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6年5月7日星期日 天氣晴

 106.5.7.清泉.北埔 (93).jpg - 106.5.7.清泉.北埔

蟲爸7:30送小蟲蟲到補習班K書,順便帶蟲媽和胖蟲蟲出去曬曬太陽,目的地是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


走忠孝橋到五股上中山高南下,接國道2號往東走到底接北二高南下,下竹林交流道(90Km)往竹東方向走120縣道,循指標右轉竹林大橋至竹東左轉122縣道,122縣道越往上路幅越窄-得小心會車,經五峰鄉到達清泉,把車停在停車場-免費,

 106.5.7.清泉.北埔 (1).jpg - 106.5.7.清泉.北埔

附近設有臨時攤位,

 106.5.7.清泉.北埔 (2).jpg - 106.5.7.清泉.北埔

往回走來到原住民族館(附註一),原住民族館前方有公園

106.5.7.清泉.北埔 (21).jpg - 106.5.7.清泉.北埔
公園附近有色彩繽紛的植物造景,
106.5.7.清泉.北埔 (6).jpg - 106.5.7.清泉.北埔
旁邊有廁所,
106.5.7.清泉.北埔 (10).jpg - 106.5.7.清泉.北埔
上完廁所來到原住民族館(仿張學良故居重建,原本內部展示張學良生平事蹟,現改為以原住民介紹為主的展示館)
106.5.7.清泉.北埔 (14).jpg - 106.5.7.清泉.北埔
內部陳設充滿原住民風情,
106.5.7.清泉.北埔 (18).jpg - 106.5.7.清泉.北埔
走在原住民族館附近的河濱步道上可以觀賞溪景(清泉聚落主要分佈於上坪溪的兩岸,兩岸之間有四座吊橋及兩座鋼筋水泥橋做為聯絡往來之用。 水泥橋樑是後來興建的,如今是主要的交通動脈,而清泉早期主要靠吊橋越溪渡河, 如今吊橋功成身退,而成為遊客遊覽觀光的用途),前方是清泉吊橋、一號吊橋
106.5.7.清泉.北埔 (23).jpg - 106.5.7.清泉.北埔
後方是二號吊橋、三號吊橋,
106.5.7.清泉.北埔 (22).jpg - 106.5.7.清泉.北埔
步道旁設有觀景區-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清泉吊橋,清泉吊橋是清泉最晚興建的一座吊橋,純為觀光目的,通往對岸的清泉溫泉區。
106.5.7.清泉.北埔 (25).jpg - 106.5.7.清泉.北埔
清泉吊橋的右下方設有休憩區,
106.5.7.清泉.北埔 (26).jpg - 106.5.7.清泉.北埔
橋不長,有點年久失修-不時會出現橋板腐朽區…,
106.5.7.清泉.北埔 (28).jpg - 106.5.7.清泉.北埔
站在橋上可以賞景,
106.5.7.清泉.北埔 (29).jpg - 106.5.7.清泉.北埔
過吊橋後左轉往桃山國小,右轉往清泉溫泉區,蟲爸打算先到桃山國小走走,這裏有大型涼亭和兒童遊樂區,
106.5.7.清泉.北埔 (37).jpg - 106.5.7.清泉.北埔
接著來到大棚區,大棚區的下方停車場,
106.5.7.清泉.北埔 (56).jpg - 106.5.7.清泉.北埔
來到操場,
106.5.7.清泉.北埔 (39).jpg - 106.5.7.清泉.北埔
右手邊有一座石製涼亭-由學校師生自建,
106.5.7.清泉.北埔 (40).jpg - 106.5.7.清泉.北埔
讓大家在裏面休息一會兒,
106.5.7.清泉.北埔 (41).jpg - 106.5.7.清泉.北埔
旁邊是美麗的教室-充滿原住民風格,
106.5.7.清泉.北埔 (42).jpg - 106.5.7.清泉.北埔
操場的正對面是行政大樓,
106.5.7.清泉.北埔 (43).jpg - 106.5.7.清泉.北埔
行政大樓的後方有一座秘境,
106.5.7.清泉.北埔 (45).jpg - 106.5.7.清泉.北埔
旁邊有步道可以走,
106.5.7.清泉.北埔 (47).jpg - 106.5.7.清泉.北埔
從這裏可以觀賞三號吊橋、
106.5.7.清泉.北埔 (48).jpg - 106.5.7.清泉.北埔
二號吊橋,
