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7月2日星期六 天氣晴
胖蟲蟲幾乎整晚沒睡,害得蟲爸也沒睡好,7:00起床,7:20到餐廳吃飯,早餐採自助式吃到飽,吧台的菜色豐盛,
大家都吃了不少,蟲爸有莫名的飢餓感-吃了好多還不覺得很飽足…,
吃飽飯後到戶外逛逛,旭日下的谷關溫泉飯店很有高山氛圍, 飯店前方是大型停車場,背景是陡峭的溪谷岩壁,
飯店旁有一座觀光級的階梯-可通往谷關街區…,
停車場邊緣是蓬萊園商號,裡面販售一些名產、手工藝品,同一棟建築物旁邊的谷關山產總匯今天沒開門營業,
面對飯店左手邊是名為谷關之泉的小池-今天沒注水,
小池旁邊是谷關大飯店自己擁有專為辦活動的表演舞台-新黑貓歌藝團
接著來到谷關吊橋(附註一),谷關吊橋橫跨大甲溪河床,早期谷關居民透過吊橋與外界相連,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谷關吊橋是座重要通道,
現在吊橋儼然成為谷關熱門的觀光景點,在吊橋上還可以欣賞到大甲溪底的景致,
對面的溫泉區充滿古樸日式風格
通過谷關吊橋,從吊橋望見了谷關著名的千年五葉松,矗立於下方的神木谷飯店庭園內,樹高36公尺,高於其它樹,像鶴立雞群般,非常醒目。
走到底是神木谷大飯店,旁邊是千年五葉松。
明治溫泉大飯店為谷關溫泉老字號的飯店,位於台中縣和平鄉谷關溫泉區內,由石板及藍色的琉璃屋瓦建置,典型的日式建築,充滿日本風格的恬靜與優雅
溫泉區充滿很濃厚的日式建築,谷關溫泉飯店大多集中於這個區域,如神木谷、明治、谷關四季、 惠來谷關及警光山莊等溫泉飯店。谷關最古老的一座寺廟古靈寺就座落於警光山莊旁。日劇時期稱谷關溫泉為「明治溫泉」,「明治」是日治時代谷關的舊名。在台灣中部蠻荒的山區裡, 竟有這麼一處以日本天皇年號命名的地名。昭和初年(1927),日本人大力開發谷關, 設置公共浴場,而附近八仙山因開發原始檜木林也帶動谷關的繁榮。戰後,明治改名「谷關」, 民國四十九年(1960),中部橫貫公路通車,谷關位居門戶,佔地利優勢,觀光更為繁榮, 直到最近十餘年來接連遭遇地震及颱風水患的打擊,中橫交通中斷而使觀光受創。
回到房間休息一會兒,
蟲媽開始整理行裝,蟲爸帶著蟲蟲們去公湯泡溫泉-胖蟲蟲強烈要求…,白天的公湯有另一番風情,
泡腳區裏有食人魚,
通往湯池的下坡階梯可以觀賞溪谷風光,
溫水池的範圍最大,熱水池在溫水池中間-有搭設天棚,
冷水池在最邊緣-不時會有水瀑灑下,
更衣室旁有一座架高式的涼亭-在谷關吊橋上清楚可見,胖蟲蟲還是不斷的換池泡湯,
小蟲蟲在池畔的陰影下看小說,
玩了一個多鐘頭把蟲蟲們撈起來洗乾淨,回到房間和蟲媽會合,休息一會兒就退房,和谷關溫泉飯店說再見,
上車後開回台8線-中橫公路,把車停在停車場,
停車場屬昔日的明治駐在所,今日的谷關派出所-免費,谷關派出所旁是谷關立體停車場,谷關立體停車場以原住民圖騰為外牆妝點姿容,一樓是店面,有谷關特產中心。上方樓層則是停車場。
這一帶是谷關鬧區(附註一),谷關海拔約八百公尺,馬路就是橫貫公路,這也是谷關唯一的大馬路,商店及飲食小吃店集中於街道兩側, 飯店則分散於附近的溪岸,以吊橋及巷道連接大馬路。溫泉區的範圍不大,所以無論住宿在哪一個飯店, 步行前來商店街,都不會走很遠。
橫越馬路來到郵局,彩繪圖騰的郵局前有大清郵政郵筒、白鴿飛翔圖騰,
捎來步道入口位在谷關郵局旁
經過地標谷關泉像,
谷關溫泉文化館就在旁邊(附註三),這也是谷關遊客中心,谷關遊客中心提供谷關風景區的旅遊資訊、景點介紹、泰雅服飾體驗、簡易醫療服務、交通路況查詢、旅客意見反應等服務。
也有貼心服務的免費充電站。文創與體驗區則展示當地原住民文創工作者所創作的手工藝品,
遊客可以體驗穿著泰雅服飾,並拍照留念。服飾還細心地有大人與小孩之分。
