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7月14日星期日 天氣:晴
昨天上午蟲爸帶蟲媽、胖蟲蟲完成例行的游泳運動後和搭車北上的小蟲蟲在台北車站北門會合-中正大學108學年度的化工營已經結束,小蟲蟲正式開始放暑假…,先到位於桃園的城市商旅吃中餐,下午到竹圍漁港買海產…,今天蟲爸規劃到拉拉山巨木區避暑(附註一),
05:00起床,05:30上車,國道3號-大溪交流道下-縣道112甲線-省道臺3線-省道臺4線-台7線,台7線48K(下巴陵)左轉116鄉道至上巴陵依指標前進至公路最盡頭即至拉拉山巨木區
先讓大家在拉拉山旅遊服務中心放風,旅遊服務中心為一座3層樓的建築物,1樓為展示廳及遊客服務區,展示2樓為簡報演講廳,3樓則為接待室。為方便行動不變的遊客,建築物全面採用無障礙設計,並提供電梯。遊客中心規劃完善,設有停車場、露營區、昆蟲生態館、蝴蝶館、生態步道及完善的山區救援設備,更提供完善的旅遊諮詢服務。
旅遊服務中心旁有一座空橋,
這座空橋通往下方的巴陵古道生態園區,巴陵古道生態園區位於拉拉山旅遊服務中心對面,從遊客中心漫步天橋前來,以巴壟廣場為起點,沿著幽靜步道(以前稱作巴陵古道)可以依序參觀蝴蝶館、甲蟲館、闊葉林館以及地質館等四處以拉拉山當地生態為主軸的展示館,展館應用原來的涼亭改造而成,小巧而豐富。再來是驚悚刺激的生態探索繩橋、稜線步道、跨越台7線的景觀橋,然後是富含泰雅族文化的巴陵一號、二號隧道、巴陵吊橋,最後則可進道下巴陵商圈採買農特產、紀念品,生態豐富的巴陵古道搭配上充滿歷史人文的巴陵泰雅文化,
拉拉山旅遊服務中心旁邊是收費站-目前不收費,拉拉山巨木區開放時間:06:00-17:00
小型車可以開到拉拉山生態教育館前的停車場,蟲爸今天很幸運,08:05到達-順利的找到停車位,
來到拉拉山生態教育館
教育館一樓係展示空間-遊客休息區,設有兩台飲水機,
讓大家在這裏享用蟲媽準備的水果大餐,
悠閒的混到08:50才開始走步道,步道口設有路障,
步道鋪滿碎石子,
不時會出現陽光直射的區域
來到一處轉角,
和大批道路整建工作人員交錯,
路旁的擋土牆,
堆滿雜物的廣場,
來到一處休息區,
旁邊是一號巨木,
二號巨木
這棵樹好像被雷劈過…,
路旁的樹被柵欄保護起來了…,
三號巨木到了
四號巨木是三號巨木的鄰居,
旁邊是休憩平台,
先帶大家去上側所,
從通往廁所的步道上欣賞三號巨木、四號巨木,
休憩平台上有解說木牌和已廢棄的洗手槽,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背後是等一會要走的上坡階梯路,
這條上坡階梯路十分美麗,每間隔一段距離設有休息平台,
在平台上享受森林浴,
繼續走上坡階梯路,
來到另一座休息平台,
這座平台可以向下俯視,
五號巨木到了,
倒木上建了一座空橋,
來到空橋下方,
從空橋回望來時路,
步道縮小,
六號巨木到了,
七號巨木,
步道開始往下走,
八號巨木周邊雜樹叢生,
九號巨木的規模不小,
下方有一株倒木,
倒木的名號是好漢低頭-遊客得從他的下方鑽過去,
好漢低頭的後方是一座木橋,
岔路出現,蟲爸選擇右轉走陡上坡階梯路,
回望來時路,
十號巨木到了,這棵巨木很隱蔽…,
十一號巨木不是很大棵,
十二號巨木好像被雷劈過…,
步道修復中-實施人員管制,讓大家坐在路中央休息一會兒,
工作人員沒多久就開始放行遊客-穿越施工區,
十三號巨木還算有點份量,
上坡路在旁邊等著我們,
十四號巨木很梗直…,
十五號巨木真不像巨木,這一帶應該是步道的最高點,
開始走架高木棧道,
十六號巨木的塊頭不小,
步道開始急降,
來到橫波臥龍,
這是一株巨型倒木,
橫波臥龍旁通往二十三號巨木、二十四號巨木的岔路封閉了,步道持續下坡,
路旁出現廁所,
這棵樹很有型,
十八號巨木好像四姊妹,
十七號巨木連同達觀亭一起被封閉…,
