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7月19日星期日 天氣:晴轉陰
台灣今年的天氣很極端-少颱少雨,蟲爸規劃到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避暑(今天台北市氣溫飇上攝氏39度),05:00起床,05:30出發,在車上享用蟲媽準備的早餐和水果,從二高南下,下竹林交流道往竹東方向,接台3線後左轉122縣道,07:30來到清泉,
蟲爸把車停在第一停車場,
停車場旁設有攤商區-賣水蜜桃等周邊農產品,
來到公廁,
公廁旁是張學良故居現址-已改為原住民族館,因為時間太早還沒開放參觀…,
原住民族館對面是大型攤商區,
蟲爸一家人沿著溪邊的步道往前走,
來到頭目廣場,
這裏設有兩座原住民雕像,
頭目廣場的另一頭有大型造景,
這座高台通往清泉吊橋,
清泉吊橋相當長,在吊橋中央可以觀賞清泉溫泉的建築主體(附註一),
從吊橋的另一頭回望,
清泉吊橋的底部設有原住民搗米造景,
左轉通往桃山國小,
這裏設有大型涼亭,
桃山國小整修中-不對外開放,
司令台旁的造景屋也同步整建中…,
來到清泉溫泉的下方出入口-封閉中,
從木棧道往上走,
木棧道走到底通往馬路,馬路旁設有民宿,
岔路通往三毛夢屋,蟲爸一家人取直行,
來到將軍湯後側,
將軍湯設有涼亭式的建物,
讓大家泡腳,蟲媽說水有點燙-但泡起來很舒服…,
有導引水道將溢流的溫泉水延伸至另一處水池,
這裏是溫泉水源頭,附近設有告示板造景,
俯瞰將軍湯,
來到將軍湯的正面出入口,
後方的馬路通往霞喀羅國家步道-霞喀羅國家步道又稱為石鹿古道,自井上(今新竹縣五峰鄉清泉)至控溪(今尖石鄉秀鑾村),自桃山新道路分岔處,沿霞喀羅溪往上游至霞喀羅大山鞍部,大正11年(1922年)3月底完工。
來到一座小公園,
這裏設有涼亭造景,
少帥嘉言錄-蟲媽認為少帥的背景雄厚,但一般市井小民很難做到…,
少帥夫妻的日常生活雕塑,
這幾句話解釋了當年少帥為何支持國民黨統一中國,也解釋了為什麼發動西安事變…,
回望,
駁崁上方是張學良故居(附註二),
最右方有一座瞭望台,
從瞭望台上可以觀賞清泉一號吊橋,
中央是主建物,
這座木牌敘明了少帥於此幽居的時間點…,
主建物旁是高級公廁,
公廁周邊是一座小公園,
讓大家休息一會兒,
蟲爸回停車場開車,停車場旁可以觀賞清泉二號吊橋,
續次篇文章:
附註一:
清泉溫泉原為泰雅族原住民的居住地。清泉溫泉於日治時期1913年,由駐地的日本警員發現並加以開發,舊名為井上溫泉,當時以「溫泉試浴」名列新竹八景之一。1918年,開闢由新竹經竹東、上坪等地到井上的井上道路(現縣道122號),提升交通之便利性。因景觀類似京都近郊的嵐山,又稱嵐山溫泉。清泉溫泉的水質清澈,並且無色無臭,水溫約在48度左右,PH值為7.7屬於弱鹼性的碳酸泉,不僅可沐浴也可飲用。清泉溫泉原本水量極豐沛,可惜因為山洪爆發導致地層變動,泉水枯竭。溫泉一度消失了好幾年。但在九二一大地震後,五峰鄉上坪溪湧出了大量的溫泉,目前已完成整建事宜。
附註二:
少帥張學良,是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大帥」的長子。民國25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迫當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長蔣中正停止剿共、共同抗日,是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一生歷經55個年頭的軟禁生涯。民國35年,張學良從重慶來到台灣,被幽禁在「井上溫泉療養所」,並有隨員監視,不得任意離開,當時負責監視的是軍統保密局人員劉乙光;民國46年被遷移至高雄西子灣。他與夫人居於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建築,後毀於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所引發的洪水。「張學良故居」為一幢日式的黑瓦農舍建築,與週遭山景相互融合,經重新修建後,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在原址重建張學良故居,成為張學良的紀念館。館內展示張學良的文史資料、珍貴老照片、個人著作與清泉耆老訪談紀錄等。並與原住民族館整合命名為「張學良文化園區」。