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4年6月30日星期二 天氣晴

 P1170608.JPG - 104.6.30.清泉

昨天胖蟲蟲結業式,明天暑期課輔才開始,今天蟲蟲們都在家(小蟲蟲國中畢業剛考完高中),這是蟲媽昨晚扔給蟲爸的課題-蟲爸規劃到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走一走,第一站是清泉(附註一), 

 P1170514.JPG - 104.6.30.清泉

國道三號由竹東交流道下->接120縣道右轉竹林大橋至竹東->續行122縣道經五峰,過桃山隧道後即可到達清泉溫泉。竹東至清泉,走122縣道,費時一個鐘頭,含在122縣道交叉口加油補給。


從指標岔口下到清泉停車場,今天的清泉門可羅雀,

 P1170501.JPG - 104.6.30.清泉

張學良故居就在停車場後方(附註二),

 P1170502.JPG - 104.6.30.清泉

張學良故居前立有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銅像。

 P1170504.JPG - 104.6.30.清泉

右後方有一座觀光級廁所,

 P1170505.JPG - 104.6.30.清泉

我們來早了,張學良故居還沒有開放參觀(營業時間09:00-17:00),我們在四周圍憑吊一番就去逛其他地方了,

 P1170507.JPG - 104.6.30.清泉

沿著故居前的河濱步道,

P1170506.JPG - 104.6.30.清泉

來到了清泉吊橋。

 P1170516.JPG - 104.6.30.清泉

吊橋附近有臨時市集-時間太早還沒開門營業…,

 P1170510.JPG - 104.6.30.清泉

清泉吊橋是清泉最晚興建的一座吊橋,純為觀光目的,通往對岸的清泉溫泉區。清泉吊橋地勢最低,吊橋下方的上坪溪河床,經過整治之後,現在已成為一處遊客戲水的天堂。

 P1170515.JPG - 104.6.30.清泉

過吊橋後,左往桃山國小,右往清泉溫泉區,

 P1170517.JPG - 104.6.30.清泉

我們往左走,先遇到一處休憩涼亭,

 P1170519.JPG - 104.6.30.清泉

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臨上坪溪的美麗景色,

 P1170520.JPG - 104.6.30.清泉

沒多久就來到桃山國小,這是一間典型的原住民小學,司令台旁有一間還沒開門營業的原住民文化館,

 P1170522.JPG - 104.6.30.清泉

從正門走入校園,學校還在上課,但因為是無圍牆式校園,也沒人來驅趕,校舍蓋得很另類-充滿了地方特色,

 P1170529.JPG - 104.6.30.清泉

校舍旁有師生自建的地標,

P1170527.JPG - 104.6.30.清泉

進去坐坐,

P1170528.JPG - 104.6.30.清泉

有條狗一路跟隨討食物,

P1170524.JPG - 104.6.30.清泉

行政區旁設有兩處休息區,

 P1170532.JPG - 104.6.30.清泉

這裏有一處側門,出了側門便可看到二號吊橋,

 P1170533.JPG - 104.6.30.清泉

從桃山國小旁的二號吊橋前,

P1170537.JPG - 104.6.30.清泉

直行步道至底,即可看見桃山步道的入口。 這條步道的入口看來有點荒涼,可見這條步道較為冷門。步道通往附近的民都有部落,途中有著名的清泉瀑布。

 P1170536.JPG - 104.6.30.清泉

司令台旁滿是地方特色建築,

 P1170538.JPG - 104.6.30.清泉

離開校門原路往回走,路底有一處工地,清泉溫泉就在附近(夏令時段每人只要$100元可泡大眾池),

 P1170544.JPG - 104.6.30.清泉

爬上左側的棧道階梯後,接溫泉區的馬路。

 P1170543.JPG - 104.6.30.清泉

右轉沿著馬路旁的人行步道, 一路下行,

P1170549.JPG - 104.6.30.清泉

散步來到清泉大橋北側的免費溫泉泡腳池。

 P1170551.JPG - 104.6.30.清泉

張學良故居遺址,原為日治時代的井上溫泉療養所,現在也闢建了一座溫泉泡腳池,供遊客使用。頗多遊客在此泡腳休憩, 使得這處紀念地的氣氛較為活絡,而這樣的規劃也符合歷史背景。