步道持續下坡路,來到福巴越嶺古道管制口(須申請始得進入),巴福越嶺古道位於台北縣、桃園縣交界,東北經福山由 107 線道可至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及烏來地區;西南跨越插天山步道系統經拉拉山巨木群、上巴陵,由巴陵道路可至巴陵地區,再由台 7 線至桃園生活圈。巴越嶺古道全長17公里,以位於8.5K的「檜山駐在所」為界,分為「巴稜段」及「福山段」。古道聯絡台北縣烏來福山與桃園縣復興巴陵的泰雅族部落,這條古道是二、三百年前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狩獵所走出來的一條獵徑。後來部份泰雅族人循此路線向北遷徙,這條古道成了福山與巴陵兩地族人之間來往及通婚的社路,稱得上是泰雅族人的姻親路。每隔1公里設有里程石樁,中途僅有一處往茶墾山、模故山的岔路,岔路口指標分明,
開始走平路,
十九號巨木穠纖合度,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旁邊有工作人員施工中,
二十號巨木在施工區內-只能從這裏看背影,
二十一號巨木有點雜亂…,
這棵樹很有造型-遊客爭相拍照留念…,
二十二號巨木已倒伏-蟲爸找不到…,休息區的周邊是山澗和巨木,
旁邊是剛剛經過的休憩平台-我們已經完成環O型巨木步道一周…,
在休憩平台上吃蟲媽準備的午餐,
循原路往回走,上車離開拉拉山巨木區,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拉拉山,又名達觀山,位於臺灣桃園市復興區和新北市烏來區交界,海拔2,031公尺。拉拉山於1975年正式改名為達觀山,「拉拉」一詞在泰雅族語裡有「美麗」的意思;但是根據日治時代森丑之助的實地踏查,「拉拉」在泰雅語是「刀」之意,「拉拉山」亦即「劍岳」。1973年文化大學教授在這裡發現了大片的神木林,從此成為眾所矚目的休閒新據點。也因其林相相當豐富,並擁有全臺灣面積最大的紅檜森林,1986年林務局成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於該山與塔曼山稜線南側地區,屬於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為6390公頃,涵蓋範圍包含北橫上巴陵一帶的鄰近山區,已將保護區內的檜木巨木群、山毛櫸、台灣扁柏、台灣黑熊、台灣獼猴、帝雉、水鹿等動植物列為保育類,而當地盛產的水蜜桃是揚名全國的,要前往可以由北橫公路到達。
達觀山自然保護區是北台灣著名的國有生態旅遊景點之一,動植物品種豐富,自然保護區內育有紅檜群、扁柏、青楓、山毛櫸、闊葉混合林以及天然林等樹種,其中深受關注的是區內的22株神木,其樹齡高達500至3000年不等,散布於全長3.7公里的景觀步道旁。這些神木,以五號巨木年齡最大,有2800年的歷史;十八號巨木則以長達188公尺的樹幹胸圍;貌似枯死、泛白的樹身,卻於樹頂萌發綠意的奇特景觀來吸引遊客。值得一提的是九號的扁柏巨木,是本島海拔1500-1600公尺高的山區難得一見的奇木,是一種具觀賞與實用雙重價值的常綠針葉樹。葉呈鱗片狀,密生於枝上,亦會長出圓形、體積不大的球果,可愛無比。除了眾所皆知的神木群,各種珍奇的鳥類,也為保護區增色不少。物種方面,諸如紅檜、山毛櫸、扁柏、台灣黑熊、獼猴、帝雉等,已被列為國家保育物種。園區內設有自然生態解說館,展示各類動植物的圖片與標本,並有專人解說服務。此外還包括參觀步道、檜香小徑及達觀亭等設施。為防止達觀山自然保護區過度開發,境內僅開放其中占地約30公頃的神木區,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所盛產的農產品除了水蜜桃之外,還有水梨、蜜李、甜柿與獼猴桃等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