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前篇文章: 

105年7月4日星期一 天氣陰

 P1240056.JPG - 105.7.19.小半天

回首來時路真是美不勝收,
P1240060.JPG - 105.7.19.小半天
步道是供茶農走的原始小徑,一邊是長條狀的純茶樹區,
P1240057.JPG - 105.7.19.小半天
另一邊是茶樹和銀杏樹混種區,
P1240062.JPG - 105.7.19.小半天
這一帶是大崙山銀杏森林的集中種植區,銀杏又稱為活化石或是公孫樹,因生長緩慢,阿公種樹,要到孫子輩才能看到成果,且銀杏的壽命可達三千年以上。大崙山有80多公頃的銀杏林,枝葉隨著四季有著不同變化,春天嫩綠、夏天翠綠,秋天轉為金黃,而至冬天則呈現銀白色,森林景觀十分別緻美麗。銀杏森林週邊為一整片的烏龍茶田,田中的小徑彷彿與世隔絕般的寧靜,耳邊僅有風兒吟唱的聲音,漫步在景觀步道、登上觀景台,一整片的茶田、銀杏景緻呈現在眼前,還可遠眺中部五縣市的景致,雲霧飄渺,擁有涼爽舒適的宜人氣候,相當適合想要親近山林的旅客前來拜訪。
 P1240063.JPG - 105.7.19.小半天

到處都有可觀賞的美景,茶園的邊緣有特殊工具,最下方經過軌道,這是茶農採茶施肥省力機具的行駛軌道,

 P1240065.JPG - 105.7.19.小半天

出口也是一座駁崁型的高台,

 P1240066.JPG - 105.7.19.小半天

下方馬路可以看到遠處山巒,

P1240067.JPG - 105.7.19.小半天

再往前走沒多來到武岫農圃(附註四)

 P1240069.JPG - 105.7.19.小半天

武岫農圃最大的優點是停車位很多-除了停車場外,路邊也很好停車,

 P1240068.JPG - 105.7.19.小半天

馬路的終點是武岫景觀咖啡風味美食餐廳,因為我們已經吃飽了,沒有進餐廳參觀,聽說餐廳頂部設有觀景台可以居高臨下觀賞風景,

P1240075.JPG - 105.7.19.小半天

餐廳左手邊有一個蠻大的停車場,一旁還有銷售茶葉、伴手禮的武岫農圃品茗館。

 P1240073.JPG - 105.7.19.小半天

餐廳右手邊是下坡水泥路,

 P1240072.JPG - 105.7.19.小半天

公共廁所就設在這裏-這一帶只有這一間公共廁所,附近還是綿延不絕的茶園風光

 P1240074.JPG - 105.7.19.小半天

武岫農圃的餐廳大門旁有一個木階梯可以往下走銀杏林觀景步道

 P1240076.JPG - 105.7.19.小半天

步道是架高木棧道串連到茶園裡,銀杏樹種得非常密集-葉子還未發黃,銀杏樹的葉子大都延伸進木棧道中, 

 P1240078.JPG - 105.7.19.小半天

回首餐廳建築, 

 P1240077.JPG - 105.7.19.小半天

坐在階梯上回顧多年前曾在這以同樣姿勢拍照,

 P1240080.JPG - 105.7.19.小半天

步道並不長,

P1240083.JPG - 105.7.19.小半天

呈U形迴圈,

P1240081.JPG - 105.7.19.小半天

沒多久就來到步道口,

 P1240085.JPG - 105.7.19.小半天

步道口接上水泥道路,

 P1240086.JPG - 105.7.19.小半天

水泥道路是上坡路,沒多久就接回餐廳,讓大家在餐廳前的座位區休息,

 P1240089.JPG - 105.7.19.小半天

蟲爸回頭開車,接到大家後蟲爸從武岫農圃前方的岔路往下走,這條產業道路有點窄-要小心會車,通往小半天風景區,因為狹窄又彎曲,這段路蟲爸開了好久,孟宗竹林古戰場位於小半天風景區內(附註五),與長源圳生態步道生態步道相接,自投55縣前往,就會來到這綠景天地的竹林隧道,步道為民國93年3月完工,此地也為林爽文最後戰役的古戰場,居民為讓後人緬懷當年廝殺壯烈的抗清之舉,在步道旁設了一盤未完的象棋殘局以示紀念-位於孟宗竹林古戰場石碑後

