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10月4日星期三 天氣晴轉陰
今天是中秋節,蟲爸先送小蟲蟲去補習,回到家就出發,原本是要到中壢玩,但遇到下雨,只好把戰線延伸到新竹新埔,目的地是褒忠亭義民廟(附註一),
北二高下關西交流道右轉118縣道往新埔方向,再右轉117縣道,褒忠亭義民廟就在右手邊的路旁,到馬路另一邊的7-11吃中餐,
7-11的便當並不便宜也不美味,但勝在方便、衛生…,座位區正對褒忠亭義民廟正門口-可以賞景,
吃飽飯我們朝義民廟的方向開始參觀,
大門口設有石雕,東青龍、
西白虎、
涼亭、兩隻守門獸、
九龍搶珠…,
從褒忠亭牌樓前拾級而上,色彩豔麗宏偉的「褒忠亭」牌樓上,有「成仁」、「取義」題字外,牌樓面的門楣上方為五彎連枋斗栱組,斗的造型為圓形,層層相疊,增加牌樓面的立體感與華麗感。門前兩側的石獅為早期作品,為青斗石所雕,左側為雄獅,右側為雌獅,
廟前廣場也是停車場,
牌樓背面也有文章,
正面是義民廟主體,褒忠亭義民廟目前已有41座分香廟,客家義民節訂在農曆7月20日舉行,而義民祭的系列活動在義民節前後陸續展開,活動會維持一個月左右,義民祭的系列活動包括挑擔奉飯、起燈篙、放水燈、迎水燈排、神豬比賽…等。
義民廟兩旁是商業區-今天沒有開門營業,
旁邊有一間豪華廁所,
義民廟前有宮燈、石雕、造型樹等造景,
義民廟左側是觀光大花園,
一開始是迴廊區,
到處都是涼亭,
主要的造景是緣池,猛一看很像是優氧化過度的綠藻水,池裏烏龜很多但沒什麼魚…,
有一座拱橋,橋上可以賞景,
緣池對岸有盤龍造景,
吊橋到了,
這座吊橋是危橋-踏腳的木板零零落落…,
來到圓形的池中島,設有造景休憩區,
彩虹橋是一座平凡的石橋,
但彩虹造景很有特色,
讓胖蟲蟲在桶狀搖椅上休息,附近落滿了造型完整的松果,
蟲媽暈椅,坐在彩虹橋頭的紀念石碑旁休息,
路旁不時出現休憩涼亭,
特殊造景層出不窮,
讓胖蟲蟲休息一會兒,
又有休憩涼亭,
居庸關到了,這是一段仿古城牆區,
讓胖蟲蟲繼續玩搖椅,
蟲媽在附近的花架下划手機,
胖蟲蟲嫌蟲爸搖得太緩慢-用腳助力,
來到一座石橋,
石橋的下方是一幅美景,
上方是連綿不斷的花架,
不時可以看到下方緣池的美景,
又來到一座涼亭,
涼亭旁是月下老人塑像,
穿越造景門
來到仿古城牆上方,這是一座廣場,
廣場旁設有大型涼亭-好像是烤肉區,
再往上走一小段路來到一處廢棄的遊樂區-大門深鎖,
步道的終點是一處大鐵門,
蟲爸選擇續走環狀步道,從一座涼亭右轉,
這是一條美麗的步道,
椰子樹矗立在步道兩側,
路旁的休息區,
回到義民廟前廣場,
上車後蟲爸續行117縣道,循指標上中山高湖口交流道北上,下中壢交流道後來到中央大學,中央大學開放外車進入-計時收費,蟲爸把車停在中大湖附近的停車格內,附近有棒球場、
溜冰場
籃球場
網球場
籃球場與網球場之間設有公廁,
帶大家上完廁所後我們來到國鼎光電大樓,
後方是客家學院,
附近有大批草皮開放遊客野餐,
蟲爸只能走拱橋
拱橋連接湖心島,湖心島設有休憩座椅和涼亭,
讓蟲媽在休息座椅上坐坐,
蟲爸帶胖蟲蟲到拱橋下餵魚,這裏的魚相當捧場-胖蟲蟲很有成就感,
時間差不多了,蟲爸一家人開始回程,在社區接到爺爺、奶奶後出發到汐止遠雄秀廚餐廳吃歐式自助餐,中秋節是大日子,在外面等了一會兒才被帶進場,
參加的人雖然不多但氣圍還不錯,
這裏的環境很好,爺爺
奶奶吃得還算開心,
胖蟲蟲喝光蟲爸倒回來的沙瓦竟然醉了-滿臉通紅東倒西歪…,
回到爺爺、奶奶家睡著兩次,蟲爸一家人只能提前離開,結束了今天的中秋節聚餐。
附註一:
