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7年5月22日星期二 天氣晴
上車續行126線(北岸道路)約4公里,右側立有永春宮建廟百年紀念碑(附註二),
這裏設有小型的停車場,吊橋入口旁設有雙層的木造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可以觀賞湖景,
也可以觀賞海棠島吊橋
觀景平台的下層設有休憩區,
從這裏可以更近距離觀賞吊橋,
來到吊橋前方,吊橋上插滿旗子
吊橋盡頭有一條上坡階梯路,
階梯路設有休憩區,
來到百年古廟永春宮
永春宮前方平台可以賞景,
永春宮附設客家文物館,分兩層展示,地下一層展出傳統客家生活日用品
復刻版廚房
地下二層展出服裝
各種文物介紹,
離開永春宮,來到一座廣場,蟲媽買了冰棒解暑,
大樹下有石桌石凳等休憩設施,
循指標右轉開始走環湖步道,
步道旁有水岸廣場,可以在此休憩及欣賞湖景-今天好像沒有營業
有一道藍色鐵橋連結兩岸步道,
步道終點有一間福德祠,廟聯寫著:「福蔭沙坪誠信客,德施水庫仁慈家」, 道出此地為客家人所拓墾,地名為「沙坪」,原是山中砂粒谷地,如今則變為水鄉澤國,福德祠旁是湖岸的木棧道入口,
這條新建的水岸步道長約四百公尺,進入湖畔的木棧道,木棧道架於湖岸,一路欣賞瀲灩湖色
路旁有一座觀景平台,
眺覽湖景
轉為水泥步道,
又接上木棧道,步道兩旁滿種檳榔樹,
經過兩座小拱橋,穿過湖岸的樟樹林,
附近是一座農莊,
農莊也設有露營區,
南岸道路旁也有許多農莊,
續行約200公尺抵達南岸道路岔路口。
附近有一魯冰花農場,是電影《魯冰花》的拍攝地點。
這裏設有免費停車場,
左轉岔路即來到明湖蘇堤步道,
明湖蘇堤長約四百公尺,兩側湖岸栽種水杉、垂柳、山櫻等樹木,
與湖色相映,增以添堤岸風光。
明湖蘇堤步道口設有造景,
旁邊是販賣部
從永春宮旁的小徑往回走,岔路通往永春宮廁所,
上車往回走,續行台13線→上台72線快速公路西行→下新港匝道接高鐵六路北行→右轉新港三路→穿越高鐵下方後於豐富五街口即可看到客家圓樓(附註三),把車停在收費停車場-計次收費@50元,
停車場旁即是高鐵苗栗站,
過馬路即來到客家圓樓,
客家圓樓呈堡壘狀,大門佔建物的比例很低,
玄關設有收費區-已停止收費,
來到大廳,大廳挑高至頂,二、三樓的建築一覽無遺,
這裏是表演舞台及休憩區,
設有燈籠砲杖
銅鑼
舞台,
大鼓
金元寶,
解說牌造景,
胖蟲蟲堅持要餵魚,可能是因為來餵食的遊客不多,錦鯉、天鵝、野鴨全部跑來搶食魚飼料,沒多久魚飼料罐就見底了…,
上車後蟲爸循指標上國道三號接國道四號往東勢,左轉台3線,右轉石城街,到位於石城國小附近的檳園食坊用晚餐,
檳園食坊不負盛名,不論環境、餐食、份量都是高水準,CP值極高,這家餐廳蟲爸以後會常來…,
今晚蟲爸一家人落腳在東勢林場,
住宿遊客免付門票及停車費,我們的房間在楓香山莊獨棟木屋,內部空間很大-有兩張加大型雙人床,
先到休閒農業教育會館四樓泡湯,非假日遊客不多-管理人員還沒來,
蟲媽連絡上管理人員後,我們參觀休憩區,
登記區,
蟲爸一家人取得兩間湯屋的使用權-蟲媽一間,蟲爸和蟲蟲們一間,平日可以泡1.5小時的湯(假日只能泡1小時),湯屋的品質不錯,
蟲爸和小蟲蟲邊泡湯邊鬥嘴,隔壁的蟲媽最後忍不住也加入戰團…,回到房間看一會兒電視蟲爸就準備睡覺了,睡大床最大好處就是不愛睡覺的胖蟲蟲對蟲爸影響程度明顯減低…。
附註二:
道光年間,粵東人羅育光五兄弟渡海至臺灣,先到苗栗田寮庄,後來在頭屋仁隆老田寮溪上游墾拓。移民於石凸仔與原住民戰鬥,平定後在此築草屋以奉祀觀音佛母。建廟年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咸豐七年(1857年),小廟被縱火焚燒,四年後地方人將原址夷低一丈,敷地寬容以建新廟,定名「海棠宮」。後來當地瘟疫流行,鄉民無處求醫,但海棠宮靈方活人無數,以致香火鼎盛。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另設名為「信善堂」的鸞堂,勸戒鴉片煙毒。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兼奉三恩主,更名「永春宮」。當時光緒年間,苗栗縣開拓者黃南球曾至仁隆等地拓殖,捐二銀元給此廟,名字也因此被刻在廟方的捐題碑下半部上。
1970年,明德水庫完工蓄水,裡面的石凸仔成為小島,廟宇因此四面環水,信眾遂認為當初「海棠」之名是觀音菩薩的暗示。廟址是頭屋鄉明德村24鄰37號。廟方設有吊橋連到水庫北岸的縣道126號旁,於2000年由苗栗縣政府觀光縣發包重修此橋。
2004年間,廟方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羅文嘉爭取經費,籌設漢文書院,讓當地客家孩童得以母語發音方式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規》、《名賢集》等古書。於2004年11月6日舉行開課儀式。此外客委會也補助了廟方設置客家文物館。
附註三:
2014年10月25日開幕之「客家圓樓」,是苗栗縣政府於後龍高鐵預定區所興建,佔地1,385平方公尺,採用福建客家土樓的圓形建築為外觀,利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公認最具客家文化代表的建築形式,傳達苗栗客家文化印象,周邊結合親水廊道、環池步道、觀景弧形平台、入口迎賓廣場等休閒遊憩空間,呈現苗栗在地精緻客家藝文與歷史。
客家圓樓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之圓形結構建築,以苗栗本土客家文化為主軸,安排戲曲、音樂、文化等相關展演空間,不定期安排活動或藝文團體進駐,致力於提供、保存、表演客家傳統戲曲文化,提供給民眾了解研習。
圓樓地下一層為多媒體放映室,播放客家相關文史紀錄或表演影片,一樓為展演劇場,設有客家戲曲表演舞台,採用傳統板凳為觀眾座席、花布燈籠等客家意象,另設有客家食堂;二樓為主要靜態展示空間,分為「客家戲曲館」、「客家音樂館」、「城市文化交流展」等三區;三樓則為「DIY研習教室」與「多媒體互動專區」。
圓樓更整合北勢溪興建親水廊道,將圓樓視為其中最精華之處、稱「北勢溪之心」,設有環池步道、觀景弧形平台、迎賓廣場、親水棧道等設施,特設置有夜間燈光特殊照明,水塘映月及夜間水舞表演,提供與白天截然不同的景緻,與客家圓樓特殊造型相互輝映,展現不同的客家主題之夜。
以上部份資料來源: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944)[苗栗頭屋] .明德水庫.日新島.明湖蘇堤步道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944/tony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