 P1240104.JPG - 105.7.19.小半天

出入口處立有孟宗竹林古戰場的石碑,林爽文事件,發生於清乾隆51年(1786),由台灣天地會北路領袖林爽文所發動的農民革命起義(又稱為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歷次反清事件中正式以天地作號召,進行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組織。本事件前後長達3年,經清廷調集10萬滿漢大軍,方之平定,清高宗將此戰役列為「十全武功」之一,

 P1240096.JPG - 105.7.19.小半天

停車場空空盪盪,附近有一座小廟,

 P1240099.JPG - 105.7.19.小半天

小廟前是一條規模很小的木棧道,木棧道走到底通往馬路,

 P1240101.JPG - 105.7.19.小半天

最大的特色是馬路對面蔥綠的茶園,由山腳往山頂延伸,整齊而濃綠的大數感非常吸睛,

 P1240102.JPG - 105.7.19.小半天

孟宗竹林古戰場後方也有一大片茶園,這一帶最大的缺點就是未設洗手間, 

 P1240103.JPG - 105.7.19.小半天

長源圳生態步道位在小半天風區內-投55縣道路旁(附註六),

 P1240106.JPG - 105.7.19.小半天

長源圳步道入口處的停車場不大,附近還有一家桃花源渡假村

 P1240105.JPG - 105.7.19.小半天

起點處設有這樣如圓形棋子的長源圳步道地標

 P1240108.JPG - 105.7.19.小半天

長源圳內泉水清澈沁涼在民國初年時,缺乏水利設施,農人收入不豐,日人為增產稻作,而廣建水圳,民國十二年,當地「長源圳」竣工通水,居民歡聲遍野;

 P1240112.JPG - 105.7.19.小半天

路旁不時會出現類似小瀑布的溪澗,

 P1240115.JPG - 105.7.19.小半天

步道不寬-遊客錯身不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臨時佈告呼籲遊客單向通行…, 

 P1240117.JPG - 105.7.19.小半天

竹林前居然出現黃布條,前方因道路崩塌封路,

 P1240118.JPG - 105.7.19.小半天

蟲爸一家人只能敗興而歸,

P1240119.JPG - 105.7.19.小半天

這條路可能是因為流水潺潺-相當清涼好走…,

P1240113.JPG - 105.7.19.小半天

石馬公園位於小半天風景區入口處(附註七),日據時期,這裡為公墓用地,當地為推動觀光休閒,因此社區經同心爭取及改造,已於民國96年完成石馬公園,公園內綠意盎然一片,停車場停滿了車,末端設有竹製造景,

 P1240123.JPG - 105.7.19.小半天

公園分為兩塊,一塊架高,和停車場隔一條馬路,這裏設有石馬公園字樣造景,下方有竹製藝術品,

 P1240126.JPG - 105.7.19.小半天

沿著公園邊緣設有一長條棚架區-很像是假日臨時市集用地,

 P1240124.JPG - 105.7.19.小半天

走上這塊高地,附近種滿櫻花樹,

 P1240131.JPG - 105.7.19.小半天

廣場中央設有造景,

 P1240129.JPG - 105.7.19.小半天

從廣場另一頭往下走可以看到一座大型涼亭,

 P1240133.JPG - 105.7.19.小半天

在涼亭裏休息一會兒,

 P1240134.JPG - 105.7.19.小半天

過馬路回到停車場這一頭,這裏是石馬公園的另一個區塊,

 P1240135.JPG - 105.7.19.小半天

往裏走有一座圓型廣場,

 P1240136.JPG - 105.7.19.小半天

廣場旁有步道往下走,步道每間隔一段距離就設有心形竹編-中央懸掛祝語,

 P1240137.JPG - 105.7.19.小半天

遠方出現石馬造景,

 P1240138.JPG - 105.7.19.小半天

路旁出現岔路,有一座橋不知通往何處,

 P1240141.JPG - 105.7.19.小半天

轉過一個彎石馬造景就在眼前,

 P1240140.JPG - 105.7.19.小半天

有一座石碑記錄傳奇的「石馬生竹」故事:相傳早年大陸先民帶竹苗來到小半天栽種,但無人理會,先民一氣之下便返鄉將竹子砍伐殆盡,但未料到當年竟遺漏一根竹鞭,隔年竹鞭便在一塊大石頭下發出新芽,造就了今日美麗的孟宗竹海。  