 P1170553.JPG - 104.6.30.清泉

我們來的時間太早,泡腳池還沒開始蓄水,蟲媽用腳從滲漏處探出溫泉水挺燙的…,

P1170554.JPG - 104.6.30.清泉

走上馬路往回看是一幅美景,

 P1170590.JPG - 104.6.30.清泉

接著來到張學良文化園區(附註三),

 P1170586.JPG - 104.6.30.清泉

路旁有一處涼亭,

 P1170561.JPG - 104.6.30.清泉

入口的石牆,鑲嵌著「張學良文化園區」的題字,側面的大理石的碑面刻有張學良所寫的字句: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這是張學良晚年(1990)為東北大學校友會刊所寫的題詞,

 P1170560.JPG - 104.6.30.清泉

園內的草地,有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女士並坐聊天的銅像,這對共患難而相長守的佳偶, 是這半世紀的幽居歲月生活中,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張學良失去自由,別無選擇; 而趙一荻出身名門,卻不改初衷,一路追隨張學良,與已失去自由及前途的政治囚犯長相廝守,始終不離不棄,則情操更顯可貴。

 P1170565.JPG - 104.6.30.清泉

草地後方的山坡駁坎則有橫豎長條的大理石,所刻的碑文,是民國17年(1928)張學良面對紛亂世局所做的重大決定:「不願兄弟自相殘殺,不容強敵磨刀霍霍。讓青天白日旗在東北大地升起。」這是張學良一生無可爭議的歷史功蹟。當時蔣介石的北伐軍前進華北,日本人不樂見中國統一, 對張學良威脅利誘,希望聯合抗蔣。以東北軍的實力,再加上有日本人做靠山, 足以力抗國民革命軍,張學良可以成為東北王。然而他卻毅然宣佈歸順中央,民國17年12月29日, 東北大地升起青天白日旗。

 P1170562.JPG - 104.6.30.清泉

張學良紀念地以簡單的景觀設計,呈現崗哨、故居的歷史空間,園內也設立覽導資料,介紹張學良故居遺址的歷史。園中有一條短短的碑石步道,每隔幾步,放置一塊岩石,上面刻載不同年代的張學良事蹟。步道盡頭有一塊釣魚岩, 反映出張學良幽居的無奈心情。張學良在民國79年(1990),他八十九歲時才終於正式獲得自由。後來張學良遷居美國夏威夷,儘管中國大陸熱情邀訪, 他始終沒有重返東北故鄉,最後病逝於檀香山,終老異國他鄉。

 P1170570.JPG - 104.6.30.清泉

蟲爸一家人來早了,但先進入紀念館參觀,

P1170576.JPG - 104.6.30.清泉

入紀念館得脫鞋,紀念的空間不大,明顯的日式建築,有一間影像播放室,

 P1170584.JPG - 104.6.30.清泉

走廊陳列了張學良一生的功考介紹,

 P1170581.JPG - 104.6.30.清泉

管理人員發現提早參觀的我們,我們只能乖乖離開,紀念館旁有一間高級廁所,廁所前方有張學良和夫人的生活影像照片,

 P1170578.JPG - 104.6.30.清泉

我們離開張學良文化園區,右側有一條新建的柏油路步道,指標寫著「霞喀羅古道」,通往清泉石鹿道路。 

 P1170588.JPG - 104.6.30.清泉

循原路折返一小段路,再轉入右岔的上坡路,有陡峭的岔路通往三毛故居(附註四)。

P1170591.JPG - 104.6.30.清泉

三毛是民國60年代台灣著名的作家,以撒哈拉沙漠為題材,寫出充滿異國風情的散文,風靡了當時還處於封閉的台灣社會。 三毛曾來過清泉,喜歡上這裡的山水,因此租了一間房子,在清泉短暫居住過。這間傳統的閩南紅磚老厝仍然存在, 民宅主人也開放供民眾入內參觀(但酌收20元參觀費)。

 P1170592.JPG - 104.6.30.清泉

這條陡坡讓蟲媽走得臉紅心跳,心情不爽的蟲媽不願付費參觀,我們在外圍巡弋一番就離開,往一號吊橋的道路得繞過民居,

 P1170596.JPG - 104.6.30.清泉

轉來轉去的來到了一號吊橋。

 P1170599.JPG - 104.6.30.清泉

一號吊橋長165公尺,深26公尺,是清泉所有吊橋中最長、最高的一座;

P1170600.JPG - 104.6.30.清泉

吊橋歷史悠久,在日治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橋上居高臨下,走來很刺激,也可以眺覽清泉的全景。

