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0月30日星期五 天氣晴
今天胖蟲蟲校外教學的目的地是野柳海洋世界,蟲媽對這個地方興趣不大-沒讓胖蟲蟲參加,蟲爸打算帶蟲媽、胖蟲蟲到新竹一日遊-小蟲蟲得正常上課,08:40出發,中山高下新竹交流道,接光復路(122縣道)往市區方向,左轉學府路、左轉博愛街,由博愛街5巷的車道上山,隨即抵達十八尖山停車場(附註一)。十八尖山舊名虎頭山,原本是日據時帶紀念日本昭和天皇登基所開闢的森林公園,在台灣光復後,由國防部接受作為軍事用途,後來由新竹縣政府開闢為東山公園,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新竹市升格省轄市,正式取名為正一公園,開闢花圃、步道、涼亭等設施,給市民們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十八尖山森林公園佔地約53公頃,其內步道縱橫交錯,主步道橫跨兩個登山口,東入口位於博愛街5巷,西入口位於寶山路145巷,全長約3.7公里,海拔高度50~129公尺。蟲爸規劃自博愛街出入口走主步道,從寶山路出入口離開,把車停在博愛街出入口前方停車場-可免費停車三小時,
停車場是三層式建築,依地形而建,每個樓層都有出入口,
獅子亭位於博愛街入山口處,已有十五年歷史,民國七十四年由中央獅子會會長陳柄宜和全體會友出資興建,為十八尖山民眾健行活動的入口聚集相會之所。經過精心的規劃後,四周有停車場、廁所等便民的設備。
從停車場對面的「獅子亭」旁的白漆石階路上行,是通往主峰的捷徑。這條路被戲稱為好漢坡,有322級上坡階梯通往幸福亭,
正式的出入口設有路障,
十八尖山步道的主步道全程都是柏油路,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它的前身是「市竹3-1鄉道」。在2001年以前它還能通行汽車,民國90年至民國96年這裡成為可能是全國唯一只供行人行走的「鄉道」。民國96年市竹3-1鄉道解編,十八尖山步道的主步道才正式從全國的道路系統中除名。現在主步道沿線仍留有市竹3-1鄉道的1K、2K、3K、4K的四個石頭里程碑,
一開始是攤販區,商品五花八門-基本上以健康食品為主,不過生意好像沒有很好…,
攤販區旁是小型花區,因為花季已過,花區的布置一般…,
路旁有十八尖山公園賞花月的石碑
奼紫焉紅的花鐘到了,旁邊是國家重力基準站
沿著車道馬路前行每隔一小段距離就出現防空洞區,
1937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十八尖山公園被關閉,並開闢為防空要塞,森林公園增添一張神秘的面紗,這許許多多的防空洞就是這時候產生的,第二次大戰期間,日軍新竹空軍基地為盟軍轟炸的重要目標,由於戰局吃緊,於是日軍封閉公園, 在十八尖山興建防空要塞及軍事坑道。台灣光復後,國防部接收軍事設施,由國軍駐守,成為軍事用地,禁止遊客進入。 因此十八尖山得以保持自然山林面貌。而隨著新竹市的發展,市民休閒需求大增,後來十八尖山歸由新竹市政府接管, 重新闢建為森林公園,以供市民遊憩使用。
四處都是休息區,胖蟲蟲每遇到一處都想坐下來,
國家重力基準站好像不只一個,
運動區也是四處都有,胖蟲蟲把它們當作座椅,
不時出現捷徑可以往上走,
十八尖山上有十一座涼亭,包括愛林亭、益壽亭、早起亭、介壽亭、梅花亭、快樂健身亭、幸福亭、益壽四腳亭、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和兩座獅子亭,每一座都各有特色。獅子亭到了,
路旁不時會出現大型休憩區,
岔路小徑很多,
百花椅是一個小公園,
廁所到了,因為距離博愛街出入口廁所不遠,我們沒有使用…,一路走走停停,感覺上休息的時間比較多,
介壽亭是十八尖山森林公園相對高點,最高點在 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附近,海拔130公尺,展望最佳,天氣晴朗時,可西眺台灣海峽,東南面則可遙望五指山, 並遠及大霸尖山、雪山主峰。
幸福亭位於介壽亭對面,為一座典雅的六角亭,以洗石子為涼亭基座,涼亭石柱為希臘柱式,前方有大廣場,廣場側邊有約322級階梯可通往博愛路入口處的獅子亭,
