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月10日星期六 天氣陰
受到蟲媽FB好友PO圖的影響,今天要去羅東運動公園賞落羽松(附註一),
10:15出發,從石碇上北宜高, 下羅東交流道後直走→右轉五結路三段→右轉光榮路→純精路→右轉公正路→公正路到底→右轉過紅綠燈即可到達羅東運動公園。
一路車行順暢,11點出頭就到達羅東,在羅東運動公園附近找餐廳,經蟲媽四處比價,我們到海宴吃自助火鍋,把車停在餐廳門口-免費,海宴我們多年前曾經來過,內部的變化不大-連老闆都沒有換人,但生意不是很好-連我們只有三桌,這餐吃得飽足,
吃飽飯後我們往羅東運動公園出發,羅東運動公園的停車場環著公園設立,有多重選擇,蟲爸習慣性的把車停在P2停車場,羅東運動公園僅收停車費,大客車每次300元,小客客車每次40元, 每次不得超過四小時,未滿四小時以四小時計算, 超過以累計計算。停車場收費時段訂為每日上午八時起至下午五時止
停車場旁邊設有廁所,上完廁所後進入公園,籃球場就在廁所旁邊-籃球場位於公園的西方,六面球場是青少年的最愛,每當傍晚、假日彷彿古代的競技場盛況空前。加上夜間照明設備的完善,使其成為青少年夜間的最佳去處。四排矮綠籬區隔出球場位置,並軟化生硬水泥建材,於四周種植色彩分明的樹種,綠油油的草坡,讓緊張激烈的競爭產生和緩的氣氛。
籃球場的對面是槌球場,槌球自民國72年由日本引進國內後,旋即獲得國人的喜愛,紛紛組隊競技。這個揉合了高爾夫、撞球及足球三項運動趣味的運動,最早起源於歐洲,當時稱之為「門球」,後來傳入日本,並更名為「槌球」,結果大為盛行。槌球場是一片大草原,蟲爸一家人以往每次來都會在這片草地上活動,草地上設有木製野餐桌椅,大部份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草皮上玩耍,蟲爸從沒看過有人在這裏槌球…,
接著來到十字路口,蟲爸選擇右轉,
左手邊是望天丘,望天丘為公園最高點,標高
望天丘旁有一小片樹林,樹葉落得差不多了,樹形斑駁盡是蕭澀的秋冬景像,
這條路走到底接上飛島飛石,飛島飛石位於東西軸線的正西方位,結合了渡河口與橋樑的功能,將蘭陽泉的活水一路引渡至虹明湖中。「飛島飛石」名稱的由來乃引用日本「墊腳石」的定義而來;大的稱「飛島」、小的稱「飛石」。此設施上連健身草坪廣場,下接西方軸線,此方向均以白色石頭建材為主,軸線行道樹種植-白雞油,充份表達「易經」西方「白虎」守護神之意。
在飛島飛石上往右看是亂流戲水區,亂流戲水區-此段溪流充滿神奇詭變、多彩多姿,縮蘭陽特色於此,沿途有三星田園風光(梯田)、番仔寮及仿照蘭陽溪河床沖積景象(亂流)、蘭陽溪出海口、還有零星分佈著溪中小洲等,不同的造形,不同的特色。此段溪流憶起童年時的無憂,潺潺的小河,優遊的魚兒,淡淡的野薑花香,後方山坡襯托出農村的純樸。與湖的銜接是台灣島矗立在太平洋的縮影。
從飛島飛石往右看是虹明湖,虹明湖是公園水域匯集,亦是銜接公園開發史的串場者。此湖不僅表現出設計者智慧,亦將宜蘭地區的雨後詩情、山明水秀、日出日落等景象描述的淋漓盡致。
飛島飛石連結圓型廣場,圓型廣場是東西南北軸線之分界點,分別以青白紅黑之岩石為代表,直徑約115公尺。廣場與虹明湖相接之湖濱以石板砌之,遠眺恰似綠色大圓盤漂浮於水上。飛島飛石是一座大島,島上種滿了樹木,不時會出現被擘成兩半的石頭, 節理護岸位於公園之東北方位,緊臨圓形廣場及水上舞台,是虹明湖湖岸景點之一。以蘇澳所產石灰岩展現東北角斷層與海蝕地形之美,櫛比鱗次的巨石羅列,氣勢不凡。