 P1170605.JPG - 104.6.30.清泉

蟲爸先回停車場開車,蟲爸剛到停車場蟲媽的電話就來,他們到張學良文化園區等蟲爸,

 P1170609.JPG - 104.6.30.清泉

既然又來到張學良文化園區,那就進去逛逛,在門口開放式的門窗拍照很有感覺,

 P1170611.JPG - 104.6.30.清泉

剛剛沒逛過的室內區有張學良夫妻相濡以沫的臘像,

 P1170614.JPG - 104.6.30.清泉

旁邊則以各種隔板創造出空間懸掛張少帥的生平敘述…,

 P1170615.JPG - 104.6.30.清泉

在附近散步一會兒,陽光越來越烈,該往下一個行程出發了,

 P1170624.JPG - 104.6.30.清泉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清泉溫泉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為泰雅族群聚之處,四周山明水秀,清雅幽靜,景色優美,依舊保持原始山林之美。上坪溪流貫其中,在日據時代以吊橋銜接,方便人民往來,後因道路修建,吊橋就成了遊客體驗休閒的地方。
P1170607.JPG - 104.6.30.清泉 
清泉溫泉在日據時代稱[井上溫泉],是日本貴族的最愛,開發於民國2年,曾以(清泉試浴)而名列新竹八景之一。因景觀類似京都近郊的嵐山,又稱嵐山溫泉。泉源自岩層裂口中自然湧出,泉質屬無色、無味,水質清澈為弱鹼性碳酸泉,水溫約攝氏48度,PH值為7.7,可飲可浴。據說長期沐浴浸泡可以治療不孕症、胃病、皮膚病、神經痛、關節炎、婦人病及達到美容瘦身等。
 P1170552.JPG - 104.6.30.清泉 
過去村民只要徒手挖開溪砂石,就有熱呼呼的溫泉可泡,後因山洪爆發而慘遭掩埋,使清泉一度消失沒落。在921大地震後又再度出現,民國88年,清泉溫泉開放於民間經營管理,溫泉館重新規劃。館內設有家庭池、水療池、山泉池及露天池等,數十間家庭池完全以石版砌製適合親子共浴,水療池可容納數十人,同時泡湯且具有簡易SPA設備,享受水柱按摩穴道,具有健身功能。目前清泉溫泉的泉源已利用鐵門保護起來,更有建造一個人工浴池讓民眾可以在清泉溫泉區體驗泡湯的樂趣。 
P1170550.JPG - 104.6.30.清泉 
露天池設在浴場最上方採半露天設計,以大理石砌築,矮籬隔離,視野開闊,並有小巧的人造瀑布自屋頂流瀉。精巧而人性化設計,民眾在享受野湯之娛,還可看山嵐聽林濤賞山景,全身浸泡在溫燙熱水中浴客,可以吸收原始森林排放的芬多精,此雅景不亞於日本北海道的溫泉之樂。 

 P1170555.JPG - 104.6.30.清泉

西安事變發動者少帥張學良,於民國35年11月被移轉到此地軟禁居住,並有隨員監視,不得任意離開;46年方被遷移至高雄西子灣。他與夫人居於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建築,後毀於52年葛樂禮颱風所引發的洪水。目前其故居經新竹縣政府整修完畢,現已開放旅遊觀光,內容以介紹當地風土民情及張學良生平事跡為主。 

 P1170571.JPG - 104.6.30.清泉

寫入歷史的張學良,不僅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人物,更是見證民國史發展的傳奇人物;「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押解至台灣管束的13年間,張學良即被軟禁在當今五峰鄉清泉部落。張學良在清泉的故居,早在民國52年(1963)就被颱風所沖毀,近幾年,新竹縣政府大力發展清泉觀光,以張學良為主題,在清泉的上坪溪左岸另擇新址,依舊貌重建張學良故居, 而原來的故居遺址,則指定為「張學良紀念地」,設立「張學良文化園區」。 民國97年(2008)正式揭幕,如今張學良故居已成為清泉主要的觀光景點。故居內展出張學良的生平事蹟,以及在他幽居清泉十三年之間的生活點滴, 包括一些老照片及詩句圖文等資料。   

 P1170582.JPG - 104.6.30.清泉

長久以來,中國大陸對於張學良一直有很高的歷史評價。 共產黨人都認為張學良在民國25年(1936)發動「西安事變」,幫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大忙。 當時共產黨軍事正處於劣勢,而蔣介石的剿共大軍正節節進逼陝北。 西安事變,促成了雙方的和解。張學良及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兩人下場都很淒涼。後來楊虎城全家遭到殺害, 張學良也從此遭到長期的軟禁。中共的開國元老們也因此都覺得對張學良有所虧欠。

