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前篇文章:

103年11月20日星期四 天氣晴

 

到武嶺觀景台下方上完洗手間

蟲爸上車往回走,目標是合歡山主峰步道(附註五),

 

一般來說,登合歡山主峰有三條路線,正常都走登山口那條原軍用水泥道路進出-台14A:30.9k處的鐵柵門入口產業道路,但那條路距離武嶺停車場很遠,所以很多人都走武嶺前方的轉彎處-台14A:31.1k處(箭竹山路)及武嶺停車場旁的岩壁(現已禁止通行)上山。走這兩條速度很快-比原軍用步道快約一倍。武嶺停車場旁的岩壁出入口因需穿過板岩地帶,為維護地質景觀,減少人為破壞,目前封閉中,原軍用步道由於坡度緩和,不像是在登山,倒像是在健行。沿途視野開闊,廣闊的高山草原美景,盡收眼底。

 

合歡主峰步道位於台14甲公路30.9公里處以聯絡道路形勢出現在路旁-可直通峰頂。

 

步道長度1795公尺,全程都是水泥路,是以前國軍留下來的軍用道路,

 

從入口進入一個小之字上坡,緩步慢行,同時欣賞右側合歡東峰及奇萊連峰雄偉山勢的美景,往西北看遠處山巒疊翠,

 

合歡山主峰步道寬闊好走而且風景美麗,步道兩側綠草如茵視野非常良好,可邊欣賞四周群峰邊欣賞腳底下的台14甲道路;

 

登合歡山主峰除了必須預防並克服高山症症狀外(前一晚入住較高海拔的飯店可有效預防高山症),絕大部份的遊客都可以登頂,胖蟲蟲還是隨時要求休息,

 

一開始道路平緩,時而會有比較陡上的路段出現,蟲爸不時調節路旁休息的節奏,

 

左側有用石塊砌成的觀景台,為了銜接休息時間,我們沒有在這裏停留,

 

回首來時路,步道蜿蜒在山巒間,彎彎曲曲的步道是剛剛走過的地方,也是遠眺步道中最美的一段。

 

昆陽至小風口地區之向陽坡面,為由高山箭竹(大部份)及高山杜鵑(小部份)等構成之草坡為主,大片的草坡綿延了幾十公里,可比美大陸草原之奇景,加上冷杉林之生長形態,構成了極為特殊之生態及視覺景觀。背景為特殊的深色板岩地質,

 

沿路不時可以俯瞰山谷間的雪訓中心-合歡山冬季積雪最厚、最完整的地方為合歡谷,長達數百公尺的滑雪道,自武嶺貫穿谷底,雪訓中心即設於此,可惜此處是軍中用地,一般遊客無法進入,傳言於日治時期,任職於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率軍討伐原住民,兵分三路,西路由台中、埔里、霧社沿稜線而上,北路由花蓮、太魯閣、立霧溪谷而上,東路則沿木瓜溪 谷,經天長斷崖,翻越中央山脈,三路皆至合歡山 會師,故名「合歡」。今日的陸軍雪訓中心即當時日軍討伐原住民的指揮站所。

 

有一座大型休憩區,

 

休息區前方是一片大廣場,

 

休息區的盡連接陵線步道,有一塊凸出如鳥嘴的地方可以盡覽大山風光,蟲爸有點懼高-嚇得屁滾尿流,蟲媽和胖蟲蟲倒是安之若素,

 

另一邊也有美景,讓蟲媽和胖蟲蟲坐在矮碉堡上拍照,

 

這一帶的風景很好,值得取景的地方很多…,

 

繼續往前走,步道彎繞盤旋,下方的雪訓中心、武嶺、合歡山遊客中心如影隨形,

 

代表山頂即將到達的碉堡在右上方導航,

 

來到一處平面廣場,

 

這裏有一座經過造景的碉堡,

內部鋪了木質地板,上方架設了交錯木格,

 

碉堡的方向面對群山,有好幾個機槍孔,

 

下方的風光明媚,

 

遠方有電台,電台前方鋪設了木棧板平台,

 

平台直通觀光廁所,這間廁所看來是綠能環保廁所,

 

廁所後方也有風景,

 

接著是最後一段環狀緩坡,

 

有一條箭竹岔路可以抄近路直登山頂,

 

蟲爸選擇走平面道路,又有一座碉堡陣地,

 

再走沒多久就到達山頂, 

 

合歡主峰由於視野良好,早年是軍方戍守的管制地區,一般人無法進入,軍隊於民國89年撤離後,留下廢棄的營區與防空設備,無人管理。因山頂平坦,視野開闊,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這裡規劃整理,拆除原軍用設施改造為觀景平台 ,因提供給各電信業設立基地台,顯得雜亂,經環保團體大聲疾呼才順應民意,減化原有設施,目前只剩民航局天線、生化廁所與電信鐵塔。

 

