態,池畔規劃設置有休閒平台、涼亭以及步道提供參訪民眾漫遊休閒逍磨半日時光。另外沿線並佈置有早期農家使用的牛車、仿穀倉形式之涼亭、以及仿磚厝農家之涼亭,讓遊客除了一探農村生活外,還能體驗早期農家生活,別具一番風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