路底是另一片大草原,這裏也是槌球場,槌球場緊臨大草坡,大草坡斜面的設計,提供人們視覺更寬廣、舒適的感受,充分表達出公園的特色。本設施連貫翡翠山丘、楓葉谷與溪流,臨山背水,風景優雅,是詩人吟詩作對的最佳環境。目前提供作為大型遊戲空間及學校戶外教學、寫生的絕佳景點。
槌球場旁是網球場,網球場位於公園正東方,八面球場分佈於人工溪兩側,各設有看台;管理棟受青龍穿越成兩半,成為此區建築特色。休閒性的紅土軟性球場是主要訴求,設有夜間照明及兩面簡易練習牆。穿越槌球場走到緊臨四維路的落羽松林道,這裏其實不算是步道,是夾在兩行排列整齊落羽松間的小徑,小徑並不平整-是一個側傾的斜坡,因為是陰天,這兩行落羽松並沒有非常引人注目,
這條落羽松小徑很長,往前往後都可以看得深遠,
四維路是別墅區,公園與馬路未設障礙路-可以直通,有些造型別墅讓人看來羨慕…,槌球場延伸過來的草皮上有不少遊客在作親子遊戲,
草皮邊緣種有造型植栽,
讓胖蟲蟲在野餐桌椅上休息,
旁邊的樹上棲息了大批鳥類-多為麻雀,蟲媽在旁邊帶胖蟲蟲用早上才買來的土司麵包餵鳥,松鼠也來湊熱鬧,這裏的松鼠很小心-蟲媽想要用手餵松鼠的企圖難以實現,只能把麵包放在樹枝上由松鼠自取…,
可能是因為有太多遊客餵食,這裏的鳥對麵包不太捧場…,
網球場間設有造型涼亭,
這條落羽松小徑還挺長,一路上不時會有其他遊客用特殊鏡頭拍照…,
走了好一會兒來到位於四維路圳邊路交叉口的東丘,這裏才是落羽松的大本營,
東丘是一個隆起的大山包,以東丘為中心種滿了高矮不一的落羽松,地面上一片紅,與上方漏下來的紅光交相輝映,讓這裏變成落羽松王國,
蟲爸慢慢爬上東丘,邊走邊拍照,各種角度都有可觀之處,
東丘的頂端沒有植被,有一群人專業人士正在拍照,主角好像在玩角色扮演…,
從東丘上方往下拍別有一番景緻,
從寬闊的水泥階梯往下走,在大量落羽松的襯映下,這條階梯路也被賦與靈性,
接著來到東丘的另一頭,這裏緊臨虹明湖排水渠道,
有山、有水、有落羽松,這種氛圍把這裏轉換為人間仙境,
落羽松的凸起氣根相當明顯,大部份的人都集中在這裏拍照,虹明湖排水渠道每隔一小段設有可以跨越水道的石塊路,
這附近的風景美得驚人,蟲爸前後左右的轉向拍照,只覺得這種大器的美難能可貴…,
時間有限,再拍一張就得和落羽松林說再見,
附近的遊客一波波的湧進,有一批輪椅族也來參觀-陣容龐大…,
一座座美崙美煥的網球場矗立在四周,
穿過網球場來到通往水上舞台的造型石橋,
我們今天不走這個方向,左轉往濕生植物區的方向走,濕生植物區平面配置以「陰陽」太極圖為基本構思;「蓮花與自然濕地」表示陰,而以明亮的「木棧道」及開放性「涼亭」為陽之象徵。
濕生植物區的前端有一個小樹林,蟲媽和胖蟲蟲在這裏用麵包餵食麻雀和松鼠…,
濕生植物區緊臨虹明湖,以木棧橋相隔,
木棧橋上設有造型休息區,
休息區前方平台是餵魚區,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虹明湖對岸的景象,虹明湖對岸正在表演水舞,水舞表演時間:週二~週五15:00-21:00/週六日10:00-21:00,每次整點演出8分鐘的水舞秀…,
讓胖蟲蟲在這裏餵魚,這裏的魚還算熱情-冬天吃飼料的魚不多…,
木棧橋設有大型天橋與上方的道路相通,
過了天橋後有類似木排的步道,
步道盡頭是木製堤岸,堤岸的末端可以觀賞虹明湖景,
堤岸的另一頭連結展望廣場,
展望廣場位於公園的中心點,往左可以看到隔虹明湖看到老街碼頭,