 P1170569.JPG - 104.6.30.清泉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件,動機很單純,希望結束內戰,國共團結,一致抗日。半年之後, 中日戰爭爆發,而被幽禁的張學良卻只能做一名旁觀者,隨著戰局演變,不斷的遷居, 繼續過著幽居的日子。抗戰勝利,並沒有改變張學良的命運,他反而被遷往遙遠的台灣新竹清泉部落,平日只能讀書及種菜自娛。 陪伴著他的,是始終不離不棄的趙一荻小姐,兩人在台灣的深山過著與世隔絕的幽居生活。

 P1170619.JPG - 104.6.30.清泉

民國45年(1956),中共紀念西安事變二十週年,周恩來推崇張學良是「千古功臣」, 可見中國共產黨心目中也認定西安事變是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而從反面來看,在蔣介石心目中,張學良就是「千古罪人」了, 他憤恨張學良發動的兵諫,使他的剿共計劃未能竟其功,而讓共產黨死裡逃生。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歷史的走向因此而轉變。

 P1170573.JPG - 104.6.30.清泉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休館日:每週一及園區另行公告休館日。
◆本園區免費參觀。
◆團體參觀預約導覽服務請電洽張學良文化園區專線03-5856613。 

附註二: 

張學良對中國近代發展深具關鍵,在北伐、對日抗戰等歷史,都影響著中國前進的方向。館內保留張少帥幽禁時住所居家佈置,並陳列歷史老照片,藉此追憶張少帥在五峰清泉幽禁13年(民國35年至民國48年)的生活點滴。民國48年張少帥遷離清泉部落,定居台北新北投,原故居位於清泉大橋北側,民國52年因葛樂禮颱風的侵襲而毀壞,因受限於土石流敏感區暫時無法原地重建,目前原址設置為遺址公園,現址則參照故居相片重建。園區內特將階梯、崗哨、還原當年模樣,並擺放著許多舊相片呈現張學良被幽禁在清泉部落期間的生活面貌。 每日09:00~17:00 (休館另行公告) 

 P1170503.JPG - 104.6.30.清泉

重建後的張學良故居,是一棟日式的黑瓦農舍建築,造型簡約,與週遭山景相當融合;整體以日式木造結構為主,起居間、書房皆一應具全,陳列著與張學良相關的史料,透過影片、老照片、老地圖、老文件,搭配各樣的生活用具、圖牆說明,張學良的個人性格、乃至當時的生活情景,都清楚顯見。

 P1170508.JPG - 104.6.30.清泉

附註三: 

民國25年發動「西安事變」的少帥張學良,一生歷經55個年頭的軟禁生涯。民國35年由重慶轉至台灣後,就居住在新竹縣五峰鄉直至民國48年轉至高雄西子灣,共在這處當年日人稱「井上溫泉」,後改稱「清泉溫泉」的地方居住了13年。民國48年張少帥遷離清泉部落,定居台北新北投後,52年,他在部落的住處慘遭葛樂禮颱風侵襲,住屋被洪水沖毀殆盡,留下一片廢墟。為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帶動人文休閒風氣並保存張學良將軍事蹟,新竹縣政府大力推動五峰鄉清泉地區張學良故居重建工程,原故居位於清泉大橋北側,因受限於土石流敏感區暫時無法原地重建,現址則於民國95年間參照故居相片重建張學良文化園區,歷時120工作天,在西安事變後72週年(97年12月12日)落成啟用。園區內特將階梯、崗哨還原當年模樣,並擺放著許多舊相片呈現張學良被幽禁在清泉部落期間的生活面貌。目前這裡建制成張學良的紀念館,館內陳列與張學良相關的史料,透過影片介、老照片、老地圖、老文件等等,敘述中國近代史上最傳奇的少帥一生。 

 P1170572.JPG - 104.6.30.清泉

附註四: 

三毛夢屋: 三毛於民國72年-民國75年間曾於此棟紅磚屋居住過,尋找其寫作的靈感並協助清泉天主堂的丁松青神父翻譯著作。「三毛夢屋」位於桃山村清泉1號吊橋上方五十公尺處,目前遺跡尚存,現由屋主經營咖啡廳,以茲紀念三毛女士。 這棟紅磚小屋之所以能讓三毛入夢,成就她對清泉之愛,是緣自於紅磚小屋面臨的山水美景,除了可以俯視整條霞喀羅溪的美麗河谷;當起霧時,更能看見濛瀧美的清泉,如同置身畫境般,更使她眷戀!  

 P1170594.JPG - 104.6.30.清泉

以上部份資料來源: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915)[新竹五峰].張學良故居、張學良紀念地 http://tonyhuang39.com/tony0915/tony0915.html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916)[新竹五峰].清泉散步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916/tony091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