新埔褒忠亭義民廟自清代以來一直是竹塹地區客家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聯庄信仰之規模亦為全台首屈一指,義民廟曾經是撫墾拓荒時期外在社會動亂中客家籍移民內在心靈的寄託,亦為竹塹地區客家人保衛鄉土、捍衛家園、硬頸精神的象徵。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變中,北路戰役發生於竹塹地區,六張犁林先坤與石壁潭庄劉朝珍、陳資雲率領二路義民軍,於亂事平定後,乾隆五十二年(1787)義民歸葬於新埔枋寮庄「雄牛睏地穴」,朝廷為表彰氣節,頒聖旨敕賜御頒「褒忠」匾,林先坤於六張犁建聖旨樓安置。次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地方仕紳捐地並籌建義民廟,供地方人士崇祀義民保鄉衛里之精神,乾隆五十五年(1790)義民廟落成後,由地方仕紳慷慨施田而嘗祀日漸豐厚。義民廟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修理廟墓。同治元年(1862)因彰化戴潮春之亂,粵籍義民軍死義者百餘人,故拾忠骸葬於墓旁,成為「附塚」,但至明治二十八年(1895)因兵燹廟宇盡遭回祿,明治三十二年(1899)至三十七年(1904)湖口庄輪值經理徐景雲等號召十四大庄信眾捐資重建,至明治三十七年(1904)重建完成。
大正十年(1921)修建廟後義塚,於大正十二年(1923)十二月六日竣工。皇民化運動時,原擬於昭和十五年(1940)沒收廟產,當時的管理者不斷奔走及向日本國會眾議院陳情,才免使廟產被充公。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信仰圈影響範圍包括桃園、新竹客家地區,此與土地開墾、攻守同盟及教育文化相結合。義民廟原為枋寮庄、六張犁庄之私家信仰,因值事經理有心將祭典推廣為客家人之共同信仰,遂思考逐漸擴大為整個竹塹地區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至道光十五年(1835)義民廟祭祀負責人始立「敕封粵東義民祀典簿」,建立了桃、竹、苗地區之客家人共同參與義民廟之祭典活動。
道光二十七年(1847)設祀典輪值之制由新埔街、九芎林、大湖口、石岡子四大庄輪流管理,三年一輪,至光緒三年(1877)大隘地區也納入義民廟祭祀圈內,演變成義民廟十四大庄輪值之祭典區, 至民國六十五年(1976)後更擴大為十五大庄輪值之祭典區,成為台灣最大的客家信仰中心。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的重要意義在聯庄輪值管理,在清代、日據時期以及戰後皆鼓勵子弟求取功名,戰後更創設義民中學,有維持社會教化的功能,百年來保衛鄉土的情感、對抗暴民也對抗暴政、貢獻地方回饋鄉土及展現地域主體性的特色是值得景仰的。
義民廟佔地廣闊,除了廟宇本體及前方廣大的廟坪之外,廟後有義民塚及附塚及周圍的廣大庭園,而成為本縣重要的遊憩勝地。義民廟建築本體之規模為「二殿二廊二橫屋」,應為明治三十七年(1904)重修之結果。
三川殿面寬五開間,中間三開間退縮成步口廊,牌樓面木石雕刻極為精緻,正殿中央奉祀「敕封粵東褒忠義民」神位,左右配祀三山國王、觀音娘、五穀爺等,廟內匾額之多是一大特色,特別是清代敕賜的「褒忠」、台灣總督長谷川清所贈「盡忠報國」等匾,成為本廟重要文物。另外義民塚的形制、石雕等亦十分精彩,值得一看。
義民廟是新竹桃園一帶的客家族群信仰中心,其祭祀圈之廣大,祭典的熱鬧,可說是台灣最重要的廟宇之一。本廟於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嗣後於2006年重新公告為縣定古蹟。
義民廟在1904年整修完成後,另有局部的修繕與擴充,2004年委託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廣力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包,除進行局部整修、改善古蹟空間與環境,並增設消防及照明等設備,工程至2005年12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