往右可以看到青龍護岸,青龍護岸-環繞網球場旁之池岸,以青、白雙色石展現龍之意象,水映龍形合岸邊垂柳、水面蓮花,引人入勝。此處為調控虹明湖水位之下游第一關卡具有確保下游靜態悠閒的地位。宜蘭農村砌卵石護岸【東方之神-青龍的強力圖騰表現此】、排水路功能,以及睡蓮之美均呈現於此。本段溪流除上揭功能外,亦是水域最終的把關者,將剩餘水送入北成圳,活化供水生命系統。
離開展望廣場,
左手邊是草坪廣場,
右手邊是卵石灘,卵石灘位於虹明湖濱,弧線呈波浪狀設計,以
這條路的兩旁圍滿了活動標語,
今天公園辦健康生活動起來活動,附近搭了很多帳棚,還有一座小舞台,
主棚區的旁邊還有副棚區,
主持人正高分貝的帶動參加活動遊客的氣氛…,接著來到老街碼頭,老街碼頭廣場位於公園的西南方,面向虹明湖,宜蘭頭城老街「亭仔腳」的設計勾勒出傳統宜蘭式建築,朱紅的磚石迴廊鋪陳出南方守護神「朱雀」的特色,行走其間,除了感受光與影的律動,進而體驗到陽光對蘭陽子民的彌足珍貴。設置有木製棧橋、棧道、原始島嶼、販賣部等;靠近湖邊木棧道是閤家觀賞及飼養錦鯉魚的最佳景點,湖濱並提供魚飼料販賣機。
老街碼頭前方是餵魚區,除了以木棧板鋪設的碼頭外,還有階梯式的堤岸,
從堤岸上往回可以看到健康生活動起來活動現場,
也可以看到對岸的溼生植物區,水舞區就在旁邊,
先讓胖蟲蟲餵魚,
蟲媽急著拿發票去參加活動-可以換禮物,蟲爸嚐試著在堤岸末端扔麵包吸引鳥的注意,沒想到鳥真的來了,除了無數的麻雀外還有不知名的黑鳥,這種黑鳥很有趣-可以精準接住扔到空中的麵包…,蟲媽帶著戰利品回來了-幾棵帶盆的小植栽,
開心之餘在旁邊看蟲爸餵麻雀,
時間差不多了-小蟲蟲16:30下課,蟲爸帶大家往回走,虹明湖上最吸睛的是湖中島,千面女郎是他字號,亭仔腳、海中孤島、東北角風景、東部海岸線、自然保護濕地,以及代表羅東地方特色的儲水池,均隨侍在側,君王的風範不過如此矣!海納百川般壯麗,開闊的湖面如鏡,配合朝夕晨昏,氣象萬千。不時可見鳶飛魚躍,勃勃生氣,海上仙山綴有琉璃球,將寶島著名觀光勝地翦影在內。
路旁隨時都有各式造景讓遊客賞心悅目,
停車場就在附近,回到台北接到補習班下課的小蟲蟲後就回家,結束了今天的行程,羅東運動公園蟲爸一家人常來,但從沒來賞過落羽松,今天算是大開眼界,小蟲蟲正忙於準備五月份的高中考試,算他考完試再補償他國三沒去的旅遊景點-包含爬七星山主、東峰…。
附註一:
宜蘭縣政府於民國59年在宜蘭市南郊購買8公頃的土地,預定作為縣政府行政中心用地,惟因故未依計畫興建,復於民國67年乃重新規劃為宜蘭縣綜合運動場,初期興建400公尺人工跑道及長50公尺,寬25公尺之遊泳池各乙座。民國70年本縣接連辦理多次大型運動競賽,雖人事已盡,但因體育場腹地狹小,交通動線不良,週遭環境雜亂,始終未能發揮運動場地之最佳功能。
民國72年9月,台灣省社區全民運動會在宜蘭縣舉行,當時省政府主席李登輝先生在主持開幕典禮中宣佈74年的台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由宜蘭縣承辦,為了辦好這次全國性的運動盛會,並期有效改善原有體育場規劃不完備之缺失,宜蘭縣政府72年10月邀集體育、都市規劃、景觀工程等學者專家,至現場勘查,並經多次研討,咸認應將體育場擴大,規劃成運動公園,以符應現代國民生活之需求。
在都市計畫區內要將8公頃的體育場擴大為27公頃的運動公園,實屬不易,歷經17個月的努力,終於在74年3月13日獲省都市計劃委員會審議通過,再歷經數年規劃施工乃有今日的縣立宜蘭運動公園。
另宜蘭縣為發展全民運動,促進地方均衡發展,復於羅東北城地區興建羅東運動公園,民國75年經報奉省政府教育廳75教六字第83477號函同意闢設,並於76年報奉省政府地政處核准徵收及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全區面積46.8公頃,闢建為全縣居民運動、休憩之主要場所。