106.5.7.清泉.北埔 (51).jpg - 106.5.7.清泉.北埔
回到操場來到司令台,司令台旁是櫸木廣場,
106.5.7.清泉.北埔 (55).jpg - 106.5.7.清泉.北埔
櫸木廣場的周邊美景無限,
106.5.7.清泉.北埔 (58).jpg - 106.5.7.清泉.北埔
接著是特殊造型的高台、穀倉、
106.5.7.清泉.北埔 (59).jpg - 106.5.7.清泉.北埔
文化館、
106.5.7.清泉.北埔 (36).jpg - 106.5.7.清泉.北埔
循原路往回走,遇到原住民造景,
106.5.7.清泉.北埔 (33).jpg - 106.5.7.清泉.北埔
爬上右側的棧道階梯,
106.5.7.清泉.北埔 (60).jpg - 106.5.7.清泉.北埔
有平台可以俯瞰上坪溪,
106.5.7.清泉.北埔 (62).jpg - 106.5.7.清泉.北埔
棧道階梯走到底右轉溫泉區的馬路,馬路旁設有特色餐廳,
106.5.7.清泉.北埔 (63).jpg - 106.5.7.清泉.北埔
沿著馬路旁的人行步道一路下行,
106.5.7.清泉.北埔 (64).jpg - 106.5.7.清泉.北埔
迴轉進入左岔的上坡路,
106.5.7.清泉.北埔 (65).jpg - 106.5.7.清泉.北埔
這裏也有特色餐廳,
106.5.7.清泉.北埔 (66).jpg - 106.5.7.清泉.北埔
右轉來到一號吊橋下方,
106.5.7.清泉.北埔 (69).jpg - 106.5.7.清泉.北埔
出入口還得往上繞行民居,
106.5.7.清泉.北埔 (70).jpg - 106.5.7.清泉.北埔
來到一號吊橋前,一號吊橋長165公尺,深26公尺,是清泉所有吊橋中最長、最高的一座-吊橋歷史悠久,在日治時代就已經存在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封橋了…,
106.5.7.清泉.北埔 (72).jpg - 106.5.7.清泉.北埔
循階梯往上走-咖啡廳沒有開門營業,
106.5.7.清泉.北埔 (74).jpg - 106.5.7.清泉.北埔
繼續往上走通往環山步道,
106.5.7.清泉.北埔 (76).jpg - 106.5.7.清泉.北埔
蟲爸選擇左轉往三毛故居(附註二),這裏目前經營咖啡廳-入內參觀每人收費20元,我們走到門口就回頭了…,
106.5.7.清泉.北埔 (75).jpg - 106.5.7.清泉.北埔
原路往回走,
106.5.7.清泉.北埔 (67).jpg - 106.5.7.清泉.北埔
張學良紀念地旁原為日治時代的井上溫泉療養所,現闢建了一座溫泉泡腳池-將軍湯,
106.5.7.清泉.北埔 (77).jpg - 106.5.7.清泉.北埔
泡腳池的主體設有大型涼亭,
106.5.7.清泉.北埔 (79).jpg - 106.5.7.清泉.北埔
旁邊有各式造景,
106.5.7.清泉.北埔 (81).jpg - 106.5.7.清泉.北埔
氣派的大門就在眼前,可惜維修中,
106.5.7.清泉.北埔 (82).jpg - 106.5.7.清泉.北埔
左側馬路可以通往霞喀羅古道清泉端出入口,過馬路後遇到一座大型園區,這裡才是真正的張學良故居遺址-被指定為「張學良紀念地」,設立「張學良文化園區」。張學良紀念地以簡單的景觀設計,呈現崗哨、故居的歷史空間,園內也設立覽導資料,介紹張學良故居遺址的歷史。張學良故居遺址在民國103年接受中國遼寧省政府捐贈,在張學良被幽禁的原址重建而成,入口的石牆,鑲嵌著「張學良文化園區」的題字,側面的大理石的碑面刻有張學良所寫的字句: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這是張學良晚年(1990)為東北大學校友會刊所寫的題詞,也反映了他雖然長處幽居歲月,而卻不屈不撓的心境。
106.5.7.清泉.北埔 (86).jpg - 106.5.7.清泉.北埔
附近的休息區維修中,
106.5.7.清泉.北埔 (87).jpg - 106.5.7.清泉.北埔
園內的草地,有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女士並坐聊天的銅像, 