 P1240143.JPG - 105.7.19.小半天

這一帶也是種了滿滿的櫻花樹,可惜夏天的櫻花樹並不顯眼…,

 P1240144.JPG - 105.7.19.小半天

最後來到生態池,生態池裏養了錦鯉,可惜沒有準備魚飼料, 

 P1240147.JPG - 105.7.19.小半天

離開長源圳生態步道後就開始雷聲隆隆,這時雨點開始落下-好在雨勢不大,小半天旅遊服務中心就在馬路對面(附註八),

 P1240151.JPG - 105.7.19.小半天

小半天旅遊服務中心成立於民國九十一年,服務中心內除了提供小半天旅遊導覽資訊及竹特產販售外,三樓也設有「小半天竹藝文化館」,展覽逾二百多件的精緻竹編、竹雕、竹家具等竹藝品,小半天竹藝文化館,其主建築原本是小半天地區的果菜市場,在1999年遭受921大地震震毀後,由政府撥款補助重建,而成為今日這棟具有多種用途的複合式建築。今天是週一-小半天旅遊服務中心休息…,

 P1240152.JPG - 105.7.19.小半天

因為時間還早,上車後蟲爸一直掙扎是否要到紫南宮走走,但午後雷陣雨幫蟲爸做了決定-直接殺到位於桃園市的貴族世家國際店用餐,高速公路車流不少,我們進到餐廳時已經有好幾組客人開始用餐了,今天貴族世家的宣傳重點是女僕風-男服務生穿這種衣服讓蟲爸有點倒胃…,沙拉吧的餐食依舊豐盛,服務態度良好,這一餐吃得飽足-也是這次旅行的惟一大餐,胖蟲蟲從中午就開始期待…,

 P1240153.JPG - 105.7.19.小半天

回程意外的順暢,19:30就回到家,結束了這四天三夜的避暑行程,晚上看新聞,得知今年第一個生成的尼伯特颱風即將於本週五襲台,主要威脅區域是南投-就是我們這次旅行的地點,蟲爸真是慶幸我們早一個禮拜出發旅行!

P1240059.JPG - 105.7.19.小半天

 附註四:

武岫農圃屬於鹿谷鄉觀光農園產銷班第一班,位阿里山山脈之杉林溪支脈,屬於鹿谷鄉境內。亦介於溪頭與杉林溪等遊樂景點的中間,海拔1300公尺至1500公尺之間。農園夏天平均溫度22度,冬天平均溫度14度。

P1240071.JPG - 105.7.19.小半天  

此地清朝時稱為大半天山,後稱貓東墓。日本時代稱樟空崙山,民國稱為大崙,且其各名稱均有典故。如大半天即早期先民開墾鹿谷鄉東埔納溪南岸(今竹林村、竹豐村及和雅村)時因位於半山腰又好像站在天上一樣能看的很遠,故先人即稱此為小半天。然後面更高的大山即大半天。而清朝乾隆年間台灣出現了第一位土黃帝即林爽文,當年(乾隆51年)由福康安率兵征討林爽文,而林爽文一路被逼退,逃至小半天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不久林爽文在小半天抵擋不住,直退至大半天山,發生最後一次與清兵激烈抗戰,最後林爽文不敵。其眾兵擁其往南跑至斗南投靠朋友,但其朋友把林爽文出賣交給清政府,才結束林爽文事件。當時林爽文駐守大半山其主將蔡貓東在此時去逝,林爽文為感謝他即以十八竹簍的龍銀陪葬,並咒下將來官位大於蔡貓東者即能得此寶物。致使後人為得其寶物而不斷的挖寶,故先人稱此地為樟空崙山。台灣光復後此地已長滿了孟宗竹,其形狀蒼翠且圓,民國時期人稱大崙。