合歡山主峰,在百岳排名第36名,標高3416公尺,山勢為十潤之3,但合歡山一反常態並非合歡群峰最高點,最高則是合歡北峰。合歡山因為風景一年四季皆非常美麗自然,而且各有不同姿色,春夏兩季,綠草如茵,野花四放,而秋天有更有北國之秋。冬季時,最有名就是冬雪,每次下雪皆吸引新聞記都及吸引許多人前來遊玩, 在峰頂的觀景平台上,有一不銹鋼製三等三角點#6388、

 

基石、

 

大理石標示牌、

 

木樁及電信塔台,是攀登合歡主峰的最佳見證。

 

站在山頂上環顧四周,合歡群峰、奇萊連峰、能高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一覽無遺。

 

觀景平台的下方是氣象站,透過寬濶的階梯道和木製無障礙步道相連接, 

 

拍完照我們回到碉堡陣地吃中餐,走動的時候沒感覺,一坐下來才覺得冷,這是凍到骨子裏的感覺,穿上外套還得把拉鍊扯到底…,

 

蟲媽準備的中餐很豐盛,除了雞腿便當、筒仔米糕外還有自家帶來的零食,在這裏拍照效果很好,各種角度都有不同的背景襯托,

 

高山的陽光紫外線很強,蟲媽四處挪窩,

 

最後選擇坐在碉堡旁的矮牆上吃飯,

 

在高山上無論風景、氛圍都是一級棒,這頓飯吃得開心…,

 

下山的速度就快了,回到車上,蟲爸打算到合歡山遊客中心走走(附註六), 

 

遊客中心前方有大型停車場,

 

瞭望台下方是造型廁所,

 

瞭望台旁邊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往合歡山東峰登山口及滑雪山莊,

 

先到這條小路上方拍照,這個角度可以從陵線清楚的拍到合歡群山,這時浮雲陣陣,風景極美…,

 

上到瞭望台可以遠觀松雪樓(附註七),松雪樓是附近最高檔的餐飲、住宿區,鮮明的顏色,豐富的背景讓松雪樓成為附近的重要景點之一…,

 

在瞭望台上可以朝四面八方拍照,

 

最有特色的就是合歡山遊客中心的主建築物,主建物旁是廣大的腹地,通往大禹嶺的台14甲線及附近廣大的停車空間讓遊客中心看來大器,

 

遊客中心靠近馬路設有跑馬燈,這時的溫度是攝氏3.4度,感覺上遊客中心的溫度比合歡山主峰溫暖許多,可能是因為接近傍晚,溫度不斷下降-蟲爸離開前已降至攝氏3.0度…,

 

遊客中心附近是合歡山群峰步道的主要登山口,步道相關來回步程時間如下:
.合歡主峰(3417M):登山口位於武嶺停車場,步程來回時間1.5小時(上/60分、下/30分)
.合歡東峰(3421M):登山口位於松雪樓後方,步程來回時間2小時(上/80分、下40分)
.合歡北峰(3422M):登山口位於小風口,步程來回時間4小時(上/2.5小時、下/1.5小時)
.石門山(3237M):登山口位於舊滑訓中心,步程來回時間約30分鐘(上山/20分、下山/10分)
.合歡尖山(3217M):登山口位於合歡山莊路旁,步程來回時間20分鐘(上/12分、下/8分)
.合歡西峰(3145M):路程遙遠屬健腳行程,來回時間視路線的安排。

 

 

到遊客中心參觀順便上廁所,

 

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服務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5時,周二休館(遇國定假日則不休館),館內展示合歡山歷史沿革、高山自然生態與動植物資源、生態影片,並提供雪季期間假日醫療團隊進駐,作為高山生態旅遊、研究、教育訓練、解說展示等多功能場所。

 

在遊客中心前方廣場可以欣賞四方的山景…,

 

再到瞭望台旁拍攝傍晚山區風起雲湧的狀麗景緻,

 

時間差不多了,蟲爸打算回廬山吃晚餐-飯店提供的配套,行車時間約1.5小時,預約了吃飯時間後在房間休息一會兒,今天晚上還是吃火鍋,

 

吃飽飯後回房間泡湯,

 

洗完澡後胖蟲蟲先泡,從19:30玩到21:30,蟲爸記取昨晚泡久了水太涼的教訓,今晚每隔一段時間就加一次熱水…,胖蟲蟲泡完換蟲媽泡,今天的天氣比昨天熱,胖蟲蟲明顯的不愛睡覺,將近凌晨還在床上胡鬧…。

 

附註五: 

合歡主峰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西邊的界山,也是立霧溪與濁水溪的分水嶺。站在山頂,立霧溪與濁水溪蜿蜒的流路分列東西兩側,立霧溪向東急速流入太平洋,濁水溪則迂迴繞過群山後,緩緩流過埔里盆地、彰化平原,注入台灣海峽。合歡山主峰周圍沒有阻擋視野的山巒,因此風景極佳,站在山頂上,環顧四周,合歡群峰、奇萊連峰、能高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甚至玉山都可一覽無遺。也可以從日出守候到日落,清晨欣賞從立霧溪口冉冉上昇的日出,傍晚則可以看夕陽緩緩沈入山稜。 

