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5年2月8日星期一 天氣晴
接著循原路往回走接苗21線往向天湖的方向走(附註三),
這段路既彎且陡又長-花費的時間比預計長很多,循指標到達向天湖停車場-不收費,
往前走就會進入小小的商店街,商店街兩旁有很多養蜜蜂的攤位,走過去可以看到成群的蜜蜂飛舞
兩旁高聳的樹木夾道成蔭,有許多原住民在此販售農產品、當季水果、蜂蜜、小米酒、麻糬…等
一旁的竹屋是建構特殊的廁所,商店街走到底來到向天湖環湖步道,環湖步道建的不錯,都是平整的道路外加些許的木頭階梯,向天湖是一座高山湖泊-海拔750M,沿著湖邊漫步,湖畔山巒層疊倒映的山景,
每逢冬春之際,向天湖便會雲霧繚繞,呈現出夢幻仙境的景色。
周圍遍植杉林、雜木、桂竹、櫻花、楓香、樟樹…等-綠意盎然,進入苦茶樹步道,
左手邊是向天湖農場-也提供民宿,有向天湖餐廳的醒目招牌,
右邊可看到向天湖風景區,
岔路可通往光天高山,
當地民居聚落,
工作人員處理段木-不知道是要雕塑還是要當柴火…,
休息區裏擠滿了人
接著來到架高木棧道,
已採收的菜園
木棧道環繞著向天湖咖啡民宿走,
這塊湖區被闢為蓮花池,蓮花季結束了-蓮花池上只剩枯枝殘葉,
在這裏散步,一邊可以欣賞向天湖景,
另一邊是咖啡民宿的露天座位區,
沒多久來到一處觀景台,
觀景台的中央設有植栽區,
在這裏觀湖最有味道-宛如仙境的向天湖,曾經因為湖水流失形成一片肥沃土壤,後來築堤儲水才又恢復百年前的湖泊景致。
另一頭可以看到對岸的賽夏族民俗文物館,賽夏族民俗文物館下層設有湖邊咖啡廳,提供咖啡、簡餐,
這裡蠻有在國外度假的感覺,情人橋連接向天湖咖啡民宿和湖對岸的賽夏族民俗文物館,湖面有波光粼粼倒映的山景,沿著向天湖的情人橋散步可欣賞向天湖的靈性之美
情人橋前方是向天湖咖啡民宿的正門口,
右手邊有一處休憩區,
在這裏可以朝四面八方眺望,
走上情人橋往前可看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往後方可以看向天湖咖啡民宿,
往左、往右都有湖景可賞,
過了情人橋回望也是一幅美景,
賽夏族民俗文物館裡面展示了很多賽夏族傳統器具、文化以及影片介紹。
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前方廣場是賽夏族進行矮靈祭的地點
旁邊有幾家特色市集攤販可以逛逛, 這邊最有名的「馬告」,攤販們會用來滷製成茶葉蛋,就是「馬告蛋」。原住民稱山胡椒為「Maqaw」,譯音「馬告」。它是一種特有的調味食材,有點類似黑胡椒粒的味道,可以煮很多料理,都可以加入少許幾顆就夠
市集攤對面有休息區,
接著回到停車區,停車區的範圍廣大,不時可以遇到攤商區,
找到愛車後出發,繼續下一個行程-神仙谷(附註四),
循指標來到神仙谷停車場,停車場有兩處,位於馬路兩側,
七分醉景觀餐廳停車場旁就是神仙谷的入口處,
入口前方還有一座搭寮式的食物攤位,
沿著步道往下-繞著七分醉餐廳走,這間餐廳的造景十分吸睛,
順著竹林中的步道大約五到十分鐘的腳程可以走到觀景平台,
這段石階梯走起來十分平穩,右側隱約可以看到河床
下了石階梯以後進入木棧道,木棧道呈ㄇ字形-方便遊客拍照,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溪谷中巨石磊磊的景象,
接著來到觀景台,觀景台上最顯眼的就是神仙谷吊橋,
但是在觀景台上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瀑布,
走到吊橋旁還有一個休憩區,這裏設有各種造景意象,
從這裏拍吊橋很有一番風味,
接著我們走上神仙谷吊橋,吊橋全長150公尺,結構相當堅固,
站在吊橋上是欣賞瀑布最好的位置,缺點是拍照時很容易會造成晃動,
神仙谷的美在於它層層疊疊的瀑布和溪床的大石林立,傾瀉而下的溪水形成許多奔騰的小瀑布,站在吊橋上吹風賞瀑,是人生一大樂事,每一個角度都可以欣賞到瀑布的壯麗景觀,
但最佳拍照位置是在吊橋後段,蟲爸在這裏幫大家拍下個人照和合照,
吊橋的另一端有個觀景台,
觀景台旁邊有一座平台,從這座平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神仙谷吊橋,
從平台回望觀景台,
上到觀景台,這裡視野就不是那麼好了-沒辦法看到完整的瀑布,但可以欣吊橋風光,
觀景台旁邊有條石門古道,這也是南庄的知名景點之一,石門古道全長約1.5公里,平緩好走,因為歷次颱風影響-多處坍塌,禁止遊客進入, 雖然石門古道封閉,不過旁邊有個小縫隙能鑽進去…,循原路往停車場的方向走,
七分醉餐廳的風景依舊醉人,
上了車之後就開始回程,考慮到中午在南庄老街難民級的餐飲水準,蟲爸在路邊找了一家全家便利商店,這家便利商店剛好臨河濱運動公園-有免費的停車場,蟲媽點了一桌子的食物,