P1240082.JPG - 105.7.19.小半天  

園區內早期均是翠綠的孟宗竹。孟宗竹是高經濟作物,根部可生筍,而其頭部可作竹材、竹藝加工等。竹中段可作鷹架,而竹尾部作竹掃把及海邊防沙提、制造海埔新生地。在省政府及南投縣政府透過鹿谷鄉公所,及鹿谷鄉護林協會的幫助下,於80年開始以混合造林的方式,間伐孟宗竹而種下銀杏、櫻花、羅漢松、捎楠、樟樹、台灣杉、喬木等高級樹種,其面積至今高達八十餘公頃。其中又屬銀杏最為獨特,單一銀杏造林即超過五十公頃且又有十二年之久。號稱全東南亞銀杏最大的造林地,實屬不易!這亦是本園最大的特色,足以吸引大批遊客到訪的賣點。

 P1240079.JPG - 105.7.19.小半天

附註五: 

林爽文福建平和人,乾隆28年(1763),攜眷渡台,居彰化大里杙(今台中大里市大里里),喜愛結交朋友,曾充縣署捕役。清乾隆51年(1786)中秋,招集歃血結盟,自立天地會,約誓有難相救、事事相援,勢力漸大。 當時,諸羅添弟會與雷公會相互械鬥,官府追捕甚急,紛紛逃入大里杙,官吏查辦過激,又藉端勒索,焚燬民舍,因而牽連到天地會,人心不服,糾集會黨,抗官拒捕,林爽文率眾起事,終在南北投保的茄荖山豎旗抗清。 

 P1240093.JPG - 105.7.19.小半天

10月,彰化知縣俞峻,主張急治。11月7日,台灣總兵柴大紀北巡抵彰化,即派兵遺將紮營平亂。20日夜林爽文襲大墩,官兵大敗,文武俱死,緊接著攻陷彰化縣城。林入城,自稱「盟主大元帥」,建元「順天」,設官分職,戒黨眾勿焚掠,故安堵如故。林爽文既得縣城,於是兵分各路,據烏日莊、田中央、南北投、蓭古坑取斗六門,勢如破竹,南北城池皆被攻下,只存府城及北路的艋舺而已。12月12日,北莊粵籍監生李安善糾合各路「義首」,趁林南下,與原任知縣、署鹿港守備千總等收復縣城。檔首多數被捕,惟南北投黨羽等仍據守虎仔坑、萬丹一帶。因縣城近大里杙,民心驚惶,且無糧可支,而退兵回鹿港,縣城又為會黨奪取。27日林爽文與莊大田合攻府城,不利而返。52年(1787)1月會黨屯聚村落莊里擴大,官方兵分三路遊擊,皆遭會黨堅強抵抗,退回鹿港。林爽文久攻不下府城,且聞鹿港官軍援至,乃由諸羅、斗六門繞道回大里杙,並招集會黨分拒官軍,謀固守大里杙,沿莊東南掘壕2000餘丈,疊土垣,列鎗砲,各要隘口豎立木柵,以石築牆,分眾守禦,就地徵糧。會黨又斷陂圳,促使沿海民田無法播種,米價高漲,藉此招徠民眾,於是彰化南北各地村落莊里,皆附會黨,納糧服役。3月閩浙總督常青渡海來台,清廷以水師提督黃壁簡株守府城、陸路提督任承恩固守鹿港,因不相統攝,無法呼應,命革職治罪。同時林爽文親率大隊南下屢攻諸羅,常青一籌莫展。8月,清廷命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攜帶欽差關防渡台更換常青軍務。11月1日福康安自鹿港登岸。3日下詔改諸羅縣為嘉義縣。4日佔八卦山,9日解嘉義之圍,自亡林爽文節節敗退。由斗六門、蓭古坑、而退守大里杙。旋厀挈眷越北投東往火焰山,轉集集埔至小半天。12月18日福康安安營於東埔臘後,兵分三路下令進軍,一路繞道後山,三路官兵至小半天山麓,時已黎明,草深樹密,路衛逼窄,陡峻岩峭,攀藤登壁,林爽文在山頂豎立木柵,疊石為牆,伐大樹阻塞通道;官兵攀援而上,林爽文率眾投石放鎗。福康安下令道:「山路險惡,無可駐足,今已至此,有進無退!」官兵遂不避鎗砲,蟻附而上;林見此退回柵內,抵死抗拒。圍攻至巳刻,合力撞倒木柵,林黨2000餘民兵頓時潰散,雙方展開斯殺,現場被殺200餘人,擊斃黨首10餘人,5名遭擒。林爽文與隨從親信600餘人,沿陡峭山壁逃命,行至德興瀑布上游處,載運錢糧之馬匹,因山路陡峭難行,跌落山谷而死(今此地名為跌死馬),故只得將隨身之金銀珠寶18箱,沿路埋藏,至今200餘年,尚未有人尋獲。林爽文軍師貓東,逃至大崙山時傷重而亡,將之就地掩埋,留下唯一的「貓東墓」(位於小半天大崙山觀光茶園眺望台旁)。乾隆53年(1786)1月4日,林爽文逃至老衢崎(今竹南),見大勢已去,無法幸免於難,乃投於友人高振家,並告訴他說:「吾可使汝富!」要求友人將他最後僅剩餘的價值,縛綁解送官府,以領取清廷懸賞之黃金,隨後林爽文暨家屬黨首等33人,解送京師遭斬首。14日福康安攻克小半天捷報奏至,乾隆皇帝覽奏,大為高興寫下了「福康安等奏:攻剿小半天賊匪並圍截賊首情形,詩以誌事」道:「曉接軍營報,攻平小半天;前稱獲眷屬,今復走兇孱:與暇近旬日,聚群至2000。層層涉持重,屢屢戒延:將士真宣力,領軍可謝愆:並行賞與飾,期速奏功全」。林爽文於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從容就義,年僅三十二歲。林爽文起義,前後經歷了一年又三個月,參加人數多達數十萬人,它不僅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並且是清朝歷史上一次比較大的農民起義。 

