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篇文章:
108年3月1日星期五 天氣晴
驅車來到48K埡口觀景臺(附註二),這裏設有停車場,
來到步道出入口,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這裏是步道的正式起點,
設有指標柱,
步道鋪滿紅色松針,
一路上草木扶疏,
上坡階梯開始了,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走了約0.5K到達啞口觀景台
來到最頂層,
這裏標高海拔2,600公尺,
可以觀賞遠處的山景,
來到下一層走走,
驅車離開,來到位於大雪山林道49K的小雪山遊客中心前方停車場,這裏有很多發燒友正在拍鳥,
上方的飲食區沒有開門營業,
旁邊是廁所,
來到對面的小雪山旅遊資訊站
小雪山旅遊資訊站的規模不大,
這裏也設有公廁,
辦公區域的旁邊是步道起點,
從小雪山莊前往天池的途中,這片能邊走邊觀賞的台灣華山松松林,座落在步道兩側,是難得輕鬆步行就能欣賞到的松林景觀。一般松樹的種子都長有一對如翅膀的薄片,是藉由風力散播的種子。然而有「台灣果松」之稱的台灣華山松,其種子卻少了這一對羽翼,卻是靠著碩大的種子吸引如星鴉、台灣獼猴等動物前來採食,藉由動物的攜帶或遺落的方式來傳播種子。這種方式雖然會犧牲掉許多被動物們消化掉的種子,但是藉由動物的行動能力,卻常常能將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落地生根
岔路右轉
後方是瑞雪亭
下方是天池(附註三)
來到天池的瑞雪亭前方,這座於民國56年12月落成的涼亭,亭內有林試所首任所長林渭訪先生所題的對聯:『瑞色起青巒天朗氣清四面有情資鑑賞,雪山羅碧樹花香鳥語萬方多難此登臨。』,從文字裡刻劃出天池眺望小雪山的景緻與風光,為這片森林的歷史增添了歲月滄桑與時間見證。
因為瑞雪亭客滿,來到涼亭後方休息,
繼續往下走,
來到轉角處,
接上環天池道路,
邊走路邊欣賞天池,讓大家休息一下,
這個角度很適合賞景,
左轉岔路,
這一帶都是松柏類植物,
來到步道的另一處出入口,
這裏設有停車場,
通往雪山神木的步道出入口設有路障,單程1.5K,來回時間至少一小時(附註四)…,
先休息一會兒,
這條步道得先走下坡路,
邊走路邊休息,
轉角處的大型休息區,
大部份的區域植被茂密,
在林蔭下躲太陽,
今天的遊客不少,
最後的轉角,
來到雪山神木,路旁是里程柱,
雪山神木樹齡約1,400年,樹高46公尺、胸圍13公尺
後方是公務車停車區,
從停車區回望雪山神木
岔路通往廁所,
附近只有這座公廁供遊客使用,
開始回程,每走一小段路就得休息一會兒-這裏的空氣稀薄,很容易走得上氣不接下氣,
松樹下的休息區,
這座休息區陽光直射,
剛經過的大型休息區,
蟲爸先離開回停車場開車,在路障旁接到大家,晚餐在位於東勢的貴族世家解決,這裏的餐食還算OK,今天的生意不錯-客滿,
19:20離開餐廳,在新竹小塞了一會兒,21:40回到家,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附註二:
啞口位於200林道48公里處,自停車場步行至啞口景觀臺約0.5公里。景觀臺為三層樓建築,於樓頂視野遼闊,但山區午後常有濃霧,最佳賞景時間為中午以前。
來到觀景台,360°的瞭望視野是觀賞中部雪山山脈西稜的最佳地點,向北觀看小雪山,往東可見佳陽山和劍山,後方山嶺為合歡山系,轉往南面為白狗大山、八仙山,下方為大甲溪以及已柔腸寸斷的中橫公路,西南方能見度高時還可以清晰地見到玉山,再往西北方則可見到稍來山、鳶嘴山、船型山。
附註三:
天池為園區的盡頭,海拔2600公尺,面積0.4公頃,屬於高山湖泊。冬季寒流來襲時有機會賞雪,池旁的瑞雪亭有獨特景觀,能觀賞雲海。
附註四:
雪山神木位於大雪山林道49.5公里下方,於林道的盡頭旁有步道可直達,步道約兩公里,來回時間約1小時。雪山神木樹種為紅檜木,樹齡1400年相當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神木附近設有公廁及紀年碑。於200林道49公里處設有星座解說牌。
千年神木聳立於此,為環境立下座標,資料顯示,這棵紅檜,樹齡約1,400年,樹高約50公尺,胸徑4公尺,胸圍13公尺,曾排名全台第11大巨木。腦海裡盤旋著一段文字《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神木之所以得以保存至今,從外觀可以推測出可能是因為莖幹分叉,樹型不佳而得以保全性命,免於遭受砍伐的下場。如此看來,莊子告訴世人的正是「無用」是謂「大用」的哲理。千年神木的存在,更確立了這片森林的尊貴,可以想見日治時期日本人之所以把巨木稱為「神木」,除了讚嘆它的高聳壯觀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它堅韌的生命產生更高的崇敬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