幸福亭旁邊是茶水區-設有多台飲水機,蟲爸在這裏補充飲水,
到處都有岔路可以通往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
蟲爸因為時間限制,今天只走主步道,所有的岔路都放棄…,
步道上有許多大型樹木,這些樹木穿越步道-很特殊的景觀,
胖蟲蟲看到路旁的單槓就想吊-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單槓的後方可以看到山下的景緻,
桐花步道有鮮明的看板,旁邊就是益壽亭
胖蟲蟲總是在運動器材旁展現旺盛的企圖心,
又遇到一間廁所,廁所外設有運動區,胖蟲蟲把運動區當作椅子,
岔路旁指標標明停車場,轉角處設有電子看板,
這條路往下走,通往一座好大的休息區,
再往下走有一座大型早覺會場
路旁有岔路通往梅花亭
觀音亭位於十八尖山自由停車場旁,很多居民在此闢建花圃,同時也有呼拉圈練習場,是許多運動團體聚集的地方。到觀音亭也要走岔路才到得了,
通往自由車場的岔路也有很多,沒走幾步路就出現自由車場的岔路指標,新竹市立自由車場位在十八尖山的山腰上,許多條十八尖山的支線步道即從其旁邊穿過。自由車場建於民國66年,是北部地區首座具國際競賽標準的自由車場,新竹也藉此場地之利,多年來在國內自由車競技中長居前三甲地位(另二是台中、高雄)。雖然隨著國內自由車競技運動的衰退,自由車場前些年顯得有些荒廢,但為了爭取成為2017年世大運的自由車比賽場地,民國101年又行整建,
快樂健身亭位於路邊,這裏有很多大型早覺會場,表演區是一個大型轉角,設有木製舞台,
表演區對面是早起會廣場,這座早起會廣場規模很大,
步道的風景依舊清新,氛圍特殊,
位於寶山路入山處第一個亭子的愛林亭,四周種植著黑板樹,由早起會出資興建,是園內最早的一座涼亭,在民國五十三年植樹節完成。又來到一間廁所,廁所維持得很好,
廁所旁是桂花巷,附近遍植桂花,但蟲爸認不得這種樹木…,
路旁有十八尖山公園賞花月的石碑
來到步道的盡頭,這裏設有路障,也有十八尖山的大型指標,
離開西路口就是寶山路145巷,這裏設有停車場、步道介紹圖板,
一路往下來到寶山路,
讓蟲媽和胖蟲蟲在公車站牌等候區休息,蟲爸走回博愛街出入口開車,結果蟲爸走錯路,繞了好大一圈,約一小時後才接到大家,下一站是城隍廟(附註二),沿著光復路直行=>接東大路一段(上高架)=>左轉接北大路=>左轉接中正路=>右轉接中山路=>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中山路與北門路的交叉口,附近的收費停車場不少,蟲爸把車停在北門街上的收費停車場,城隍廟小吃區的出入口有兩個,一個位於中山路,
一個位於北門街,
蟲爸從北門街出入口開始逛,攤商十分密集,以非假日來說遊客不少,
大部份的攤位都設有冷氣,開放式的空間應該耗電驚人,蟲爸逛了老半天沒有找到想吃的攤位,索性找了一家人氣還不錯的店家坐下,
蟲媽點了三份肉圓、三份湯,總價$240元,不算便宜,但逛市集就是這樣-氣氛好就行…,蟲媽到入口的曲楊冬瓜仙草絲買了三杯粉圓仙草奶茶-@60元,這種飲料雖然不便宜,但份量十足,蟲爸懷疑喝一杯可以飽兩餐…,
吃飽飯開始逛城煌廟,城煌廟是一座老廟,香火看起來沒有很鼎盛,但人氣不錯,
接著來到出入口和苗楊冬瓜仙草絲店家合影,
再到對面店家買了一罐花生醬,
蟲媽問清楚知名鴨香飯的地址後我們來到中山路142號,因為已經離開城隍廟攤商區,座位並沒有客滿,大部份的客人都選擇外帶,翻桌率很高,蟲爸選擇坐在騎樓,蟲媽點了三客小鴨香飯@55元, 一盒鴨翅@110元,味道很好,不負這家店在網路上的盛名,
回程經過賣水蒸蛋糕的店家,蟲媽對這種類似發糕的蛋糕沒有興趣,
我們直接往回走,來到城隍廟對面,這裏有一家饅頭店,雖然定價不低但買四送一,蟲媽挑了14個饅頭包子共180元…,
和城隍廟街區合影留念後就驅車離開,
下一站是新竹中山公園(附註三),光復路接東大路(走平面道路不走高架),左轉公園路即可到達中山公園,中山公園舊稱新竹公園,位於巿區與十八尖山中途的枕頭山,佔地19萬平方公尺,民國5年闢建完成,二次大戰時曾遭炮火波及,光復後大加修復。