 P1240100.JPG - 105.7.19.小半天

歷史記載是清朝乾隆時期時,台灣天地會的林爽文在南部起義,反抗清朝,於是清廷率領九千大軍圍剿林爽文,林爽文一行人自集集退到小半天後,清廷的部隊分七路,而這邊因為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高地,讓林爽文能夠居高臨下,疊石作牆、砍樹擋路,拚死抵抗清廷的攻勢,但是這一戰犧牲非常慘烈,為了讓後人可以緬懷當年廝殺壯烈的抗清之舉,小半天的居民便在步道旁設了一盤未下完的象棋殘局以示紀念。 

  P1240098.JPG - 105.7.19.小半天

傳說當時小半天戰役失利之後,林爽文帶著妹妹(或妃子)隨著軍師貓東(茆東)和殘兵弱將展開逃亡,帶領著馬匹載運剩餘的白銀十八竹簍(哈楠),往大崙山上逃命,準備回諸羅縣本營,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至一處斷崖時(跌死馬坑仔,在今之德興瀑布上遊處),馬匹卻跌死了,一群六百多人如喪家之犬,來至山頂已無力再逃,林爽文欲拋棄所有家當以利逃竄,其妹妹(一說為妃子)卻誓死反對,林爽文無奈問其要財或要命,其妹答曰要財,林爽文遂命軍師貓東殺妹(妃子),當其妹(妃子)被殺死後,眾人發覺其妹流出鮮血竟為白色(古人有云:流白血者有皇后命)有此天命,林爽文甚悔,遂將屍體與白銀同葬成十八墓穴,後人遂稱之為『十八貓東墓』, 另一傳說為林爽文軍師貓東逃至大崙山時,傷重死亡,將之就地掩埋所留墓塚,並立下咒言,將來官位必需大於貓東的人,才能得此寶藏。

 P1240094.JPG - 105.7.19.小半天

附註六:  

位於投55鄉道上的長源圳步道(下方)入口地標,另一出口在投55鄉道上方的孟宗竹林古戰場,步道全長僅約3公里,且大都坡度平緩(僅有一小段階梯較陡),是很適合一般普羅大眾的健行步道!