106.5.7.清泉.北埔 (92).jpg - 106.5.7.清泉.北埔
草地後方的山坡駁坎則有橫豎長條的大理石,所刻的碑文,是民國17年(1928)張學良面對紛亂世局所做的重大決定:不願兄弟自相殘殺,不容強敵磨刀霍霍。讓青天白日旗在東北大地升起。
106.5.7.清泉.北埔 (88).jpg - 106.5.7.清泉.北埔
走上駁崁區,
106.5.7.清泉.北埔 (96).jpg - 106.5.7.清泉.北埔
來到主館
106.5.7.清泉.北埔 (98).jpg - 106.5.7.清泉.北埔
主館是開放式的和式建築,
106.5.7.清泉.北埔 (114).jpg - 106.5.7.清泉.北埔
館內有放映室、張學良幽禁時期主題展區、
106.5.7.清泉.北埔 (107).jpg - 106.5.7.清泉.北埔
閱覽區
106.5.7.清泉.北埔 (104).jpg - 106.5.7.清泉.北埔
主館旁是高級廁所,
106.5.7.清泉.北埔 (102).jpg - 106.5.7.清泉.北埔
廁所前方有說明看板,
106.5.7.清泉.北埔 (103).jpg - 106.5.7.清泉.北埔
旁邊是戶外荻園展區。
106.5.7.清泉.北埔 (101).jpg - 106.5.7.清泉.北埔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106.5.7.清泉.北埔 (110).jpg - 106.5.7.清泉.北埔
主館前方設有觀景平台,可以觀賞附近景緻,
106.5.7.清泉.北埔 (119).jpg - 106.5.7.清泉.北埔
主館的另一邊有一條短短的碑石步道,每隔幾步,放置一塊岩石,上面刻載不同年代的張學良事蹟。步道盡頭有一塊釣魚岩, 反映出張學良幽居的無奈心情。
106.5.7.清泉.北埔 (117).jpg - 106.5.7.清泉.北埔
讓蟲媽和胖蟲蟲休息一會兒,蟲爸回頭開車,接到大家後開始下山,蟲爸打算到北埔老街吃晚餐(附註三),

把車停在附近的民居-計次收費@50元,蟲爸取車時已經漲到@100元…,從南興街往裏走,蟲媽到附近的OK便利商店買飲料,

 

 

 

 

 

 

 

 

  106.5.7.清泉.北埔 (121).jpg - 106.5.7.清泉.北埔

這裏是管制交通的起點, 遊客不少,

 106.5.7.清泉.北埔 (120).jpg - 106.5.7.清泉.北埔

右轉北埔街,這一帶大部份是餐廳-遊客較少,

 106.5.7.清泉.北埔 (124).jpg - 106.5.7.清泉.北埔

這裏有一間客家餐廳-蟲爸一家人多年前曾經來過,外場工作人員多為年輕女性-很有活力, 

 106.5.7.清泉.北埔 (140).jpg - 106.5.7.清泉.北埔

蟲媽點了一桌子菜,

 106.5.7.清泉.北埔 (128).jpg - 106.5.7.清泉.北埔

飯後擂茶打發時間, 

 106.5.7.清泉.北埔 (139).jpg - 106.5.7.清泉.北埔

結帳金額$1,100元-CP值很高…,開始逛老街, 

 106.5.7.清泉.北埔 (141).jpg - 106.5.7.清泉.北埔

北埔街走到底是慈天宮,慈天宮今天有活動-搭設了臨時天棚,

 106.5.7.清泉.北埔 (143).jpg - 106.5.7.清泉.北埔

慈天宮,為國家三級古蹟,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金廣福」進入北埔拓墾後, 才興建的,成為當地信仰的中心,逐漸發展成今日的規模。 

 106.5.7.清泉.北埔 (144).jpg - 106.5.7.清泉.北埔

離開慈天宮開始逛廟前街,

 106.5.7.清泉.北埔 (146).jpg - 106.5.7.清泉.北埔

蟲媽買了筍包

 106.5.7.清泉.北埔 (148).jpg - 106.5.7.清泉.北埔

粽子

 106.5.7.清泉.北埔 (153).jpg - 106.5.7.清泉.北埔

桂竹筍

 106.5.7.清泉.北埔 (151).jpg - 106.5.7.清泉.北埔

有一家滷味攤前大排長龍

 106.5.7.清泉.北埔 (150).jpg - 106.5.7.清泉.北埔

在北埔街買了黑糖糕

 106.5.7.清泉.北埔 (154).jpg - 106.5.7.清泉.北埔

在南興街右轉岔路, 

 106.5.7.清泉.北埔 (157).jpg - 106.5.7.清泉.北埔

路底是天水堂-姜秀鑾故居 

 106.5.7.清泉.北埔 (160).jpg - 106.5.7.清泉.北埔

回到停車區,蟲爸原本想到娥眉參觀大佛,因走錯方向索性直接回程,北二高事故不斷,有一件擦撞就發生在蟲爸眼前-一個奇怪的女人忽快忽慢不斷的跨越車道蛇行,最後A到內側車道的休旅車…,下午五點多才回到家。 

 106.5.7.清泉.北埔 (95).jpg - 106.5.7.清泉.北埔

附註一:  