麗池是一個美麗又迷人的休憩空間,與週邊的風城願景館、玻璃工藝館、動物園為鄰,距離火車站只有十分鐘的路程,是新竹市民休閒運動的最佳去處。九曲橋與涼亭就在湖上,仿造蘇州庭園,曲曲折折連接至對岸的河畔料亭,池內放養虎錦鯉、綠頭鴨、白羅曼鵝及鴛鴦,園內蒼松翠柏、花木扶疏,古樹參天,還有滿園花木,是市民假日休閒熱門據點;池畔還有假日市集,花卉、古玉等小販在這裡擺攤,熱鬧異常,
蟲爸帶胖蟲蟲在麗池湖上九曲橋餵魚,九曲橋建得大器磅礴,橋中設有涼亭,
胖蟲蟲最喜歡往水裏大把灑魚飼料,
其他遊客看來也是識途老馬,每個家庭幾乎都備有餵魚的食物…,
站在九曲橋上,一邊是玻璃工藝館,
另一邊是假日玉市,
往前看是湖畔料亭,
下九曲橋後是麗池島,
從賞景平台上可以清楚的回望九曲橋,
也可以觀賞湖畔料亭,
離開九曲橋後有一座小公園,公園的面積不大但整理得很乾淨,
慢慢往裏走就來到湖畔料亭,麗池湖畔的日式建築,在日據時代稱為「湖畔料亭」,湖畔料亭建於日治時代(民國二十年),當初是日本人接待高級文官將領、富商大賈宴飲的高級社交場所。5棟純日式建築的湖畔料亭是由只左優子所經營,據說只左優子的哥哥當時的職位是消防隊隊長,如此背景才能在此經營餐廳,之後國民政府來台,1950年之後,這裡不再是高級俱樂部,反而用來安置單身飛行員,原本為空軍醫務隊駐地,後來是空軍子弟學校,之後子弟學校遷到別處,才成為空軍眷舍,稱「空軍十一村」,民國88年眷村改建,住戶全數遷出,政府將此地重新整修,重現當年日式庭園風貌,成為新竹公園內一處特殊的歷史景點。
而今湖畔料亭的三棟建築物分別依新竹縣市花命名為杜鵑花館、茶花館,玫瑰花館玻璃藝術家在此展示作品自治會館
竹塹玻璃工藝館所在
蟲爸帶大家到湖畔料亭參觀,
日式建築裏主要是玻璃藝術品販售區,
分為兩大區塊,
後方有木製後院可以觀景,
側面也設有休憩桌椅,
另一處日式建物也是大同小異,
但旁邊有一處日式庭園造景,
這處造景的設計乾淨洗練,有小橋流水,有白色碎石鋪地,非常吸睛,
胖蟲蟲想上廁所,我們先到柏油路旁上洗手間,
再回到湖畔料亭時走木製棧道通往另一處日式建築,
木棧道上可以賞景的點很多,有湖景、
九曲橋、
其他日式建物,
旁邊的草坡上還開了幾株櫻花,在綻放了的櫻花樹下賞景十分浪漫,
這棟日式建築提供玻璃製品DIY服務,今天的生意不太好…,
慢慢的往回逛,回到九曲橋,邊拍照邊往回走,
小蟲蟲放學時間是17:10,蟲爸得在17:20前趕到學校接他,時間沒有算準-早到了50分鐘,只好讓胖蟲蟲在車上睡覺…,買了晚餐的便當後送小蟲蟲到補習班,回到家結束了今天的行程。十八尖山是一個好地方,風景優美環境極佳,道路平緩又有一定的長度,城隍廟好熱鬧,因為時間限制今天只能在麗池公園周邊活動,蟲媽規劃下次帶小蟲蟲一起來把中山公園走完…。
附註一:
十八尖山,位於新竹市東區光明里、仙宮里一帶,為小百岳026號。該山區是台灣日治時期所開闢的「森林公園」,略呈「新月形」,蜿蜒約7、8公里,恰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十八尖山的得名,據云確有18個山頭。最高處在現在的介壽亭,海拔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由十八尖山山頂遠眺,西北向可望見新竹市區街道景色,右邊是頭前、鳳山二溪,正前方是台灣海峽,也可向東南面瞭望大霸尖山、清泉五指山群峰與竹東方向流貫而來的頭前溪,視野極佳。
十八尖山森林公園面積40萬坪,規模宏大;在清代十八尖山因山勢翠鬱,層峰連綿,宛如屏風,故被訂為學宮之案山;日本統治時代,以官民合作方式將新竹東方的十八尖山闢建為遊覽公園,即十八尖山森林公園;台灣光復後由新竹市政府闢建為新竹市第一號公園,取名『東山公園』重新開放;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瀝青路面平整,花卉飄香,行進於林蔭道上,空氣清新沁人,已成為新竹市民運動休閒的必經路線之一,近年來市府為了讓市民能夠安心地運動,因此,每天凌晨至上午八點間禁止車輛進入。
登山小徑於林蔭深處之中,十分僻靜,市政府團隊為了營造新竹市民良好的休閒空間,吸收外地觀光人潮的進入,花近三年的時間規劃整頓,修剪植栽並增設許多涼亭與奉茶亭以及「桂花巷」,在山茂林之中,瀝青路面平整,滿山花草飄香,於此林蔭道上健行,空氣清心沁涼,令人倍感舒爽怡人,現今已成為新竹市民平日運動,休閒的重要的寶山。