 P1240111.JPG - 105.7.19.小半天 

由於入墾拓荒及生活飲用之水源取之不便,當地居民在民國12年(西元1923年)8月15日,人工開鑿、架橋通渠,次年2月20日竣工,命名為「長源圳」。 「長源圳」圳溝水質清澈,可見魚、蝦悠遊其中,經水保局修建後,以最自然的山林原貌,提供旅客一處優質的休憩景點,沿圳道慢行,一路綠意盎然、潺潺流水聲相伴,並設有停車場、木棧道、步道、解說牌設施,穿過綠蔭、穿過孟宗竹林,就會來到林爽文最後戰役的古戰場,居民為讓後人緬懷當年廝殺壯烈的抗清之舉,在步道旁設了一盤未完的象棋殘局以示紀念。  

 P1240122.JPG - 105.7.19.小半天 

附註七: 

小半天—石馬公園位於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就在小半天旅遊服務中心(小半天竹藝文化館)正前方,當遊客從鹿谷鄉,循【投55-1】號道路,進入小半天地區,看到頗具當地特色的大型的竹藝牌樓時,即到達了小半天--石馬公園!

P1240130.JPG - 105.7.19.小半天
 
小半天石馬公園園區寬廣,園內除了舖設整潔的雅石步道,並廣植櫸木、梅樹及河津櫻……等花木,悠閒的藍天白雲,襯映著翠綠如茵的草地,且空氣清新、景緻宜人,每一位遊客來到這裡,都會下車造訪,欣賞小半天美麗的風光,於石馬公園中輕鬆漫遊,舒展舒展筋骨,消除長途開車的辛勞! 

 P1240148.JPG - 105.7.19.小半天 

在『李友會』媒合下,『日本育櫻會』贈予南投縣府櫻花樹苗一萬株,於2006年2月,第一批一千株『河津櫻』櫻花樹苗運抵台灣。南投縣政府將其送往名間苗圃檢疫之後,即將此一千株櫻花樹苗種植在海拔、氣候均相當適合的----鹿谷鄉小半天石馬公園園區內!相信在幾年以後,成林的『河津櫻』花海,勢必成為鹿谷鄉--小半天石馬公園最吸引遊客的景觀,讓遊客除了在『阿里山櫻花季』之外,多一個賞櫻景點新選擇;賞櫻不一定要上阿里山! 

 P1240150.JPG - 105.7.19.小半天 

在小半天-石馬公園裡,有一座石碑,石碑上面刻記著小半天『石馬 與孟宗竹』的傳說,如果您來到小半天的石馬公園,可以找找看這一個石碑,看看上面記載的有趣傳說哦!石碑上的記載全文如下: 小半天為台灣孟宗竹發源地,相傳唐山(大陸)商人帶進一批大陸孟宗竹苗,想要賣給當時到小半天開墾的先民,由於正值拓荒階段,先民生活困苦,沒錢購買,唐山商人在賣不出去的情形下,便把孟宗竹苗種植於這片土地上(指石馬公園所在地) ;而後欲歸唐山,此商人不想讓小半天先民不勞而獲,便放了一把火焚燒整片孟宗竹林,大火蔓延整座山頭將其燒成灰燼。但到後年清明時節,竟在石馬縫中冒出一棵棵孟宗竹筍,先民如獲至寶高興萬分,細心照顧,使得孟宗竹得以在此繁衍,成為台灣孟宗竹的起源,而保護孟宗竹的巨石形狀似馬,便取名為石馬。至今小半天的孟宗竹林地面積佔全台二分之一以上,年產量三十餘萬公斤,成為小半天的重要產業之一。 

 P1240132.JPG - 105.7.19.小半天

附註八:  

鹿谷鄉之小半天是臺灣孟宗竹發源地,具有獨特之地方文化特色,發展竹文化是必要且應該的。竹藝文化館以「臺灣竹之都-小半天」為目標,結合竹藝景觀公園,產業、文化、竹藝DIY,有效推廣小半天觀光產業,而地方之繁榮、延續,需仰賴落實地方文化工作來達成,因此在產業發展之餘,期望藉由竹藝工作坊、竹藝DIY……等之教育、研習,使鄉民與遊客瞭解小半天之文化內涵,發展具地方文化傳統色彩之文化創藝活動。藉由輔導團之幫助,未來希望在網際網路上多加介紹,朝向國際化邁進。由於孟宗竹是小半天的特產,而且總產量佔全國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竹』成為小半天當地的特色,小半天可說是竹的發源地。為展現這項特色,並且提振農業產業、農業休閒,鹿谷鄉公所遂積極規劃『竹藝文化館』,將其納入『一鄉一休閒』園區的一部份。 

P1240128.JPG - 105.7.19.小半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