此外,櫥窗內有擺設在地農特品模型與高山茶包裝樣品,讓遊客更充分認識梨山、谷關當地農特產物。地下一樓則展示了溫泉銘、溫泉知識電子書、溫泉常見的種類、並透過泡湯禮儀與須知的展示,讓谷關有一個很好的泡湯環境。
地下二樓介紹了台灣及世界著名的溫泉介紹,也有我們參山處自製的微電影撥放,更有目前最夯的益智互動區,藉由益智區的遊戲,可更了解谷關及溫泉
從溫泉文化館往樓下走就可以直接走到戶外的溫泉公園(附註四),
小池內有悠遊的錦鯉, 公園內庭園式的設計,零星散落的庭石、
公園內還設有溫泉泡腳池,供遊客使用。蟲爸一家人溫泉泡夠了-沒去玩泡腳池
還放置著供遊客休憩的躺椅,躺在椅子上看著陽光底下的美麗風景,讓人忍不住在這裡流連。
台電谷關第二出差宿舍販賣白冷冰棒,
蟲媽買了四支-一人一支,
大熱天坐在躺椅裏吃冰棒-太享受了
附近有熊的圖騰,
沿著休閒步道逛公園一圈,
造型木棧道和休閒步道平行,
谷關溫泉公園位於河谷台地,範圍不大,但地勢平坦,有池塘小徑,花木扶疏,是老少咸宜的遊憩景點。
溫泉文化館後方的鯉魚池。
前方出現表演舞台,表演舞台設有階梯式露天座位區
座位區背倚大樹,大樹的後方就是溫泉文化館,
這一帶有著對谷關地區的歷史詳細介紹,呈現許多日治時期的珍貴照片。
谷關溫泉公園旁有通往捎來步道以及捎來吊橋的路(附註五)。
捎來吊橋前方有巨石圖騰,下方有石刻敘述捎來的傳說:相傳台中縣和平鄉南勢村及自由村一帶,泰雅族原住民的祖先,原世居於捎來溪河谷附近,該部落頭目名音為『捎來』,鄰近山溪均以其名命之,如捎來山、捎來溪,今吊橋完成後亦命名為捎來吊橋,盼來此遊客均能捎來喜訊
捎來吊橋的起點到了,繼續往下走可以接到捎來步道。其實正確應該是,捎來步道起點是從大路旁的郵局開始。
從捎來吊橋俯瞰大甲溪。
遠處為龍谷溫泉飯店及龍谷吊橋。
走過吊橋,
繼續有一段平坦的道路,可以繼續走捎來步道。
抵達捎來步道登山口,
步道轉為陡上,因為時間關係,蟲爸沒有考慮走捎來步道-捎來步道全長1300公尺,走一趟大概60分鐘。
循原路回到谷關溫泉文化館把水瓶加滿-冰水,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谷關地區共有三座吊橋,從下游到上游依序是龍谷吊橋、捎來吊橋和谷關吊橋。龍谷吊橋正在整修中,沒有開放。捎來吊橋則是位在溫泉文化館旁,連接捎來步道,從捎來步道上,還可以望見龍谷吊橋的身影,眼前只有青山溪谷,感覺十分悠靜。位在溫泉區裡的谷關吊橋,串連右岸的神木谷飯店、明治溫泉飯店和左岸的谷關飯店,走在吊橋上還可以看見人們在露天風呂裡盡情享受湯浴,充滿溫泉區的特殊風情。
附註二:
谷關隸屬台中市和平區博愛村,海拔約800公尺的大甲溪畔,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谷關風景區是東部橫貫公路和西部橫貫公路的交接處,也是中部橫貫公路著名的旅遊轉運中心,沿途景點豐富且自然景觀優美,在每年2月中旬更有櫻花盛開,圍繞在碧綠湖邊,讓谷關風景區總是有絡繹不絕的遊客。
在中橫公路開闢後,谷關溫泉以泉質優良而蜚聲中外,於是谷關溫泉旅館、谷關飯店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如今凡中橫全線旅遊者,皆以谷關為中途站,泡個溫泉浴,養足了精神,吃些道地的原住民餐點,容光煥發繼續下一遊點。
谷關溫泉大約在1907年被發現,時間約為日本明治時代,因此谷關溫泉又稱有『明治溫泉』。據傳明治天皇泡完谷關溫泉後,一舉得『子』,故當地民眾從此有了『生男湯』的傳說。谷關溫泉的泉源有兩處:一在舊旅社區的河谷中,即舊吊橋的左下方,建有一水塔儲水,水量甚豐,而旅館備地勢而建,外觀樸實別致,井然有序;另一則在河道上游,步行約30分鐘才能抵達泉源,順道可瀏覽澗谷風光。