清朝中葉起,漢人拓墾,十八尖山成為義塚(公墓)。日據時期,大正五年(1916),新竹廳長高山仰依公園規則籌畫新竹公園,枕頭山塚(今公園里中部)首先被清除。大正十年後,積極整理十八尖山下塚地。大正十三年,官民修建十八尖山遊覽公園,此後十八尖山至鐵路間所有墓塚悉數被清除,由於居民對傳統墓地的敬畏心理,對大量廢墓地的無主埋骨修建納骨塔、萬靈塔,以安慰幽魂,日據時代昭和四年(1929年)間,十八尖山公園陸續建置了三十三座高約一公尺的石雕觀音,石觀音屬東密雕法,每一座雕像的容貌皆不相同,所持法器、飾物也各異,開光的「三十三身」,振作於森林公園,目的即在增添肅雍莊嚴氣氛,使登臨者悠遊自在暢心遊賞。由於年代久遠,石觀音分布的位置,早已散佚不可考,近年來在新竹市綠水社區義工及新竹高中的師生努力下,已陸續找到24座石雕觀音,
十八尖山步道除主步道外,還有變葉木步道、322階好漢坡步道(上十八尖山最速的捷徑)、竹高步道(石觀音最密集)、自由車場司令台步道,十八尖山有十個登山入口,分別為: 博愛街登山口、寶山路登山口、寶山路登山步道、培英國中登山口、自由車場登山口、自由車場司令台登山口、觀音亭下方廣場、自由車場看台登山口、排水溝步道、竹高步道、變葉木步道、清華大學登山口、300階樓梯步道,遊客最常進出的有兩個入口,一個在博愛路,另一個則在寶山路。如果想練腳力,建議從寶山路口,百多格階梯先讓您暖身。如果想慢跑或健走,從博愛路的入口處,沿著山勢順著林蔭,一路的好風景讓人心曠神怡。經過新竹市政府重新整理後,十八尖山的公共設施十分完善,無論是鋪設平整的瀝青路面及階梯步道十分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休閒健身。
涼亭有:獅子亭 (山下)、獅子亭 (山上)、幸福亭、介壽亭、國父紀念亭、觀音亭、梅花亭、長春亭、益壽亭、快樂健身亭、愛林亭、早起亭、 瞭望亭、相思亭
十八尖山的階梯十分有名,除寶山路入口處的階梯外,博愛路入口處有一條三佰多梯的階梯,許多青年學子都是以這條階梯作為比賽腳力的指定路線。走累了,公園內隨處皆設有座椅,若覺得運動量不夠,園內的單槓、仰臥起坐等體能設備,
近年來市政府更積極整理,擬將十八尖山闢為「北台灣第二個陽明山公園」,近年每年三月還規畫有「賞花月」,十八尖山規劃出一區又一區各式各樣的花區,有玫瑰花、山茶花、杏花、杜鵑、桂花、桃花等,沿途花卉飄香,空氣清新宜人,最近市政府更增設播音設備,可以登山健走聆樂賞花,讓自己擁有一片好心情。
附註二:
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是位於新竹市北區的城隍廟,列屬三級古蹟。本廟與觀音媽亭、外天后宮並稱新竹三大廟。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巿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在西元1875年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將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至西元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故於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廟,也是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更是新竹都城隍廟重要文物之一,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本體採三殿式,格局方正,各部分木作雕飾均講究,龍柱是粵東知名石匠辛亞救的作品;大門上方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作品。大殿屋頂懸掛「金門保障」匾額,為光緒帝所賜金匾。城隍廟入口兩側牆面的「正直」、「聰明」四字,為臺灣唯一的溥儀御筆,是滿洲國首任外交總長,曾獲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的謝介石請匾,「理贊陰陽」匾則是地方開台進士鄭用錫所贈。