宜蘭運動公園由於受到原有基礎及第一次興建之格局限制緣故。因此,在整體規劃配置上,仍有其缺點。為使此一興建之羅東運動公園更臻完美,並有一長期整體發展之方向,羅東運動公園在興建之初,本府即委託日本高野景觀建築株式會社進行嚴謹之規劃,經7次之規劃簡報和修正始獲致定案。
羅東運動公園歷經10年籌劃施工,投注總經費7.56億元(含土地徵收1.8億元),於民國85年3月正式建成獻園啟用,園區為一結合休閒、旅遊、運動之多功能園區。開園至今已有效提供縣民一處優質的休閒運動場所,並大幅提升休閒運動人口,充分發揮其應有之功能。
羅東運動公園自民國八十五年三月開園以來,即吸引大量人潮前往,再次締造了宜蘭人的驕傲,以創造自然舒適的休閒活動空間為主要訴求,除了提供國民日常休閒活動場所,更為宜蘭地區迎接未來都市化預留超優質的綠色環境,園區設計可分為地景、水景運動設施、植栽等,其設計理念乃結合台灣本土特色及蘭陽風情
公園以蘭陽溪水的故事為基礎架構,反應蘭陽平原多雨及豐富地下水的親水環境。蘭陽地區雨水充沛且地下水源豐富,而蘭陽溪與蘭陽平原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宜蘭子民對於這塊土地有其不可分割的濃厚情感,故本園區即以此為背景,造就了長達 一公里的蘭陽水系縮影,呈現了河川特殊的生命景象。
公園以周遭自然環境為藍圖,與蘭陽平原融為一體,並扮演將綠意推向都市的樞紐。遊客除了可在遊園賞景的過程中達到運動的功效之外,柔和適切地分佈於園區周圍的標準運動設施,更提供了居民運動強身的場地。以開放親切為設計概念的園區運動設施,對一般民眾日常休閒運動,或是從事專業運動的選手,提供了一個優良的訓練場所。
羅東運運動公園展現了獨特的風貌,也成為宜蘭縣全體人民的驕傲,羅東運動公園結合運動與休憩,呈現動與靜機能完整而獨立的羅東運動公園,分佈在寬闊的綠地間,涵山水之勝景於園區中;如人工湖蘊含蘭陽風情,是水景主題,配合節令常作大型水舞音樂舞台,火山口湖區可體驗戲水之樂,望天丘峰頂可仰望天象;羅東運動公園以運動設備場地為主包括游泳池、足球場、田徑場、籃球場、滑溜道、槌球場、網球場、草地保齡球場等設施,不但可運動還可領略自然之美,提供了民眾最佳休閒運動之處。
羅東運動公園佔地廣大,以綠、水、健康為三大主題,在地貌、水景、植被以及相關運動設施上面作為主要規劃,結合台灣本土特色及蘭陽風情;水-以蘭陽溪作為基礎的架構,顯示出蘭陽平原多雨的親水印象;綠-羅東的青山綠地,與蘭陽平原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將綠地漸漸地延伸到都市中;健康-羅東運動公園內的運動設施,讓平日繁忙的民眾能紓解壓力,以開放親切為設計概念的園區運動設施,對一般民眾日常休閒運動,或是從事專業運動的選手,提供了一個安全優良的訓練場所。
占地四十七公頃且擁有五座停車場的羅東運動公園,以運動設備場地為主,包括:游泳池、足球場、田徑場、籃球場、滑溜道、槌球場、網球場、草地保齡球場等。地形景觀包含:翡翠山丘、大草坡、望天丘、節理護岸、飛鳥飛石、軸道中心點、圓形廣場、老街碼頭、卵石灘;而水流景觀則有:徒步池戲水區、溪谷、蘭陽泉、虹明湖、亂流戲水區、青龍護岸等,植物景觀包含了:楓葉谷、茄冬林道、相思樹、椰子廣場、落羽松、重陽木、濕生植物區、白臘樹等。可說是相當多元又極具變化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