吃飽後到位於河濱運動公園旁的造型廁所上完洗手間後就打道回府了,途經南庄老街時發現沒有預期中的人潮-一般老街最熱門的時間點好像都在中午…,在高速公路前小塞車了一會兒,上了高速公路後就車行順暢了,回到家將近21:00,今天出遊花了近12小時,好久沒有安排這類旅遊-通常會卡到小蟲蟲的補習時間或是熱門假日不敢上高速公路,等小蟲蟲考完大學再來補償他…。
附註三:
向天湖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目前有二十餘戶人口約兩百餘人,是賽夏族中的最大部落。相傳幾百年前,這裡原是一處湖泊,昔人因見該湖仰望天空,而取名向天湖,亦稱仰天湖。後因大東河支流向源頭侵蝕,切穿湖岸,湖水流失,留下土壤肥沃的湖底,成為山間盆地,移居此地的原住民,將其闢成耕地。近年政府將溪谷築堤儲水, 向天湖又回復舊觀。同時也興建賽夏博物館,配合觀光需求,許多原住民也在此販售農產品,如當季水果、蜂蜜、小米酒、麻薯等等,
向天湖海拔738公尺,東南隔光天高山稜脈與鹿場為鄰,西南接連蓬萊村,西北面山下是南江村、東河村。光天高山為加裡山脈的一條支稜,東側受大東河的切割侵蝕,峭崖壁立;西側則山坡平緩,稜脈較寬廣。向天湖位於西側山腹中,盆地內梯田廣布,周圍杉林、雜木、桂竹林立,綠意盎然,因地勢較高,所以在冬春之際經常霧氣瀰漫,白雲縹緲,如入仙境。
環湖步道可沿著向天湖的湖邊步道漫遊向天湖可順時鐘或逆時鐘走,從賽夏民俗文物館走逆時鐘;亦可從停車場走順時鐘接通,湖面有光天高山倒映的山景彷彿似一幅美麗的畫作
本省原住民分九族,賽夏族約三千餘人,分布於新竹縣五峰鄉者是「大隘群」,散居在頭前溪上游山區;居住於苗栗縣境者為「東河群」,以南庄鄉東河村最多,南江、蓬萊及獅潭的百壽、永興也有零星分布。居住於向天湖的原住民為賽夏族,約在一百多年前,由大東河移入,台灣光復之初,一度達六十餘戶,近年因交通不便及社會型態改變的衝擊,居民外移多,目前有二十餘戶人口約兩百餘人,是賽夏族中的最大部落。賽夏族原住民往昔受人多勢眾的泰雅族壓力,又有漢人向山區拓墾,不但活動空間縮小,且其固有文化,也消失得極為迅速,目前兩年一度的矮靈祭,可說是最原始、完整、純樸的民俗祭典,也是賽夏文化保持最完整的僅存碩果。
向天湖每兩年一祭,十年一大祭的矮靈祭,極富深遠的歷史意義及原始神秘的氣息,是賽夏族人最重要的祭典。矮靈祭於每隔一年的農曆10月15日前後舉行,共4天3夜,賽夏族人希望民眾懷著虔誠、尊敬原住民文化的心情上山參觀,共同努力保存賽夏族矮靈祭的原始風貌。
根據原住民的神話傳說,古時候,賽夏族和身材矮小的矮人族,隔大東河而居,矮人雖矮小,卻臂力驚人,且長於巫術,亦擅長農耕技術,常教導賽夏族耕種,每當稻粟成熟時,必請矮人前來點檢穀物結實狀態,並共行祭祀,以卜豐收。只是矮人性好女色,常調戲賽夏婦女,或用巫術迷誘。族人受其辱,而心生報復,然正面衝突不利,乃以偷襲方式,在一次祭典時段的休息中,襲擊成功,殺了矮人,未死的矮人則逃向東方,此後賽夏人雖復了仇,但稻粟不再豐收,族人為慰藉矮靈,乃舉行矮靈祭,因復仇大計為朱姓頭目主謀,所以由朱姓族人主祭,時間在稻熟後的農曆十月中旬,並向東迎祭。祭祀分六天三部分,即迎靈、娛靈、送靈。娛靈又包括延靈、娛靈、謝靈三小段,各佔一晚,目前供外界參觀者,僅此部份。
附註四:
神仙谷在苗21線,位於由石門到鹿場的途中,入口有停車場,路旁有名牌標示。遊客在這裡停好車,要走一段下坡樹林,大約走3至5分鐘,就到神仙谷了。 在神仙谷上方有一座神仙谷吊橋,站在吊橋上往下看能看到整個神仙谷的美麗風景,而且這裡也是「賽德克巴萊的」拍片的地方,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遊玩的好地方。
「神仙谷吊橋」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神仙谷風景區上方興建的吊橋,吊橋長150公尺,有寬敞的觀景台,而且還以泰雅傳統圖騰為裝飾,由吊橋上眺覽,風景真的很漂亮。據說昔日是原住民水葬的地方,稱為死亡谷,早年因為有發生遊客落水、墜落深崖、撞擊石床傷亡的事故,歷經5年封閉,後來由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完成重整興建,改善安全設施後,重新開放讓遊客遊玩,而且也改名為「神仙谷」。
神仙谷在風美溪和比林溪兩河交會處,谷地大致可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平滑的巨石岩床,岩床下層與上層,落差約30公尺,岩階大約有6、7層的高度,這裡還有一個很有名的「神仙谷瀑布」是兩條溪匯流而成。神仙谷瀑布特殊的地方,在於懸谷分上下兩層,其中有六、七層的巖階,水流由上層傾瀉而下時,造成多道奔騰的水瀑,姿態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