 

日本為討伐太魯閣族人,曾先組成探險隊進行五次的地形探勘,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就曾於1912年9月29日清晨,隨合歡山探險隊登上合歡主峰山頂,親自觀測周圍的地形環境。現在在合歡山主峰山腰,公路的上方,隱約可見一條與公路平行的小路,這是太魯閣戰役時日軍所開出的軍用道路,路跡仍清晰,可走上一小段,體會一下日軍當年的討伐之路。


合歡主峰山頂平坦,視野開闊,早年山頂一直都有軍隊駐守,限制一般民眾攀登,軍方則開出一條聯絡道路與台十四甲公路銜接。軍隊於2000年撤離後,國家公園已將這裡規劃整理,除了電信業者設立的基地台之外,就有地基改造為觀景平台,可以環顧四周欣賞山巒美景。  

 

這裡是立霧溪、大甲溪、濁水溪的發源地,在地質上,可以看到河流向源侵蝕的景觀,此區地質上多為鬆散的板岩,受到風化以及冰雪的影響,岩層較破碎。 

 

夏季時,合歡山上綠意盎然、百花爭妍,是絕佳的避暑勝地與賞高山花卉的好時機,可以觀賞到玉山杜鵑、玉山圓柏、玉山薔薇等,還可欣賞金翼白眉、鷦鷯等高海拔與高山寒原鳥類(每年6、7月係賞鳥最佳季節)。

 

七月的合歡山非常美麗,非常舒適,金翼白眉友善的跳躍在人的周圍,台灣冷杉的毬果鑲嵌著晶瑩剔透的蜜蠟,台灣茶藨子,像綠色紅色的小西瓜掛在樹上,成叢的阿里山龍膽,盛開在貼地的草皮上,簡直就像許多點亮的小藍燈,高山沙蔘又紫又藍的鐘形花,也很吸引人的眼睛

 

冬季時,2月至3月是合歡山下雪期間,皚皚的山頭上,冷風呼嘯、雪花紛飛,短暫的冬陽,照得沾滿白雪冰霜的箭竹晶瑩剔透,賞雪與滑雪的遊客,則為銀白世界增添許多熱鬧氣氛。
 

附註六: 

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前身為合歡山莊,並位於合歡尖山下,為早期日據時期石門警察官吏駐在所舊址,並於民國57年由大甲林管處(即東勢林區管理處前身) 興建,提供救國團舉辦活動營隊使用。

 

自民國78年起,由東勢林區管理處營運管理,提供旅遊諮詢、住宿及餐飲服務,更是合歡山地區重要據點,因建築老舊,無遊客服務中心,該處將合歡山莊改變服務形態,轉型為遊客服務中心,同時住宿及餐飲移至松雪樓及滑雪山莊提供服務。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自民國98年5月結束開放進行規畫整建成遊客服務中心,民國103年1月1日正式啟用,遊客服務中心服務時間為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周二休館。館內展示合歡山歷史沿革、高山自然生態與動植物資源、生態影片,作為高山生態旅遊、研究、教育訓練、解說展示等多功能場所。雪季期間、假日醫療團隊進駐, 

 

附註七: 

松雪樓在民國55年是先總統蔣公為了巡視各地而建造的行館,也是全台最高的總統行館,自58年起松雪樓開放一般民眾前往宿,仍保有當年蔣公使用過的一對龍椅與鳳椅。從此成為遊客及登山山友前往合歡山的重要停留據點;民國60年代,奇萊山曾連續發生幾起的山難,位在鄰近地區的松雪樓,成為了指揮救援的重鎮;至民國85年間因松雪樓遭受風災,造成殘破不堪,停止營運;直到民國91年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將松雪樓拆除重建,於98年6月落成正式啟用,就這樣,全新的松雪樓又開始成為前往合歡山的住宿選擇。

 

松雪樓是一棟四層樓的建築物,就位在合歡東峰登山口附近,建築物以藍、綠、灰為主色調,讓松雪樓融入週邊的藍天綠地及高山林木間。目前客房部由林務局直營,雙人房、四人房共36間套房,最多可同時容納88人。室內恆溫維持在14度到15度間,住客可免費享用早餐,附設餐廳部則透過公開招標委外經營,從早上七點到晚間八點,分時段提供中西複合式早餐、午餐、下午茶以及晚餐等餐飲服務。可說是目前台灣高海拔山區最優質的旅館及餐廳。  

 

從松雪樓到台灣百岳之一的石門山(海拔 3,236公尺)約需一個半小時,另自大禹嶺通往松雪樓的省14甲公路34公里處登山口往上爬,只需五分鐘即可登頂,頂上設有一等衛星控制點,乃國家測量與公程建設的重要依據。此山可說是合歡山群峰中最快能登頂的山峰,山友常以其做為登百岳的第一或最後一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