新竹都城隍廟經多次翻修,如今所見的外貌為民國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緻傳神;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傳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龍柱是台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之作,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於農曆7月(鬼月)時新竹市有「都城隍放、地藏王收」的傳統,由新竹城隍廟開鬼門,新竹地藏庵封鬼門。鬼月期間廟內外會舉辦祭典活動,尤其在農曆7月15日,都城隍出巡時最為熱鬧,隊伍綿延數公里,家家戶戶沿街祭拜,是由都城隍正殿本尊親自出巡,頗為隆重。風水位置是平洋龍結穴是不可多得(平洋結穴靈氣勝過千江水)。
新竹城隍爺很靈驗,庇祐鄉里,全省慕名而來的香客絡繹不絕,小吃攤也一攤攤的擺設起來,隨著人潮不斷的香客而傳誦全台,周圍成了頗具個色的飲食攤販市集,可嘗到知名道地的米粉、貢丸、肉粽等新竹傳統小吃。來到新竹市,沒去過城隍廟,就稱不上去過新竹市;而來到城隍廟,一定要在廟前「過五關」,才算值回票價。這是新竹民眾招待遠來客時,最通俗的待客之道,有吃又有得看,主客兩便。所謂的廟前「過五關」,指的就是小吃部內大快朵頤,前總統蔣經國生前也曾經多次在廟前小吃部用餐,許多店家因此聲名遠播,令人食指大動的內容除了新竹名產米粉、貢丸外,還有蚵仔煎、四神湯、肉丸等,「過五關」就是可以同時一口氣吃下這五種食物。
「新竹城隍廟」小吃攤位內賣的大多是新竹的「米粉」及「貢丸湯」,但是除了這些傳統美食之外,如潤餅、肉燥飯、魷魚羹及冬瓜茶….等也都頗受遊客歡迎;而除了小吃外,新竹縣的客家菜,如醃製品、粄條、薑絲大腸、客家小炒、梅干扣肉…等,更是遠近馳名,
附註三:
中山公園舊稱新竹公園,又名公二公園,佔地18公頃,新竹公園創建於西元1916年,由當時的新竹廳長高山仰先生規劃開闢,開闢期間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資上漲,二次大戰又遇炮火攻擊,讓公園建立過程困難重重,後靠民間力量才突破難關,西元1920年,公園改歸地方公共團體經營制度實施後,第二年四月移管至新竹街。西元1926年才完工啟用,公園內包含新竹市立動物園、麗池湖畔、玻璃工藝館等設施,是新竹市區內最大的休閒公園。
新竹公園距離火車站只有十分鐘的路程,是新竹市民休閒運動的最佳去處,公園內綠樹成蔭,蒼松翠柏,還有麗池湖畔、日式料亭、假日花市、玻璃工藝館、城願景館、孔廟、體育場、游泳池等,兼具休閒、運動、人文、歷史機能,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座落於新竹公園西北方。其原始建築物建於1936年,設計師為手島誠吾,最早是日本皇族及高官來台巡視時作為行館及宴客用的自治會館。台灣光復後,成為接收委員會的住所,其後又有美軍顧問團進駐,之後又為憲兵駐所。最後才於二十世紀末期開始改建成博物館,正式開館日期為1999年12月18日,改建事宜及規劃是由建築師季鐵男與陳國寧教授共同處理,而目標是成為與產業結合的非營利性永久機構。希望能夠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協助新竹玻璃產業昇級,讓民眾及業者參與,故同時也為新竹市民休憩的好地方。
麗池湖畔於新竹公園內,是一座景色優美、翠綠環繞的優美湖畔,麗池於日治時代1916年所建成,除了是遊玩景點之外,兼有防洪作用,麗池湖畔波光閃閃,湖中放養虎錦鯉、綠頭鴨、白羅曼鵝、鴛鴦等,讓湖畔生機更添風采,
湖畔麗池與玻璃工藝博物館為鄰,美麗的九曲橋與涼亭蜿蜒湖上,池中有白色的天鵝優雅悠游,水中的亭台曲折沿至對岸,涼亭座落其中,常見民眾三三兩兩的依著涼亭座椅,悠閒看著湖中風光,享受浮生半日閒,陣陣清涼的風吹來,這樣的詩意景色宛如畫布上的一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