寫入歷史的張學良,不僅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人物,更是見證民國史發展的傳奇人物;於民國25年發動「西安事變」後,一生歷經55個年頭的軟禁生涯。民國35年由重慶轉至台灣後,張學良即被軟禁在當今五峰鄉清泉部落,民國48年張少帥遷離清泉部落,定居台北新北投後,52年夏,他在部落的住處慘遭葛樂禮颱風侵襲,住屋被洪水沖毀殆盡,留下一片廢墟。97年12月,新竹縣政府與鄉公所於少帥曾經居住的原址,闢建一座「張學良將軍故居遺址」的紀念公園,以為懷古,階梯、崗哨,還原當年模樣,園區內並以多幀舊相片呈現少帥被幽禁在清泉部落期間的生活面貌。

 106.5.7.清泉.北埔 (115).jpg - 106.5.7.清泉.北埔

張學良在民國79年(1990),他八十九歲時才終於正式獲得自由。後來張學良遷居美國夏威夷,儘管中國大陸熱情邀訪, 他始終沒有重返東北故鄉,最後病逝於檀香山,終老異國他鄉。  

 106.5.7.清泉.北埔 (108).jpg - 106.5.7.清泉.北埔

附註二: 

三毛是1970年代台灣著名的作家,以撒哈拉沙漠為題材,寫出充滿異國風情的散文,風靡了當時還處於封閉的台灣社會。 三毛曾來過清泉,喜歡上這裡的山水,因此租了一間房子,在清泉短暫居住過。這間傳統的閩南紅磚老厝仍然存在, 民宅主人也開放供民眾入內參觀(但酌收20元參觀費)。三毛1983~1986年間曾於此棟紅磚屋居住過,尋找其寫作的靈感並協助清泉天主堂的丁松青神父翻譯著作。「三毛夢屋」位於桃山村清泉1號吊橋上方五十公尺處,目前遺跡尚存,現由屋主經營咖啡廳,以茲紀念三毛女士。 這棟紅磚小屋之所以能讓三毛入夢,成就她對清泉之愛,是緣自於紅磚小屋面臨的山水美景,除了可以俯視整條霞喀羅溪的美麗河谷;當起霧時,更能看見濛瀧美的清泉,如同置身畫境般,更使她眷戀!  

附註三:

北埔為新竹縣最晚開發的地區之一,遲至清道光年間才開發,起步整整晚了100年之久;粵人姜秀巒與閩人周邦正,是開闢北埔最重要的人物,閩粵械鬥是台灣開發史上常見事件,但是北埔卻是由閩粵人一同開發,實為特別;北埔原名『竹北一堡南興莊』,北埔特殊的武裝移民背景加上客家色彩,形成了北埔與眾不同的聚落文化;北埔的聚落建築在防禦上注重的是多層防護,營造了防禦功能的良好效果的聚落建築,以秀巒山為其建築中軸線的基準,在大家的規劃下,分工合作的功能締造出北埔成為社區總體營造的重點實施地區。

 106.5.7.清泉.北埔 (155).jpg - 106.5.7.清泉.北埔

北埔迷人的風土人情,從金廣福公館、天水堂到慈天宮,在在述說著北埔歷史的風光繁華;金廣福公館創建於1835年,是姜秀巒、周邦正共同設立的辦事處,『金』指官方也有吉祥之意,『廣』、『福』兩字點明為廣東(粵)與福建(閩);金廣福公館記錄了新竹內山閩客先民的開拓史,建築融合了閩客建築古風與墾拓社會簡樸有力的建築藝術,金廣福公館加上旁邊的『天水堂』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天水堂是墾戶首姜秀巒的故居,為北埔聚落內最大的居民建築,是開拓北埔的大功臣,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故名天水堂;天水堂以秀巒山為樂山,為三合院格局,門門樓為燕尾造型,且台階有特大台面,號稱全臺最優美門樓之一,庭院圍牆採以洗石子為建材,與中國式建築的屋院風格迥異,此牆為日據時代所建,內埕以石板鋪成,外埕則就地取材,以鵝卵石鋪成;姜家後代目前仍居住於此,不開放參觀。

 106.5.7.清泉.北埔 (158).jpg - 106.5.7.清泉.北埔

慈天宮是民眾信仰與公共活動中心,是大隘地區最具規模與最富麗堂皇的廟宇,是地方人事集會議事之處、民俗活動的展演場所、市集的空間,而北埔的市街發展,就是以慈天宮為主街的端點;慈天宮的主祀觀音菩薩,配祀天上聖母、五穀神農皇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其旁從祀淡水同知李嗣鄴、姜秀鑾、姜榮華等三人,也因眾神合祀,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的籓離。

 106.5.7.清泉.北埔 (145).jpg - 106.5.7.清泉.北埔

以上部份資料: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915)[新竹五峰].張學良故居、張學良紀念地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915/tony0915.html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10)[新竹北埔].金廣福公館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0/tony041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son56622 的頭像
    benson56622

    benson56622的部落格

    benson56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