谷關溫泉屬弱鹼性碳酸泉,含有硫化物及鹽分,主要成份為每毫升含氯鹽27ppm、PH值為7.6,源頭可達60度高溫,一般水溫約在攝氏48度,水性溫和,含有機蛋白質,泉水呈濁白狀且水質滑膩,可飲用與沐浴,據傳對於關節、神經、胃腸、皮膚及軟化角質層等均有益處,故深受遊客喜愛,目前已有健康水療、日本庭園及松林溪畔等不同風味溫泉。靠近時可聞到硫化物刺鼻的味道,但與北部大屯山硫磺泉不盡相同。
谷關雖然經歷過921的震撼,造成中橫公路從谷關到德基路段不通的影響,從中繼站變成了終點站,但是谷關飯店業者為了再度帶動谷關飯店的熱潮,整合組成『谷關社區發展協會』,使谷關飯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谷關飯店業者各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推出各種新式泡湯設備與強化飯店特質,吸引民眾到此觀光。目前谷關飯店、旅館,都在等待民眾們的踏訪,谷關的味道依舊,風景依舊,秋天更是到訪谷關的好季節,楓紅落下,又造就了谷關另一種的風情。
附註三:
谷關遊客中心位處台中市和平區的谷關風景區內,為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管轄,遊客中心內提供各種旅遊資訊,包含景點介紹、簡介索取、路況查詢、簡易醫療服務和旅遊相關的疑難雜症諮詢。此外,遊客中心旁所規劃的谷關溫泉公園與溫泉文化館亦為其延伸,鄰近還有捎來步道、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園與松鶴部落等觀光景點,是旅客中程休憩或專程遊賞的好去處。
谷關溫泉文化館為全國第一座以溫泉文化為主題的展示館,並於谷關遊客中心提供設有多媒體生動介紹溫泉形成、探勘,還有溫泉文學與藝術、溫泉利用與保健、溫泉生態等展示,是遊客深入認識溫泉的好去處。
谷關遊客中心位於谷關溫泉文化館1樓,提供本風景區旅遊資訊索取、區內景點介紹、簡易醫療服務、交通路況查詢、運輸時間諮詢、旅遊資訊服務及旅客意見反應等。
附註四:
谷關溫泉公園位於台8線34公里處,園內設備完善,包含溫泉文化館、廣場、舞台等設施,而遊走光影棧道、木棧道和旭陽步道則可欣賞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好景致。此外,遊客亦可沉浸於泡腳池的優質湯池中,和溫泉魚一同享受泡湯樂趣。
附註五:
捎來步道,位於台中縣和平鄉谷關,參山國家風景管理處於2006年規劃完成的,步道由谷關郵局旁邊進入,經過捎來吊橋,吊橋附近是大甲溪及捎來溪的匯流處,橋上風光美。
過了橋,前行一小段就是捎來步道的登山口了。捎來步道全程以石板及木頭鋪設而成,步道頗多陡上路段也是受到地形的限制。最高點是觀景亭,由谷關吊橋出來,捎來步道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谷關風景區內,步道全長約1,300公尺,是谷關七雄老四-波津加山步道的暖身路段,波津加山是「谷關七雄」之一。小小的谷關地區,就有七座名山,可見台灣山岳之多。步道 500 - 800公尺是陡上坡,爬了900公尺的上坡路段抵達最高點的涼亭,1000 - 1200公尺是陡降坡。捎來步道是谷關風景區內唯一的步道,所以來到谷關大概都會前來走一走。由郵局(約海拔800公尺)進入,至最高點的觀景台( 約海拔885公尺 )爬升高度不到100公尺,步道頗多陡上路段,捎來步道所在的這座山,矗立於大甲溪畔,山壁直峭,岩塊裸露,步道無法腰繞,只得直攻山頂,所以就多陡上的棧道或石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